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有味是清欢”:苏轼的饮食生活与文学创作——兼谈宋韵饮食文化的特点
1
作者
刘俞廷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苏轼的饮食生活十分丰富。在仕宦中,苏轼参与的宴饮活动既有宫中的大宴、曲宴,也有地方的同僚宴饮。与宫廷宴饮相关的文学创作以颂圣为主,而与地方同僚宴饮相关的文学创作多关注朋友交际,这两种创作都比较程式化。苏轼的日常饮食活动更...
苏轼的饮食生活十分丰富。在仕宦中,苏轼参与的宴饮活动既有宫中的大宴、曲宴,也有地方的同僚宴饮。与宫廷宴饮相关的文学创作以颂圣为主,而与地方同僚宴饮相关的文学创作多关注朋友交际,这两种创作都比较程式化。苏轼的日常饮食活动更为多样化,更具趣味性,并展现了他的生活状态与审美趣味。苏轼书写的日常饮食生活既包括亲自烹饪食物、酿酒煮茶,也包括与友朋互赠饮食、借食物戏谑调笑以及轻松愉悦的私下聚饮。在宋代文人中,苏轼的饮食生活与文学创作具有典型性。通过对食材饮品、酒器食器、用餐环境等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到宋韵饮食文化具有清简与雅致的特点。“人间有味是清欢”,宋韵饮食文化的特点对当代的饮食生活不无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日常生活
饮食书写
宋韵文化
蜀地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粗茶淡饭”:北宋士绅阶层的新型饮食文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俞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1-147,共7页
“粗茶淡饭”在北宋前期广受推崇,对北宋士绅阶层以及南宋部分士人具有深广影响。从历史传统追溯,孔子有“君子食无求饱”的倡导。宋人的“粗茶淡饭”,具体指食材简单易得、制作和烹饪方式较为随意的日常饮食;其实质则是不看重物质财富...
“粗茶淡饭”在北宋前期广受推崇,对北宋士绅阶层以及南宋部分士人具有深广影响。从历史传统追溯,孔子有“君子食无求饱”的倡导。宋人的“粗茶淡饭”,具体指食材简单易得、制作和烹饪方式较为随意的日常饮食;其实质则是不看重物质财富,力求通过减少物质欲望来解脱内心,从而获取某种内在超越性。这种追求源于宋代士绅阶层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士大夫倡导对物质财富采取节俭的态度,这为倡导“粗茶淡饭”式生活创造了客观条件。作为文化精英阶层,士大夫还赋予“粗茶淡饭”以“雅”的内蕴,使其既满足道德要求,又与文人尚雅的情致相统一,从而实现“粗茶淡饭”从道德到审美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茶淡饭”
黄庭坚
苏轼
士绅阶层
饮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的食蟹风尚与文学书写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俞廷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9-227,共9页
随着人口大量南迁,宋代南方经济和文化长足发展,喜食水产的南方饮食习惯辐射到整个社会,食蟹成为时代风尚。宋代多数文人生长于南方,诗文中有大量与蟹相关的饮食娱乐活动书写。在宋人笔下,食蟹的雅趣包括持蟹饮酒的快意人生,与友人雅集...
随着人口大量南迁,宋代南方经济和文化长足发展,喜食水产的南方饮食习惯辐射到整个社会,食蟹成为时代风尚。宋代多数文人生长于南方,诗文中有大量与蟹相关的饮食娱乐活动书写。在宋人笔下,食蟹的雅趣包括持蟹饮酒的快意人生,与友人雅集送赠,行船食蟹、吟风赏月,以及展现江南生活中稻香蟹肥的富足安康。同时,宋人也赋予蟹谐趣,这在俳谐赋中尤其明显。文人调侃蟹的外形滑稽,常以庄重盛大的笔触来书写蟹这种价格低廉的普通食材,塑造极大和极小之间的反差以达到调笑目的,用以娱人娱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蟹
雅趣
谐趣
文学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肉食之鄙”:古代辞赋中的饮食书写偏见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俞廷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6-166,共11页
牲畜肉在赋中常被置于"鄙"处。《楚辞》和汉大赋中,肉食也曾被褒扬,但在《七发》中已被明确否定。而通过猎狩获取的肉类,常与男性勇武气质相关联,游牧民族食肉饮酪又使牲畜肉带有某种异族色彩,这与文人讲求的文雅南辕北辙。...
牲畜肉在赋中常被置于"鄙"处。《楚辞》和汉大赋中,肉食也曾被褒扬,但在《七发》中已被明确否定。而通过猎狩获取的肉类,常与男性勇武气质相关联,游牧民族食肉饮酪又使牲畜肉带有某种异族色彩,这与文人讲求的文雅南辕北辙。相反水产白肉自东晋南朝便与南方秀美风物相结合,并完成诗意化提升。士阶层的养生传统、养德诉求,以及对文人理想形象的塑造,形成了"肉食之鄙"的书写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肉食之鄙”
牲畜肉
水产肉
文化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礼制到日常:魏晋辞赋中饮食书写的新变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俞廷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8-165,184,共9页
魏晋时期“人的觉醒”思潮也体现在了当时辞赋中的饮食书写上。个人的崛起伴随着儒家思想控制力减弱,生活与礼制的分离使礼更多仅作为重要场合的仪式而出现,而在日常饮食中以酒为代表的纵逸享乐情况明显;不同社会群体的发声改变了以往...
魏晋时期“人的觉醒”思潮也体现在了当时辞赋中的饮食书写上。个人的崛起伴随着儒家思想控制力减弱,生活与礼制的分离使礼更多仅作为重要场合的仪式而出现,而在日常饮食中以酒为代表的纵逸享乐情况明显;不同社会群体的发声改变了以往辞赋中对于人间美味和富贵气象的描写,困顿群体食不果腹的苦厄以及书写粗茶淡饭的创作视角也开始呈现在辞赋中。精英士阶层食物追求的尚雅、养生与饮食意象从家国相关的黍离、周粟转向个人化的鲈鱼脍等,都展现了饮食文化内蕴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觉醒”
辞赋
饮食书写
礼
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味是清欢”:苏轼的饮食生活与文学创作——兼谈宋韵饮食文化的特点
1
作者
刘俞廷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三苏研究院
出处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基金
四川师范大学三苏研究院资助科研项目“苏轼宋代饮食材料整理及其饮食生活研究”(SSYJY24-19)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古代蜀地文人饮食与成都都市圈文旅融合研究”(YY1720230855)。
文摘
苏轼的饮食生活十分丰富。在仕宦中,苏轼参与的宴饮活动既有宫中的大宴、曲宴,也有地方的同僚宴饮。与宫廷宴饮相关的文学创作以颂圣为主,而与地方同僚宴饮相关的文学创作多关注朋友交际,这两种创作都比较程式化。苏轼的日常饮食活动更为多样化,更具趣味性,并展现了他的生活状态与审美趣味。苏轼书写的日常饮食生活既包括亲自烹饪食物、酿酒煮茶,也包括与友朋互赠饮食、借食物戏谑调笑以及轻松愉悦的私下聚饮。在宋代文人中,苏轼的饮食生活与文学创作具有典型性。通过对食材饮品、酒器食器、用餐环境等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到宋韵饮食文化具有清简与雅致的特点。“人间有味是清欢”,宋韵饮食文化的特点对当代的饮食生活不无启迪意义。
关键词
苏轼
日常生活
饮食书写
宋韵文化
蜀地文人
Keywords
Su Shi
daily life
dietary writing
culture of the Song Dynasty
literati from Shu(Sichuan)region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粗茶淡饭”:北宋士绅阶层的新型饮食文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俞廷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1-147,共7页
文摘
“粗茶淡饭”在北宋前期广受推崇,对北宋士绅阶层以及南宋部分士人具有深广影响。从历史传统追溯,孔子有“君子食无求饱”的倡导。宋人的“粗茶淡饭”,具体指食材简单易得、制作和烹饪方式较为随意的日常饮食;其实质则是不看重物质财富,力求通过减少物质欲望来解脱内心,从而获取某种内在超越性。这种追求源于宋代士绅阶层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士大夫倡导对物质财富采取节俭的态度,这为倡导“粗茶淡饭”式生活创造了客观条件。作为文化精英阶层,士大夫还赋予“粗茶淡饭”以“雅”的内蕴,使其既满足道德要求,又与文人尚雅的情致相统一,从而实现“粗茶淡饭”从道德到审美的升华。
关键词
“粗茶淡饭”
黄庭坚
苏轼
士绅阶层
饮食文化
Keywords
"weak tea and scanty meals"
Huang Tingjian
Su Shi
gentry class
dietary cultur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的食蟹风尚与文学书写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俞廷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9-22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赋学编年史”(项目编号:17ZDA240)。
文摘
随着人口大量南迁,宋代南方经济和文化长足发展,喜食水产的南方饮食习惯辐射到整个社会,食蟹成为时代风尚。宋代多数文人生长于南方,诗文中有大量与蟹相关的饮食娱乐活动书写。在宋人笔下,食蟹的雅趣包括持蟹饮酒的快意人生,与友人雅集送赠,行船食蟹、吟风赏月,以及展现江南生活中稻香蟹肥的富足安康。同时,宋人也赋予蟹谐趣,这在俳谐赋中尤其明显。文人调侃蟹的外形滑稽,常以庄重盛大的笔触来书写蟹这种价格低廉的普通食材,塑造极大和极小之间的反差以达到调笑目的,用以娱人娱己。
关键词
宋代
蟹
雅趣
谐趣
文学书写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肉食之鄙”:古代辞赋中的饮食书写偏见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俞廷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6-166,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赋学编年史”(17ZDA240)课题成果之一。
文摘
牲畜肉在赋中常被置于"鄙"处。《楚辞》和汉大赋中,肉食也曾被褒扬,但在《七发》中已被明确否定。而通过猎狩获取的肉类,常与男性勇武气质相关联,游牧民族食肉饮酪又使牲畜肉带有某种异族色彩,这与文人讲求的文雅南辕北辙。相反水产白肉自东晋南朝便与南方秀美风物相结合,并完成诗意化提升。士阶层的养生传统、养德诉求,以及对文人理想形象的塑造,形成了"肉食之鄙"的书写偏见。
关键词
辞赋
“肉食之鄙”
牲畜肉
水产肉
文化偏见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礼制到日常:魏晋辞赋中饮食书写的新变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俞廷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8-165,18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赋学编年史”(项目号:17ZDA24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魏晋时期“人的觉醒”思潮也体现在了当时辞赋中的饮食书写上。个人的崛起伴随着儒家思想控制力减弱,生活与礼制的分离使礼更多仅作为重要场合的仪式而出现,而在日常饮食中以酒为代表的纵逸享乐情况明显;不同社会群体的发声改变了以往辞赋中对于人间美味和富贵气象的描写,困顿群体食不果腹的苦厄以及书写粗茶淡饭的创作视角也开始呈现在辞赋中。精英士阶层食物追求的尚雅、养生与饮食意象从家国相关的黍离、周粟转向个人化的鲈鱼脍等,都展现了饮食文化内蕴的拓展。
关键词
“人的觉醒”
辞赋
饮食书写
礼
酒
分类号
I207.224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有味是清欢”:苏轼的饮食生活与文学创作——兼谈宋韵饮食文化的特点
刘俞廷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粗茶淡饭”:北宋士绅阶层的新型饮食文化
刘俞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宋代的食蟹风尚与文学书写
刘俞廷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肉食之鄙”:古代辞赋中的饮食书写偏见
刘俞廷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礼制到日常:魏晋辞赋中饮食书写的新变
刘俞廷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