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陷对套筒灌浆连接性能的劣化影响规律
1
作者 刘其舟 林钰涵 杨惠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4,共9页
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套筒灌浆缺陷严重危害结构安全,目前缺陷分布对套筒灌浆连接性能的劣化影响规律仍未明确的现状,考虑到缺陷可划分为集中和分散两大分布类型,设计并制备了含集中和分散缺陷的两类半套筒灌浆连接试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 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套筒灌浆缺陷严重危害结构安全,目前缺陷分布对套筒灌浆连接性能的劣化影响规律仍未明确的现状,考虑到缺陷可划分为集中和分散两大分布类型,设计并制备了含集中和分散缺陷的两类半套筒灌浆连接试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连接接头主要出现钢筋断裂和灌浆端钢筋拔出两种破坏模式;缺陷集中或分散分布并不会对套筒灌浆连接的初始刚度产生显著影响;相较缺陷分散分布而言,缺陷集中分布对套筒灌浆连接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能性能的劣化影响更大,出现拔出破坏的概率更高,且劣化差异随着缺陷率的增加而增大;获得了可反映缺陷分布对套筒灌浆连接性能劣化影响规律的计算模型,可作为含缺陷装配式结构性能评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筒灌浆连接 灌浆缺陷 缺陷分布 连接性能 劣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桁架连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其舟 林倩 +1 位作者 徐冬晓 邓志恒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2年第4期19-22,30,共5页
考虑混凝土和韧性金属损伤塑性模型,对钢桁架连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通过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的对比,表明本文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通过本文的参数分析表明:只有在增强弦杆和腹杆的同时使两者相互匹配... 考虑混凝土和韧性金属损伤塑性模型,对钢桁架连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通过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的对比,表明本文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通过本文的参数分析表明:只有在增强弦杆和腹杆的同时使两者相互匹配,才能保证结构承载力和延性的提升,单纯增强弦杆或腹杆可能导致结构受力的不协调,增加直腹杆能有效的提高结构的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架连梁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荷载作用下含缺陷灌浆套筒约束应力及钢筋黏结强度的预测模型
3
作者 刘其舟 李金洲 +4 位作者 吴博诚 杨承建 杨作东 熊煜 张璐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2,共12页
为建立地震反复荷载作用下含缺陷灌浆套筒内部灌浆料与钢筋之间黏结强度的预测模型,对套筒的约束体系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缺陷的影响机理对缺陷进行了分类;设计了含缺陷的灌浆套筒试件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得到了含缺陷灌浆... 为建立地震反复荷载作用下含缺陷灌浆套筒内部灌浆料与钢筋之间黏结强度的预测模型,对套筒的约束体系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缺陷的影响机理对缺陷进行了分类;设计了含缺陷的灌浆套筒试件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得到了含缺陷灌浆套筒约束应力的数学表达式,结合数学表达式建立了含缺陷灌浆料极限黏结强度的预测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缺陷导致的套筒约束体系失衡是造成套筒黏结性能劣化的重要原因,集中于一侧的缺陷会诱发套筒约束体系的失衡,因此对黏结性能的劣化影响相较于均匀分散的缺陷而言更为显著;随着缺陷率的增大,试件的失效模式从钢筋拉断向钢筋拔出转变;当含缺陷套筒的约束体系基本平衡时,出现钢筋拔出破坏的界限缺陷率约为30%;当缺陷导致套筒约束体系严重失衡时,出现钢筋拔出破坏的界限缺陷率仅为20%;灌浆端是套筒约束作用率先失效的薄弱部位,因此相较机械端出现的缺陷而言,在灌浆端出现的缺陷更容易诱发连接失效;该预测模型可为含缺陷灌浆套筒在地震区的性能评估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套筒 灌浆缺陷 循环加载 约束应力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恢复功能剪力墙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蒋欢军 刘其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1-58,共8页
近年来,可恢复功能结构逐渐成为了抗震工程研究的热点。可恢复功能剪力墙,主要包括:配合框架结构同时使用的摇摆或自复位剪力墙,通过摇摆减轻地震作用的破坏,通过自重或施加预应力使结构复位;应用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可更换剪力墙,通过对... 近年来,可恢复功能结构逐渐成为了抗震工程研究的热点。可恢复功能剪力墙,主要包括:配合框架结构同时使用的摇摆或自复位剪力墙,通过摇摆减轻地震作用的破坏,通过自重或施加预应力使结构复位;应用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可更换剪力墙,通过对破坏部位的更换实现结构功能的快速恢复。介绍了自复位剪力墙结构,摇摆剪力墙结构及可更换剪力墙结构的相关研究进展,对研究领域的成果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指出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恢复功能结构 摇摆剪力墙 自复位剪力墙 可更换剪力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动态调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戴成元 梁邦勋 +2 位作者 程可 邹敏 刘其舟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4,共12页
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调度方案实施影响因素多且不能及时调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动态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施工过程数字孪生调度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和数字孪生模型的要求,... 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调度方案实施影响因素多且不能及时调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动态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施工过程数字孪生调度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和数字孪生模型的要求,从施工基本活动、数字孪生编码体系、工序施工时间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调度数字孪生虚体模型,并对装配式建筑调度方案生成过程进行详细描述。然后,在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调度内容的基础上,以项目施工工期最短为调度目标,考虑施工构件工序排序和资源选择问题,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调度模型,并设计一种双层编码的遗传算法对其求解。最后,以某装配式建筑项目结构主体为例,模拟其施工过程的调度方案在生成和出现不确定因素后的动态调度,并利用装配式施工调度平台对调度方案进行可视化。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将动态优化调度方案服务和施工进度偏差分析等关键技术结合,实现了装配式建筑施工调度方案优化,辅助可持续和动态的施工过程决策,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装配式建筑 动态调度 施工调度 BIM 生成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桁架连梁节点锚固机理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刘运宝 苏晓巍 +1 位作者 胡岳峰 刘其舟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年第3期14-18,共5页
为了揭示钢桁架连梁节点的受力机理,基于6个钢桁架连梁节点试验研究,对考虑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钢桁架连梁节点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通过改变锚固长度和型钢型号,对比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发现吻合较好。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所得... 为了揭示钢桁架连梁节点的受力机理,基于6个钢桁架连梁节点试验研究,对考虑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钢桁架连梁节点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通过改变锚固长度和型钢型号,对比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发现吻合较好。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所得的节点处弦杆的应变分布规律与试验结果一致。在其他情况不变时,节点开裂荷载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当锚固长度达到一定长度时,节点处弦杆端点的应变接近于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架连梁 节点 损伤塑性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遗传算法装配式施工重调度优化研究
7
作者 戴成元 陈阳 +1 位作者 梁邦勋 刘其舟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0-26,49,共8页
为研究装配式施工调度问题,建立了BIM-遗传算法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调度框架,并进行施工构件基本活动分解,计算装配式构件工序时间,提出了装配式施工重调度优化流程。通过案例验证所提框架在施工班组的调度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基于初始调度方... 为研究装配式施工调度问题,建立了BIM-遗传算法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调度框架,并进行施工构件基本活动分解,计算装配式构件工序时间,提出了装配式施工重调度优化流程。通过案例验证所提框架在施工班组的调度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基于初始调度方案,传统右移调度方案作业时间为67.2 h,利用本文所提方法,将作业时间缩短至41.4 h,提升率约38%,显著减少了施工作业时间,实现高效的队伍组织和资源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遗传算法 装配式 施工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