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覆盖措施对黄土高原旱作农田N_2O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全全 王俊 +2 位作者 付鑫 刘文兆 Upendra M.Sainju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5-122,178,共9页
为研究秸秆和地膜覆盖条件下旱作冬小麦田N_2O通量变化及水热状况,在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冬小麦种植期间无覆盖处理(CK)、地膜覆盖处理(PM)、全年覆盖秸秆处理4 500 kg·hm^(-2)(M4500)和全年... 为研究秸秆和地膜覆盖条件下旱作冬小麦田N_2O通量变化及水热状况,在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冬小麦种植期间无覆盖处理(CK)、地膜覆盖处理(PM)、全年覆盖秸秆处理4 500 kg·hm^(-2)(M4500)和全年覆盖秸秆9 000 kg·hm^(-2)处理(M9000)土壤N_2O排放通量,并同步测定了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气温。研究表明:CK、PM、M4500和M9000处理生育期内N_2O通量范围分别为17.24~321.86、19.03~388.00、21.57~344.53μg·m-2·h-1和24.77~348.42μg·m-2·h-1,生育期内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10.64、146.48、131.31μg·m-2·h-1和142.26μg·m-2·h-1,与CK相比,PM、M4500和M9000处理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提高了32.29%、18.68%和28.57%,其中,PM和M9000处理与CK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PM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7.25 kg·hm^(-2))较CK处理(5.18 kg·hm^(-2))提高了40%(P<0.05),秸秆覆盖处理M4500(6.30kg·hm^(-2))和M9000(7.17 kg·hm^(-2))N_2O累积排放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23%和38%(P<0.05),PM和M9000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M4500,PM和M9000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覆盖条件下生育期N_2O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小麦生长季始末期较高中期较低,N_2O排放受降水影响明显。生育期N_2O累积通量主要源于冬小麦拔节期至收获期,PM、M4500和M9000处理拔节期至收获期N_2O排放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的41%、40%和43%,均高于CK(38%)处理。土壤温度变化可以解释69%~76%土壤N_2O通量变化,土壤水分仅解释了37%~51%的土壤N_2O通量变化。回归分析表明无覆盖时,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子,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子。覆盖秸秆4 500 kg·hm^(-2)是黄土旱塬区较为适宜的冬小麦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旱作农田 覆盖 N2O通量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拟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全全 郑经堂 刘海昌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共6页
纤维素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其降解过程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中心环节。从东海潮间带分离出一株纤维素降解菌D-2,该菌株严格厌氧菌,呈不规则的球杆状,单个或成簇出现,革兰氏阴性,无鞭毛,不运动。直径约1~3μm。最适生长温度37℃,最... 纤维素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其降解过程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中心环节。从东海潮间带分离出一株纤维素降解菌D-2,该菌株严格厌氧菌,呈不规则的球杆状,单个或成簇出现,革兰氏阴性,无鞭毛,不运动。直径约1~3μm。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盐浓度20g·L^-1,最适pH为7.0,酵母膏刺激生长。菌株D-2与模式菌株Bacteroides reticulotermitis JCM 10512^T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纤维素降解 纤维素 潮间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微生物在人工模拟的多孔介质下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全全 郑经堂 刘海昌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4,共6页
油藏环境是一个高温、高压、厌氧以及多孔隙结构的极端环境。陶制材料内部密布着各种尺寸的微孔,这些微孔结构为厌氧微生物生长过程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在微孔结构中,随着微生物菌群的生长,微孔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不断降低,这就形成了油... 油藏环境是一个高温、高压、厌氧以及多孔隙结构的极端环境。陶制材料内部密布着各种尺寸的微孔,这些微孔结构为厌氧微生物生长过程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在微孔结构中,随着微生物菌群的生长,微孔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不断降低,这就形成了油藏环境高厌氧的特点;微生物菌群中存在一些能够产气的微生物,产生的气体可在微孔结构中形成一个高压的微环境,由此模拟油藏环境高压厌氧的特点。文章借助亨盖特厌氧操作技术,借助陶质材料疏松多孔的特性,人工模拟油藏地质结构特性。借助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在人工多孔结构和常规液体培养(无人工多孔结构)的环境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多样性差异。研究结果对比显示,在含有多孔结构的培养环境中,菌群结构更为复杂,菌群种类多样性更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DGGE 多样性 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材料及旱作方式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7
4
作者 付鑫 王俊 +1 位作者 刘全全 李蓉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3-1430,共8页
【目的】研究秸秆和地膜覆盖旱作冬小麦田土壤团聚体分布规律及与有机碳的关系,为探讨覆盖方式对土壤团聚作用的影响,优化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耕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冬小麦覆盖试验开始于2008年,试验设计4个处理:冬小麦种植期间... 【目的】研究秸秆和地膜覆盖旱作冬小麦田土壤团聚体分布规律及与有机碳的关系,为探讨覆盖方式对土壤团聚作用的影响,优化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耕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冬小麦覆盖试验开始于2008年,试验设计4个处理:冬小麦种植期间无覆盖对照(CK)、全年覆盖秸秆9000 kg/hm^2(M1)、全年覆盖秸秆4500 kg/hm^2(M2)和全年地膜覆盖(PM)。利用干筛法和湿筛法筛分了2014年收获期0-10 cm和10 20 cm土层中>5 mm、5~2 mm、2~1 mm、1~0.5 mm、0.5~0.25 mm和<0.25 mm粒级的团聚体,计算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并分析了覆盖方式对土壤总有机碳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团聚体的关系。【结果】1)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0.25 mm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m1和M2处理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5.1%和2.0%;秸秆和地膜覆盖均可提高10-20 cm土层>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M1、M2和PM处理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7.6%、4.3%和3.1%。2)秸秆覆盖有利于0-10 cm土层>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M1和M2处理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6.8%和5.0%PM处理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覆盖处理对10-2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影响不显著。3)秸秆和地膜覆盖均有利于0-1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M1、M2和PM处理平均重量直径值较CK处理分别提高47.8%、24.7%和24.6%几何平均直径值分别提高了48.9%、34.8%和31.6%。4)秸秆覆盖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10 cm土层M1和M2处理较CK处理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11.9%和6.3%在10 20 cm土层分别提高4.2%和4.5%,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无促进作用。在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秸秆覆盖处理可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提高团聚体的水稳性,改善土壤结构,同时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且覆盖量越大效果越明显。地膜覆盖对土壤结构的改良也有一定作用但,效果较秸秆覆盖处理差。覆盖秸秆9000 kg/hm^2处理优于其他处理,可以作为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合理的耕作模式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覆盖对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梁贻仓 王俊 +1 位作者 刘全全 刘文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1-167,共7页
基于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实验站2008年开始田间定位试验资料,分析研究秸秆覆盖与地膜覆盖对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对照不覆盖(CK)、作物生育期9000 kg ·hm-2秸秆覆盖(M1)、... 基于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实验站2008年开始田间定位试验资料,分析研究秸秆覆盖与地膜覆盖对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对照不覆盖(CK)、作物生育期9000 kg ·hm-2秸秆覆盖(M1)、作物生育期4500 kg·hm-2秸秆覆盖(M2)、夏闲秸秆覆盖(SF)、作物生育期地膜覆盖(PM)。2010(干旱年)、2012(丰水年)两次测定结果表明:0~30 cm土层平均,与CK相比,2012年土壤有机碳(SOC)含量M1处理提高了7.4%,潜在矿化碳(PCM)含量M1、M2、SF处理分别提高了37.8%、23.9%、7.2%,微生物量碳(MBC)含量M1和M2处理分别提高了59.9%和42.3%,碳库管理指数(CMI)M1、M2、SF 处理分别提高了53.1%、35.6%、13.9%;2010年M1处理CMI较CK提高了16.1%(P<0.05),其余处理土壤有机碳各指标与CK差异两年均不显著。不同覆盖方式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各项指标影响较大,随土层加深影响减弱,其中秸秆覆盖4年后碳库管理指数均有显著提高。两种活性有机碳的相对含量与其各自绝对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且有机碳各指标间显著相关。综合来看,高量秸秆覆盖能够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积累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潜在矿化碳 微生物量碳 地表覆盖 碳库管理指数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智学校校家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探索
6
作者 赵姬姬 刘全全 杨思静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第11期58-60,共3页
劳动教育是促进培智学校学生提升劳动素养与生活适应能力,进而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配合,同心同向同行,设定劳动教育目标,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劳动教育场地与资源,并在教育过程中提供动态评价与... 劳动教育是促进培智学校学生提升劳动素养与生活适应能力,进而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配合,同心同向同行,设定劳动教育目标,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劳动教育场地与资源,并在教育过程中提供动态评价与支持,综合提升培智学校学生的劳动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家社协同 培智学校 劳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红2号苹果幼树至稳产期树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汝 薛晓敏 +3 位作者 徐志芳 刘全全 高兴永 王金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天红2号苹果幼树至稳产期树体生长、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动态,为天红2号苹果推广应用及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010年春季栽植的矮化中间砧红富士(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苹果为试材,2011—2018年连续8年调查树体生... [目的]研究天红2号苹果幼树至稳产期树体生长、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动态,为天红2号苹果推广应用及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010年春季栽植的矮化中间砧红富士(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苹果为试材,2011—2018年连续8年调查树体生长、枝类组成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变化。[结果]随着树龄的增长,树体高度、冠径、树干粗度、覆盖率以及总枝量均随着树龄增长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栽植后前4年增长速度较快,之后通过修剪可控制树体的生长;随着树龄增长,短枝比例逐渐增加,长枝比例逐渐降低,栽植后5年树体枝类组成趋于稳定,短枝比例维持在65%左右,长枝比例维持在10%左右;随树龄的增加,产量逐年大幅度增加,栽植后第7年进入稳产期,年产量高达50 t/hm 2左右,果实品质稳定性较好,在不同树龄间果实品质差异不显著。[结论]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具有树体结构合理、早实丰产、果实品质优等优点,适于在泰安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红2号 树体生长 产量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同伴介入式游戏干预孤独症幼儿社交沟通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郑群山 胡晓毅 刘全全 《现代特殊教育》 2017年第8期33-40,共8页
为了解同伴介入式游戏对孤独症幼儿社交沟通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撤回设计进行研究,应用同伴介入式游戏,对一名就读于普通幼儿园中班的孤独症幼儿进行20次干预。研究结果为:(1)同伴介入式游戏能够增加孤独症幼儿社交沟通的频次,对... 为了解同伴介入式游戏对孤独症幼儿社交沟通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撤回设计进行研究,应用同伴介入式游戏,对一名就读于普通幼儿园中班的孤独症幼儿进行20次干预。研究结果为:(1)同伴介入式游戏能够增加孤独症幼儿社交沟通的频次,对孤独症幼儿社交沟通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2)同伴介入式游戏能够促进孤独症幼儿各种社交沟通与互动的发展,但效果具有差异性。研究还对学前融合教育游戏设计以及正常同伴对孤独症幼儿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社交沟通 同伴介入 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井井下涡街流量计的研制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魏爱拴 刘全全 +4 位作者 张斌 左凯 孔学云 乔健鑫 宋文平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0年第1期19-23,共5页
针对油井分层监测与开采过程中的井下充分混合的油水两相介质流量测量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卡门涡街原理的采油井井下涡街流量计。搭建了地面测试系统对其工作性能进行试验,首先利用清水介质对流量计进行标定,然后探究流量计在充分混合... 针对油井分层监测与开采过程中的井下充分混合的油水两相介质流量测量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卡门涡街原理的采油井井下涡街流量计。搭建了地面测试系统对其工作性能进行试验,首先利用清水介质对流量计进行标定,然后探究流量计在充分混合的油水两相介质中的测量精度。试验研究发现,涡街流量计在充分混合的油水两相介质中的流量测量值略低于实际流量;在相同流量下,降低两相介质的含水率会导致涡街流量计的旋涡脱落频率降低;此外,大流量工作状态下,环境振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被减弱。与采油井井下流量的测试需求相对照,研制的涡街流量计能够在清水标定、不需额外修正的情况下,完成采油井井下充分混合的油水两相介质的流量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分层开采 涡街流量计 油水两相 试验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工程造林模式——以东营市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春红 赵帅鹏 +2 位作者 刘全全 任坚毅 张庆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1期84-87,共4页
东营市为了达到造林绿化预设效果,不断地从已完成的林业工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形成了多种较完善的盐碱地造林技术和工程化造林模式。该研究从土壤改良、灌排模式、绿化模式及辅助设施建设等方面简要介绍了东营市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的... 东营市为了达到造林绿化预设效果,不断地从已完成的林业工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形成了多种较完善的盐碱地造林技术和工程化造林模式。该研究从土壤改良、灌排模式、绿化模式及辅助设施建设等方面简要介绍了东营市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的主要造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市 盐碱地 造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清洁“四合一”新理念工程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涵 刘全全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4期293-293,286,共2页
在完井作业中,井筒清洁度直接影响到后续封隔器坐挂等多项关键作业成败,因此在刮管洗井中采取了新式刮管管柱组合"四合一"管柱,一趟管柱完成多项井筒清洁作业指标。井筒清洁"四合一"作业理念:设计专用洗井工具组合... 在完井作业中,井筒清洁度直接影响到后续封隔器坐挂等多项关键作业成败,因此在刮管洗井中采取了新式刮管管柱组合"四合一"管柱,一趟管柱完成多项井筒清洁作业指标。井筒清洁"四合一"作业理念:设计专用洗井工具组合,完井作业前,一趟钻完成整个井筒的彻底清洁过滤。实现刮管洗井、顶替完井液、井筒内完井液过滤、防喷器及井口头冲洗作业"四合一",提高井筒清洁度及作业效率,降低作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清洁 刮管管柱 “四合一” 作业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