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吉拉克TII储层伤害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会锋 袁学芳 +2 位作者 赵新武 刘晓惠 罗志锋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68,4,共3页
塔里木吉拉克TII储层具有黏土含量高、水敏性强、地露压差小、反凝析污染严重、气藏出水、储层低渗部位水锁伤害严重等特征,限制了油气井产能发挥。实验表明常规的水基钻井液和压裂液对储层的水敏伤害严重。实验和实际生产动态证实了凝... 塔里木吉拉克TII储层具有黏土含量高、水敏性强、地露压差小、反凝析污染严重、气藏出水、储层低渗部位水锁伤害严重等特征,限制了油气井产能发挥。实验表明常规的水基钻井液和压裂液对储层的水敏伤害严重。实验和实际生产动态证实了凝析油的存在会大大降低气体渗透率,从而降低产能。地层水入侵又会对储层低渗部位带来水锁伤害。水敏伤害需通过在入井工作液中加入高效黏土稳定剂来缓解,SA-V黏土稳定剂是效果较好的一种;水锁和反凝析伤害需通过注入高效润湿反转剂来消除,含氟表面活性剂与醇类组合的润湿反转剂体系是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三叠系 储层伤害因素 水敏 反凝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天线指向精度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会锋 李艳梅 《无线电工程》 2018年第4期319-323,共5页
指向精度是车载天线的关键技术指标,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而影响车载天线指向精度的因素众多,介绍了车载天线系统的组成和对指向精度的要求,给出了指向精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指向精度的组成和产生原因,改进了车体、天线结构... 指向精度是车载天线的关键技术指标,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而影响车载天线指向精度的因素众多,介绍了车载天线系统的组成和对指向精度的要求,给出了指向精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指向精度的组成和产生原因,改进了车体、天线结构、天线驱动的设计方法,提高了系统的指向精度,在实际测试和使用中指向精度有明显提高,和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对车载天线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天线 指向精度 误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线控制系统中P-Fuzzy-PI控制器的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会锋 乔建江 《无线电工程》 2011年第7期45-47,共3页
针对天线控制系统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从控制算法入手,分析了天线控制系统的组成,介绍了天线控制系统的设计,并对天线控制单元、天线驱动单元、轴角编码单元和安全保护单元做了详细描述。提出比例—模糊—比例积分(P-Fuzzy-PI)控制器,... 针对天线控制系统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从控制算法入手,分析了天线控制系统的组成,介绍了天线控制系统的设计,并对天线控制单元、天线驱动单元、轴角编码单元和安全保护单元做了详细描述。提出比例—模糊—比例积分(P-Fuzzy-PI)控制器,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使用的控制算法,并对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减小了系统超调,改善了系统动态性能,证实了该控制器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控制 鲁棒性 P-Fuzzy-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T座架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
4
作者 刘会锋 乔建江 《无线电工程》 2011年第5期32-35,共4页
分析了天线过顶跟踪出现"盲区"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介绍了极轨卫星遥感地面站天线跟踪伺服系统的系统组成、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描述了天线控制单元、天线驱动单元、轴角编码单元和安全保护单元的组成。探讨了坐标转换和控制算... 分析了天线过顶跟踪出现"盲区"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介绍了极轨卫星遥感地面站天线跟踪伺服系统的系统组成、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描述了天线控制单元、天线驱动单元、轴角编码单元和安全保护单元的组成。探讨了坐标转换和控制算法公式等。实际跟踪卫星的结果和仿真计算结果吻合,证实了该控制系统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伺服系统 盲区 过顶跟踪 AET座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马氏漏斗黏度与表观黏度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杨莉 李家学 刘会锋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4,90,共3页
马氏漏斗黏度和表观黏度在钻井流体性能表征上均有其重要作用,但对于它们的相互关系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为此,基于漏斗黏度测定原理,探讨钻井流体在漏斗中流出的全过程,建立马氏漏斗黏度和表观黏度之间的关系式,采用室内配制钻井流... 马氏漏斗黏度和表观黏度在钻井流体性能表征上均有其重要作用,但对于它们的相互关系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为此,基于漏斗黏度测定原理,探讨钻井流体在漏斗中流出的全过程,建立马氏漏斗黏度和表观黏度之间的关系式,采用室内配制钻井流体的测定结果,证实所建关系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钻井流体的漏斗黏度反映了随漏斗剪切速率变化的表观黏度;当已知钻井流体的马氏漏斗黏度时,可用漏斗黏度与表观黏度的关系式估算其表观黏度,计算结果可靠,为钻井流体表观黏度和漏斗黏度的应用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黏度 表观黏度 关系式 钻井液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裸眼水平井完井模拟通井优化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黎丽丽 曹立虎 +3 位作者 刘会锋 周鹏遥 张伟 刘勇 《油气井测试》 2016年第6期27-30,共4页
由于水平井井深、水平段长、井眼条件差、通井管柱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通井管柱与完井管柱匹配度低、通井时效过长、通井管柱下入困难,增加了井控风险和作业成本。针对通井困难这一突出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综合考虑井眼情况和完井管柱配置... 由于水平井井深、水平段长、井眼条件差、通井管柱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通井管柱与完井管柱匹配度低、通井时效过长、通井管柱下入困难,增加了井控风险和作业成本。针对通井困难这一突出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综合考虑井眼情况和完井管柱配置,分析了通井扶正器、通井管柱底部扶正器组合(BHA)和送入管柱对完井管柱安全入井的影响,提出了综合考虑井眼情况和完井管柱配置的个性化通井优化方案,即加长单扶通井,双扶通井BHA优化和增加送入管柱加重钻杆数等优化措施,为超深超长裸眼水平井完井管柱的顺利入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超长裸眼水平井 通井 完井管柱 影响因素 优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酸压过程中酸岩反应热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会锋 何春明 朱元强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年第4期84-87,91,共5页
研究了以物质标准生成焓为基础的酸岩反应热计算方法,并根据该方法得出了考虑温度和压力影响的酸岩反应热计算公式。分析了温度和压力对反应热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酸岩反应热的影响总是很大;低于40MPa时压力对酸岩反应热影响也很... 研究了以物质标准生成焓为基础的酸岩反应热计算方法,并根据该方法得出了考虑温度和压力影响的酸岩反应热计算公式。分析了温度和压力对反应热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酸岩反应热的影响总是很大;低于40MPa时压力对酸岩反应热影响也很大;计算反应热时应考虑地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将标准反应热转化为地层裂缝条件下的实际反应热。实例模拟分析表明: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时,酸岩反应热会对裂缝温度场和酸液穿透距离产生很大影响,因而酸压设计时必须将酸岩反应热考虑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岩反应热 生成焓 温度 压力 有效作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会锋 《成才之路》 2020年第5期38-39,共2页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应用导学案,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导学案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预设问题、明确目标,将导学案与合作探究进行结合,...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应用导学案,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导学案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预设问题、明确目标,将导学案与合作探究进行结合,结合导学案进行知识精讲,拓展知识、加强能力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学案 高中数学 应用 合作探究 精讲 能力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超高压低孔低渗气藏加砂压裂实例分析
9
作者 袁泽波 杨兵 +4 位作者 刘辉 邹国庆 刘会锋 王茜 霍腾翔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4,13-14,共4页
塔里木油田库车坳陷山前井加砂压裂面临着一系列地质和工程上的挑战及限制:埋藏深、基质岩块渗透率低、地层压力高、地应力高、温度高、储层跨度大且发育有天然裂缝等。针对以上特点,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将其应用于一口井的压裂施工中,通... 塔里木油田库车坳陷山前井加砂压裂面临着一系列地质和工程上的挑战及限制:埋藏深、基质岩块渗透率低、地层压力高、地应力高、温度高、储层跨度大且发育有天然裂缝等。针对以上特点,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将其应用于一口井的压裂施工中,通过对其小型压裂及主压裂过程的分析,对以上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并对该类储层加砂压裂施工工艺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井 加砂压裂 压后分析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会锋 《成才之路》 2020年第13期84-85,共2页
互联网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互联网优势,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章分析互联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互联网视角下的教学对策,强调在创新学习过程、获取习题资源、提升学习效果... 互联网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互联网优势,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章分析互联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互联网视角下的教学对策,强调在创新学习过程、获取习题资源、提升学习效果、强化知识关联性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数学 互联网 教学对策 自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油管带底封喷砂射孔环空分段压裂技术在塔里木和田河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鹏遥 杨向同 +2 位作者 刘会锋 刘洪涛 于东兵 《油气井测试》 2015年第5期49-51,77,共3页
连续油管带底封喷砂射孔环空分段加砂压裂技术是集喷砂射孔、水力喷射压裂、环空加砂、连续油管拖动转层等技术于一体的新型增产措施,具有转层灵活、施工时效高、施工后井筒清洁等优点。在分析喷砂射孔、喷射压裂、定位和转层基本原理... 连续油管带底封喷砂射孔环空分段加砂压裂技术是集喷砂射孔、水力喷射压裂、环空加砂、连续油管拖动转层等技术于一体的新型增产措施,具有转层灵活、施工时效高、施工后井筒清洁等优点。在分析喷砂射孔、喷射压裂、定位和转层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连续油管带底封喷砂射孔环空分段加砂压裂技术的工艺特点和现场实施流程,并以一口试验井为例,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设计方法和现场实施情况。试验井用3 d时间完成了8段的加砂压裂,压裂后日产气35.5×104m3,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河气田 连续油管 喷砂射孔 水平井 加砂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影响的特殊螺纹油管接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林涛 魏晓冬 +1 位作者 窦益华 刘会锋 《石油机械》 2017年第11期105-110,共6页
为了解不同温度下依靠主密封面密封的特殊螺纹油管接头的力学行为,为特殊螺纹油管接头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依据,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特殊螺纹油管接头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温度对接头密封面、扭矩台肩及螺纹段Mises应力和接触压力... 为了解不同温度下依靠主密封面密封的特殊螺纹油管接头的力学行为,为特殊螺纹油管接头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依据,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特殊螺纹油管接头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温度对接头密封面、扭矩台肩及螺纹段Mises应力和接触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沿螺纹锥度方向螺纹段扣牙最大接触压力及最小接触压力分别位于螺纹段第1扣和第11扣处,符合螺纹扣牙接触压力分布规律;油管接头最大Mises应力均出现在接头密封面及扭矩台肩处;随着温度升高,各螺纹牙Mises应力逐渐增大,而螺纹牙接触压力增加幅度较小;随着温度升高,密封面接触压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扭矩台肩处接触压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应用于高温高压气井的特殊螺纹油管接头,在设计和实际应用中应考虑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螺纹 油管接头 温度 Mises应力 接触压力 接头密封面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藏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34
13
作者 刘洪涛 刘举 +5 位作者 刘会锋 邱金平 才博 刘军严 杨战伟 刘豇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6-88,共13页
近年来,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以下简称塔里木油田)在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陆续取得重大突破。这与其超深层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随着超深井的逐渐增多,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仍需要持续升级、完善。为此,通过总结... 近年来,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以下简称塔里木油田)在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陆续取得重大突破。这与其超深层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随着超深井的逐渐增多,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仍需要持续升级、完善。为此,通过总结塔里木油田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了其在超深层油气藏试油与储层改造方面取得的主要技术进展,并结合新的勘探开发形势与要求,指出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藏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塔里木油田已形成了一系列专项技术——超深高温高压气井安全快速测试技术,超深层、高含硫、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完井试油一体化技术,超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深度改造技术,以及超深层、高温高压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缝网改造技术,支撑了该盆地超深层油气藏的陆续勘探突破和持续高效开发;②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深度领域迈向9000 m,储层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完井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面临着新的技术难题;③今后将围绕“可靠、安全、高效”的目标进行试油完井工具和工艺的持续升级和改进,需要不断完善储层改造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改造工作液和材料以及耐高温高压工具和装备,以支撑精细化缝网体积改造;④新形势下,为了满足井完整性的要求,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技术,同时建立套管磨损评价与地面管汇剩余寿命检测方法,以保障试油和储层改造工艺的顺利实施。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国内外超深层油气藏的安全高效建井与提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超深层 致密砂岩气藏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 高温高压 试油 储层改造 井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油气储集层改造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34
14
作者 雷群 胥云 +7 位作者 杨战伟 才博 王欣 周朗 刘会锋 徐敏杰 王丽伟 李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3-201,共9页
通过对超深层油气储集层改造技术发展历史的系统总结,阐述了国内外超深层油气储集层改造技术的新进展。超深层缝网改造机理研究更加深入,改造液材料性能指标进一步提升,超深直井精细分层、超深大斜度井/水平井分段多簇改造技术日趋成熟... 通过对超深层油气储集层改造技术发展历史的系统总结,阐述了国内外超深层油气储集层改造技术的新进展。超深层缝网改造机理研究更加深入,改造液材料性能指标进一步提升,超深直井精细分层、超深大斜度井/水平井分段多簇改造技术日趋成熟。结合国内超深油气储集层的勘探开发趋势,论述了超深油气储集层改造的生产需求及技术难点,包括:①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研究及应用难度大;②入井改造材料要求高;③进一步提高超深巨厚储集层纵向剖面动用程度难度大;④对入井工具及地面配套高压设备要求高;⑤超深、高温、高压井实现高效改造难度大;⑥储集层改造直接监测及准确后评估难度大。结合国内超深油气储集层的复杂地质特点,提出了7个方面的技术发展方向:①系统构建基础研究方法与评价实验新技术;②加强地质认识,完善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运行机制;③研发针对性更强的超深层高效改造材料;④攻关超深巨厚储集层精细分层改造工艺技术;⑤探索超深层水平井缝控改造技术;⑥研发适用于超深油气储集层改造的水力裂缝直接监测技术;⑦研制耐高温、高压的井下改造工具及耐高压配套井口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油气储集层 高温高压 储集层改造 技术现状 技术难点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转向压裂暂堵剂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伟 肖阳 +5 位作者 陈明鑫 刘会锋 范文同 黄龙藏 彭芬 曹科学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4-159,共6页
转向压裂可以增大水力裂缝波及范围和原油与裂缝的接触面积,是低孔低渗油藏的有效开发手段。针对目前转向压裂封堵压力较低,适用于深井转向压裂的暂堵剂研究较少等问题,利用室内实验优选暂堵剂配方,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配方的压裂效果... 转向压裂可以增大水力裂缝波及范围和原油与裂缝的接触面积,是低孔低渗油藏的有效开发手段。针对目前转向压裂封堵压力较低,适用于深井转向压裂的暂堵剂研究较少等问题,利用室内实验优选暂堵剂配方,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配方的压裂效果,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微地震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暂堵颗粒无法形成有效封堵,优选复合暂堵剂配方为0.8%纤维+0.5%暂堵颗粒,该配方对孔眼的最高封堵压力为8.7 MPa;优选的转向压裂裂缝体系横向波及宽度与微地震监测结果十分相近,明确了复合暂堵剂的有效性。该研究成果对提高深井转向压裂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压裂 暂堵剂 深井 低孔低渗 微地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山前高压气井钢丝投捞式试井技术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克林 杨向同 +3 位作者 刘军严 刘会锋 曹立虎 陈柳 《油气井测试》 2018年第4期15-20,共6页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储层具有埋藏深、温度高、压力高的特点,在高温高压气井钢丝作业施工中出现仪器落井、缆绳腐蚀拉断等事故,导致储层温度、压力资料录取困难。为此,在引进配套高温高压压力计、JDC投捞工具等主要井下工具基础上,研发...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储层具有埋藏深、温度高、压力高的特点,在高温高压气井钢丝作业施工中出现仪器落井、缆绳腐蚀拉断等事故,导致储层温度、压力资料录取困难。为此,在引进配套高温高压压力计、JDC投捞工具等主要井下工具基础上,研发动态流动密封防喷管,优选井下压力计投捞方式,优化加重杆、震击器等配套工具及作业工序,形成了高压气井钢丝投捞式温压资料录取技术。该技术在库车山前推广应用达36井次,其中井口压力最高达89 MPa,仪器下深达7 189m,CO2分压最高3.06 MPa,仪器下井最长达52 d,施工成功率100%,资料录取成功率100%。该技术降低了井控高风险作业时间、提高了特低渗储层压力恢复资料质量,已成为库车山前储层动态监测的有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山前 试井 钢丝投捞 井下压力计 高压气井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孔管柱断裂失效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新兴 陈建波 +3 位作者 刘洪涛 马自强 刘会锋 林智毅 《测井技术》 CAS 2021年第2期222-226,共5页
针对XX9超深井射孔时管柱从射孔枪母接头断裂掉井、XX1超深井射孔测试联作时管柱从封隔器下变扣接头断裂掉井、X209H47-8页岩气井分簇射孔管柱从选发母接头断裂掉井这3次事件,对失效接头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冲击测试、金相... 针对XX9超深井射孔时管柱从射孔枪母接头断裂掉井、XX1超深井射孔测试联作时管柱从封隔器下变扣接头断裂掉井、X209H47-8页岩气井分簇射孔管柱从选发母接头断裂掉井这3次事件,对失效接头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冲击测试、金相测试、扫描电镜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在理化检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射孔设计、射孔器材加工质量、井筒条件、射孔冲击载荷模拟结果等对这3起事件进行了剖析和探讨,提出以上异常现象的诱发因素及可能存在的原因。针对射孔管柱断裂失效原因,提出增大设计安全系数、提高射孔用材料检测标准、优化射孔工艺及射孔管柱配置等控制措施以提高类似井射孔作业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孔技术 断裂失效 数值模拟 冲击载荷 金相测试 扫描电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迪北致密气藏清洁压裂液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会锋 肖阳 +5 位作者 刘举 陈明鑫 冯觉勇 黄龙藏 任登峰 曹科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9-174,共6页
迪北致密气藏具有低孔、低渗、深层高温等特征,使用与储层物理化学性质不匹配的液体体系会造成储层伤害。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岩心薄片观察等方法,分析储层潜在伤害因素,并评价清洁压裂液的携砂性、破胶液残渣含量、配伍性... 迪北致密气藏具有低孔、低渗、深层高温等特征,使用与储层物理化学性质不匹配的液体体系会造成储层伤害。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岩心薄片观察等方法,分析储层潜在伤害因素,并评价清洁压裂液的携砂性、破胶液残渣含量、配伍性、岩心伤害率。研究认为:迪北致密储层毛发状伊利石含量高,在压裂液作用下容易脱落并堵塞孔隙结构;原生微孔、微喉道壁被细而分散的表面积较大的灰泥、黏土矿物和微细粒长英质等充填;清洁压裂液具有良好的携砂性、配伍性和低伤害等优点,且破胶后无固相残留。研究成果为迪北致密气藏的储层改造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北气田 致密气藏 可行性评价 清洁压裂液 液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火烧对轻组和重组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魏云敏 胡海清 +2 位作者 孙家宝 刘会锋 刘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8期5840-5843,共4页
[目的]研究火烧迹地中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及其与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强度火烧迹地0~15cm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及其与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对照样地... [目的]研究火烧迹地中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及其与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强度火烧迹地0~15cm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及其与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对照样地、低强度和高强度火烧样地中轻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53~10.15g/kg、3.06~12.37g/kg和2.16~11.66g/kg,轻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为5.69%~19.60%,均值表现为低强度火烧轻组有机碳含量〉高强度火烧轻组有机碳含量〉对照样地轻组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轻组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月份差异显著度不同;不同强度火烧样地中重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5.09~54.59g/kg、35.83~64.15g/kg和23.83~51.11g/kg,重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为80.40%~94.31%,均值表现为低强度火烧重组有机碳含量〉对照样地重组有机碳含量〉高强度火烧重组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照样地、低强度和高强度火烧样地中轻组有机碳均值大小依次为低强度、高强度、对照样地,重组有机碳均值大小依次为低强度、对照样地、高强度。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呈正相关,与土壤温度、含水率呈负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强度火烧 轻组有机碳 重组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山前超深巨厚储层缝网改造有效性评估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杨战伟 才博 +7 位作者 胥云 刘举 刘会锋 王丽伟 高莹 韩秀玲 王辽 马泽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111,共7页
库车山前克深气田以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主力产层,最深探井已超8000m,储层压力达150MPa,最高温度为190℃,厚度为100~300m,极端工况条件及井控风险限制了改造后的测试手段。因此,对于该类储层能否实现体积改造及如何评估是否实现了体积... 库车山前克深气田以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主力产层,最深探井已超8000m,储层压力达150MPa,最高温度为190℃,厚度为100~300m,极端工况条件及井控风险限制了改造后的测试手段。因此,对于该类储层能否实现体积改造及如何评估是否实现了体积改造,需要在现有技术手段下给出明确认识。通过总结库车山前超深层常用的缝网改造技术,基于影响储层改造纵向及横向缝网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力学条件研究,分析了人工裂缝与天然裂缝耦合延伸形成复杂缝网的地质及工程因素;研究了暂堵转向成功时施工曲线理论变化,用暂堵转向剂进入人工裂缝后实际施工曲线与理论曲线对比分析,结合缝网改造井微地震监测解释,相互印证分析结论。综合研究认为,对于超深巨厚天然裂缝较发育储层,理论上通过压裂可实现横向缝网与纵向多层改造,但目前的缝内暂堵转向及缝口暂堵分层技术有效性不足。强化超深层暂堵分层及暂堵转向改造工艺技术研究,可为实现8000m以深储层勘探突破及高效勘探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储层 缝网改造 缝内转向 层间转向 评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