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机理与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力硕 张明轩 +5 位作者 卢兰光 欧阳明高 冯旭宁 郑岳久 韩雪冰 潘岳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003-1015,共13页
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是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事故中最常见的诱因之一,也是机械滥用、电滥用、热滥用的共性环节,是潜在的安全威胁。本文从锂离子电池内短路安全问题出发,综述了内短路机理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内短路替代实验方法,介绍了内短路演... 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是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事故中最常见的诱因之一,也是机械滥用、电滥用、热滥用的共性环节,是潜在的安全威胁。本文从锂离子电池内短路安全问题出发,综述了内短路机理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内短路替代实验方法,介绍了内短路演化过程,指出了内短路检测需在其发展初期和中期完成。进而,总结了多种内短路检测方法,最后,对内短路问题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内短路 替代实验 内短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氧化胁迫效应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宗英 张一柳 +4 位作者 胡鲲 杨先乐 刘力硕 张凤翔 蔡红桂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61-1270,共10页
为探究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和致毒机制,从免疫学和形态学2个方面研究了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的毒害作用。采用24 h换水式渔药毒性试验的方法,先测出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的24 h-LC_(50)、48 h-LC_(50)、96 h-LC_(50)分别为4.289 ... 为探究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和致毒机制,从免疫学和形态学2个方面研究了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的毒害作用。采用24 h换水式渔药毒性试验的方法,先测出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的24 h-LC_(50)、48 h-LC_(50)、96 h-LC_(50)分别为4.289 4、3.481 8、1.319 5μg·L^(-1),安全浓度为0.658 9μg·L^(-1);再选取96 h-LC_(50)的1/2(浓度Ⅰ)、1/5(浓度Ⅱ)、1/10(浓度Ⅲ)3个溴氰菊酯浓度组为试验组,空白组和溶剂组为对照组,分别在给药后测定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积累量等氧化胁迫相关指标的变化;同时在溴氰菊酯胁迫15 d后,观察各浓度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各个试验组SOD和CAT活力都呈现了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试验组MDA含量始终高于空白组,空白组和溶剂组各个时间点各项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胁迫6 h后,各试验组的CAT的活力极显著低于空白组,其中浓度Ⅱ和Ⅲ组比空白组下降了37.96%和38.92%,MDA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组;胁迫12~24 h,SOD和CAT分别受到诱导,24 h时试验组的3个浓度组SOD活力分别比空白组升高了72.13%、87.93%和83.20%,MDA含量减少;胁迫48 h和72 h时,SOD和CAT活力受到抑制,72 h时,浓度Ⅰ和浓度Ⅲ组的SOD分别比空白组下降了40.94%和51.06%,浓度Ⅲ组的CAT值比空白组下降了32.58%,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MDA的积累量逐渐增加;(2)在溴氰菊酯胁迫15 d后,各试验组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结构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B细胞数量减少,基膜增厚,肝胰腺上皮细胞肿大并出现空泡样变性,随着溴氰菊酯的浓度增大,肝胰腺受损程度加大,空泡数量增多,上皮细胞脱落,肝胰腺基膜和上皮细胞分离且部分破裂,细胞核固缩。由此得出,溴氰菊酯对淡水中华绒螯蟹属于高毒药物,随着溴氰菊酯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浓度的增加,肝胰腺MDA含量增加,机体非特异性防御系统受到损伤,肝胰腺正常细胞结构受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中华绒螯蟹 急性毒性 氧化胁迫指标 肝胰腺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6年河蟹“水瘪子”病发病情况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宗英 张一柳 +3 位作者 刘力硕 张凤翔 蔡红桂 杨先乐 《科学养鱼》 2016年第10期54-55,共2页
由杨先乐教授带领的河蟹“水瘪子”病研究团队从2016年3月份开始就驻扎在兴化养殖一线,在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和安丰镇水产站的协助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培训讲座、塘口跟踪以及开展一系列防控措施等方式对2015—2016年兴化市... 由杨先乐教授带领的河蟹“水瘪子”病研究团队从2016年3月份开始就驻扎在兴化养殖一线,在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和安丰镇水产站的协助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培训讲座、塘口跟踪以及开展一系列防控措施等方式对2015—2016年兴化市河蟹“水瘪子”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情况 水产 河蟹 调查问卷 防控措施 兴化市 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河蟹“水瘪子”疫情及病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力硕 杨宗英 +4 位作者 张一柳 张凤翔 蔡红桂 胡鲲 杨先乐 《科学养鱼》 2017年第4期61-62,共2页
2015年江苏省兴化市暴发河蟹“水瘪子”疫情,使得当地河蟹养殖业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人民币,引起水产界的高度重视。2016年3月笔者在大邹镇、海南镇、城东镇、陈堡镇和钓鱼镇展开“水瘪子”致病机理和防控措施的研究,现... 2015年江苏省兴化市暴发河蟹“水瘪子”疫情,使得当地河蟹养殖业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人民币,引起水产界的高度重视。2016年3月笔者在大邹镇、海南镇、城东镇、陈堡镇和钓鱼镇展开“水瘪子”致病机理和防控措施的研究,现将工作中调查到的“水瘪子”最新疫情作一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养殖业 水产 疫情 直接经济损失 病理 防控措施 致病机理 兴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坏死症病理学诊断及两种病原的检测
5
作者 刘力硕 杨宗英 +1 位作者 胡鲲 杨先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64,共9页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肝胰腺坏死症病理特征和发病规律,确定该病临床诊断标准,实验从80只自然发病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病蟹中,选取12只具有典型临床症状且病变程度不同的病蟹,解剖检查并采集肝胰腺、鳃、肌肉...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肝胰腺坏死症病理特征和发病规律,确定该病临床诊断标准,实验从80只自然发病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病蟹中,选取12只具有典型临床症状且病变程度不同的病蟹,解剖检查并采集肝胰腺、鳃、肌肉三种病灶组织样品,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对肝胰腺和肌肉组织进行了病原检测实验。剖检结果显示,病蟹体表发黑,肝胰腺有肿大、部分白化、完全白化、坏死萎缩症状,副肢肌肉萎缩,部分个体腮部变黑。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肝小管发生不同程度有规律的病变,患病早期的肝小管上皮细胞增生,中期部分肝小管空泡化,中后期全部肝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化,最终肝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溶解,认为肝胰腺为该病的主要受损器官,同时可依据肝小管组织病理变化,将该病完整病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命名;鳃组织出现局部充血、水肿、鳃小叶上皮融合等症状,个体差异性较大,未发现规律性病变;副肢肌肉纤维随着肝胰腺病变的恶化而逐步萎缩。病原检测结果,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病蟹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的检出率为91.7%和83.3%,微孢子虫在病蟹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的检出率为33.3%和0%,结果表明:WSSV和微孢子虫分别属于携带和继发性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实验结果倾向于支持非生物因素作为该病致病因子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肝胰腺坏死症 肝胰腺 组织病理 PCR 微孢子虫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