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平台骨折与创伤性关节炎的防治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5 位作者 文益民 甄平 傅晨 刘占宏 杨超 高秋明 《中国骨伤》 CAS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受损关节面软骨的早期修复和严重晚期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的重建。方法对42例胫骨平台骨折除重视骨折复位外,对部分剥脱、掀起的关节软骨予以复位并采用丝线或细钢丝抽出缝合修复,对缺如软骨裸露关节面,根据其...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受损关节面软骨的早期修复和严重晚期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的重建。方法对42例胫骨平台骨折除重视骨折复位外,对部分剥脱、掀起的关节软骨予以复位并采用丝线或细钢丝抽出缝合修复,对缺如软骨裸露关节面,根据其大小、深浅分别用骨形成蛋白-纤维蛋白粘合剂(BMP-FS)复合片或附以带蒂骨膜瓣翻转修复。结果本组有9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包括3例严重的晚期创伤性关节炎。对此3例严重晚期创伤性关节炎采用BMP-FS覆盖,术后随访6~24个月,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恢复正常,疼痛消除,膝关节屈伸增加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软骨损伤 软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畸形膝关节病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兴炎 李旭升 +2 位作者 刘旭东 高秋明 田琦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索重度膝关节病关节置换的假体选择、注意事项与疗效分析。方法:1996年1月至2009年7月,对50例58膝重度膝关节病进行了全膝关节置换并进行了随访,其中男12例,女38例;年龄46~80岁,平均66.5岁。根据膝关节的畸形情况选择不同假体,... 目的:探索重度膝关节病关节置换的假体选择、注意事项与疗效分析。方法:1996年1月至2009年7月,对50例58膝重度膝关节病进行了全膝关节置换并进行了随访,其中男12例,女38例;年龄46~80岁,平均66.5岁。根据膝关节的畸形情况选择不同假体,使用铰链式膝关节6个,普通膝关节37个,高屈度膝关节15个。术后根据HSS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随访6个月~8年,按美国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术前平均(38.6±8.76)分,术后平均(86.50±9.45)分,50例58膝中20例23膝评分为优,28例32膝评分良,2例3膝评分尚可。结论:重度膝关节病依关节畸形程度,选用不同膝关节假体置换,可获得一个无痛、稳定、畸形纠正良好功能恢复的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畸形 人工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5 位作者 甄平 付晨 李旭升 高秋明 刘占宏 王宏东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6期323-325,共3页
目的 探索脊柱原发性肿瘤的诊治特点。方法 对收治 2 2例原发性脊柱肿瘤临床特点、影像改变 ,外科治疗与介入治疗的选择、疗效进行分析 ,评估。结果 脊柱原发性肿瘤病程漫长 ,缺乏特有临床特征 ,往往呈现明显的脊髓压迫症状才获得诊... 目的 探索脊柱原发性肿瘤的诊治特点。方法 对收治 2 2例原发性脊柱肿瘤临床特点、影像改变 ,外科治疗与介入治疗的选择、疗效进行分析 ,评估。结果 脊柱原发性肿瘤病程漫长 ,缺乏特有临床特征 ,往往呈现明显的脊髓压迫症状才获得诊治 ;CT、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13例较局限椎体肿瘤作全部切除 ,5例较广泛肿瘤作了局部切除 ;有效的内固定是维持脊柱稳定必备的手段。结论 高清晰影像检查 ,有助于原发性脊柱肿瘤早期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有效手术切除、充分手术减压 ,有利于受压脊髓的恢复 ;手术附加介入治疗 ,能增加手术安全性与成功率 ,减少复发率 ;本组病例总结也为脊柱肿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原发性肿瘤致截瘫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6 位作者 高秋明 甄平 樊晓海 付晨 刘占宏 李旭升 王宏东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 探索椎管原发性肿瘤致截瘫原因,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摘除肿瘤疗效。方法对23例原发性椎管肿瘤致截瘫病例进行治疗,对其致瘫的原因、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经术后3~26个月随访,依据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对Frankel脊髓... 目的 探索椎管原发性肿瘤致截瘫原因,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摘除肿瘤疗效。方法对23例原发性椎管肿瘤致截瘫病例进行治疗,对其致瘫的原因、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经术后3~26个月随访,依据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对Frankel脊髓损伤修订分级标准评定:除2例术后截瘫无改善外,其它21例瘫痪基本恢复。结论 详细的病史收集、系统的物理检查、高质量影像检查与分析,是早期诊断的关键;避免盲目性推拿、按摩、牵引是预防突发性截瘫或截瘫加重的重要环节;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具有解剖层次分明,肿瘤切除彻底,对脊髓、神经根干扰小的优点,其疗效更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原发性肿瘤 截瘫 临床特点 外科 手术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骨巨细胞瘤不同外科术式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6 位作者 甄平 付晨 樊晓海 刘占宏 高秋明 李旭升 王宏东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6期353-354,共2页
关键词 疗效分析 四肢骨巨细胞瘤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3 位作者 甄平 付晨 樊晓海 高秋明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8期477-479,共3页
目的 探讨恶性骨肿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3例原发骨组织恶性肿瘤,15例骨转移瘤,分别于术前10~15 d作全身化疗,3~7 d作化疗药物介入灌注与肿瘤血管栓塞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肿瘤切除重建,并于术后作一个周期全身化疗。结果 原发性骨恶... 目的 探讨恶性骨肿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3例原发骨组织恶性肿瘤,15例骨转移瘤,分别于术前10~15 d作全身化疗,3~7 d作化疗药物介入灌注与肿瘤血管栓塞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肿瘤切除重建,并于术后作一个周期全身化疗。结果 原发性骨恶性肿瘤5年成活率为78.30%(18/23),转移性骨肿瘤5年成活率为52.28%(8/15)。结论 术前全身化疗有利于杀灭体循环血管内微小瘤栓;局部化疗药物介入灌注与肿瘤血管栓塞能最大限度杀灭肿瘤及其侵袭周边的肿瘤细胞;强调无瘤原则下切除肿瘤完成肢体重建或进行截肢术;而术后全身化疗对可能残存瘤细胞起到加强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骨组织 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解剖钢板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6 位作者 傅晨 甄平 樊晓海 王宏东 高秋明 穆啟胜 郭飞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6期335-336,共2页
目的 :探索粗隆间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股骨粗隆间解剖钢板 ,治疗股骨粗隆间Ⅲ~Ⅳ型粉碎性骨折 32例。结果 :2 9例获术后 6~ 36个月随访 ,骨折对位良好 ,内固定确实 ,骨折愈合牢固 ,关... 目的 :探索粗隆间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股骨粗隆间解剖钢板 ,治疗股骨粗隆间Ⅲ~Ⅳ型粉碎性骨折 32例。结果 :2 9例获术后 6~ 36个月随访 ,骨折对位良好 ,内固定确实 ,骨折愈合牢固 ,关节伸屈功能满意 ,未见髋内、外翻及肢体明显短缩畸形。结论 :以股骨大粗隆为模板所设计的半环式解剖钢板 ,具有较好生物力学分布特性 ,克服了既往钢板偏心固定不足的缺点 ,它对严重分离的碎骨片起到良好整合、固定效果 ,从而丰富了此类骨折的内固定材料 ,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解剖钢板 设计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环式梯形钢板治疗肱骨干复杂性骨折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4 位作者 文益民 甄平 刘占宏 李旭升 高秋明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8期462-464,共3页
目的 研究自行设计的半环式梯形钢板对肱骨干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半环状梯形钢板治疗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肱骨干粉碎性骨折 15例。结果 经术后 2~ 3个月随访 ,15例骨折均获良好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为 8周。... 目的 研究自行设计的半环式梯形钢板对肱骨干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半环状梯形钢板治疗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肱骨干粉碎性骨折 15例。结果 经术后 2~ 3个月随访 ,15例骨折均获良好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为 8周。受压、损伤的神经、血管经术后松解修复后 ,均完全恢复 ;骨筋膜室综合征获得有效防治。结论 该钢板对肱骨严重粉碎性骨折 ,具有良好的包容及稳定的固定作用 ,也为损伤的血管、神经恢复提供了稳定的恢复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并发症 骨折固定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再植与功能恢复的关系
9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3 位作者 甄平 高秋明 李旭升 傅晨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7期389-391,共3页
目的 探讨多指再植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对 1980年以来 ,共收治断指再植成活在 3个手指以上的 2 2个病例进行随访。内容包括 :再植手指的关节活动范围、感觉恢复程度、血液循环状况、外观及日常生活共 5个方面对再植手指功能疗效... 目的 探讨多指再植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对 1980年以来 ,共收治断指再植成活在 3个手指以上的 2 2个病例进行随访。内容包括 :再植手指的关节活动范围、感觉恢复程度、血液循环状况、外观及日常生活共 5个方面对再植手指功能疗效评定。结果  2 2例 10 2个再植手指中 ,89个手指功能疗效评定为优良 ;13个手指评定为差和劣 ,其主要原因为关节强直 8例 ,3例为手指萎缩并缺乏感觉 ,2例再植手指有旋转畸形伴有神经瘤形成。结论 多指再植属特殊断指再植 ,其功能恢复有赖于损伤关节面完整性修复 ,解剖性一期缝接神经、肌腱 ;而术后阶段性、指导性、持续性、康复性训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外科手术 再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膜内迟发性受压综合征的外科处理
10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4 位作者 甄平 文益民 高秋明 李旭升 付晨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干膜内由于假性神经瘤或瘢痕组织引起的迟发进行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神经干连续性存在,而有神经膜内神经瘤或瘢痕形成之病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与重建治疗。结果 因神经膜内假性神经瘤或... 目的 探讨神经干膜内由于假性神经瘤或瘢痕组织引起的迟发进行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神经干连续性存在,而有神经膜内神经瘤或瘢痕形成之病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与重建治疗。结果 因神经膜内假性神经瘤或瘢痕卡压导致的症候群,在手术后数小时至6周内得到解除,平均为2周。对神经纤维不同程度损伤所致假性神经瘤,经切除后,做神经移植修复病例,依据修复神经平面不同,在术后3~12个月获得恢复,平均恢复时间6个月。结论 神经膜内假性神经瘤,既有部分神经纤维实质性损伤的早期临床特点,又有随着损伤神经纤维假性神经瘤形成,对存留神经纤维产生继发性卡压症状与体征。通过本组病例分析,有利于辨别神经实质损伤与继发的内在神经压迫,为手术时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受压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高原地区居民骨密度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傅晨 刘兴炎 +3 位作者 葛宝丰 白孟海 甄平 宋媛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4期198-201,共4页
【摘要】目的 探索西北高原地区男性居民骨密度值特点。方法 应用法国产UBIbooo超声骨密度仪对生活在海拔2800米及1500米不同高度的高原居民进行大样本骨密度测定,以机内自备之大样本日本人正常值为对照,并对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摘要】目的 探索西北高原地区男性居民骨密度值特点。方法 应用法国产UBIbooo超声骨密度仪对生活在海拔2800米及1500米不同高度的高原居民进行大样本骨密度测定,以机内自备之大样本日本人正常值为对照,并对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生活在海拔2800米高原居民骨密度值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生活在海拔1500米高原居民骨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用超声诊断技术(USD)测骨密度值,声量减弱(BUA)值是具有统计意义的重要参考值,声速(KE)值不具备此特点。生活在海拔2800米高原居民中年轻人(年龄<29岁者)及在高原生活时间较短者(<5年)骨密度值降低尤为显著。考虑高原居民骨密度值下降可能与低氧、消化系统功能差及营养不良有关。本研究初步确定了我国西北高原男性居民各年龄段的骨密度值分布范围及特点,为在高原医学领域中进行骨密度研究方面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骨密度 骨代谢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12
作者 吕明波 刘兴炎 +5 位作者 葛宝丰 陈克明 白孟海 汪玉海 顾九君 马丽萍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8期529-531,共3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及凋亡的影响,探讨淫羊藿苷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破骨细胞,与玻片及骨磨片共同培养,用10-7、10-6、5×10-6、10-5mol/L浓度的淫羊藿苷刺激破骨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及凋亡的影响,探讨淫羊藿苷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破骨细胞,与玻片及骨磨片共同培养,用10-7、10-6、5×10-6、10-5mol/L浓度的淫羊藿苷刺激破骨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活体细胞、HE染色、TRAP染色及骨吸收陷窝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破骨细胞,并进行骨吸收陷窝计数和面积测量,吖啶橙染色观察凋亡破骨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6、5×10-6、10-5mol/L浓度的淫羊藿苷组破骨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高,骨吸收陷窝数目、面积明显减少,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苷可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抑制骨吸收,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淫羊藿苷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1 位作者 李旭升 陆皓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 1 2例严重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有肱骨头脱位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后分别选用T型钢板、L型钢板、改良分叶状钢板及自行研制的梯形钢板固定 ,7例取...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 1 2例严重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有肱骨头脱位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后分别选用T型钢板、L型钢板、改良分叶状钢板及自行研制的梯形钢板固定 ,7例取自体髂骨做肱骨头颈部骨缺损处填塞植骨术 ,术中同时修复撕裂的肩袖及关节囊。术后及早功能锻炼。结果  1 1例随访时间 4个月~ 8年 ,平均3年 7个月。疗效评定标准结合Neer评定法综合评估 ,优良率达 81 8%。结论 严重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肱骨头脱位 ,骨折块多且常累及肱骨头关节面 ,易造成肱骨头血供受损 ,常伴有肩袖及关节囊不同程度的撕裂。对该类骨折宜早期手术 ,采用有效、简便的内固定物 ,对破裂受损的关节囊及肩袖进行修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 外科 肱骨头脱位 手术治疗 T型钢板 L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信号介导川芎嗪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定向分化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云云 赵兴绪 +3 位作者 赵红斌 葛宝丰 刘兴炎 陈克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9,共6页
用含2.4 mg.mL-1川芎嗪提取液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诱导,探讨川芎嗪体外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应用EGTA(细胞外Ca2+螯合剂)、Nifedipine(L-型Ca2+通道阻断剂)和LY294002(PI3K阻断剂)等Ca2+阻断剂分别作用细胞... 用含2.4 mg.mL-1川芎嗪提取液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诱导,探讨川芎嗪体外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应用EGTA(细胞外Ca2+螯合剂)、Nifedipine(L-型Ca2+通道阻断剂)和LY294002(PI3K阻断剂)等Ca2+阻断剂分别作用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Ca2+信号在川芎嗪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川芎嗪作用不同时间的BMSCs均可见Nestin、β-Tubulin Ⅲ、NSE和Nurrl的表达;川芎嗪诱导后的细胞浆内Nestin和NSE蛋白表达呈阳性.EGTA、Nifedipine及LY294002分别阻断细胞外Ca2+、L-型Ca2+通道及PI3K后,NSE和Nurr1基因及NSE蛋白表达较川芎嗪诱导组显著上调.以上结果说明川芎嗪能使BM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细胞内、外Ca2+的减少可促进川芎嗪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的分化,Ca2+信号在川芎嗪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神经元样细胞 Ca2+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骨髓炎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樊晓海 刘兴炎 甄平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骨髓炎 临床方案 治疗 慢性炎症 骨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脊柱结核21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勇 刘兴炎 +3 位作者 甄平 黄光海 田乃宜 曾凡本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3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柱结核发生、发展的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21例老年人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8例,年龄60~82岁。其中胸椎结核7例,胸腰段结核2例,腰椎结核12例。2个椎体破坏15例,3个椎体破坏5例,跳跃式...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柱结核发生、发展的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21例老年人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8例,年龄60~82岁。其中胸椎结核7例,胸腰段结核2例,腰椎结核12例。2个椎体破坏15例,3个椎体破坏5例,跳跃式椎体破坏1例。根据结核并发症、合并症及抗痨疗效决定治疗方案。其中手术治疗15例,术前均抗痨治疗2周,采用Ⅰ期椎弓根内固定并病灶清除手术治疗。6例因合并症重行单纯抗痨保守治疗。结果:15例手术病例中13例术后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0.1个月,其中2例单个椎弓根钉断裂,1例单侧支撑棒断裂,无假关节形成,植骨融合满意。9例治愈,2例缓解(截瘫部分改善),2例复发。未手术6例门诊随访2年均因合并症死亡。结论:老年人脊柱结核以胸椎及腰椎结核常见,单纯保守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是重要途径,Ⅰ期病灶清除并坚强内固定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胸椎 腰椎 老年人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状蒂部减张瓣在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厉孟 蓝旭 +3 位作者 甄平 刘兴炎 高秋明 宋明甲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8期627-630,共4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形状蒂部减张瓣在皮神经营养皮瓣逆行转移术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皮瓣坏死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4~58岁,平均35岁;应用三角形、椭圆形或圆形蒂部减张皮瓣改善逆行皮神经营养皮瓣转移... 目的:探讨3种不同形状蒂部减张瓣在皮神经营养皮瓣逆行转移术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皮瓣坏死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4~58岁,平均35岁;应用三角形、椭圆形或圆形蒂部减张皮瓣改善逆行皮神经营养皮瓣转移后的血运,三角形瓣10例,圆形瓣8例,椭圆形瓣3例。手部软组织缺损5例,面积为5.0cm×2.0cm~8.0cm×5.0cm;足部、踝周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16例,面积6.0cm×4.0cm~13.0cm×7.0cm;均伴有肌腱及骨骼等深部组织外露。采用足背皮神经营养皮瓣5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2例,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均为逆行转移。观察术后皮瓣成活,外观及感觉恢复情况。结果:1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均I期愈合。术后患者随访3个月~2年,平均7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平整美观,恢复痛温觉。结论:蒂部减张皮瓣能改善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运,促进其成活,并改善修复创面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皮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冠状面骨折的股骨转子间严重粉碎性骨折外科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1 位作者 高明暄 田琦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半环式梯形加压钢板及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合并冠状面骨折的股骨转子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手术特点。方法:1998年1月至2007年3月,57例合并冠状面骨折的股骨转子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分成两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半环... 目的:探讨半环式梯形加压钢板及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合并冠状面骨折的股骨转子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手术特点。方法:1998年1月至2007年3月,57例合并冠状面骨折的股骨转子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分成两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半环式梯形加压钢板固定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8岁;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36例,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42.1岁。两组的骨折按照AO分类均为股骨转子间A3型骨折。术后髋关节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57例获得随访,时间5个月~9年3个月,平均4.8年;骨折愈合时间8~20周,平均12.8周。Harris评分结果显示:解剖钢板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梯形加压钢板组(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解剖钢板组明显高于梯形加压钢板组(P<0.01);畸形及关节活动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冠状面骨折的股骨转子间严重粉碎性骨折因转子外侧部骨皮质完整性受到破坏,以此为力学支点进行穿钉固定的多种内固定物应用受限制,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和半环式梯形加压钢板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临床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黄韧带骨化并椎管狭窄 被引量:5
19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2 位作者 李旭升 高明暄 薛云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1期853-854,共2页
黄韧带骨化可见于脊柱各节段,临床相关报道均集中于颈椎及胸椎,腰椎黄韧带骨化较少提及。与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起因不同,腰椎黄韧带骨化多为腰椎管狭窄症中黄韧带增生、肥厚及钙盐沉着为特征的一种退行性变,严重者易导致不可逆性重度... 黄韧带骨化可见于脊柱各节段,临床相关报道均集中于颈椎及胸椎,腰椎黄韧带骨化较少提及。与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起因不同,腰椎黄韧带骨化多为腰椎管狭窄症中黄韧带增生、肥厚及钙盐沉着为特征的一种退行性变,严重者易导致不可逆性重度椎管狭窄。自2000年7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该类患者5例,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黄韧带骨化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结核椎管内外病灶清除同期后路内固定矫形 被引量:2
20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2 位作者 李旭升 樊晓海 王宏东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10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Ⅰ期病灶清除及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2月以来收治的15例合并椎管内外脓肿的胸椎结核患者,采用后路Ⅰ期双侧肋骨横突切除病灶清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Ⅰ期病灶清除及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2月以来收治的15例合并椎管内外脓肿的胸椎结核患者,采用后路Ⅰ期双侧肋骨横突切除病灶清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取髂骨植骨的综合性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5个月,平均1年8个月,本组15例术后胸部症状均完全消失,术后脊柱后凸角度为6°-15°,平均矫正度数为17°。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3.2个月。结论:经后路可Ⅰ期有效地进行胸椎结核的彻底病灶清除及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清除 胸椎结核 后路内固定 椎管内 术后 脊柱稳定性 矫形 平均 合并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