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德州市近50a来旱涝特征分析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刘俊菊
杜国云
孙祝友
黄晓花
周燕
-
机构
鲁东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
德州市第二中学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3-175,共3页
-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2003E01)
鲁东大学校基金项目(20053202)
-
文摘
对德州市1951-1999年的逐年降水数据、区域旱涝灾害成灾面积及降水与成灾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依据Z指标划分7个旱涝等级,给出旱涝指标与旱涝成灾面积的多年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德州市近50 a来,降水变化呈下降趋势;1975年以前偏涝,间或有旱的年份出现,极涝年份为1953年、1961年、1964年;1975年以后偏旱,间或有涝的年份出现,极旱年份为1981年;旱灾面积越来越大,涝灾面积越来越少,20世纪60-70年代为旱涝灾害成灾面积变化的转折点。降水指标为该市今后旱涝预测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
关键词
德州市
Z指标
旱涝灾害
-
Keywords
Dezhou city
Z-index
drought-flood characteristic
-
分类号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德州市近50年来旱涝特征分析
- 2
-
-
作者
刘俊菊
杜国云
孙祝友
黄晓花
周燕
-
机构
鲁东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
德州市第二中学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9-241,共3页
-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2003E01)
鲁东大学校基金(20053202).
-
文摘
对德州市1951~1999a的逐年降水数据、区域旱涝灾害成灾面积及降水与成灾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依据Z指标划分了7个旱涝等级,给出了旱涝指标与旱涝成灾面积的多年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德州市近50a来,降水变化呈下降趋势;1975a以前偏涝,间或有旱的年份出现,极涝年份为1953、1961、1964a;1975a以后偏旱,间或有涝的年份出现,极旱年份为1981a;旱灾面积越来越大,涝灾面积越来越少,60~70年代为旱涝灾害成灾面积变化的转折点。降水指标为该市今后旱涝预测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
关键词
德州市
Z指标
旱涝灾害
-
Keywords
Dezhou city
Z-index
drought-flood characteristic
-
分类号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无公害葡萄防寒栽培管理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刘俊菊
赛尔格林
热洋古丽.木沙
-
机构
库尔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巴州苗圃
-
出处
《农村科技》
2011年第10期38-39,共2页
-
文摘
一、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储运、商品性好的品种。目前栽植的品种:巨峰、美乐、赤沙珠等。
-
关键词
无公害葡萄
栽培管理
防寒
品种选择
商品性
抗病
巨峰
-
分类号
S663.1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烟台市近50年来旱涝指标的确定及时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5
- 4
-
-
作者
孙祝友
杜国云
刘德林
刘俊菊
-
机构
鲁东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
-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4,共3页
-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Z2003E01)
鲁东大学校基金项目(20053202)
-
文摘
利用改进后的Z指标方法对1956-2002年以来的降水数据进行了旱涝等级评估。结果表明:烟台市近50年来,极旱年份为1986、1999、2000年,极涝年份为1964、1990年。总的旱涝趋势是越来越旱,1980年以前偏涝,间或有旱的年份出现;1980年以后偏旱,间或有涝的年份出现;Z指标能较好地揭示烟台市的旱涝灾害时间分布特征。
-
关键词
烟台市
Z指标
旱涝灾害
时间分布
-
Keywords
Yantai City
Z-index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temporal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TV212.53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
-
题名温室甜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5
-
-
作者
王彦荣
刘俊菊
-
机构
库尔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农村科技》
2011年第10期34-34,共1页
-
文摘
一、品种选择
温室栽培中,可选择状元、女神、伊丽莎白、雪丽等早熟品种。本地以女神、雪丽2个品种为首选。
-
关键词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温室甜瓜
品种选择
温室栽培
伊丽莎白
早熟品种
可选择
-
分类号
S652
[农业科学—果树学]
S627
[农业科学—园艺学]
-
-
题名多元教师评价主体分析
被引量:36
- 6
-
-
作者
欧本谷
刘俊菊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培训学院
宣汉县第二中学
-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27-130,共4页
-
文摘
不同教师评价主体的角色、地位、能力、经验等差异,决定了他们在教师评价中各自拥有的优势和不足。具体分析这些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有助于深化教育评价的理论研究,提高教师评价实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
关键词
教师
同行
学生
评价
-
Keywords
teacher
person of same profession
student
assessment
-
分类号
G451.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