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应“三大功能” 加快蓄滞洪区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凤彩 《河北水利》 2008年第8期4-5,共2页
河北省地处海河流域。全省共13处正式蓄滞洪区,其作为海河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削减洪峰、滞蓄洪水的作用。13处蓄滞洪区涉及保定、廊坊、邢台等7个设区市、30个县(市、区、农场),总面积6917km^2,居住人口327万,可蓄... 河北省地处海河流域。全省共13处正式蓄滞洪区,其作为海河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削减洪峰、滞蓄洪水的作用。13处蓄滞洪区涉及保定、廊坊、邢台等7个设区市、30个县(市、区、农场),总面积6917km^2,居住人口327万,可蓄滞洪水总量126亿m^3,比全省18座大型水库总库容还多34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海河流域 洪水总量 组成部分 防洪体系 削减洪峰 大型水库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地制宜 多措并举 加快我省蓄滞洪区建设步伐
2
作者 刘凤彩 刘长海 《河北水利》 2010年第B12期32-33,共2页
此文介绍了我省蓄滞洪区建设管理情况,剖析了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 蓄滞洪区 思路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96.8”洪水后我省防洪调度运用方案的修订
3
作者 刘凤彩 《河北水利水电技术》 1998年第3期87-89,共3页
关键词 防洪调度 洪水 抗洪抢险 问题 修订 经验 浅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心筹划 依法实施 河北省河道清障工作收效良好
4
作者 刘凤彩 《河北水利》 2003年第8期9-9,共1页
众所周知,行洪河道内的片林、苇丛、坝埝、房屋、砖窑、废旧钢材市场、尾矿石、阻水桥梁等障碍,侵占河道行洪断面,同时增大河床糙率,降低水流速度,壅高水位。
关键词 河北 河道清障 堤防 河床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泽及宁晋泊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实时分析系统研发 被引量:8
5
作者 吴滨滨 刘凤彩 +4 位作者 喻海军 孙宏图 马建明 高佳 张洪斌 《中国防汛抗旱》 2017年第2期16-22,共7页
为探索洪水风险图成果应用,选取海河流域第一大蓄滞洪区——大陆泽、宁晋泊作为试点,开展洪水风险实时分析技术及系统研发。项目针对蓄滞洪区特点,构建了上游小流域水文模型,以及蓄滞洪区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结合实时雨水情,实现了水... 为探索洪水风险图成果应用,选取海河流域第一大蓄滞洪区——大陆泽、宁晋泊作为试点,开展洪水风险实时分析技术及系统研发。项目针对蓄滞洪区特点,构建了上游小流域水文模型,以及蓄滞洪区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结合实时雨水情,实现了水文—水动力耦合的洪水风险实时分析。其中,水文模型实现对上游河道的实时/未来(预报降雨)洪水预报;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通过在二维网格边元概化一维河网,可快速(少于30 min)完成历时一周的洪水模拟,并考虑入渗影响及堰闸、分区滞洪的实时调控。在此基础上,基于自主研发GIS平台,建立洪水风险实时分析系统,实现了上游不同来流及蓄滞洪区不同调度运用情况下的实时洪水演进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水动力耦合 一二维耦合 洪水风险 实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青中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系统护理的效果研讨 被引量:2
6
作者 郭亚娟 刘凤彩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3期279-280,共2页
目的:探讨对青中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系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收治的92例青中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在两组患者入院后,... 目的:探讨对青中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系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收治的92例青中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护前后其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及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治护后,两组患者SAS的评分和SDS的评分均低于治护前,P<0.05;观察组患者SAS的评分和SD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对治疗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青中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系统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青中年 系统护理 对治疗依从性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菌协同处理对微拟球藻营养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辛易燃 尤升波 +6 位作者 武俊瑞 卢龙飞 仝蕾 刘凤彩 韩福文 于金慧 乌日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98-207,共10页
为提高微拟球藻开发利用价值,本文开展了酶菌协同处理对微拟球藻营养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采用木瓜蛋白酶酶解微拟球藻,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获得其最佳酶解工艺,随后通过益生菌发酵酶解基质,研究发酵前后总酚、多肽和黄酮... 为提高微拟球藻开发利用价值,本文开展了酶菌协同处理对微拟球藻营养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采用木瓜蛋白酶酶解微拟球藻,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获得其最佳酶解工艺,随后通过益生菌发酵酶解基质,研究发酵前后总酚、多肽和黄酮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和降血脂活性的变化,并对发酵后的微拟球藻酶液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微拟球藻的最佳酶解工艺为:酶量5.0%、pH8.0、酶解时间4.0 h、酶解温度76℃;在此条件下酶解后发酵可有效提高产物中多肽的含量,其中混菌发酵组提高了近1.3倍,总酚含量提高了5.1%,同时总黄酮的含量降低了32.5%;酶菌协同处理显著增强了其抗氧化和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其中混菌发酵组DPPH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1.2倍,胰脂肪酶清除率提高了59.4%。此外,发酵后感官评分显著提升。可见,酶菌协同发酵可显著提高微拟球藻多肽含量、抗氧化活性、降血脂活性及感官特性,为开发功能型发酵产品提供了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拟球藻 酶菌协同 活性成分 抗氧化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