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管理的推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俊骞 吕俊丽 +4 位作者 张赛 闫晨璐 李冬 张笑青 顾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79-782,共4页
意大利痴呆研究协会的睡眠研究小组对2013年12月以前发表的原始论文、荟萃分析和系统性综述的证据进行了回顾分析。该研究按照证据等级(Ⅰ、Ⅱ、Ⅲ)和推荐强度(A、B、C、D、E)进行分类,试图解决认知障碍和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管理。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痴呆 睡眠障碍 催眠药和镇静药 褪黑激素 多巴胺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模型大鼠神经营养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君 李娜 +7 位作者 刘俊骞 张永志 董慈 王文婷 张帆 刘惠苗 周靖 顾平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2-697,共6页
目的:比较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和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神经营养作用。方法:6-羟基多巴胺所致偏侧帕金森病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中脑NSCs组、hUCB-MSCs组、生理盐水组。造模成功后3周,将磷酸... 目的:比较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和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神经营养作用。方法:6-羟基多巴胺所致偏侧帕金森病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中脑NSCs组、hUCB-MSCs组、生理盐水组。造模成功后3周,将磷酸缓冲液(PBS)和溴尿嘧啶(BrdU)标记的NSCs及hUCB-MSCs立体定向注入模型鼠右侧纹状体,检测大鼠旋转行为。在移植后8周对3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并对大鼠脑纹状体区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纹状体移植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变化。结果:移植4、8周后,NSCs组、hUCB-MSCs组大鼠的旋转次数比生理盐水组均减少。移植8周后,水迷宫实验显示NSCs组和hUCB-MSCs组第1~5天平均潜伏期均短于生理盐水组,NSCs组、hUCB-MSCs组穿越平台次数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但在大鼠旋转次数和水迷宫实验中,NSCs组和hUCB-MSCs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移植治疗8周后,纹状体移植区NSCs组、hUCB-MSCs组的BDNF和GDNF表达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多;hUCB-MSCs组的BDNF和GDNF表达较NSCs组增多更明显。结论:NSCs、BMSCs的移植明显增加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移植区BDNF、GDNF的表达水平,并改善大鼠运动及认知功能;hUCB-MSCs移植在纹状体移植区BDNF、GDNF表达水平多于NSCs移植组,hUCB-MSCs神经营养效应可能更强,更适合应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帕金森病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患者睡眠障碍评估的推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俊骞 吕俊丽 +4 位作者 张赛 闫晨璐 李冬 张笑青 顾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69-672,共4页
对轻度认知障碍(MCI)及痴呆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行临床评估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睡眠不好导致痴呆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并成为加重照料者负担的原因之一。睡眠障碍在MCI和痴呆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它们常以共病形... 对轻度认知障碍(MCI)及痴呆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行临床评估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睡眠不好导致痴呆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并成为加重照料者负担的原因之一。睡眠障碍在MCI和痴呆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它们常以共病形式存在。因此,临床上应常规对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仔细进行睡眠障碍的临床评估及管理。意大利痴呆研究协会的睡眠研究小组将2013年12月前发表的原始论文、荟萃分析和系统性综述,进行了回顾。这些证据按照等级(Ⅰ、Ⅱ、Ⅲ)和推荐强度(A、B、C、D、E)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痴呆 睡眠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过度嗜睡性障碍 睡眠 快速眼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对MPTP处理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娜 张君 +6 位作者 刘俊骞 张赛 刘惠苗 王文婷 张忠霞 仇福成 顾平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ESC)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处理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ESC或/和不同浓度MPTP处理PC12细胞,再用3-甲基腺嘌呤(3-MA)抑制;通过MTS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ESC)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处理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ESC或/和不同浓度MPTP处理PC12细胞,再用3-甲基腺嘌呤(3-MA)抑制;通过MTS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自噬标记物LC3B-Ⅱ、LC3B-Ⅰ和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 :经筛选得出,10μmol/L ESC预处理PC12细胞1 h,再加入1 000μmol/L MPTP处理24 h,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Hoechst 33258染色显示细胞核固缩明显减少;ESC+MPTP组LC3B-Ⅱ/Ⅰ、Bcl-2/Bax表达水平较MPTP组显著上升,但ESC+MPTP+3MA组LC3B-Ⅱ/Ⅰ、Bcl-2/Bax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 :ESC对MPTP处理的PC12细胞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通过PI3K/Akt途径激发自噬作用,提高了Bcl-2的表达,抑制MPTP引发的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其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艾司西酞普兰 自噬 PC12细胞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3-甲基腺嘌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莎 刘俊骞 +3 位作者 郑彦茹 宫蕊 初丽敏 魏树林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5期37-39,176,共4页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进行研究。方法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面的标记;以β巯基乙醇与丹参诱导其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为分化细胞与未分化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此外,半定量RT-...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进行研究。方法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面的标记;以β巯基乙醇与丹参诱导其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为分化细胞与未分化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此外,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神经相关基因表达。结果分离自人脐带的贴壁细胞在体外可以生长成类似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在未分化状态下可以维持稳定增殖形态,且体外增殖远超10代,这类细胞表面标记CD105、CD59、CD44、CD29有较高的表达,而造血细胞的表面标记CD117、CD45、CD34、CD33、CD28、CD14则无表达或低表达,而与其相同表达的还有移植免疫排斥相关的表面标记,如CD86、CD80、CD40。经诱导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标记β-Ⅲ类神经微管和神经微丝、神经干细胞标记巢蛋白、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经过RT-PCR检测可知,经丹参诱导后的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相关基因Neatin,而诱导前后间充质干细胞全部表达神经细胞基因Pleiotrophin并且在诱导后表达增强。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于培养扩增的生物学特性,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低或不表达造血细胞、与移植排斥有关的细胞标记。同时,其可以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并表达神经细胞的基因与相关标记,这种细胞可以作为肝细胞的一个来源,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的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神经样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