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北部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地震沉积学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坤 刘宏 +5 位作者 谭磊 梁锋 王立恩 马梓珂 刘博文 杨孟祥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为了阐明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的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探索地震沉积学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恢复、正演模拟、波形聚类、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对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进行... 为了阐明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的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探索地震沉积学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恢复、正演模拟、波形聚类、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对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进行了识别与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沉积期,蓬莱地区整体表现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可分为丘滩复合体、丘滩间海、台坪、局限潟湖等4种沉积亚相。②通过地震-岩性精细标定,建立了地震相与沉积相带间的良好对应关系,其中高能丘滩相带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幅丘状外形、内部杂乱或断续—弱断续反射、内幕核部亮点反射特征。基于地震相约束下的主成分分析(PCA)多属性融合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丘滩复合体识别精度。③灯二段丘滩分布具有分区分带的特点,磨溪地区SQ1沉积期丘滩较蓬莱地区发育,至SQ2沉积期,蓬莱地区丘滩发育规模变大,滩核微相发育范围广,而磨溪地区以台坪沉积为主,丘滩仅在局部零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滩复合体 地震沉积学 多属性分析 低幅丘状 杂乱反射 亮点反射 灯影组二段 震旦系 蓬莱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凝析油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2
作者 文龙 罗冰 +13 位作者 谢增业 张本健 武赛军 张斌 谢武仁 陈骁 刘博文 崔会英 孙豪飞 冉钰 国建英 明盈 徐亮 陈大伟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蓬深10井在上二叠统长兴组发现凝析油,拓展了四川盆地液态烃保存的深度下限,亟需明确其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为此,应用原油碳同位素、轻烃、全油色谱、金刚烷、全二维气相色谱、芳烃色质等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结合...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蓬深10井在上二叠统长兴组发现凝析油,拓展了四川盆地液态烃保存的深度下限,亟需明确其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为此,应用原油碳同位素、轻烃、全油色谱、金刚烷、全二维气相色谱、芳烃色质等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及烃源岩相关研究成果,明确了凝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长兴组凝析油成熟度为1.59%~1.75%,金刚烷指数和甲基菲指数等参数均揭示凝析油处于高成熟热演化阶段。②长兴组凝析油主要源于龙潭组煤系烃源岩;凝析油以环烷烃和芳烃化合物为主,芳烃化合物中联苯系列化合物含量达48.6%;凝析油全油碳同位素偏高(-26.4‰),与龙潭组干酪根碳同位素相似;类异戊二烯烷烃中姥鲛烷占优势,Pr/Ph值为1.73~1.85,凝析油烃源岩沉积于弱氧化沉积环境。③地质历史中未达到液态烃类完全裂解的温度、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改造强度弱以及异常超高压的共同作用是凝析油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结论认为,长兴组凝析油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烃源岩在高成熟阶段的产物,在龙潭组/吴家坪组烃源岩发育且后期未遭受TSR强烈改造的区域有望发现更多的长兴组凝析油;该研究认识为在四川盆地继续寻找长兴组凝析油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蓬莱气区 长兴组 凝析油 碳同位素 异常高压 深度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光泵浦的mJ级棒状Yb:YAG飞秒激光放大器(特邀)
3
作者 冯汝毅 邹跃 +4 位作者 郝静宇 王思佳 刘博文 范锦涛 胡明列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8,I0001,共10页
高功率泵浦引入的热效应是影响固体激光放大器实现高脉冲能量、高光束质量脉冲放大输出的因素,采用脉冲光泵浦的形式能够有效缓解热效应带来的影响。基于同步脉冲光泵浦方式,结合啁啾脉冲放大技术,仅通过单级棒状Yb:YAG双通行波激光放大... 高功率泵浦引入的热效应是影响固体激光放大器实现高脉冲能量、高光束质量脉冲放大输出的因素,采用脉冲光泵浦的形式能够有效缓解热效应带来的影响。基于同步脉冲光泵浦方式,结合啁啾脉冲放大技术,仅通过单级棒状Yb:YAG双通行波激光放大,压缩后获得单脉冲能量为1.65 mJ、重复频率为1 kHz、脉冲宽度为623 fs、光束质量因子为M2X=1.13,MY2=1.14、2 h功率稳定性为0.85%(RMS)、10万个脉冲间能量稳定性为1.11%(RMS)的高光束质量飞秒激光输出。将其作为基频光注入到基于补偿板的三倍频系统中,通过优化基频光光斑尺寸以及晶体厚度,得到单脉冲能量为0.438 mJ、中心波长为344 nm的紫外飞秒激光,三次谐波的总转换效率高达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激光器 飞秒激光 啁啾脉冲放大 频率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片的频率可调太赫兹天线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博文 徐航 +2 位作者 张雅婷 李杰 姚建铨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1431,共11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片的频率可调太赫兹天线,采用了折叠缝隙结构并使用共面波导馈电方式,以更好地实现阻抗匹配.通过调控在缝隙之间添加的4个石墨烯片的电导率,改变缝隙天线的等效长度,使天线在两种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谐振频率分别...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片的频率可调太赫兹天线,采用了折叠缝隙结构并使用共面波导馈电方式,以更好地实现阻抗匹配.通过调控在缝隙之间添加的4个石墨烯片的电导率,改变缝隙天线的等效长度,使天线在两种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谐振频率分别为230.5 GHz和270.5 GHz.除此之外,在天线下方加载了方形封闭谐振环(Closed-Ring Resonator,CRR)构成的超表面,并使其谐振频率与天线的谐振频率匹配,将z轴负方向的辐射进行反射,使天线在两种工作模式下的增益提高至5.41 dBi和7.63 dBi,与无反射结构时相比分别增长2.48 dBi和3.55 d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石墨烯 折叠缝隙天线 可重构天线 超表面 共面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升温与恒温杀菌工艺对自贡冷吃牛肉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5
作者 刘博文 赵冰 +7 位作者 赵燕 张顺亮 梁二宏 李素 张凯华 席丽琴 张晨 赵欣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66-273,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热力杀菌工艺处理对自贡冷吃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在4个组中(对照组:未杀菌;T1组:100℃、10 min-110℃、25 min-121℃、8 min;T2组:100℃、10 min-115℃、20 min-121℃、5 min;T...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热力杀菌工艺处理对自贡冷吃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在4个组中(对照组:未杀菌;T1组:100℃、10 min-110℃、25 min-121℃、8 min;T2组:100℃、10 min-115℃、20 min-121℃、5 min;T3组:121℃、10 min)中共检出5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对照组和T1、T2、T3组中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依次为1280.11、1338.30、935.31μg/kg和686.47μg/kg。烯烃类、醛类、醇类和酮类物质在冷吃牛肉中含量丰富。气味活性值分析结果显示芳樟醇、癸醛和壬醛3种物质对冷吃牛肉风味的贡献最大。主成分分析显示3个处理组与对照组在主成分空间均区分明显,其中T1组最接近对照组。电子鼻和感官评价也显示T1组与对照组风味更为接近,因为T2组与T3组中含硫化合物对风味的贡献更大,且这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相比传统灭菌工艺,T1组的梯度升温工艺能更好地保持冷吃牛肉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吃牛肉 风味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T的红外探测器特性参数测试方法
6
作者 刘博文 邱晨 +3 位作者 王晓龙 邢艳蕾 王亮 陈彦冠 《红外》 2025年第2期26-35,共10页
受红外探测器广泛应用的影响,对红外探测器性能数据分析的需求呈多样性和复杂性。针对部分不可直接测得或者获取难度大的特性参数(如暗电流、量子效率等),提出了一种基于QT的红外探测器特性参数集成测试方法,包括传统测试系统以及自主... 受红外探测器广泛应用的影响,对红外探测器性能数据分析的需求呈多样性和复杂性。针对部分不可直接测得或者获取难度大的特性参数(如暗电流、量子效率等),提出了一种基于QT的红外探测器特性参数集成测试方法,包括传统测试系统以及自主开发的计算软件。计算软件使用QT及C++语言开发。独立自主完成底层算法设计开发,使其具备全波段任意温度黑体辐射光子数、暗电流、量子效率等多种特性参数计算功能。现有计算软件仅支持单一性能参数计算功能,且参数计算过程中存在普适性差、容错性低等问题。所提出的软件对底层计算原理采取封包处理,综合了多个性能参数计算功能。经多种阵列尺寸红外探测器验证,该软件具有准确、便捷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器 特性参数 集成计算 QT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无人机通信感知一体化波形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博 刘博文 +3 位作者 杨洪娟 王改芳 张敬淳 赵楠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8-967,共10页
未来6G将实现万物智能互联、虚拟和现实结合的全新时代,这离不开通信与感知技术的发展。但由于频率资源的稀缺,二者在频率资源上的共享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允许通信与感知... 未来6G将实现万物智能互联、虚拟和现实结合的全新时代,这离不开通信与感知技术的发展。但由于频率资源的稀缺,二者在频率资源上的共享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允许通信与感知共用一套设备、共享频率资源,可以同时完成目标探测和信息通信,被认为是6G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资源丰富,海洋通信与海上目标感知需求急剧增加。该文对海洋环境下的ISAC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海洋环境下的加权波形优化设计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发现通信与感知的功率比值在[0.2,0.5]区间内时,一体化波形不仅具有良好的通信性能,也具有不错的感知性能。最后对未来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海洋环境 加权波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镍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8
作者 方弘历 任家轩 +3 位作者 严建军 刘博文 桑利军 刘忠伟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27,共14页
氮化镍薄膜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功能材料,在催化、电化学储能、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制备氮化镍薄膜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溶液凝胶法(Sol-Gel)以及热分解法等。氮化镍... 氮化镍薄膜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功能材料,在催化、电化学储能、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制备氮化镍薄膜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溶液凝胶法(Sol-Gel)以及热分解法等。氮化镍薄膜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尤其在氢气析出反应(HER)和氧气还原反应(ORR)中表现突出。此外,氮化镍薄膜还可以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提供高的比电容和强的循环稳定性。同时,氮化镍薄膜的导电性和磁性使其在传感器和磁性存储器件中也具有潜在应用。本文介绍了氮化镍薄膜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氮化镍薄膜在能源和电催化领域中的应用,为氮化镍薄膜的制备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镍 化学气相沉积 物理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宝石透明装甲迎弹层冲击破坏特性及抗弹机理研究
9
作者 王思嘉 于楷鸿 +6 位作者 牟晓明 高闯 于永波 梁家毅 刘博文 张恒郡 刘发付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4,共9页
单晶氧化铝(蓝宝石)是一种兼具优异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透明防护材料,在低面密度和高防护透明装甲方面具有大的应用价值。为了探究蓝宝石透明装甲的破坏机制和抗弹机理,本文采用高速摄影技术捕捉了穿甲燃烧弹侵彻蓝宝石透明复合装甲的... 单晶氧化铝(蓝宝石)是一种兼具优异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透明防护材料,在低面密度和高防护透明装甲方面具有大的应用价值。为了探究蓝宝石透明装甲的破坏机制和抗弹机理,本文采用高速摄影技术捕捉了穿甲燃烧弹侵彻蓝宝石透明复合装甲的瞬态过程。通过分析迎弹层的裂纹扩展形式,研究了蓝宝石和玻璃迎弹层抗穿甲燃烧弹侵彻的破坏特性及迎弹层厚度对其抗弹机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12.7 mm穿甲燃烧弹侵彻下,蓝宝石迎弹层径向裂纹扩展速度为2512.8 m/s,裂纹末端分叉形成树枝状裂纹簇。当蓝宝石厚度从6 mm增至8 mm时,裂纹扩展速度降至2274.1 m/s,透明装甲迎弹层抗弹能力提高。结合碎片显微组织分析,揭示了蓝宝石透明装甲迎弹层微观结构-宏观破坏特性-抗弹机制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迎弹层裂纹萌生、裂纹扩展、破碎失效的抗弹机理。为迎弹层材料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也为蓝宝石透明复合装甲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迎弹层 高速摄影 穿甲燃烧弹 冲击破坏 抗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附散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抑制作用
10
作者 常可欣 刘博文 +7 位作者 周波 吴琼 张华 崔德凤 刘岩琪 宋嘉芸 张永红 童津津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桂附散(GFS)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TCMSP、HERB和ETCM数据库筛选GFS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结合CTD、OMIM、GeneCards数据库查找PRRSV的相关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桂附散(GFS)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TCMSP、HERB和ETCM数据库筛选GFS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结合CTD、OMIM、GeneCards数据库查找PRRSV的相关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筛选出核心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通路网络。【结果】结果表明,GFS中发挥抗PRRSV的活性成分有槲皮素、美迪紫檀素、山柰酚、刺芒柄花素、5-甲基-7-甲氧基异黄酮等共136个,核心作用靶点有肿瘤坏死因子、核转录激活蛋白1、细胞肿瘤抗原p53、胱天蛋白酶3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4,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靶点作用包含生物过程190条、细胞组分14条和分子功能36条,参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黏着斑、生长激素合成分泌和作用、坏死性凋亡等代谢通路。【结论】综上所述,通过筛选GFS抑制PRRSV的有效成分、关键作用靶点及代谢通路,为GFS抗PRRSV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附散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重频飞秒激光诱导磁性镍薄膜产生LIPSS的研究
11
作者 季羽飞 王红蕊 +3 位作者 常虹 刘博文 庞冬青 胡明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08,共8页
飞秒激光诱导周期性表面结构(Laser-Induced Periodic Surface Structures,LIPSS)是使用线偏振激光作用于材料时最常见的一种表面形貌,一直被研究人员广泛关注,但是在磁性薄膜上诱导产生LIPSS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因此研究高重频飞秒激光... 飞秒激光诱导周期性表面结构(Laser-Induced Periodic Surface Structures,LIPSS)是使用线偏振激光作用于材料时最常见的一种表面形貌,一直被研究人员广泛关注,但是在磁性薄膜上诱导产生LIPSS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因此研究高重频飞秒激光作用于磁性薄膜材料后材料磁学性质的变化是十分必要的。实验使用中心波长1030 nm、脉冲宽度300 fs、重复频率100 kHz的飞秒激光在厚度为100 nm的镍薄膜上进行线扫描,诱导产生了LIPSS。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在高重频飞秒激光的热效应影响下,LIPSS条纹的周期测量值约为989 nm。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超导量子干涉仪对写有周期性LIPSS结构的样品进行测试并分析,证明了产生LIPSS过程中导致的材料原子重组并没有改变镍膜的颗粒大小和组成成分,飞秒激光作用后的磁性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也基本与原样保持一致,但其矫顽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喷溅出的极少量反铁磁氧化镍颗粒产生的钉扎效应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精密加工 激光诱导周期性表面结构 高重频飞秒激光 磁性材料 饱和磁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LC-SLM与T-CFBG结合实现FCPA中光谱强度与啁啾控制
12
作者 谢苑淳 刘博文 +5 位作者 周凡 贾而穑 吴亚奇 毕根毓 谢辰 胡明列 《红外与激光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53,共11页
开发了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iquid Crystal Spatial Light Modulator,LC-SLM)与可调光纤啁啾布拉格光栅(Turnable Chirped Fiber Bragg Grating,T-CFBG)的光谱整形与啁啾控制装置,并将其应用于飞秒光纤啁啾脉冲放大系统(Fiber Chirped... 开发了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iquid Crystal Spatial Light Modulator,LC-SLM)与可调光纤啁啾布拉格光栅(Turnable Chirped Fiber Bragg Grating,T-CFBG)的光谱整形与啁啾控制装置,并将其应用于飞秒光纤啁啾脉冲放大系统(Fiber 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FCPA)中,实现了脉冲的光谱整形与啁啾控制,获得宽光谱、窄脉宽的高能量飞秒激光输出。重点研究了光谱控制装置中整形参数对最终输出光谱宽度、形状以及脉冲宽度的影响,对后续使用LC-SLM与T-CFBG配合抑制增益窄化效应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光学 啁啾脉冲放大系统 脉冲整形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T的风电汇集地区非同步振荡PMU暂态录波数据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博文 张新燕 +3 位作者 常喜强 李国庆 邸强 薛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7-224,共8页
考虑风电汇集地区非同步振荡问题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产生的影响,提出一种将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暂态录波与同步挤压小波变换(SWT)相结合的方法,并对非同步振荡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介绍PMU装置结构及测量及SWT原理;其次运用SWT算法对含... 考虑风电汇集地区非同步振荡问题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产生的影响,提出一种将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暂态录波与同步挤压小波变换(SWT)相结合的方法,并对非同步振荡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介绍PMU装置结构及测量及SWT原理;其次运用SWT算法对含有间谐波的电力信号做连续小波变换,划分频率区间,求时频面内的离散同步挤压,提取各谐波间谐波及基波分量信号;然后以哈密风电汇集地区一次非同步振荡为例进行暂态电压、联络线电流、上网有功分布录波数据分析;最后基于该算例发生的非同步振荡问题,提供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汇集地区 同步挤压小波变换(SWT)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 非同步振荡 暂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冻融循环次数混凝土单轴压缩试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博文 彭刚 +2 位作者 王孝政 马小亮 邓媛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6,共5页
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不利影响,分别对混凝土进行0,10,25,35和50次快速冻融循环,并利用10 MN大型多功能动静力三轴仪对混凝土历经40%fc的荷载历史作用后(fc=40 MPa为普通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以10-4/s的应变速率进行单... 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不利影响,分别对混凝土进行0,10,25,35和50次快速冻融循环,并利用10 MN大型多功能动静力三轴仪对混凝土历经40%fc的荷载历史作用后(fc=40 MPa为普通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以10-4/s的应变速率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得到冻融循环后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并分析其损伤演化规律与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历经相同加载历史作用后的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逐渐降低,且峰值应力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呈二次曲线关系;选用修正后的Weibull-Lognormal分段式损伤本构模型,经验证能够较好拟合冻融劣化混凝土历经荷载历史作用后单轴应力应变曲线;此外,冻融循环次数越多,对混凝土造成的损伤程度越大,在损伤发展的后期阶段,冻融程度较大的混凝土损伤路径大幅度延长且趋于扁平化,直至进入破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冻融循环 荷载历史 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侧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循环加卸载损伤特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博文 彭刚 +1 位作者 马小亮 谢京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1-125,131,共6页
采用大型多功能液压伺服静动力三轴仪对不同单向恒定侧压下的混凝土进行应变速率为10-4s-1的等应变增量循环加卸载试验,恒定侧压为单轴静态抗压强度的0%,5%,10%。研究了不同侧应力水平下应力-应变全曲线中滞回环的变化规律,分析滞回环... 采用大型多功能液压伺服静动力三轴仪对不同单向恒定侧压下的混凝土进行应变速率为10-4s-1的等应变增量循环加卸载试验,恒定侧压为单轴静态抗压强度的0%,5%,10%。研究了不同侧应力水平下应力-应变全曲线中滞回环的变化规律,分析滞回环与耗散能的关系,并构建损伤估计模型,最后基于耗散能统计,研究混凝土的损伤特性。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全曲线中滞回环在卸载初始阶段应力下降较快而变形恢复很慢,但随着应力的逐渐下降,应变恢复才开始加快;(2)在循环次数相同时,耗散能随着侧应力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幅度明显,表明单位耗散能具有明显的侧应力敏感性;(3)建立的双参数损伤估计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循环加卸载损伤与累积残余应变的关系;(4)随着侧压比的提高,混凝土损伤发展速度逐渐减慢,损伤累积的路径大幅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滞回环 侧压比 耗散能 损伤估计模型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骑士巡游的灰度图像加密压缩算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博文 柏森 +1 位作者 刘程浩 杜鹤峣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3,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涉密图像的存储和传输效率,提出了基于骑士巡游的灰度图像加密压缩算法。该算法将原始图像进行8×8分块,对每个块进行DCT变换,构建以块为单位的系数块化矩阵,然后采用骑士巡游置乱对该系数块化矩阵加密,对置乱加密后... 为了进一步提高涉密图像的存储和传输效率,提出了基于骑士巡游的灰度图像加密压缩算法。该算法将原始图像进行8×8分块,对每个块进行DCT变换,构建以块为单位的系数块化矩阵,然后采用骑士巡游置乱对该系数块化矩阵加密,对置乱加密后图像进行JPEG压缩得到加密压缩图像。实验仿真和分析表明,该算法密钥空间大、密钥敏感性高,在保证一定置乱度的前提下,获得了更高的压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加密 图像压缩 骑士巡游置乱 骑士巡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大塔广播技术实践进展与趋势研究
17
作者 夏治平 王世签 刘博文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25年第4期103-107,共5页
本文概述了2024年5G大塔广播在全球范围内的最新进展,回顾了3GPP、ITU-R、ETSI相关的标准化进展,介绍了德国、法国、美国、新加坡、荷兰、巴西和墨西哥开展的5G大塔广播试验,分析了广义5G广播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最新发展趋势。
关键词 5G大塔广播 广义5G广播 标准化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与瓦斯突出指标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博文 王大尉 +1 位作者 李华杰 舒龙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79,83,共4页
为了研究各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程度,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指标的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评价模型选择的评价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煤层突出的危险性,另外,可以利用该模型选用最能... 为了研究各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程度,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指标的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评价模型选择的评价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煤层突出的危险性,另外,可以利用该模型选用最能反映煤与瓦斯突出的指标,以此为依据来指导矿井进行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AHP) 煤与瓦斯突出 指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探测技术在露天煤矿群采空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博文 王俊 +3 位作者 李伟 丁鑫品 张建平 王维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43,60,共5页
国内很多大型露天煤矿面临着先前存留的小煤矿采空区的困扰,给露天矿带来了很严重的安全隐患。首次采用瞬变电磁法、钻探和三维激光扫描相结合的综合探测技术对平朔东露天矿群采空区进行了探测研究,提高了综合探测精度,查明了该矿内群... 国内很多大型露天煤矿面临着先前存留的小煤矿采空区的困扰,给露天矿带来了很严重的安全隐患。首次采用瞬变电磁法、钻探和三维激光扫描相结合的综合探测技术对平朔东露天矿群采空区进行了探测研究,提高了综合探测精度,查明了该矿内群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埋深、空腔形状、大小、走向等。为平朔东露天矿填补了关于地下采空区的详细资料,也为矿山正常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采空区 露天矿 三维激光扫描 钻探 综合探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干淖尔软弱覆岩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
20
作者 张志平 陶文朋 +3 位作者 朱德贺 刘博文 沈海 呼阳阳 《煤炭技术》 2025年第6期97-103,共7页
为研究软弱覆岩上行开采的可行性,从具体实例出发,以查干淖尔煤矿2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行开采技术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原理,建立了一个旨在评估上行开采可行性的模型,另一方面,... 为研究软弱覆岩上行开采的可行性,从具体实例出发,以查干淖尔煤矿2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行开采技术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原理,建立了一个旨在评估上行开采可行性的模型,另一方面,使用UDEC模拟上行开采过程中的覆岩裂隙演化及移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进行AHP理论分析发现查干淖尔2S2煤进行上行开采是可行的,使用UDEC模拟后发现2煤顶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其力学强度偏低,受采动影响,易发生整体性下沉破坏,2S2煤的结构仍保持连续,因此,上行开采理论是可行的,并且采取分层开采方案,顶板裂隙发育程度相对较小,顶板活动范围相对较小,2S2煤层的整体形态相对保持完整,更有利于实现上行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行开采 软弱岩层 覆岩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