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岁回律转开生面 创新驱动标准先
1
作者 刘加平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25年第2期12-12,共1页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在这举国欢庆、辞旧迎新的时刻,谨向关心和致力于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各界朋友致以节日的美好祝福!祝愿大家福暖四季、顺遂安康!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重要保障,工程建设标准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在这举国欢庆、辞旧迎新的时刻,谨向关心和致力于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各界朋友致以节日的美好祝福!祝愿大家福暖四季、顺遂安康!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重要保障,工程建设标准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2024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继续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不断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积极推动工程建设标准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加速了工程标准的国际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建设标准化 发展纲要 中国式现代化 创新驱动 智能化方向 引领性 国家标准化 国际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受热下青藏高原航站楼太阳能热量迁移及其空间模式优化
2
作者 李欣 成辉 +1 位作者 刘加平 赵元超 《世界建筑》 2025年第2期41-45,共5页
青藏高原航站楼的非均衡受热问题极为突出,表现为太阳直接辐射的差异化时空分布。即上部、南向、日间极佳,而下部、北向、夜间极差。极差区域与时段的热负荷,是造成在地航站楼能耗巨大的根源。因此,如何通过上→下、南→北、日→夜的热... 青藏高原航站楼的非均衡受热问题极为突出,表现为太阳直接辐射的差异化时空分布。即上部、南向、日间极佳,而下部、北向、夜间极差。极差区域与时段的热负荷,是造成在地航站楼能耗巨大的根源。因此,如何通过上→下、南→北、日→夜的热量迁移实现削峰填谷,是解决非均衡受热下上述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本文依循“空间模块研发—空间模式优化—空间模式应用”的逻辑展开研究。以建筑空间为载体,以热量迁移为目标,研发两者耦合下的“集热、蓄热、供热、保温”空间模块;基于航站楼建筑原型,整合上述空间模块,优化在地航站楼空间组织模式;运用ANSYS Fluent软件,模拟、比较空间组织模式优化前后的热量分布,验证空间模式优化的有效性。旨在通过改善非均衡受热问题,提升无机械设备工况下室内热环境,达成青藏高原航站楼运维阶段节能降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受热 青藏高原 航站楼 热量迁移 空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热湿气候区珊瑚砂外墙传热系数优化——以琼海为例
3
作者 高圣迪 谢静超 +2 位作者 徐鑫 张广凯 刘加平 《建筑节能(中英文)》 2025年第2期67-75,共9页
极端热湿气候区以高温、高湿、强辐射为气候特征,以琼海为例的多数地区目前已经不充分满足夏热冬暖地区的区划,如果继续使用夏热冬暖地区的规范进行设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能量损耗。为了体现现有标准在极端热湿气候区的可优化性,... 极端热湿气候区以高温、高湿、强辐射为气候特征,以琼海为例的多数地区目前已经不充分满足夏热冬暖地区的区划,如果继续使用夏热冬暖地区的规范进行设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能量损耗。为了体现现有标准在极端热湿气候区的可优化性,以琼海为例,以珊瑚砂外墙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空调负荷特征与外墙传热特性,以此为基础考虑经济性指标计算珊瑚砂外墙最佳保温层厚度,并给出该地区外墙传热系数限值的优化方向。研究表明,琼海地区公共建筑全年需要供冷,在室内外温差、热流密度上均存在特殊的“双向流”特征,表明外墙传热系数并非越小越好;当保温层厚度由0 mm增加至80 mm时,全年累计冷负荷由117.6 kW·h/m^(2)降低至107.5 kW·h/m^(2),总成本先降低后升高,谷值为37.0元/m^(2),此时保温层最佳厚度为20 mm,投资回收期为7.8年;在20 mm保温层厚度下的外墙传热系数为0.98 W/(m^(2)·K),高于现有标准的限值,因此,若要实现保温层经济性最优,现有标准的外墙传热系数的限值应调大。研究结果为以琼海为代表的极端热湿气候区外墙结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和优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热湿气候区 珊瑚砂外墙 双向流 空调负荷特性 保温层最佳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地区办公建筑立面动态光伏遮阳优化研究
4
作者 李龙飞 范征宇 刘加平 《建筑节能(中英文)》 2025年第1期3-11,共9页
建筑光伏遮阳已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BIPV形式,通常为固定式遮阳。固定式遮阳构造简单,但是对于季节变化及太阳入射角度变化缺少动态回应,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光伏遮阳板发电和遮阳效应来降低建筑的运营能耗。通过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式,设... 建筑光伏遮阳已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BIPV形式,通常为固定式遮阳。固定式遮阳构造简单,但是对于季节变化及太阳入射角度变化缺少动态回应,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光伏遮阳板发电和遮阳效应来降低建筑的运营能耗。通过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可以调节遮阳角度和高度的立面光伏遮阳形式,相对于固定式的光伏遮阳,动态遮阳的优势主要有两个:1)光伏板角度的调节可以更大程度地接受太阳辐射,从而提高整体的发电效率;2)光伏遮阳板高度的调节可以在夏季遮蔽更多的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制冷能耗,在冬季尽可能引入太阳辐射从而增加室内太阳辐射以降低采暖能耗。动态光伏遮阳相对于两种固定式光伏遮阳和无遮阳综合能耗分别减少了60.4%、29.9%和15.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V 光伏遮阳 办公建筑 寒冷气候 综合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加平
5
作者 刘加平 《世界建筑》 2021年第5期14-14,124,共2页
我于1982年7月本科毕业分配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物理教研室任助教,1984年9月考取本研究室王景云教授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热工与节能。从物理系本科毕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转为建筑物理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懂建筑设计,... 我于1982年7月本科毕业分配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物理教研室任助教,1984年9月考取本研究室王景云教授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热工与节能。从物理系本科毕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转为建筑物理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懂建筑设计,而建筑物理学的研究目的恰恰是要服务于公共建筑、住宅建筑以及工业建筑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理学 工业建筑设计 建筑热工 公共建筑 住宅建筑 硕士研究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王景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学的演变及新时代挑战 被引量:1
6
作者 叶飞 刘加平 何文芳 《新建筑》 2024年第3期120-122,共3页
基于学科与专业的关系,通过回溯国内外建筑学专业与学科的发展历程,指出建筑学学科的属性、范畴、知识基础与研究目标,提出当前建筑学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跟随社会进步制定、修订或提升建筑设计标准与规范。针对当前城乡建设发展新需求... 基于学科与专业的关系,通过回溯国内外建筑学专业与学科的发展历程,指出建筑学学科的属性、范畴、知识基础与研究目标,提出当前建筑学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跟随社会进步制定、修订或提升建筑设计标准与规范。针对当前城乡建设发展新需求,解析建筑学面临的挑战,并探讨新时代建筑学人才培养改革方向,提出缩短本科学制、取消重复专业学位、设置专业型博士学位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建筑学 学科与专业 学科属性 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墙体蓄热量的评价方法研究
7
作者 朱新荣 冯伟建 +2 位作者 梁嘉 杨柳 刘加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针对目前围护结构蓄热性能评价方法和指标不能有效评价蓄热量的问题,该文基于“日间热容”概念和有限差分法,提出一种新的围护结构蓄热性能评价方法和相关指标。该方法可获得围护结构逐时动态蓄热量、不同构造层次的蓄热情况以及材料层... 针对目前围护结构蓄热性能评价方法和指标不能有效评价蓄热量的问题,该文基于“日间热容”概念和有限差分法,提出一种新的围护结构蓄热性能评价方法和相关指标。该方法可获得围护结构逐时动态蓄热量、不同构造层次的蓄热情况以及材料层和围护结构在一定时间段和一定面积内的累积蓄热量。以一个简化的建筑模型为例,运用该方法得出建筑不同朝向、不同部位围护结构各材料层的蓄热量情况。该文的方法可为建筑围护结构实际蓄热效果提供系统全面的定量评价,为太阳能建筑分朝向、分部位的蓄热设计提供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 太阳能建筑 有限差分法 日间热容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民居建筑空间的性能属性识别及其作用机制
8
作者 成辉 蒋文婷 +2 位作者 张正伟 李欣 刘加平 《世界建筑》 2024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在绿色建筑由技术主导向技术与设计并重转变的行业需求下,研究追溯了建筑空间应答外界气候与调控室内环境的性质与能力。本文聚焦徽州民居,采取定性分析方法识别建筑空间及其性能属性,揭示其作用机制;采取定量模拟方法验证空间性能属性... 在绿色建筑由技术主导向技术与设计并重转变的行业需求下,研究追溯了建筑空间应答外界气候与调控室内环境的性质与能力。本文聚焦徽州民居,采取定性分析方法识别建筑空间及其性能属性,揭示其作用机制;采取定量模拟方法验证空间性能属性的有效性。上述研究论证了空间具备性能属性,为从空间角度进行绿色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民居 建筑空间 性能属性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泡水泥板的应用背景、现状及前景概述 被引量:2
9
作者 雷东移 刘承侃 +7 位作者 刘佳鑫 丛波 王光文 张鹏 李莹 董玉玲 李智鸿 刘加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3-121,共9页
为深层次、全面了解发泡水泥板诞生背景、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本文对发泡水泥板应用背景、市场需求、技术标准沿变、整体性能、综合成本、应用现状、发展前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剖析。综合认为:尽管发泡水泥板具有隔热、防火(A1... 为深层次、全面了解发泡水泥板诞生背景、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本文对发泡水泥板应用背景、市场需求、技术标准沿变、整体性能、综合成本、应用现状、发展前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剖析。综合认为:尽管发泡水泥板具有隔热、防火(A1级)、环保、抗老化、强度高等优点,但其研发技术壁垒低,加上劣质产品挡道、厂家恶性竞争等恶劣现象,致使其市场容纳空间已非常狭小。本文将为建筑从业人员全面了解发泡水泥板的“来龙去脉”和实时动态提供最新现实科学依据,为科研工作者研发新型建筑保温材料提供更多理论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水泥板 泡沫混凝土 保温 外墙 防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环境中β-甘油磷酸钠影响钢筋阻锈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潇舷 刘加平 +2 位作者 穆松 金鸣 马麒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0,共13页
在混凝土高碱环境中,为了提高混凝土中钢筋抗氯离子侵蚀能力,采用新型环保型有机阻锈剂——β-甘油磷酸钠保护钢筋,达到延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寿命的目的。本文通过采用电化学方法对该种有机阻锈剂作用下,不同阳离子类型的模拟孔溶液... 在混凝土高碱环境中,为了提高混凝土中钢筋抗氯离子侵蚀能力,采用新型环保型有机阻锈剂——β-甘油磷酸钠保护钢筋,达到延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寿命的目的。本文通过采用电化学方法对该种有机阻锈剂作用下,不同阳离子类型的模拟孔溶液中钢筋性能演变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并获取相应的关键参数,探究了钝化时期β-甘油磷酸钠与钢筋钝化膜,以及维钝时期,β-甘油磷酸钠、钢筋钝化膜与氯离子之间的作用关系,揭示了该种有机物的阻锈机制。通过OCP、LPR以及EIS电化学测试方法得到的结果表明:β-甘油磷酸钠与钝化膜中Fe氧化物/氢氧化物通过物理化学作用进行结合,使得钢筋表面形成阻锈能力更强的保护膜,从而提高了钢筋抗氯离子侵蚀能力。4种模拟孔溶液中钢筋抗氯离子侵蚀能力分别为NaOH+0.1 mol/Lβ-甘油磷酸钠>饱和澄清Ca(OH)_(2)>NaOH>饱和澄清Ca(OH)_(2)+0.1 mol/Lβ-甘油磷酸钠;其中,NaOH,NaOH+0.1 mol/Lβ-甘油磷酸钠与饱和澄清Ca(OH)_(2)溶液中钢筋相应的临界氯离子浓度(c_(crit))分别为0.02、0.07、0.04 mol/L,而饱和澄清Ca(OH)_(2)+0.1 mol/Lβ-甘油磷酸钠中钢筋未生成有效钝化膜。除此之外,β-甘油磷酸钠加入以Na^(+)为主的模拟孔溶液中,将促进钢筋表面形成更致密的钝化膜,钝化膜形成速率更快,即在72 h就可形成80%以上钝化膜,阻锈效率则高达99.80%;进一步对比分析Na^(+)与Ca^(2+)溶液自身对钢筋抗氯离子侵蚀能力的影响可知,Ca^(2+)溶液更有利于抵抗氯离子侵蚀能力,阻锈效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模拟孔溶液 β-甘油磷酸钠 钝化膜 氯离子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高校宿舍供暖前后室内热环境变化及其对学生睡眠热舒适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樊颖 张晓静 +2 位作者 周锦玥 谢静超 刘加平 《暖通空调》 2024年第2期84-90,共7页
为探究供暖前后宿舍内热环境差异及其对学生睡眠热舒适的影响,在北京某高校实地调研了8个不同朝向宿舍的室内热环境,并采用问卷调研和睡眠手环监测结合的方式获得了16名高校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结果表明:供暖前宿舍内夜间平均温度为(18... 为探究供暖前后宿舍内热环境差异及其对学生睡眠热舒适的影响,在北京某高校实地调研了8个不同朝向宿舍的室内热环境,并采用问卷调研和睡眠手环监测结合的方式获得了16名高校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结果表明:供暖前宿舍内夜间平均温度为(18.6±1.1)℃,供暖初期为(20.2±1.4)℃,满足标准要求;实测期间宿舍夜间相对湿度高于30%,满足舒适度要求;床褥系统总热阻约为3.5~4.9 clo,其中,睡衣热阻大约为0.03~0.40 clo;供暖初期受试者睡前热中性温度为18.0℃,可接受温度范围为16.0~19.8℃,早晨醒后倾向更暖的环境;睡前热感觉与睡眠质量存在显著关联,当受试者睡前热感觉偏暖时,睡眠满意度及深睡眠比例较高,有利于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舒适 睡眠质量 室内热环境 高校宿舍 供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大型交通建筑条形天窗天然采光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智超 范征宇 刘加平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30-39,共10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深入,大型交通建筑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因其立面有限而平面巨大,故主要依赖天窗实现大进深平面的天然采光。因结构构造简化需求,常忽视日照条件差异,照搬相似的一列多排式条形平天窗分布形式,且忽略各类遮阳措施的设... 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深入,大型交通建筑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因其立面有限而平面巨大,故主要依赖天窗实现大进深平面的天然采光。因结构构造简化需求,常忽视日照条件差异,照搬相似的一列多排式条形平天窗分布形式,且忽略各类遮阳措施的设置,常易因局部采光不足或眩光导致整体采光不均。夏热冬冷地区作为冬夏两季太阳高度角差异较大的典型地域代表,其对两季天窗采光的优化需求常互相掣肘,该地区大型交通建筑采光与遮阳综合控制故而更为复杂,对其条形天窗与遮阳设计也具有更高的要求。针对上述关键科学问题,选取杭州市某大型铁路客站典型案例开展采光物理实测,总结出该气候区条形天窗分布下此类建筑实际采光问题,并基于大型交通建筑典型模型,围绕天窗与遮阳形式关键变量,通过Rhino平台的Ladybug+Honeybee工具完成了全年动态光环境模拟。结果表明:在夏热冬冷地区,大型铁路客站即使采用常见的条形天窗采光方式,仍可能存在局部照度不足和整体采光均匀度较低的问题,候车厅中央天窗正下方区域常因出现太阳光直射过量导致较大的眩光风险,其照度远大于仍有采光不足风险的天窗外围下方区域。为改善这一现象,应在适度窗地比范围内首先保证适中偏高的天窗宽度,并匹配适中偏大的天窗长度与数量,而尽量避免所有较小的天窗宽度、长度与数量。当天窗窗地比较小时,可采取较大的横向遮阳高度、适中的竖向遮阳角度(正南向)与偏少的竖向遮阳数量;而天窗窗地比较大时则相反,以保证在尽量不降低采光均匀度的前提下最大化采光强度,以实现整体均衡的光环境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冷地区 交通建筑 条形天窗 顶部遮阳 天然采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阳辐照度实时计算隧道洞外亮度的方法研究
13
作者 倪志凯 张迪 +3 位作者 王少锋 薛鹏 谢静超 刘加平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3-1293,共11页
为解决城市隧道运营过程中隧道洞外亮度L20(S)全天逐时变化差异大且实时获取困难的问题,结合3D打印隧道缩尺模型,提出以太阳辐照度为输入变量,将天空亮度、地面景物亮度耦合的L20(S)实时计算方法。以北京芦花路隧道为测量对象,利用隧道... 为解决城市隧道运营过程中隧道洞外亮度L20(S)全天逐时变化差异大且实时获取困难的问题,结合3D打印隧道缩尺模型,提出以太阳辐照度为输入变量,将天空亮度、地面景物亮度耦合的L20(S)实时计算方法。以北京芦花路隧道为测量对象,利用隧道缩尺模型代替实际隧道探究地面景物亮度变化规律,建立地面景物亮度与太阳辐照度的量化回归模型;利用太阳辐照度将CIE模型、Perez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以误差较小、计算较简便的CIE模型作为天空亮度模型,其误差在晴天工况和阴天工况下分别为4.26%、6.11%。对比耦合后的L20(S)计算模型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平均误差均在10%以内,表明该隧道洞外亮度实时计算方法在全季节、全气候条件下具有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洞外亮度 3D打印缩尺模型 太阳辐照度 隧道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隧道实测试验的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
14
作者 袁嘉明 谢静超 +4 位作者 薛鹏 柴赫楠 蒋振雄 王毅宁 刘加平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69-2076,共8页
为深入研究水下特长公路隧道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及分布特征,对南京应天大街长江隧道的交通特征、环境参数和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进行实测研究。采用摄像采集法统计隧道交通特征,结果表明:车辆交通数据与环境数据均呈现明显的日周期... 为深入研究水下特长公路隧道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及分布特征,对南京应天大街长江隧道的交通特征、环境参数和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进行实测研究。采用摄像采集法统计隧道交通特征,结果表明:车辆交通数据与环境数据均呈现明显的日周期变化规律,早高峰车流量显著大于晚高峰,车速与车流量呈负相关。夜间测试结果表明:1)隧道内部污染物质量浓度沿行车方向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由于隧道呈现V形的地势特点,PM_(2.5)质量浓度峰值出现在V形底部;2)受到隧道出口风机开启的影响,CO质量浓度峰值出现位置较PM_(2.5)稍有滞后。昼间测试时风机关闭,污染物质量浓度峰值出现在隧道出口,早高峰期间隧道出口CO和PM_(2.5)的质量浓度峰值分别为31.0 mg/m^(3)和145μg/m^(3),分别为质量浓度限值的3.1倍和2倍。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各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检验,CO质量浓度与汽油车数量呈强正相关,PM_(2.5)质量浓度与柴油车数量呈强正相关,2种污染物质量浓度均与风速呈强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 水下隧道 实测试验 CO质量浓度 PM 2.5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研究生科研办公室冬季热舒适及供暖温度分析——以北京某大学为例
15
作者 赵淼 姬颖 +3 位作者 谢静超 尹鹏 侯启贤 刘加平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0期62-67,共6页
高校研究生办公室作为学生科研的主要场所,室内热环境与热舒适对于科研效率、学生健康有着极大影响。选取北京市某高校办公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实测方式探究高校研究生办公室的室内热环境和人员舒适性。结果表明:冬季被... 高校研究生办公室作为学生科研的主要场所,室内热环境与热舒适对于科研效率、学生健康有着极大影响。选取北京市某高校办公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实测方式探究高校研究生办公室的室内热环境和人员舒适性。结果表明:冬季被调研研究生的服装热阻平均值为1.07 clo,学生已不满足冬季18℃的设计室温,在集中供暖节能运行且学生可以自主调控分体式空调的情况下,科研办公房间的平均温度达到21.4℃,而室内学生的中性温度为21.9℃,热可接受范围为19.1~24.7℃,热偏好温度为24.0℃,热感觉投票为“稍暖(+1.1)”时学生舒适程度最高,学生仍偏向较暖的室内环境,学生积极和间歇地使用空调设备使供暖温度达到其满意的23.5~2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研究生办公室 热环境 热舒适 供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型理论的乡村低碳建筑新模式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党雨田 赵康乐 +1 位作者 王筱婕 刘加平 《新建筑》 2024年第3期90-95,共6页
减少乡村建筑碳排放是实现建筑业“碳中和”目标的必须任务。通过分析“碳中和”目标下的乡村建筑碳排放面临问题、主要特征和工作难点,提出乡村低碳建筑设计与推广的关键是建立新模式以同时应对“宜居”和“绿色低碳”的需求。在此基础... 减少乡村建筑碳排放是实现建筑业“碳中和”目标的必须任务。通过分析“碳中和”目标下的乡村建筑碳排放面临问题、主要特征和工作难点,提出乡村低碳建筑设计与推广的关键是建立新模式以同时应对“宜居”和“绿色低碳”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原型理论对构建乡村低碳建筑新模式的意义和实现路径,形成了基于“空间原型”与“技术原型”提炼协同的建筑设计方法,通过量化分析传统民居建筑样本空间要素和技术要素,提取归纳原型的关键设计策略,并根据建筑地域环境和外部需求进行原型调试改进和设计转译。基于乡村低碳建筑新模式的构建思路,以黄土高原靠崖窑民居改造设计为例进行实践应用。进一步提出市场化产品化、工业化标准化、示范性工程、增量式设计的乡村低碳建筑新模式的推广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碳中和 低碳建筑 建筑模式 空间原型 技术原型 绿色宜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纬度海岛太阳能建筑逆向热工设计方法
17
作者 何知衡 杨雯 刘加平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0-76,共7页
为了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超低能耗建筑、创建绿色宜居的岛礁人居环境,课题组首次提出极端热湿条件下建筑“全遮阳”设计原则,创立了以太阳能光伏制冷系统与建筑防热设计相耦合的超低能耗建筑“逆向”热工设计方法,形成了适宜于低纬度海... 为了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超低能耗建筑、创建绿色宜居的岛礁人居环境,课题组首次提出极端热湿条件下建筑“全遮阳”设计原则,创立了以太阳能光伏制冷系统与建筑防热设计相耦合的超低能耗建筑“逆向”热工设计方法,形成了适宜于低纬度海岛的超低能耗建筑新模式。实验及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全遮阳设计可大幅降低空调负荷和能耗,以南海美济岛示范建筑为例,经“全遮阳”设计后,该建筑的空调负荷可降低30%以上。若遵从逆向热工设计原则,可显著提高海洋建筑外墙、屋面和窗户的传热系数限值,实现全部依靠太阳能即可将建筑环境控制在舒适水平。低纬度海岛的超低能耗建筑新模式可有效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在建筑本体层面营造更舒适的室内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超低能耗建筑 太阳能利用建筑 热工设计 遮阳 空调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TIC-TOPSIS法的极端热湿气候区溶液再生器运行优化研究
18
作者 张广凯 谢静超 +2 位作者 杜伯尧 王禹晗 刘加平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6期109-115,142,共8页
再生器是溶液除湿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之一,提高再生器综合性能是解决极端热湿气候区高湿问题的有效手段。将指标相关法(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 再生器是溶液除湿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之一,提高再生器综合性能是解决极端热湿气候区高湿问题的有效手段。将指标相关法(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联合,建立CRITIC-TOPSIS模型,用于再生器运行入口参数(空气质量流量、溶液质量流量、温度)的选择评价。以永暑岛礁地区为例,通过再生器处理模型得到基础数据以及4个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CRITIC法求得权重后使用TOPSIS法对220种运行入口参数的组合方案进行评价得到最优解。结果表明,空气质量流量为0.1 kg/s、溶液质量流量为0.3 kg/s、溶液温度为56℃时得分0.885,为永暑地区再生器综合性能最优解;再生量指标的权重为0.4,可作为永暑地区再生器综合性能的代表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热湿气候区 溶液再生器 CRITIC-TOPSIS模型 运行策略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镁复合膨胀剂对高性能混凝土变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19
作者 刘加平 张守治 +2 位作者 田倩 郭飞 王育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150-154,共5页
从氧化镁复合膨胀剂对高性能混凝土安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出发,系统研究了该新型氧化镁复合膨胀剂在不同养护方式下对高性能混凝土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确保安定性的前提下,氧化镁复合膨胀剂在高性能混凝土适宜掺量为... 从氧化镁复合膨胀剂对高性能混凝土安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出发,系统研究了该新型氧化镁复合膨胀剂在不同养护方式下对高性能混凝土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确保安定性的前提下,氧化镁复合膨胀剂在高性能混凝土适宜掺量为不超过8%.内掺8%的氧化镁复合膨胀剂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变形特性有显著影响.在饱水养护条件下,氧化镁复合膨胀剂既具有较大的早期膨胀性能,又具有一定的持续微膨胀性能;在密封养护条件下,氧化镁复合膨胀剂的掺入能完全消除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自收缩,产生自膨胀;在干燥养护条件下,氧化镁复合膨胀剂的掺入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至120d测试龄期时干燥收缩的减缩率仍然高达5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复合膨胀剂 膨胀特性 自生体积变形 干燥收缩 高性能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剂和减缩剂对于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影响 被引量:36
20
作者 刘加平 田倩 唐明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95-199,共5页
采用非接触测试技术和千分表相结合的测试方法,分阶段、全过程地对比研究了其应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变形规律.采用板式开裂和圆环开裂的试验方法研究了2种减缩防裂途径对于收缩开裂的影响规律.并从水泥水化过程出发,探讨了这2种减缩技术... 采用非接触测试技术和千分表相结合的测试方法,分阶段、全过程地对比研究了其应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变形规律.采用板式开裂和圆环开裂的试验方法研究了2种减缩防裂途径对于收缩开裂的影响规律.并从水泥水化过程出发,探讨了这2种减缩技术途径对于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掺膨胀剂的混凝土在密封或者是养护充分的条件下有效的膨胀可以消除自收缩,但是继续在干燥的环境条件养护下其膨胀之后的收缩落差较不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更大;而减缩剂不能消除收缩,但是对于自收缩和干缩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测试 自收缩 干燥收缩 开裂 膨胀剂 减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