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作为士大夫政治实践的宋代经学——范纯仁《尚书解》解读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力耘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64,168,共14页
王安石变法初期,范纯仁作《尚书解》进献宋神宗。《尚书解》既是阐释儒家经典的经学著作,其创作、进献也是士大夫政治实践的常规性举措——谏君。范纯仁通过选取《尚书》经文,对所选经文作有选择性的解释,以及沿袭、改造和舍弃汉唐注疏...
王安石变法初期,范纯仁作《尚书解》进献宋神宗。《尚书解》既是阐释儒家经典的经学著作,其创作、进献也是士大夫政治实践的常规性举措——谏君。范纯仁通过选取《尚书》经文,对所选经文作有选择性的解释,以及沿袭、改造和舍弃汉唐注疏等目的鲜明的方式创作出《尚书解》,严格针对他所认为的时政弊病,以经典和圣人的名义劝谏神宗兼听并取、慎于改作、简易施政,罢免新法大臣,停止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实践圣人知人、安民之道。《尚书解》有着具体的政治语境和行动指向,表明经学与士大夫日常政治实践密切相关。研究《尚书解》有助于呈现儒学在传统中国政治实践中的展开方式,并丰富儒学作为一种践履之学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纯仁
《尚书解》
宋神宗
王安石变法
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尚书》诸篇阐释与宋代复仇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力耘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120,共8页
《尚书》中本无复仇话题,苏轼《书传》率先批评周穆王、平王无复仇、中兴之志。靖康之难后,这一新说受到士大夫的普遍关注。南宋高宗朝主张对金复仇的士大夫,如张九成、陈鹏飞等,均袭用苏轼新说,借批评穆王、平王指责高宗推动和议、放...
《尚书》中本无复仇话题,苏轼《书传》率先批评周穆王、平王无复仇、中兴之志。靖康之难后,这一新说受到士大夫的普遍关注。南宋高宗朝主张对金复仇的士大夫,如张九成、陈鹏飞等,均袭用苏轼新说,借批评穆王、平王指责高宗推动和议、放弃复仇;而赞成和议或经历过高宗朝末期对金宣战以及孝宗朝初期符离之败、隆兴和议的士人,如范浚、林之奇等,他们以维护《尚书》的"轨范"特质为由批评苏轼新说。相较其它经典,直接指向君主,且与中兴话题密切相关,是南宋初年《尚书》学中复仇论的特点。而士人对《书传》的继承或批评,也反映出苏轼之学在南宋前期受到极大的关注,并未沉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论
《尚书》学
《书传》
张九成
林之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史浩《尚书讲义》与宋孝宗朝政治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力耘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2期53-66,共14页
孝宗退位前夕,史浩完成《尚书讲义》进献孝宗。《尚书讲义》既是阐释儒家经典的经学著作,也寄托着史浩在和战、孝道、近习等南宋重大政治主题上的思考。他引入“心”“迹”范畴阐释经文“重华”,改变传统的阐释重心,旨在化解孝宗“改父...
孝宗退位前夕,史浩完成《尚书讲义》进献孝宗。《尚书讲义》既是阐释儒家经典的经学著作,也寄托着史浩在和战、孝道、近习等南宋重大政治主题上的思考。他引入“心”“迹”范畴阐释经文“重华”,改变传统的阐释重心,旨在化解孝宗“改父之政”的政治伦理风险;在阐释经文“亮阴三祀”时,通过反向批评丧期“权制”,凸显孝宗执意行三年丧的意义;又巧妙地嵌入“私恩”话题,使经文“明试以功”的目的,由传统阐释下防止“利口空言者获进”,变为针对孝宗朝近习政治的杜绝私恩侥幸者获进。在历史语境中考察《尚书讲义》,揭示其中的时代问题意识和现实政治关怀,能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儒家经典阐释的特征,提供一个生动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讲义》
史浩
宋孝宗
经学
《尚书》学
经典阐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君臣讲论《尚书》考
4
作者
刘力耘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宋代士大夫坚持"示人主以轨范"的《尚书》观,推崇《尚书》的皇帝教育意义,并针对时弊援引、阐释《尚书》,提出皇帝治国理政必须秉持的原则和应当采取的措施,以经典和圣人的名义规范时君的行为。有些皇帝也认同"轨范"...
宋代士大夫坚持"示人主以轨范"的《尚书》观,推崇《尚书》的皇帝教育意义,并针对时弊援引、阐释《尚书》,提出皇帝治国理政必须秉持的原则和应当采取的措施,以经典和圣人的名义规范时君的行为。有些皇帝也认同"轨范"之说,或自觉而勤勉地听讲、阅读《尚书》,或借助《尚书》昭示效法圣王的决心。此外,《尚书》在宋代还被视作为臣的楷模。皇帝通过御赐、引释《尚书》等方式勉励大臣效法上古贤臣,积极劝谏、辅佐君主。皇帝和士大夫不断回溯《尚书》中唐虞三代的政治场景,由文本给予的共同回忆努力构建共同的价值,增进彼此认同,并支撑自身的合法性,共享经典文本的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观
宋代
皇帝
士大夫
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士大夫政治实践的宋代经学——范纯仁《尚书解》解读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力耘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64,168,共14页
基金
第1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政治语境中的宋代<尚书>学"(2018T110183)
第62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尚书>学与王安石变法"(2017M62101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王安石变法初期,范纯仁作《尚书解》进献宋神宗。《尚书解》既是阐释儒家经典的经学著作,其创作、进献也是士大夫政治实践的常规性举措——谏君。范纯仁通过选取《尚书》经文,对所选经文作有选择性的解释,以及沿袭、改造和舍弃汉唐注疏等目的鲜明的方式创作出《尚书解》,严格针对他所认为的时政弊病,以经典和圣人的名义劝谏神宗兼听并取、慎于改作、简易施政,罢免新法大臣,停止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实践圣人知人、安民之道。《尚书解》有着具体的政治语境和行动指向,表明经学与士大夫日常政治实践密切相关。研究《尚书解》有助于呈现儒学在传统中国政治实践中的展开方式,并丰富儒学作为一种践履之学的内涵。
关键词
范纯仁
《尚书解》
宋神宗
王安石变法
经学
分类号
B244.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K221.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尚书》诸篇阐释与宋代复仇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力耘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120,共8页
基金
第十一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政治语境中的宋代<尚书>学"
文摘
《尚书》中本无复仇话题,苏轼《书传》率先批评周穆王、平王无复仇、中兴之志。靖康之难后,这一新说受到士大夫的普遍关注。南宋高宗朝主张对金复仇的士大夫,如张九成、陈鹏飞等,均袭用苏轼新说,借批评穆王、平王指责高宗推动和议、放弃复仇;而赞成和议或经历过高宗朝末期对金宣战以及孝宗朝初期符离之败、隆兴和议的士人,如范浚、林之奇等,他们以维护《尚书》的"轨范"特质为由批评苏轼新说。相较其它经典,直接指向君主,且与中兴话题密切相关,是南宋初年《尚书》学中复仇论的特点。而士人对《书传》的继承或批评,也反映出苏轼之学在南宋前期受到极大的关注,并未沉寂。
关键词
复仇论
《尚书》学
《书传》
张九成
林之奇
Keywords
the theory of revenge
the interpretations of Shang Shu
Shu Zhuan
Zhang Jiu-cheng
Lin Zhi-qi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史浩《尚书讲义》与宋孝宗朝政治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力耘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2期53-66,共14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历代国家治理经验研究”(2019ZDGH013)子课题“中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思想体系研究”。
文摘
孝宗退位前夕,史浩完成《尚书讲义》进献孝宗。《尚书讲义》既是阐释儒家经典的经学著作,也寄托着史浩在和战、孝道、近习等南宋重大政治主题上的思考。他引入“心”“迹”范畴阐释经文“重华”,改变传统的阐释重心,旨在化解孝宗“改父之政”的政治伦理风险;在阐释经文“亮阴三祀”时,通过反向批评丧期“权制”,凸显孝宗执意行三年丧的意义;又巧妙地嵌入“私恩”话题,使经文“明试以功”的目的,由传统阐释下防止“利口空言者获进”,变为针对孝宗朝近习政治的杜绝私恩侥幸者获进。在历史语境中考察《尚书讲义》,揭示其中的时代问题意识和现实政治关怀,能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儒家经典阐释的特征,提供一个生动的案例。
关键词
《尚书讲义》
史浩
宋孝宗
经学
《尚书》学
经典阐释学
Keywords
Lectures on Shangshu
Shi Hao
Xiaozong in the Southern Song
Chinese classical studies
interpretation of Shangshu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s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君臣讲论《尚书》考
4
作者
刘力耘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国历代国家治理经验研究(2019ZDGH013)子课题“中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思想体系研究”。
文摘
宋代士大夫坚持"示人主以轨范"的《尚书》观,推崇《尚书》的皇帝教育意义,并针对时弊援引、阐释《尚书》,提出皇帝治国理政必须秉持的原则和应当采取的措施,以经典和圣人的名义规范时君的行为。有些皇帝也认同"轨范"之说,或自觉而勤勉地听讲、阅读《尚书》,或借助《尚书》昭示效法圣王的决心。此外,《尚书》在宋代还被视作为臣的楷模。皇帝通过御赐、引释《尚书》等方式勉励大臣效法上古贤臣,积极劝谏、辅佐君主。皇帝和士大夫不断回溯《尚书》中唐虞三代的政治场景,由文本给予的共同回忆努力构建共同的价值,增进彼此认同,并支撑自身的合法性,共享经典文本的权威。
关键词
《尚书》观
宋代
皇帝
士大夫
政治文化
Keywords
perspectives on Shang Shu
Song Dynasty
emperors
literati and officialdom
political culture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作为士大夫政治实践的宋代经学——范纯仁《尚书解》解读
刘力耘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尚书》诸篇阐释与宋代复仇论
刘力耘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史浩《尚书讲义》与宋孝宗朝政治
刘力耘
《齐鲁学刊》
CSSCI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宋代君臣讲论《尚书》考
刘力耘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