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污水处理厂对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去除及再生水健康风险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曹巍 乔梦 +1 位作者 张一心 刘博川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3-179,共7页
多环芳烃(PAHs)在水环境中可以通过化学或微生物作用转化成其衍生物(SPAHs),而SPAHs可能具有更强的毒性和"三致性"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为探明污水厂中PAHs和SPAHs的存在性及不同二级处理和再生水处理工艺对它们的去除效果,对... 多环芳烃(PAHs)在水环境中可以通过化学或微生物作用转化成其衍生物(SPAHs),而SPAHs可能具有更强的毒性和"三致性"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为探明污水厂中PAHs和SPAHs的存在性及不同二级处理和再生水处理工艺对它们的去除效果,对北京及广东共4座污水处理厂中PAHs及SPAHs进行了检测,同时对再生水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从进水浓度来看,4座污水处理厂中,低环芳烃浓度(191.8~394.2 ng·L^(-1))明显高于高环芳烃(89.3~108.2 ng·L^(-1));SPAHs中氧取代物(OPAHs)总浓度(253.8~322.2 ng·L^(-1))高于甲基取代物(MPAHs,44.3~220.4 ng·L^(-1))。不同二级处理工艺对PAHs的去除率为43.7%~58.2%,对SPAHs的去除率为45.8%~52.1%。不同再生水处理工艺对PAHs和SPAHs去除率差别较大,PAHs的去除率范围为1.8%~41.1%,SPAHs的去除率范围在2.35%~25.9%。结果表明,目标物的去除以生物降解为主,此外,吸附在固体颗粒上,随颗粒沉淀去除也是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对污水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苯并[a]芘(BaP)和二苯并[a,h]蒽(DBA)2种强致癌物TEQ浓度均高于1,其致癌风险较大,安全性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衍生物 污水处理厂 去除率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电极光电催化氧化处理水体中的蒽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博川 王丽娟 +4 位作者 乔梦 郭涛 王彦斌 曹巍 赵旭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2-328,共7页
为了探究光电催化体系对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效果,采用TiO_2电极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了光电催化氧化处理多环芳烃——Ant(蒽)的研究.分别比较了光电催化(PEC)、光催化(PC)和电化学氧化(EC)体系对Ant的降解效果.并探究了电流密度... 为了探究光电催化体系对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效果,采用TiO_2电极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了光电催化氧化处理多环芳烃——Ant(蒽)的研究.分别比较了光电催化(PEC)、光催化(PC)和电化学氧化(EC)体系对Ant的降解效果.并探究了电流密度、初始pH、初始ρ(Ant)和腐植酸(HA)等对Ant降解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伪一级动力学对降解反应速率进行了拟合分析并对中间产物的含量及Ant的降解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下,PEC体系对Ant的降解率均高于PC和EO体系;电流密度对Ant降解影响不大,在电流密度为0.05 m A/cm^2条件下,反应30 min后,Ant的降解率能达到98.5%,体系中中间产物有蒽酮(AT)、蒽醌(AQ)等物质,其浓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初始pH对中间产物AQ的生成影响较大;初始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大,初始浓度增加3倍,反应速率降低了近44%,但Ant的降解率相差不到1%;HA的存在使得Ant降解率降低了7.5%,反应速率降低了近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光电催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NaClO协同氧化——吸附处理雨水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丽娟 张洪丹 +2 位作者 邸松 刘博川 贺子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332-336,共5页
采用O_3/NaClO协同氧化_吸附法对校园屋面雨水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搅拌速度以及初始pH对COD、氨氮、TP和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等温线及动力学模型拟合。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 采用O_3/NaClO协同氧化_吸附法对校园屋面雨水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搅拌速度以及初始pH对COD、氨氮、TP和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等温线及动力学模型拟合。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为50 mg/L,最佳吸附时间为60 min,最佳搅拌速度为200 r/min,最佳初始pH为7时COD,氨氮,TP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8.87%,81.90%,78.79%,78.50%。COD和氨氮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Freundilch模型,TP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的描述粉末活性炭对雨水中COD,氨氮和TP的吸附过程,相关系数均接近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氧化 吸附 雨水回用 去除率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