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纳米随机微腔MEH-PPV/玻璃光波导激光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俊业 刘春旭 +4 位作者 张立功 黄宗浩 关宏宇 张家骅 许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用浸涂法制备了MEH-PPV/TiO2重量比分别为1∶0,1∶1,1∶2和1∶3四种不同纳米微晶薄膜。与已报道的亚微米散射体不同,本实验采用粒径约为20nm的TiO2纳米微晶作为多重散射体。可以不必考虑光在散射体上的... 用浸涂法制备了MEH-PPV/TiO2重量比分别为1∶0,1∶1,1∶2和1∶3四种不同纳米微晶薄膜。与已报道的亚微米散射体不同,本实验采用粒径约为20nm的TiO2纳米微晶作为多重散射体。可以不必考虑光在散射体上的出、入射方向和内部传播情况。飞秒激光器经OPA调谐产生脉宽为130fs的超短脉冲,激发波长为544nm,重复频率为1kHz,激发功率为3μJ/pulse。研究了不同激发强度下,光谱的增益窄化,激射强度和与激发光条长度的关系。这种激光发射的本质还是放大自发辐射(ASE)为主。分析了在平均自由程 l=5.4 ×105nm下光的输运和光局域对这种随机激光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微腔 聚合物激光 MEH-PPV 二氧化钛 TIO2 纳米微晶 玻璃 光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ZnS∶Mn^(2+)纳米晶玻璃中Mn^(2+)三种格位态的EPR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俊业 刘春旭 +4 位作者 李丹 窦恺 许武 虞家琪 郑荧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5-238,共4页
通过对ZnS∶Mn2+ 不同含量的钠硼硅玻璃发光和激发光谱测量, 发现Mn 离子可能占据替位(Mn2+ )Sub 和间隙(Mn2+ )int两种格位. 进一步的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 agneticRes... 通过对ZnS∶Mn2+ 不同含量的钠硼硅玻璃发光和激发光谱测量, 发现Mn 离子可能占据替位(Mn2+ )Sub 和间隙(Mn2+ )int两种格位. 进一步的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 agneticResonance, EPR)实验证实了这一判断, 并从EPR谱确认(Mn2+ )Sub, (Mn2+ )int和Mn 团三种格位态的存在. 观测到g 因子和超精细结构(HFS)常数随纳米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这可能是由于量子限域效应下ZnS的sp3 和Mn 的3d5 电子态杂化和表面态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体 EPR谱 硫化锌 钠硼硅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中四苯基卟吩的零声子线和局域模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俊业 黄世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4-48,共5页
测量了酸醋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薄膜中四苯基卟吩(α,β,γ,δ-tetraphenyporphin,即TPP)的吸收光谱。分析了Gauss型的非均匀加宽的零声子线,用Huang-Rhys-Pekar(H-R-P)W_p(S,<m>)函数得到了H-R-P因子S~1.45.Raman散射实... 测量了酸醋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薄膜中四苯基卟吩(α,β,γ,δ-tetraphenyporphin,即TPP)的吸收光谱。分析了Gauss型的非均匀加宽的零声子线,用Huang-Rhys-Pekar(H-R-P)W_p(S,<m>)函数得到了H-R-P因子S~1.45.Raman散射实验证实了在TPP中有频率大约为1323cm^(-1)振动模的存在,同时也观测到了频率大约为1440cm^(-)的吡咯C-H弯曲模、1357cm^(-1)的吡咯=C-N拉伸振动模和频率大约为1155cm^(-1)的单取代苯拉伸振动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纤维素 薄膜 四苯基卟吩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不同强度皮秒脉冲相关技术测量甲酚紫吸收恢复时间
4
作者 刘俊业 李多录 +3 位作者 金周哲 靳春明 黄世华 虞家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1-25,共5页
以Ar^+离子锁模激光器同步泵浦R6G染料激光器作光源,用不同强度皮秒脉冲相关的泵涌—探测技术测得甲酚紫甲醇溶液的吸收恢复时间为162±3.5ps.并且用三能级模型对这一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
关键词 皮秒脉冲 泵浦 染料 吸收恢复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基质中ZnS纳米晶Mn^(2+)掺杂的两种组态下载流子限域
5
作者 刘俊业 刘春旭 +1 位作者 许武 李丹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用融熔法制备了分散有ZnSMn2+纳米晶的钠硼硅(Na2O-B2O2-SiO2)玻璃.对样品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进行退火处理,获得不同尺寸的纳米晶.通过激发和发射光谱测量发现样品中的Mn2+有两种组态,即替位组态(Mn... 用融熔法制备了分散有ZnSMn2+纳米晶的钠硼硅(Na2O-B2O2-SiO2)玻璃.对样品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进行退火处理,获得不同尺寸的纳米晶.通过激发和发射光谱测量发现样品中的Mn2+有两种组态,即替位组态(Mn2+)替位和间隙组态(Mn2+)间隙.用有效质量模型计算了纳米晶的粒径.结果表明在一些样品中存在着载流子限域即R<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晶 载流子限域 硫化锌 锰掺杂 微晶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分子聚集体有机纳米材料中相干与非相干皮秒脉冲累积光子回波
6
作者 刘俊业 孙聆东 +3 位作者 陈一民 窦恺 黄世华 虞家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7-203,共7页
用双调制(斩波器和驻波调制器)和外差检测累积光子回波技术,研究了PIC-I和azaPIC-I混合分子集体有机纳米材料中一维Frenkel激子的位相弛豫过程.观测到激子失相时间T2随azaPIC-I克分子数的增大从60... 用双调制(斩波器和驻波调制器)和外差检测累积光子回波技术,研究了PIC-I和azaPIC-I混合分子集体有机纳米材料中一维Frenkel激子的位相弛豫过程.观测到激子失相时间T2随azaPIC-I克分子数的增大从60ps变为224ps.这与在含能量陷阱的分子聚集体中激子失相时间T2随陷阱的增加而变短的现象刚好相反.并且对在脉宽为4ps和相于时间为1ps的相干脉冲和非相干脉冲的不同激发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纳米材料 混合分子聚集全 累积光子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非相干光时间延迟四波混频测量甲酚紫皮秒布居弛豫时间
7
作者 刘俊业 黄世华 +1 位作者 秦伟平 虞家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用相共轭配置的非相干光时间延迟四波混频技术测量了甲醇中甲酚紫的皮秒布居弛豫时间T_1大约为157ps.这个结果与用相干光锁模脉冲的泵浦—探测技术测得的结果符合得比较好.
关键词 甲酚紫 布居驰豫时间 TDFWM-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酚紫甲醇溶液中的皮秒动力学过程:布居弛豫和吸收恢复
8
作者 刘俊业 黄世华 +1 位作者 秦伟平 虞家琪 《量子电子学》 CSCD 1993年第1期19-24,共6页
利用非相干光时间延迟四波混频(TDFWM—IL)方法测得甲酚紫甲醇溶液中激发态布居弛豫时间T_1大约为157ps。用不同强度相干光锁模脉冲的相关技术测得其基态吸收恢复时间Tar大约为162ps。结果表明布居弛豫和吸收恢复差不多发生在同一时间范... 利用非相干光时间延迟四波混频(TDFWM—IL)方法测得甲酚紫甲醇溶液中激发态布居弛豫时间T_1大约为157ps。用不同强度相干光锁模脉冲的相关技术测得其基态吸收恢复时间Tar大约为162ps。结果表明布居弛豫和吸收恢复差不多发生在同一时间范围,特别是当τ(32)→0时,两者应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居弛豫 吸收恢复 甲醇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Y_2O_3纳米微粒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态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丹 吕少哲 +4 位作者 张继森 刘俊业 王海宇 孙聆东 黄世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通过相同掺杂浓度但不同颗粒尺寸的Eu:Y2O3纳米晶,和相同颗粒尺寸但掺杂浓度不同的纳米晶的发 光衰减曲线研究了表面态和限域作用对能量传递的影响。纳米晶与体材料相比,有更高的猝灭浓度,分析了纳 米材料中发光中心的猝灭浓... 通过相同掺杂浓度但不同颗粒尺寸的Eu:Y2O3纳米晶,和相同颗粒尺寸但掺杂浓度不同的纳米晶的发 光衰减曲线研究了表面态和限域作用对能量传递的影响。纳米晶与体材料相比,有更高的猝灭浓度,分析了纳 米材料中发光中心的猝灭浓度提高的原因。由于纳米材料与体材料相比,纳米晶中的缺陷密度很小,纳米晶中 有较少的体猝灭中心。选择合适的颗粒尺寸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将获得较高发光效率和较高的猝灭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态效应 掺杂 氧化钇 表面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Gd_2O_3中两种格位Eu^(3+)的电荷迁移态激发跃迁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春旭 张家骅 +2 位作者 吕少哲 刘俊业 花景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3-196,共4页
观测了粒径分别为15,23,135 nm的立方相Gd_2O_3:Eu^(3+)的选择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受强量子限域效应的影响,纳米Gd_2O_3:Eu^(3+)的激发光谱的强度表现出对颗粒尺寸的明显依赖性。用Jorgensen公式计算电荷迁移带的位置,与实... 观测了粒径分别为15,23,135 nm的立方相Gd_2O_3:Eu^(3+)的选择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受强量子限域效应的影响,纳米Gd_2O_3:Eu^(3+)的激发光谱的强度表现出对颗粒尺寸的明显依赖性。用Jorgensen公式计算电荷迁移带的位置,与实验测得激发光谱中位置相一致。通过电荷迁移带不同位置的选择激发光谱可以分辨出立方相Gd_2O_3:Eu^(3+)中C_2和S_6格位Eu^(3+)的发光,从选择激发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结果计算出C_2和S_6格位电荷迁移带的激发光谱,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三氧化二钆 电荷迁移带 格位选择激发光谱 量子限域效应 稀土氧化物发光材料 铒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基质中ZnS:Mn^(2+)纳米晶荧光瞬态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春旭 刘俊业 +3 位作者 李丹 许武 窦恺 虞家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用发射、激发、时间分辨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测量,研究了玻璃基质中ZnSMn2+纳米晶的荧光瞬态行为.发现材料中的389nm和404nm的蓝色发射不是通常报导的D-A对自激活发光,而是Mn2+的间隙态引起的变化的自激活发... 用发射、激发、时间分辨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测量,研究了玻璃基质中ZnSMn2+纳米晶的荧光瞬态行为.发现材料中的389nm和404nm的蓝色发射不是通常报导的D-A对自激活发光,而是Mn2+的间隙态引起的变化的自激活发光.这与我们前面的光谱和EPR谱实验结果是一致的.这种发射与Mn2+间无能量传递.与ZnSMn2+体粉末相比Mn2+的4T1→6A1的跃迁荧光寿命明显变短.这说明由于量子限域效应,在纳米晶中ZnS向Mn2+能量传递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体 荧光寿命 玻璃基质 硫化锌 掺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陶瓷材料中Tm^(3+)离子红外到蓝色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武 黄世华 +5 位作者 孔祥贵 秦伟平 陈宝玖 刘俊业 李丹 吕少哲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系统研究了PbF2+GeO2+WO3TmF3玻璃陶瓷材料中,在近红外光(1.06μm)激发下,Tm3+离子的发光特性.实验中观测到Tm3+离子的两组峰值位置分别在20920cm-1和22173cm-1的蓝色上转换发光... 系统研究了PbF2+GeO2+WO3TmF3玻璃陶瓷材料中,在近红外光(1.06μm)激发下,Tm3+离子的发光特性.实验中观测到Tm3+离子的两组峰值位置分别在20920cm-1和22173cm-1的蓝色上转换发光,并证实这两组上转换发光分别与吸收三个和四个光子有关,同时建立了上转换发光的模型.为了选择最佳掺杂浓度,详细地测量了Tm3+离子峰值为20920cm-1的蓝色上转换发光强度与TmF3浓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玻璃陶瓷 稀土离子掺杂 铥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体中Mn^(2+)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春旭 刘俊业 +3 位作者 李丹 窦恺 许武 虞家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1,共3页
通过对ZnSMn2+纳米晶钠硼硅玻璃复合体的发光和激发光谱研究发现Mn2+有替位(Mn2+)sub和间隙(Mn2+)int两种格位态.在进一步的电子顺磁共振(EPR)实验中,证实了Mn2+的替位和间隙两种格位态的存在... 通过对ZnSMn2+纳米晶钠硼硅玻璃复合体的发光和激发光谱研究发现Mn2+有替位(Mn2+)sub和间隙(Mn2+)int两种格位态.在进一步的电子顺磁共振(EPR)实验中,证实了Mn2+的替位和间隙两种格位态的存在,并观测到由于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Mn团簇.形成这种团簇态比前两种格位态几率大得多.同时发现g因子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随纳米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对这种载流子限域(纳米晶半径R<玻耳激子半径aB)下ZnS的sp3和Mn的3d5电子态杂化所引起的g因子漂移Δg用kp微扰下的Cardona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复合体 超精细结构常数 硫化锌 掺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纳米分子聚集体PIC-I的Raman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春旭 刘俊业 +1 位作者 张家骅 许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1-404,共4页
本文从分子聚集体PIC-I的吸收光谱可观测到J-带的红移和窄化,并可算出1368cm-1振模,以及本实验条件下聚集体单体数目为N≈3链长为3×0.3nm=0.9nm。测量了PIC-I聚集体的荧光光谱,将它与吸收光... 本文从分子聚集体PIC-I的吸收光谱可观测到J-带的红移和窄化,并可算出1368cm-1振模,以及本实验条件下聚集体单体数目为N≈3链长为3×0.3nm=0.9nm。测量了PIC-I聚集体的荧光光谱,将它与吸收光谱相比较可以看出,聚集体吸收带(572.5nm)和荧光发射带(572.5nm)是共振的。系统地研究了PIC-I聚集体的喇曼光谱(100~1800cm-1),验证了振动模 1368cm-1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纳米材料 分子聚集体 RAMAN光谱 PIC-1 喇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质里Gd_2O_3∶Eu^(3+)纳米晶中Eu^(3+)的自发辐射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春旭 张继森 +1 位作者 吕少哲 刘俊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9-1062,共4页
对不同介质包围的Gd2O3∶Eu3+纳米颗粒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从发射光谱观察到Eu3+的4f组态内跃迁峰位受周围介质的影响不大。Gd2O3纳米颗粒中Eu3+的5D0的自发发射寿命受周围介质的局域场影响很大,主要与介质的有效折射率和纳米颗粒的... 对不同介质包围的Gd2O3∶Eu3+纳米颗粒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从发射光谱观察到Eu3+的4f组态内跃迁峰位受周围介质的影响不大。Gd2O3纳米颗粒中Eu3+的5D0的自发发射寿命受周围介质的局域场影响很大,主要与介质的有效折射率和纳米颗粒的填充率有关。有两种模型可以描述自发辐射寿命与周围介质的相互作用:Onsanger-实腔模型与Lorentz虚腔模型。本实验结果表明,实腔模型比较合理,而虚腔模型与实验数据偏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O3:Eu^3+纳米晶 局域场 折射率 自发辐射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PIC-I/azaPIC-I混合分子聚集体光学非线性的Z-扫描研究
16
作者 刘春旭 刘俊业 +3 位作者 王淑梅 李丹 许武 虞家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8-332,共5页
引入胶体SP54,在室温下形成了PIC-I(1,1,diethy1-2,2,-cyannineP-toluenesul-fonate-Iodide)/azaPIC-I的J-聚集体.用Z-扫描技术系统研究了室温下纳米P... 引入胶体SP54,在室温下形成了PIC-I(1,1,diethy1-2,2,-cyannineP-toluenesul-fonate-Iodide)/azaPIC-I的J-聚集体.用Z-扫描技术系统研究了室温下纳米PIC-I/azaPIC-I有机分子聚集体三种配比下的三阶光学非线性.观测到随着链长变短,样品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增大.我们分析和讨论了这种非线性增强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混合分子聚集体 光学非线性 Z-扫描 PI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PIC-I分子聚集体的超辐射和Z-扫描研究
17
作者 刘春旭 张家骅 刘俊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9-202,共4页
分子聚集体在非线性光学和集成光学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纳米结构一维染料分子J 聚集体有许多既不同于单个分子又不同于体材料的奇异性质,即超辐射和巨光学非线性。这种超辐射是由于在几个本征态内振子强度结合在一起,得到一巨跃迁... 分子聚集体在非线性光学和集成光学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纳米结构一维染料分子J 聚集体有许多既不同于单个分子又不同于体材料的奇异性质,即超辐射和巨光学非线性。这种超辐射是由于在几个本征态内振子强度结合在一起,得到一巨跃迁偶极子,因而是超辐射的。跃迁速率与耦合分子个数N成正比。分子聚集体的J 吸收和超辐射发射是共振的。利用Z 扫描技术测量PIC在不同配比下的非线性折射率、非线性吸收系数和非线性极化率。观测到随着链长变短,样品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增大。对这种非线性增强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PIC-I分子聚集体 超辐射 Z-扫描 一维分子链 光学性质 巨光学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NaGdF_4:Tm^(3+),Dy^(3+)中Gd^(3+)间的能量迁移及Gd^(3+)-Dy^(3+)能量传递量子效率
18
作者 刘春旭 刘俊业 +1 位作者 吕少哲 窦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6-530,共5页
基于量子剪裁基本原理,通过光谱技术研究NaGdF4∶Tm3+,Dy3+在一个真空紫外光子激发下获得两个蓝色光子的可能性。在这种化合物中,量子剪裁通过下转换,即通过应用不同镧系离子间的能量传递进行。通过对Tm 4 f12-4 f115d激发,部分能量从T... 基于量子剪裁基本原理,通过光谱技术研究NaGdF4∶Tm3+,Dy3+在一个真空紫外光子激发下获得两个蓝色光子的可能性。在这种化合物中,量子剪裁通过下转换,即通过应用不同镧系离子间的能量传递进行。通过对Tm 4 f12-4 f115d激发,部分能量从Tm3+离子5d态直接传递给Gd3+,然后在Gd3+-Tm3+之间发生交叉弛豫,剩余能量从Gd3+传递给Dy3+,产生两个可见光子发射,一个来自Tm3+的1G43-H6跃迁,另一个来自Dy3+的4F9/26-H15/2跃迁。主要研究获得以NaGdF4∶Tm3+,Dy3+为基础的新型具有更高效率,更高稳定性和更强真空紫外(VUV)吸收量子剪裁发光粉的可能性。各种光谱技术,如光致发光、激发和衰减等被用来表征不同Dy3+浓度掺杂NaGdF4中Gd3+晶格间能量迁移引起的施主Gd3+和受主Dy3+之间的能量传递。结果表明Gd3+离子之间存在能量迁移,随之交换相互作用引起施主与受主(Gd3+-Dy3+)之间的能量传递。通过Bursh-tein等人关于激发态的弛豫理论,施主-受主能量传递参数kDS可以从Gd3+的6P7/2发射的衰减计算出。Gd3-Dy3+能量传递量子效率也可以得到。NaGdF4∶Tm3+和NaGdF4∶Tm3+,Dy3+是由水热法制备的,NaGdF4∶Dy3+是由文献[4]方法制备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通过自制的VUV光谱仪和F-4500测量。衰减曲线由OPO激光器激发获得Gd3+-Dy3+之间能量传递量子效率在受主浓度大约在NA=0.6%时达到最佳值,并且明显地观测到浓度猝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GdF4:Tm3+ Dy3+ 能量的迁移和传递 交叉弛豫 量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Cu^(2+)的ZnS纳米超微粒的荧光衰减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丹 刘俊业 +4 位作者 孟继武 窦凯 许武 孙聆东 李振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5-88,共4页
掺杂Cu2+的ZnS纳米超微粒的荧光衰减*李丹刘俊业孟继武窦凯a)许武a)孙聆东b)李振鹏b)(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长春130021)a)(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研究实验室,长春130021)b)(北京大学稀... 掺杂Cu2+的ZnS纳米超微粒的荧光衰减*李丹刘俊业孟继武窦凯a)许武a)孙聆东b)李振鹏b)(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长春130021)a)(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研究实验室,长春130021)b)(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粒 发光寿命 硫化锌 铜离子 荧光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有ZnS:Mn^(2+)纳米超微粒的有机薄膜的制备和光学性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丹 孙聆东 +2 位作者 窦恺 刘俊业 虞家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8-80,共3页
分散有ZnSMn2+纳米超微粒的有机薄膜的制备和光学性质李丹a)孙聆东a)窦恺a)刘俊业a)虞家琪a)(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长春130021)(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研究实验室,长春130021)关键词聚合物... 分散有ZnSMn2+纳米超微粒的有机薄膜的制备和光学性质李丹a)孙聆东a)窦恺a)刘俊业a)虞家琪a)(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长春130021)(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研究实验室,长春130021)关键词聚合物,纳米晶,表面修饰近年来,半导体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纳米晶 表面修饰 半导体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