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化环境对紫色母岩风化产物交换性盐基离子及其酸缓冲容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春培 李雪 +3 位作者 汪璇 刘刚才 赵吉霞 熊俊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8-271,共14页
为研究酸化环境对紫色母岩风化产物交换性盐基离子及其酸缓冲容量的影响,以侏罗纪紫色岩层中的遂宁组(J3s)、沙溪庙组(J2s)和蓬莱镇组(J3p)为研究对象,设置pH分别为2.5、3.5、4.5、5.6等4个酸性环境,以及去离子水(pH=7.0)为对照处理(CK)... 为研究酸化环境对紫色母岩风化产物交换性盐基离子及其酸缓冲容量的影响,以侏罗纪紫色岩层中的遂宁组(J3s)、沙溪庙组(J2s)和蓬莱镇组(J3p)为研究对象,设置pH分别为2.5、3.5、4.5、5.6等4个酸性环境,以及去离子水(pH=7.0)为对照处理(CK),采用循环浸泡试验和模拟淋溶试验,研究酸性环境对紫色母岩风化产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酸化环境处理后,3组紫色母岩风化产物交换性盐基离子及其总量均随酸化环境的pH降低而减小,且3组紫色母岩风化产物的酸缓冲容量与其交换性K^(+)、Na^(+)、Ca^(2+)、Mg^(2+)含量以及交换性盐基总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以pH=7.0(CK)处理为对照,循环浸泡处理后的遂宁组(J3s)、蓬莱镇组(J3p)和沙溪庙组(J2s)风化产物中交换性盐基总量的减小幅度分别为8.75%~18.21%、10.83%~23.18%和5.85%~18.41%。而且模拟淋溶24次后,遂宁组(J3s)、沙溪庙组(J2s)和蓬莱镇组(J3p)风化产物中交换性盐基总量较模拟淋溶12次时分别减小1.77%~24.85%、8.99%~25.75%和8.05%~25.66%。此外,在同一酸度处理下,风化产物中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均表现为Ca^(2+)>Mg^(2+)>Na+>K^(+)。本试验中淋溶处理下风化产物酸缓冲容量、交换性盐基离子及盐基总量低于浸泡处理。可见,丘陵地带坡面的矿物或养分的迁移以淋溶作用为主,平地的矿物或养分的迁移以浸泡作用为主。因此,酸沉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坡面土壤侵蚀的发生,进而导致平原化进程的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母岩 模拟酸雨 循环浸泡 淋溶 成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土地荒漠化程度的土壤评判指标确定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刚才 淑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59-563,共5页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土地荒漠化 评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旱坡地不同耕作法对侵蚀土表层土粒的影响
3
作者 刘刚才 曾觉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4年第S1期2-5,共4页
对川中丘陵区不同土壤类型的4个水土流失观测站的侵蚀土表层土粒的测定分析.表明:聚土免耕法种植。对水稳性差的土壤.即是蓬莱镇组,遂宁组和天马山组母质发育的土壤,与顺坡种植法相比,明显地减少了10%~30%的较大土粒及其... 对川中丘陵区不同土壤类型的4个水土流失观测站的侵蚀土表层土粒的测定分析.表明:聚土免耕法种植。对水稳性差的土壤.即是蓬莱镇组,遂宁组和天马山组母质发育的土壤,与顺坡种植法相比,明显地减少了10%~30%的较大土粒及其团聚体的损失,并较好地保护了土壤结构;对水稳性较好的沙溪庙组土壤,无此明显防护效果。同时,采用顺坡种植法,蓬莱镇组母质的土壤物理性粘粒有明显增加;除沙溪庙组母质的土壤、土壤结构系数也减少4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土壤侵蚀 聚土免耕法 顺坡种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柱花草叶水势、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贺玉晓 赵丽 +4 位作者 魏雅丽 彭辉 史亮涛 刘刚才 熊东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97-1905,共9页
以热研2号柱花草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控制实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柱花草叶水势、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柱花草叶水势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特征,日平均值表现为充分供水>... 以热研2号柱花草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控制实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柱花草叶水势、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柱花草叶水势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特征,日平均值表现为充分供水>轻度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2)充分供水条件下柱花草净光合速率最大,而在重度胁迫下最小,水分胁迫下柱花草光合速率的降低主要为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柱花草气孔导度在充分供水和轻度胁迫下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大,但在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变化不明显;充分供水和轻度水分胁迫下,气孔导度均随蒸腾速率的增加而增加,中度、重度水分胁迫下蒸腾速率分别达到0.46、0.31mmol·m-2·s-1时气孔开始关闭;中度胁迫下水分利用效率高于轻度胁迫,可能是植物对胁迫环境的生理适应所致。(3)初始荧光F0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活性Fv/F0均降低,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PSⅡ光抑制的程度也加深,水分胁迫抑制了PSⅡ的光化学活性,使其反应中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或可逆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水分胁迫 光合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泥岩水热条件下崩解过程的分维特性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丹 陈安强 刘刚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41-1346,共6页
以马头山组(K2m)、妥甸组(J3t)和下禄丰组(J1l)自然风干的紫色泥岩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干湿、冷热和干湿冷热3种处理,并运用分维方法分析不同处理下紫色泥岩的崩解特性,发现分维数能比较准确地表征紫色泥岩的崩解过程:分维数越大,岩石... 以马头山组(K2m)、妥甸组(J3t)和下禄丰组(J1l)自然风干的紫色泥岩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干湿、冷热和干湿冷热3种处理,并运用分维方法分析不同处理下紫色泥岩的崩解特性,发现分维数能比较准确地表征紫色泥岩的崩解过程:分维数越大,岩石破碎程度越高;分维数越小,岩石破碎程度越低。3种紫色泥岩在不同处理方式下崩解的分维数大小都是干湿冷热>干湿>冷热,可见,水热共同作用对母岩崩解的影响明显大于仅有水或热的作用。相同处理方式下3种泥岩的分维数大小为J3t>J1l>K2m,且在干湿和干湿冷热条件下J3t的崩解分维数与K2m和J1l的差异显著,这主要是由这3种泥岩的物理特性、元素组成以及其风化成度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泥岩 崩解特性 分形维数 水热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植被恢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魏雅丽 郭芬芬 +2 位作者 陈安强 南岭 刘刚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6,共7页
选取5种植被恢复模式,研究了不同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肥力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后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相比光板地都有明显提高,顺序依次为酸角>小桐子>印楝;同种植被的土壤酶活... 选取5种植被恢复模式,研究了不同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肥力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后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相比光板地都有明显提高,顺序依次为酸角>小桐子>印楝;同种植被的土壤酶活性表现出根际大于非根际的特性;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和种植方式对酶活性都有较大的影响,等高垄沟模式具有较好的保土保肥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微生物环境,增强了土壤酶活性;植被恢复模式下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密切,特别是有机质、全氮与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相关性较好。因此,用土壤酶活性来评价植被恢复的效果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植被恢复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成土速率的估算与田间测定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兰 周忠浩 +1 位作者 杜树汉 刘刚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3-400,共8页
成土速率是确定容许侵蚀量的基础之一。本研究应用以物质循环理论为基础的Barth模型,估算了不同母质类型、不同种植植被和不同土层厚度下紫色土的成土速率,并在田间定位试验点测定了这三种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成土速率,取得了以下结果:(1)... 成土速率是确定容许侵蚀量的基础之一。本研究应用以物质循环理论为基础的Barth模型,估算了不同母质类型、不同种植植被和不同土层厚度下紫色土的成土速率,并在田间定位试验点测定了这三种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成土速率,取得了以下结果:(1)用Barth模型估算的成土速率,与田间测定值比较,总体上明显偏小;且估算的成土速率主要与径流量显著相关;不同土壤母质下成土速率的估算差异显著,但不同植被类型和土层厚度下的差异不显著。(2)田间测定的成土速率,由于土壤母质特性和水热条件的差异,在不同条件下的成土速率差异明显,且均反映出一定的变化规律。不同类型紫色土的成土速率大小次序为沙溪庙组>蓬莱镇组>遂宁组;不同植被下的成土速率大小次序为作物>果树>牧草;不同土层厚度下的成土速率,总的趋势是母岩上覆盖的土层愈薄,成土速率愈大。(3)综合考虑田间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成土速率并分析转换,四川丘陵区沙溪庙组和蓬莱镇组紫色土的成土速率确定为1 200 t km-2a-1,遂宁组的成土速率为800 t k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成土速率 定位试验 模型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河谷植被覆盖对雨季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芬芬 南岭 +1 位作者 陈安强 刘刚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8554-8558,共5页
[目的]研究干热河谷植被覆盖对雨季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方法]对云南省元谋县的金沙江段干热河谷植被覆盖坡面及裸地进行雨季地表径流和土壤含水量的连续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植被覆盖能够显著减少地表... [目的]研究干热河谷植被覆盖对雨季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方法]对云南省元谋县的金沙江段干热河谷植被覆盖坡面及裸地进行雨季地表径流和土壤含水量的连续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植被覆盖能够显著减少地表径流量,对照小区(裸地)地表径流量是植被覆盖小区的22倍;植被覆盖下0-180 cm土壤含水量比裸地增加37.6%;植被覆盖提高了土壤深层含水量的稳定性,并保持土壤物理性质稳定;不同深度土壤不仅水分含量差异显著,而且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也明显不同。[结论]坡面植被覆盖能够明显改变土壤水文,维持土壤水分含量在较高水平,特别是20 cm以下的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地表径流 土壤水分 干热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量:10
9
作者 南岭 郭芬芬 +1 位作者 王小丹 刘刚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68-5171,5225,共5页
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选择坡改梯经济林、冲沟内生态林和沟头坡面生态林3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分别设置标准观测小区,在雨季观测这3种模式与其对照(未种植任何植被)的水土流失、土壤入渗率和0~100 cm内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结果表明,... 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选择坡改梯经济林、冲沟内生态林和沟头坡面生态林3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分别设置标准观测小区,在雨季观测这3种模式与其对照(未种植任何植被)的水土流失、土壤入渗率和0~100 cm内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结果表明,生态林和经济林植被恢复模式较其对照分别减少了水土流失30%和60%以上,显示出极显著的控制水土流失的效应。植被恢复还极显著增加了土壤的入渗率(可增加100%~200%)。在雨季,生态林和经济林植被恢复模式,较其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30%和100%以上,说明植被恢复在雨季不会导致土壤旱化,因为植被恢复减少了地表水和土壤细颗粒的流失,同时还增加了降水的入渗,这2个作用都使土壤整个剖面水分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水土流失 植被恢复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河谷紫色土区不同复合肥施肥量对玉米苗期光响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丽 贺玉晓 +1 位作者 魏雅丽 刘刚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8,共9页
采用3种模型在不同复合施肥量下对玉米苗期光响应特性的影响进行模拟,比较不同拟合模型的优劣,旨在筛选出不同复合施肥量下最优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并采用最优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模拟玉米苗期的光合参数,为研究紫色土区玉米种植的... 采用3种模型在不同复合施肥量下对玉米苗期光响应特性的影响进行模拟,比较不同拟合模型的优劣,旨在筛选出不同复合施肥量下最优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并采用最优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模拟玉米苗期的光合参数,为研究紫色土区玉米种植的氮磷钾营养生理和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长城799玉米为研究材料,在模拟小区定位施肥的基础上,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苗期叶片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速率,研究不同施肥量下玉米苗期叶片的光合作用响应特征,采用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线和直角双曲线修正3种不同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对比决定系数(R_2)、表观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速率(Pn_(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I_c)和暗呼吸速率(R_d)6个参数,比较3种模型的差异。结果显示:(1)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玉米苗期叶片光响应曲线。从决定系数来看,光合参数拟合值与实测值相关度较高(R^2>0.98),拟合效果优劣排序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2)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不同复合肥施肥量下玉米叶片的光响应的Pnmax、LSP、Ic和Rd4个光合参数的估计更准确。(3)玉米苗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用量过高时则下降。合理地提高施肥量能够提高玉米苗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延长较高的光合持续期。因此,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以直接得出饱和光强和最大净光合速率,能够较好地拟合不同复合施肥量下玉米苗期叶片的光响应过程及其特征参数,拟合值较符合植物实际的生理情况,更接近实测值,且确定的适宜施肥量为1.12 t·hm^(-2)(N-P2O5-K2O=0.190-0.190-0.190 t·hm^(-2))和1.49 t·hm^(-2)(N-P2O5-K2O=0.253-0.253-0.253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光合参数 施肥量 直角双曲线模型 非直角双曲线模型 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泥页岩的侵蚀产沙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莫斌 朱波 +1 位作者 高美荣 刘刚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紫色泥页岩区是长江上游泥沙的一个重要来源。论述了遂宁组紫色土的侵蚀和泥沙形成流失的特点。并分析了解家湾小流域紫色土的侵蚀、泥沙形成输沙以及紫色土可蚀性等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川中紫色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 紫色泥页岩 侵蚀产沙特点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环境对不同紫色母岩崩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丹 陈安强 +3 位作者 苏友波 段红平 王蓉 刘刚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3-651,共9页
为研究马头山组(K2m)、禄丰组(J1l)和妥甸组(J3t)紫色母岩在不同水热环境下的崩解特性,综合考虑了水作用(饱和泡水和表面浸水)、热作用(自然昼夜温差和极端温差)和水热相互作用,设计了紫色母岩崩解的5种试验处理:浸水极端温差、饱和极... 为研究马头山组(K2m)、禄丰组(J1l)和妥甸组(J3t)紫色母岩在不同水热环境下的崩解特性,综合考虑了水作用(饱和泡水和表面浸水)、热作用(自然昼夜温差和极端温差)和水热相互作用,设计了紫色母岩崩解的5种试验处理:浸水极端温差、饱和极端温差、饱和自然温差、浸水自然温差和极端温差。结果表明母岩崩解速率的大小顺序为:浸水极端温差>饱和极端温差>饱和自然温差>浸水自然温差>极端温差,说明在温差较大时,干湿交替处理比饱和泡水处理更利用崩解,在温差不大时,饱和泡水处理比干湿交替处理更利于母岩崩解,纯粹的温度变化对母岩崩解的影响很小。三种紫色母岩的平均崩解速率大小依次为:妥甸组>禄丰组>马头山组,这与母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微结构特征密切相关。不同试验处理下的崩解速率与干湿变化、冷热变化和循环次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妥甸组崩解速率与循环次数呈负相关,其他两种母岩的崩解速率与循环次数、冷热变化和干湿变化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母岩 水热环境 崩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市不同种植类型对土壤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国见 周忠浩 +1 位作者 杜树汉 刘刚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3784-13785,共2页
为了解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不同种植类型对土壤酸化的影响,选取种粮地、露天菜地和温室菜地3种主要种植类型进行了田间调查采样研究。结果显示,蔬菜种植施肥量明显多于种粮地,温室菜地施肥量最大。表层土壤(0~20cm)pH值差异显著,种粮地最... 为了解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不同种植类型对土壤酸化的影响,选取种粮地、露天菜地和温室菜地3种主要种植类型进行了田间调查采样研究。结果显示,蔬菜种植施肥量明显多于种粮地,温室菜地施肥量最大。表层土壤(0~20cm)pH值差异显著,种粮地最高,温室菜地最低。在高强度施肥和漫水灌溉管理下,温室菜地土壤质量变化显著。为避免土壤加速酸化,必须减少氮肥用量和灌溉用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值 氮磷积累 菜地 半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侵蚀对耕地土壤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忠浩 杜树汉 刘刚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601-7603,共3页
土壤侵蚀影响土壤生产力的模拟试验广泛开展,但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和研究区气候、土类、作物的差异,导致所得结论差异明显。土壤侵蚀对生产力的影响研究,需要按分区布设实验,需要尽量排除景观位置、作物和耕种方式差异的影响,更需要长... 土壤侵蚀影响土壤生产力的模拟试验广泛开展,但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和研究区气候、土类、作物的差异,导致所得结论差异明显。土壤侵蚀对生产力的影响研究,需要按分区布设实验,需要尽量排除景观位置、作物和耕种方式差异的影响,更需要长期的实验研究排除降水年际间波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耕地土壤生产力 容许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代富强 刘刚才 南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956-15958,15968,共4页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重庆市2007年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并与世界不同国家和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生态足迹进行比较,从不同视角分析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现状。结果表明,重庆市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799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4489hm2...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重庆市2007年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并与世界不同国家和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生态足迹进行比较,从不同视角分析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现状。结果表明,重庆市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799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4489hm2,产生生态赤字1.3509hm2,其中化石燃料用地、草地和耕地生态足迹占的比重较大。重庆市的人均生态足迹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比起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也明显偏低,但是由于重庆市还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费需求将长期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这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容许产水产沙量的概念与确定方法
16
作者 杜树汉 刘刚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132-4134,4137,共4页
提出了小流域容许产水产沙量的概念及确定方法,指出小流域容许产水产沙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成土速率、土地生产力、水体水质、泥沙输移量、水资源量。
关键词 容许产水产沙量 小流域 成土速率 尺度效应 水土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一种新型小流域径流输沙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先勇 樊明兰 +2 位作者 李兰 周忠浩 刘刚才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76,共5页
径流输沙模型对定量评价水沙的输出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盐亭县林山西沟小流域的径流、泥沙进行现场观测与分析,提出含沙量单位线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建立了适应该小流域的径流输沙模型。并应... 径流输沙模型对定量评价水沙的输出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盐亭县林山西沟小流域的径流、泥沙进行现场观测与分析,提出含沙量单位线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建立了适应该小流域的径流输沙模型。并应用实测资料进行比较,表明模型的模拟结果可靠,模拟过程确定性系数达0.8以上,为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径流输沙过程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径流泥沙 小流域 单位线 过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文模型在川中丘陵区小流域水沙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先勇 樊明兰 +1 位作者 缪韧 刘刚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0-302,305,共4页
流域水文模型对定量评价水沙的输出响应具有重要的作用。探讨了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在川中丘陵区小流域水沙过程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水沙过程的模拟效果良好,确定性系数达到0.8以上。为川中丘陵区小流域水沙输出的定量评估提... 流域水文模型对定量评价水沙的输出响应具有重要的作用。探讨了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在川中丘陵区小流域水沙过程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水沙过程的模拟效果良好,确定性系数达到0.8以上。为川中丘陵区小流域水沙输出的定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土壤侵蚀 紫色土 产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