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上博简《曹沫之陈》的学派性质与成书年代
1
作者 王世林 刘全志 《海峡人文学刊》 2025年第1期66-77,137,159,共14页
上博简《曹沫之陈》的战争观念是判断其学派性质与成书年代的重要依据。简文的内容是以“问对”结构所彰显,这使得文本重心分化为提问与回答两种,且存在后者对前者的转换。一方面,简文的形式特征暗示了其属于依托性质的诸子百家语;另一... 上博简《曹沫之陈》的战争观念是判断其学派性质与成书年代的重要依据。简文的内容是以“问对”结构所彰显,这使得文本重心分化为提问与回答两种,且存在后者对前者的转换。一方面,简文的形式特征暗示了其属于依托性质的诸子百家语;另一方面,回答者曹沫言语中对具体战争过程的回避以及“以政论战”的理念,契合了儒家的战争观。以此为线索,会发现简文的结构体系与知识来源皆与孟子的战争观念有着对应关联。前者以对孟子核心原则的延展及其理论缺陷的超越实现了新变;后者则以对孟子的承续支撑起简文战争思想的主干。除战争问题外,简文仍蕴含着对诸多社会话题的回应并有待进一步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曹沫之陈 战争观念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翻去底皮吊机翻转装置运动学分析和仿真
2
作者 刘全志 董磊 +3 位作者 郭富 马强 刘洪彬 张林 《建筑机械》 2025年第4期77-80,84,共5页
ALC构件经过切割后,底部存在较厚的底皮,人工清理费时费力。空翻去底皮吊机可以快速清理底料,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文章对空翻去底皮吊机翻转装置进行运动学分析,明确构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并利用Matlab得出相关函数... ALC构件经过切割后,底部存在较厚的底皮,人工清理费时费力。空翻去底皮吊机可以快速清理底料,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文章对空翻去底皮吊机翻转装置进行运动学分析,明确构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并利用Matlab得出相关函数曲线。通过三维软件Creo建模进行仿真分析,对比运动学分析,验证运动学的正确性,为空翻去底皮吊机翻转装置动力学分析和尺度优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运动学分析 MATLAB Creo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文献视域下的《左传》成书过程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全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87,共12页
战国社会广泛流传的春秋史短章文本,构成了编年体《左传》成书的直接来源。出土文献的事例证明,编年体《左传》之前的“《左传》原本”可以理解为就是那些呈散编形态的春秋史“事语”。“事语”的称谓和内涵来源于战国秦汉社会的文献类... 战国社会广泛流传的春秋史短章文本,构成了编年体《左传》成书的直接来源。出土文献的事例证明,编年体《左传》之前的“《左传》原本”可以理解为就是那些呈散编形态的春秋史“事语”。“事语”的称谓和内涵来源于战国秦汉社会的文献类别和使用惯例,而非当代学界的一般性指称。《左传》编者对春秋史“事语”的择取和加工方法,除了“割裂文本”、“整合文本”,还重在连缀文本、修饰文本,以使它们依次相序、连贯而呈体系化,进而展现自家的价值评判。同时,《左传》的成书历程也是春秋史的书写主体由史官群体经诸子百家转移到儒家学者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左传》 春秋史 事语 成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保训》“假中于河”新论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全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43,共7页
《保训》"假中"之"假"习见于传世文献,是"祭者致神"之义,"假中于河"即通过祭祀"河"得到"中"。"假中于河"之"河"是河神之谓,与传世文献中的"冥&q... 《保训》"假中"之"假"习见于传世文献,是"祭者致神"之义,"假中于河"即通过祭祀"河"得到"中"。"假中于河"之"河"是河神之谓,与传世文献中的"冥"关系密切。上甲微通过祭祀河神来凝聚人心、积蓄力量,并赋予攻打有易的正义性,"假中于河"即通过精诚的祭祀来获得神灵公正的裁决。因此,"中"就是具有公正、正义、公道含义的思想观念,"得中"就是公平、公正地裁决事理。这一点可以结合"中"的功能从汤、舜、尧以及周文王的事迹中得到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保训》 假中 祭祀 上甲微 河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周青铜器与铭文的文化功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全志 聂小雪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37-41,共5页
西周青铜器是礼乐制度的产物,因此它的形制、纹饰乃至排列组合都昭示着既定的礼乐制度,所谓"器以藏礼"指的就是青铜器能从各方面展示出礼乐规范的重要功能,"铸鼎象物"无疑就是"铸鼎显礼""铸器以显礼... 西周青铜器是礼乐制度的产物,因此它的形制、纹饰乃至排列组合都昭示着既定的礼乐制度,所谓"器以藏礼"指的就是青铜器能从各方面展示出礼乐规范的重要功能,"铸鼎象物"无疑就是"铸鼎显礼""铸器以显礼"。天子铸器以沟通天地、承接天命,而公侯大夫铸器无疑也是通过祭祀向祖先祈福,以保佑后世子孙,其背后的意义同样也起着展示权力、规范秩序的重要功能。青铜器是西周制礼作乐的载体,青铜制度往往就是礼乐制度,青铜观念往往就代表着礼乐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铸鼎象物 权力 文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秦汉都城空间的演进与京都赋的形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全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45,共10页
东汉京都赋的形成起源于迁都之争只是文本展现的表层结构,它的生成除了是"赋体前源"的积淀,更是秦汉都城空间演进的必然结果。长安、洛阳的建都历程在呈现两者差距的同时,更昭示着都城空间的演进和连续。当帝都文化空间建设... 东汉京都赋的形成起源于迁都之争只是文本展现的表层结构,它的生成除了是"赋体前源"的积淀,更是秦汉都城空间演进的必然结果。长安、洛阳的建都历程在呈现两者差距的同时,更昭示着都城空间的演进和连续。当帝都文化空间建设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时,"帝都"一词不但得以独立使用,与之相应的京都赋也得以生成、丰富以至走向鼎盛。京都赋对长安、洛阳的塑造启发着后世都城文献对两都的记载和附会,进而又影响至都城实体的建造。《三辅黄图》对西汉长安城的呈现和重塑、宇文恺对隋唐长安城的设计和实践足以证明京都赋与都城文化之间的衍生和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都城空间 帝都 京都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庄子》的文本形态与话语资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全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64,共7页
学界在讨论《庄子》文章风格的形成时,往往偏重于庄子生活的地域范围。其实,强调《庄子》的地域特色看似在"知人论世",但又把"知人论世"理解得过于狭窄,即只注重庄子个体的成长过程,而忽视了整个战国知识界的互动... 学界在讨论《庄子》文章风格的形成时,往往偏重于庄子生活的地域范围。其实,强调《庄子》的地域特色看似在"知人论世",但又把"知人论世"理解得过于狭窄,即只注重庄子个体的成长过程,而忽视了整个战国知识界的互动影响。庄子的姓氏、籍贯并不能判定庄子之学是"楚学"或者"宋学"。《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郭店简《语丛四》与《庄子》相近、相似的段落说明,《庄子》形成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广阔而深厚的话语资源。《逍遥游》中"鲲鹏寓言"的结构特征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庄子对战国社会流行故事的吸纳、改编、提升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地域 文本形态 鲲鹏寓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居赵入秦”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全志 《管子学刊》 CSSCI 2014年第1期27-31,共5页
结合《荀子》的许多篇章,荀子"由楚至赵"后,在赵停留时间很长,大致可以延伸到秦军的"邯郸之围"后。荀子居赵期间,因"魏齐事件",随平原君一起入秦、又一起出秦。正是由于此行的经历,最终形成了《强国》、... 结合《荀子》的许多篇章,荀子"由楚至赵"后,在赵停留时间很长,大致可以延伸到秦军的"邯郸之围"后。荀子居赵期间,因"魏齐事件",随平原君一起入秦、又一起出秦。正是由于此行的经历,最终形成了《强国》、《儒效》记录的内容。这一点可以从《荀子》、《战国策》、《史记》等文献的记载中加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平原君 魏齐事件 邯郸之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乐经》的基本形态及其在战国的传播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全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2期82-92,202,共11页
《乐经》是先秦时期实有的一本经书,它在春秋以前属于乐官传承,与《诗》、《礼》存在密切的联系,但却并非是诗之曲谱。通过《左传》、《国语》的用乐事例,可以推断出《乐经》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点。战国时期,《乐经》所记之雅乐的高贵... 《乐经》是先秦时期实有的一本经书,它在春秋以前属于乐官传承,与《诗》、《礼》存在密切的联系,但却并非是诗之曲谱。通过《左传》、《国语》的用乐事例,可以推断出《乐经》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点。战国时期,《乐经》所记之雅乐的高贵地位丧失,逐渐流落于民间,这在客观上起到了积极的社会效果,因为它使《乐经》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内向更多的人群传播、推广、解说雅乐。以当时的社会形势而论,知识界对雅乐的兴趣与热情显然高于贵族,即战国百家诸子的学派理念尽管有别,但他们都在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乐经》的影响。其中儒家更是以"乐教"名世,他们通过对《乐经》的解读与阐释,进而形成了《乐记》、《荀子.乐论》等作品。与此同时,其他诸子也通过对《乐经》的吸纳和运用,形成了诸如《吕氏春秋.仲夏纪》之乐论等作品。所以,《乐经》看似传承于儒家,但实际情况并不局限于儒家,它是战国知识界共用的资源,并由此衍生出更多的乐论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经》 形态 传播 儒家 战国诸子 《乐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门“七十子”之称的由来和流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全志 《保定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3-86,共4页
用"七十子"称孔子弟子最早见于《孟子》,这是一种追"周公之迹"的仿圣行为。孔子弟子数量在两汉时期有三个不同的系统,它们各有来源,其中"七十二弟子"之说最终受到官方的认可,并得以确立。而官方认可的名... 用"七十子"称孔子弟子最早见于《孟子》,这是一种追"周公之迹"的仿圣行为。孔子弟子数量在两汉时期有三个不同的系统,它们各有来源,其中"七十二弟子"之说最终受到官方的认可,并得以确立。而官方认可的名单依据应是如《孔子家语》之类的孔氏家书。隋唐以后,"七十子"之称与"七十二弟子"之称合流,并最终演变成"七十二弟子"或"七十七弟子"的缩称,即孔子弟子的"举其成数"。经过对历代典籍记载的考察,可以看出"七十子"之称有鲜明的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十子 文翁礼殿图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雅·公刘》的传承与定型
11
作者 刘全志 凌彤 《中国韵文学刊》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大雅·公刘》的成诗年代,当代学者一般认为在西周中晚期。以往的研究往往将诗篇的制作固定在某一时段,而忽视了诗文本的生成过程。其实《公刘》成诗经历了一个动态的过程。该诗的部分内容自夏商易代起以口头文献的形式流传,并保... 《大雅·公刘》的成诗年代,当代学者一般认为在西周中晚期。以往的研究往往将诗篇的制作固定在某一时段,而忽视了诗文本的生成过程。其实《公刘》成诗经历了一个动态的过程。该诗的部分内容自夏商易代起以口头文献的形式流传,并保留了民间谣谚的结构特点。之后经过瞽朦传诵整理,仪礼乐歌的元素渗入诗篇。大致在西周宣王时期,在政治军事因素影响下,完成口头文献"经典化"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定本",用作祭祖乐歌,而后以较为稳定的形态继续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雅·公刘》 口传 仪礼 文本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S选择器的HTML信息抽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全志 于治楼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5年第3期100-102,共3页
基于网页结构特征的信息抽取是现阶段最为常用的抽取手段。为了将待抽取的信息从DOM树中准确地抽取出来,需要对欲抽取的信息进行准确地定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位方法,在HTML DOM树的基础上,借助于CSS选择器,抽取所需要的信息。
关键词 DOM树 HTML信息抽取 CSS选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改革应注意的两大问题
13
作者 刘全志 《职业技术》 2006年第10期27-28,共2页
中国的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伟大使命,教育要发展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高校改革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企业要求,促进学校发展。... 中国的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伟大使命,教育要发展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高校改革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企业要求,促进学校发展。二是领导素质和领导艺术。高校教育搞的好不好,关键在领导,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胆识,有魄力,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学校发展,推进教育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改革 教师素质 领导素质 领导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断路器保护特性测试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沛丰 陈延昌 +1 位作者 肖红玉 刘全志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1-123,92,共4页
基于直流系统及直流断路器检测的现状,以及直流系统对变电站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为了解直流断路器的保护特性,介绍一种小型移动式直流断路器保护特性装置及其软硬件的设计和实现,并测试了精度。结果表明,该装置能测试任意电流下... 基于直流系统及直流断路器检测的现状,以及直流系统对变电站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为了解直流断路器的保护特性,介绍一种小型移动式直流断路器保护特性装置及其软硬件的设计和实现,并测试了精度。结果表明,该装置能测试任意电流下的保护特性,可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为断路器工作状态的判断和保护等级选择配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系统 直流断路器 保护特性 测试装置 越级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