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内隐语义记忆的缺损特征。方法选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匹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36例及正常对照组34例,利用相关词、非相关词及非词研究内隐语义记忆缺损特征,实验包括直接启动任务和间接启动任务。记录反应时和正...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内隐语义记忆的缺损特征。方法选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匹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36例及正常对照组34例,利用相关词、非相关词及非词研究内隐语义记忆缺损特征,实验包括直接启动任务和间接启动任务。记录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反应时数据及正确率数据分别行2×2×2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未发现任何主效应。对于反应时而言,存在三者之间的交互效应(F(1,67)=4.6,P<0.05)。在直接启动和间接启动任务中,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反应时启动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18±6 vs 14±3,P<0.01;20±8 vs 15±9,P<0.05)。在直接启动任务中,精神分裂症组错误数启动指标高于正常对照组(10±5 vs 8±3,P<0.05),而间接启动任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隐语义启动模式存在缺陷,并可能受到病程及阳性思维障碍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内隐语义记忆的缺损特征。方法选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匹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36例及正常对照组34例,利用相关词、非相关词及非词研究内隐语义记忆缺损特征,实验包括直接启动任务和间接启动任务。记录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反应时数据及正确率数据分别行2×2×2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未发现任何主效应。对于反应时而言,存在三者之间的交互效应(F(1,67)=4.6,P<0.05)。在直接启动和间接启动任务中,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反应时启动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18±6 vs 14±3,P<0.01;20±8 vs 15±9,P<0.05)。在直接启动任务中,精神分裂症组错误数启动指标高于正常对照组(10±5 vs 8±3,P<0.05),而间接启动任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隐语义启动模式存在缺陷,并可能受到病程及阳性思维障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