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性粒细胞促进循环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佳
君
(
综述
)
田建辉
阙祖俊(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2-996,共5页
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后内渗进入血管,成为循环肿瘤细胞(CTC),在外周循环中存活下来的CTC外渗侵入靶器官发生定植并增殖形成转移灶。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细胞,其可与CTC结合成簇,促进CTC逃避免疫监视...
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后内渗进入血管,成为循环肿瘤细胞(CTC),在外周循环中存活下来的CTC外渗侵入靶器官发生定植并增殖形成转移灶。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细胞,其可与CTC结合成簇,促进CTC逃避免疫监视并在外周循环中存活,同时促进CTC黏附毛细血管壁并破坏内皮细胞连接以增加CTC外渗机率,然后促进CTC进入靶器官后的定植与增殖,最终促进肿瘤的转移。“正虚伏毒”理论是癌症转移亚临床阶段的核心病机,伏毒(CTC)与正气之间的博弈规律是破解转移发生机制的关键步骤,从抑制CTC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着手,破坏两者间的黏附作用,或利用中性粒细胞对CTC的趋向性设计治疗方案,可能为干预肿瘤转移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中性粒细胞
癌症转移
外渗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性粒细胞促进循环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佳
君
(
综述
)
田建辉
阙祖俊(审阅)
机构
上海市中医医院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肿瘤研究所
上海市中医医院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
出处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2-99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973517,No.82174245)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领军人才基金(No.2022LJ014)
+1 种基金
上海市炎癌转化病症生物学前沿研究基地项目(No.2021科技03-12)
上海市中医医院未来计划科技发展项目(No.WL-YXBS-2022002K,No.WL-XJRY-2021002K)。
文摘
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后内渗进入血管,成为循环肿瘤细胞(CTC),在外周循环中存活下来的CTC外渗侵入靶器官发生定植并增殖形成转移灶。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细胞,其可与CTC结合成簇,促进CTC逃避免疫监视并在外周循环中存活,同时促进CTC黏附毛细血管壁并破坏内皮细胞连接以增加CTC外渗机率,然后促进CTC进入靶器官后的定植与增殖,最终促进肿瘤的转移。“正虚伏毒”理论是癌症转移亚临床阶段的核心病机,伏毒(CTC)与正气之间的博弈规律是破解转移发生机制的关键步骤,从抑制CTC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着手,破坏两者间的黏附作用,或利用中性粒细胞对CTC的趋向性设计治疗方案,可能为干预肿瘤转移提供新方向。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中性粒细胞
癌症转移
外渗
治疗策略
分类号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730.2 [医药卫生—肿瘤]
R730.3 [医药卫生—肿瘤]
R73-3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性粒细胞促进循环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及机制
刘佳
君
(
综述
)
田建辉
阙祖俊(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