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生计适应——基于中部与东部村庄的调查对比
被引量:
14
1
作者
祁新华
杨颖
+4 位作者
金星星
刘冠秋
李达谋
潘丹琳
齐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6-293,共8页
相对于城市居民,气候变化对农户的影响更为直接与强烈,而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是其采取适应策略的重要前提。目前,相关领域的宏观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以家庭为单位的典型调查分析相对缺乏,基于不同地域农户对比的微观实证研究则更未见于...
相对于城市居民,气候变化对农户的影响更为直接与强烈,而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是其采取适应策略的重要前提。目前,相关领域的宏观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以家庭为单位的典型调查分析相对缺乏,基于不同地域农户对比的微观实证研究则更未见于报道。选择中部内陆河南省与东部沿海福建省典型农区的一个村庄作为研究样地,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基于中部和东部村庄144份与153份有效问卷数据,从家庭尺度探讨内陆与沿海农户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与生计适应的结构性差异。结果显示:农户对气温与降水的变化感知直接且强烈,能较一致地回顾气候变暖的强度与时期,中部农户对降水变化的感知度较强;接近一半的农户将气候变暖归因于人类因素,至于人类活动内容(如工业排放、汽车增加、个人与家庭、农业污染、农村建设等)对气候变化变暖影响的认知,中部与东部农户则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户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感知不如预期深刻;农户对气候变化的生计适应趋于多样化,包括外出打工、改变种植方式、修建基础设施与多样化经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气候变化
感知
生计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候变化对渔区感知指数、生计策略和生态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
8
2
作者
吴小影
刘冠秋
+2 位作者
齐熙
潘丹琳
祁新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320,共8页
气候变化已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直接影响,并对渔业资源、渔业生产与渔户生计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而渔户也通过生计适应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迄今为止,关于渔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生计适应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成果较少,基于家庭调查的...
气候变化已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直接影响,并对渔业资源、渔业生产与渔户生计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而渔户也通过生计适应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迄今为止,关于渔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生计适应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成果较少,基于家庭调查的实证研究更鲜见于报道。选取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典型渔区——福建省霞浦县牙城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基于158份渔户家庭的有效数据,构建气候变化影响感知指数,揭示气候变化影响感知指数与生计资本的内在关联,并进一步探究渔户的生计适应策略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渔户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较为强烈;(2)渔户的气候变化影响感知指数与生计资本呈现一定的相关性;(3)渔户主要调整了生计生产方式和多样化收入经营两方面策略;(4)渔户生计适应策略的调整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渔户生计安全、防范气候变化风险、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为当地及其他典型渔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户
气候变化
生计资本
适应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温热浪支付意愿人群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怡
刘冠秋
+2 位作者
齐熙
潘丹琳
祁新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80,共9页
本文以高温热浪突出的福州市为典型研究区域,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面对面访谈,获取了962份有效问卷,并对部分样本进行深度访谈,问卷内容涵盖社会经济、高温热浪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与Spike修正模型...
本文以高温热浪突出的福州市为典型研究区域,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面对面访谈,获取了962份有效问卷,并对部分样本进行深度访谈,问卷内容涵盖社会经济、高温热浪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与Spike修正模型,探究本地居民与外来流动人口在支付意愿上存在的人群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本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的高温热浪支付意愿总体较高,且前者高于后者;2)本地居民E(WTP)_(非负)为68.78元/月,而流动人口E(WTP)_(非负)为46.78元/月,存在明显差异(WTP指支付意愿);3)导致高温热浪支付意愿相对较低的因素包括居民类型、性别、受教育水平、职业、在福州时间和经济实力。本地居民与外来流动人口高温热浪支付意愿和支付金额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将为福州及同类地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支付意愿
影响因素
人群分异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生计适应——基于中部与东部村庄的调查对比
被引量:
14
1
作者
祁新华
杨颖
金星星
刘冠秋
李达谋
潘丹琳
齐熙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College of Literature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6-293,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14YJCZH112)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教外司留[2014]1685号)
+2 种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资助项目(K3-360)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资助项目(2014009)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资助项目(JK2014007)
文摘
相对于城市居民,气候变化对农户的影响更为直接与强烈,而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是其采取适应策略的重要前提。目前,相关领域的宏观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以家庭为单位的典型调查分析相对缺乏,基于不同地域农户对比的微观实证研究则更未见于报道。选择中部内陆河南省与东部沿海福建省典型农区的一个村庄作为研究样地,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基于中部和东部村庄144份与153份有效问卷数据,从家庭尺度探讨内陆与沿海农户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与生计适应的结构性差异。结果显示:农户对气温与降水的变化感知直接且强烈,能较一致地回顾气候变暖的强度与时期,中部农户对降水变化的感知度较强;接近一半的农户将气候变暖归因于人类因素,至于人类活动内容(如工业排放、汽车增加、个人与家庭、农业污染、农村建设等)对气候变化变暖影响的认知,中部与东部农户则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户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感知不如预期深刻;农户对气候变化的生计适应趋于多样化,包括外出打工、改变种植方式、修建基础设施与多样化经营等。
关键词
农户
气候变化
感知
生计适应
Keywords
Rural household
Climate change
Perception
Livelihood adaptation
分类号
F325.1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变化对渔区感知指数、生计策略和生态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
8
2
作者
吴小影
刘冠秋
齐熙
潘丹琳
祁新华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320,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YJCZH112)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教外司[2014]1685号)
+1 种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K2014007)
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项目(K3-360)
文摘
气候变化已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直接影响,并对渔业资源、渔业生产与渔户生计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而渔户也通过生计适应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迄今为止,关于渔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生计适应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成果较少,基于家庭调查的实证研究更鲜见于报道。选取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典型渔区——福建省霞浦县牙城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基于158份渔户家庭的有效数据,构建气候变化影响感知指数,揭示气候变化影响感知指数与生计资本的内在关联,并进一步探究渔户的生计适应策略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渔户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较为强烈;(2)渔户的气候变化影响感知指数与生计资本呈现一定的相关性;(3)渔户主要调整了生计生产方式和多样化收入经营两方面策略;(4)渔户生计适应策略的调整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渔户生计安全、防范气候变化风险、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为当地及其他典型渔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渔户
气候变化
生计资本
适应
生态效应
Keywords
fishermen's households
climate change
livelihood capital
adaptation
ecological effect
分类号
S915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温热浪支付意愿人群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怡
刘冠秋
齐熙
潘丹琳
祁新华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80,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YJCZH112)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基金(教外司[2014]1685号)
+1 种基金
福建省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思路研究(2014009)
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研究生创新基金
文摘
本文以高温热浪突出的福州市为典型研究区域,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面对面访谈,获取了962份有效问卷,并对部分样本进行深度访谈,问卷内容涵盖社会经济、高温热浪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与Spike修正模型,探究本地居民与外来流动人口在支付意愿上存在的人群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本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的高温热浪支付意愿总体较高,且前者高于后者;2)本地居民E(WTP)_(非负)为68.78元/月,而流动人口E(WTP)_(非负)为46.78元/月,存在明显差异(WTP指支付意愿);3)导致高温热浪支付意愿相对较低的因素包括居民类型、性别、受教育水平、职业、在福州时间和经济实力。本地居民与外来流动人口高温热浪支付意愿和支付金额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将为福州及同类地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温热浪
支付意愿
影响因素
人群分异
福州市
Keywords
heat waves
willingness to pay (WTP)
influence factors
group differences
Fuzhou city
分类号
P42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生计适应——基于中部与东部村庄的调查对比
祁新华
杨颖
金星星
刘冠秋
李达谋
潘丹琳
齐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气候变化对渔区感知指数、生计策略和生态效应的影响
吴小影
刘冠秋
齐熙
潘丹琳
祁新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温热浪支付意愿人群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福州市为例
王怡
刘冠秋
齐熙
潘丹琳
祁新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