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表面肌电图对评估帕金森病肌强直的作用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刘再朝
焦悦
李娟
陈先文
-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
出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63,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81971072)。
-
文摘
目的分析表面肌电图(sEMG)记录的帕金森病患者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表面积分肌电值(iEMG)与肌强直程度的关系,探讨iEMG值作为帕金森病患者肌强直程度客观量化指标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PD组)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9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估受试者运动症状及上肢肌强直程度;sEMG采集受试者上肢被动运动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并计算iEMG值;随机选择其中32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左旋多巴冲击试验,收集冲击前后iEMG值和UPDRSⅢ上肢肌强直评分;Spearman秩相关分析iEMG值与上肢肌强直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D组症状较重侧肱二头肌(Z=‑4.874,P=0.000)和肱三头肌(Z=‑4.880,P=0.000)iEMG值高于症状较轻侧。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PD组上肢肌强直评分(0~3分)与肱二头肌(rs=0.735,P=0.000)和肱三头肌(rs=0.545,P=0.000)iEMG值呈正相关关系。PD组上肢肌强直评分为1分(肱二头肌Z=5.344,P=0.000;肱三头肌Z=5.146,P=0.000)、2分(肱二头肌Z=7.421,P=0.000;肱三头肌Z=6.891,P=0.000)、3分(肱二头肌Z=5.340,P=0.000;肱三头肌Z=5.145,P=0.000)的肌肉iEMG值均高于对照组。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发现,冲击后症状较重侧肌强直评分、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iEMG值均下降(Z=‑3.317,P=0.001;Z=‑2.375,P=0.018;Z=‑2.618,P=0.009);此外,PD组左旋多巴冲击前(肱二头肌rs=0.664,P=0.000;肱三头肌rs=0.386,P=0.029)和冲击后(肱二头肌rs=0.620,P=0.000;肱三头肌rs=0.588,P=0.000)症状较重侧肌强直评分与iEMG值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iEMG值可反映肌强直程度,可作为帕金森病患者肌强直程度的量化评估指标。
-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肌强直
上肢
肌电描记术
-
Keywords
Parkinson disease
Myotonia
Upper extremity
Electromyography
-
分类号
R742.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