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群落特征及其保护
1
作者
方全
刘以珍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6期5-8,14,共5页
[目的]了解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种群的生长状况。[方法]对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群落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对群落植物区系、生活型、种-多度格局、垂直结构和篦子三尖杉种群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群落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
[目的]了解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种群的生长状况。[方法]对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群落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对群落植物区系、生活型、种-多度格局、垂直结构和篦子三尖杉种群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群落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向区系平衡点过渡;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占比为60%;种-多度格局为对数函数关系,得到拟合曲线y=24.07ln(x)+0.74(R^(2)=0.9775);群落分为乔、灌、草3层,树高级拟合曲线为y=200.57x^(-1.391)(R^(2)=0.8733);篦子三尖杉种群年龄结构呈稳定型。[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篦子三尖杉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篦子三尖杉
种-多度格局
垂直结构
年龄结构
区系
生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动态响应--以鄱阳湖为例
被引量:
12
2
作者
刘亚军
蔡润发
+3 位作者
李赟璟
刘以珍
葛刚
吴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5-711,共7页
为深入了解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响应变化,本研究以鄱阳湖湿地表层土壤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控制试验,运用Biolog技术探讨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在不同水分条件(干燥、湿润、淹水)下连续处理132 d的变化特征。结...
为深入了解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响应变化,本研究以鄱阳湖湿地表层土壤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控制试验,运用Biolog技术探讨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在不同水分条件(干燥、湿润、淹水)下连续处理132 d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湿润组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最高,其平均光密度值(AWCD)在处理的第72天分别是淹水组和干燥组的1.34倍和3.95倍;同时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类型的利用能力也发生了显著的差异性变化,其中干燥组利用的主要碳源为多聚物类和碳水化合物类(占总碳源利用率的39.25%和36.53%),而淹水组对氨基酸类碳源有较高的利用能力(占总碳源利用率的36.33%)。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在处理的第21天达到稳定状态,而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处理的第72天发生显著变化,同时研究发现淹水条件升高了土壤pH和铵态氮含量,降低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由此可知,水分条件不仅会影响湿地土壤微生物总体碳源代谢活性强度,还会改变对不同碳源的相对利用能力,最终导致土壤环境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土壤微生物
水分条件
碳源利用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的海拔梯度变化
被引量:
22
3
作者
吴小刚
王文平
+2 位作者
李斌
梁跃龙
刘以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39-1547,共9页
气候过渡区的山地森林土壤有机碳对气候波动的响应敏感,探讨气候过渡区森林土壤有机碳的海拔格局,是推演区域土壤碳库时空动态的关键内容。在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气候过渡区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不同土壤类型的海拔分布格局...
气候过渡区的山地森林土壤有机碳对气候波动的响应敏感,探讨气候过渡区森林土壤有机碳的海拔格局,是推演区域土壤碳库时空动态的关键内容。在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气候过渡区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不同土壤类型的海拔分布格局,沿海拔采集20个土壤剖面,分析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密度的海拔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类型和深度均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影响,山地草甸土有机碳含量更高,达39.72±19.14 g·kg–1,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0~40 cm,深度分布表现出“表聚现象”;(2)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海拔的响应方式不一,上层土壤对海拔梯度变化响应更敏感,上层0~40 cm土壤有机碳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下层40~10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3)土壤碳密度为10.64±0.72 kg·m^(–2),但不同海拔的土壤碳密度无显著差异。海拔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产生影响,但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海拔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变小;而海拔对土壤有机碳密度格局无显著影响,并依此估算九连山自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426±0.096 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类型
海拔梯度
气候过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碟形湖在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
42
4
作者
胡振鹏
张祖芳
+2 位作者
刘以珍
纪伟涛
葛刚
《江西水利科技》
2015年第5期317-323,共7页
"碟形湖"是指鄱阳湖湖盆区内枯水季节显露于洲滩之中的季节性子湖泊,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和水文特性、复杂多变的湿地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特征.在碟形湖及其周边,湿生与水生植物群落有序分布、季节性演替;静水水域有利于...
"碟形湖"是指鄱阳湖湖盆区内枯水季节显露于洲滩之中的季节性子湖泊,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和水文特性、复杂多变的湿地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特征.在碟形湖及其周边,湿生与水生植物群落有序分布、季节性演替;静水水域有利于底栖动物和鱼类生长育肥;缓慢下降的水位、逐渐伸展的泥滩为越冬候鸟持续提供丰富的食物和歇息环境,全湖80%以上的水鸟在碟形湖区域越冬.高低不一、分布广泛的碟形湖群有效地缓解了干旱、洪水灾害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冲击,对于维护全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强碟形湖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形湖
鄱阳湖
湿地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5
作者
邱慧敏
严舒莹
+3 位作者
徐盛
管毕财
刘以珍
蔡奇英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25年第4期433-441,共9页
为明确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在地理区位和生态系统的服务意义,以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与样点法对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进行了系统采集和鉴定...
为明确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在地理区位和生态系统的服务意义,以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与样点法对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进行了系统采集和鉴定,同时结合物种相似性和区系谱关联分析比较研究区与邻近区域的苔藓植物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67科131属285种,优势科前三依次为:灰藓科(Hypn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优势属前三依次为:青藓属(Brachythecium)、合叶苔属(Scapania)、白发藓属(Leucobryum)。区系成分涵盖12种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分布(19.63%)、热带亚洲分布(22.22%)和东亚分布(34.82%)为主。物种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与钱江源国家公园相似性最高(S_(s)=0.37)。无边匐灯藓(Plagiomnium elimbatum)的分布现状表明,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苔藓植物由南向北的传播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候鸟跨区迁飞对该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结构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的形成是地理、地貌、季风气候和生物活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系
苔藓植物
江西
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物种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群落特征及其保护
1
作者
方全
刘以珍
机构
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6期5-8,14,共5页
文摘
[目的]了解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种群的生长状况。[方法]对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群落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对群落植物区系、生活型、种-多度格局、垂直结构和篦子三尖杉种群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群落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向区系平衡点过渡;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占比为60%;种-多度格局为对数函数关系,得到拟合曲线y=24.07ln(x)+0.74(R^(2)=0.9775);群落分为乔、灌、草3层,树高级拟合曲线为y=200.57x^(-1.391)(R^(2)=0.8733);篦子三尖杉种群年龄结构呈稳定型。[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篦子三尖杉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篦子三尖杉
种-多度格局
垂直结构
年龄结构
区系
生活型
Keywords
Cephalotaxus oliveri
Species-abundance pattern
Vertical structure
Age structure
Flora
Life form
分类号
S791.4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动态响应--以鄱阳湖为例
被引量:
12
2
作者
刘亚军
蔡润发
李赟璟
刘以珍
葛刚
吴兰
机构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5-71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127
31260110
31660149)资助.
文摘
为深入了解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响应变化,本研究以鄱阳湖湿地表层土壤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控制试验,运用Biolog技术探讨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在不同水分条件(干燥、湿润、淹水)下连续处理132 d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湿润组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最高,其平均光密度值(AWCD)在处理的第72天分别是淹水组和干燥组的1.34倍和3.95倍;同时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类型的利用能力也发生了显著的差异性变化,其中干燥组利用的主要碳源为多聚物类和碳水化合物类(占总碳源利用率的39.25%和36.53%),而淹水组对氨基酸类碳源有较高的利用能力(占总碳源利用率的36.33%)。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在处理的第21天达到稳定状态,而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处理的第72天发生显著变化,同时研究发现淹水条件升高了土壤pH和铵态氮含量,降低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由此可知,水分条件不仅会影响湿地土壤微生物总体碳源代谢活性强度,还会改变对不同碳源的相对利用能力,最终导致土壤环境发生改变。
关键词
湿地
土壤微生物
水分条件
碳源利用
功能多样性
Keywords
Wetland
Soil microbe
Water condition
Carbon source utilization
Functional diversity
分类号
S154.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的海拔梯度变化
被引量:
22
3
作者
吴小刚
王文平
李斌
梁跃龙
刘以珍
机构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39-1547,共9页
基金
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补助资金资助。
文摘
气候过渡区的山地森林土壤有机碳对气候波动的响应敏感,探讨气候过渡区森林土壤有机碳的海拔格局,是推演区域土壤碳库时空动态的关键内容。在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气候过渡区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不同土壤类型的海拔分布格局,沿海拔采集20个土壤剖面,分析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密度的海拔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类型和深度均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影响,山地草甸土有机碳含量更高,达39.72±19.14 g·kg–1,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0~40 cm,深度分布表现出“表聚现象”;(2)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海拔的响应方式不一,上层土壤对海拔梯度变化响应更敏感,上层0~40 cm土壤有机碳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下层40~10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3)土壤碳密度为10.64±0.72 kg·m^(–2),但不同海拔的土壤碳密度无显著差异。海拔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产生影响,但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海拔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变小;而海拔对土壤有机碳密度格局无显著影响,并依此估算九连山自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426±0.096 Pg。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类型
海拔梯度
气候过渡区
Keywords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type
Altitudinal gradient
Transitional climatic zone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碟形湖在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
42
4
作者
胡振鹏
张祖芳
刘以珍
纪伟涛
葛刚
机构
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南昌大学鄱阳湖流域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
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
出处
《江西水利科技》
2015年第5期317-32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110
41261053)
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20133BCB24015)
文摘
"碟形湖"是指鄱阳湖湖盆区内枯水季节显露于洲滩之中的季节性子湖泊,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和水文特性、复杂多变的湿地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特征.在碟形湖及其周边,湿生与水生植物群落有序分布、季节性演替;静水水域有利于底栖动物和鱼类生长育肥;缓慢下降的水位、逐渐伸展的泥滩为越冬候鸟持续提供丰富的食物和歇息环境,全湖80%以上的水鸟在碟形湖区域越冬.高低不一、分布广泛的碟形湖群有效地缓解了干旱、洪水灾害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冲击,对于维护全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强碟形湖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碟形湖
鄱阳湖
湿地
生物多样性
Keywords
Shallow lake
Wetland ecosystem
Biodiversity
Poyang Lake
Ecological function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5
作者
邱慧敏
严舒莹
徐盛
管毕财
刘以珍
蔡奇英
机构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25年第4期433-44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方稀土尾矿苔藓结皮对基质磷循环的影响及调控机制”(323603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方稀土尾矿苔藓结皮过程及其生态效应”(41761103)。
文摘
为明确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在地理区位和生态系统的服务意义,以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与样点法对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进行了系统采集和鉴定,同时结合物种相似性和区系谱关联分析比较研究区与邻近区域的苔藓植物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67科131属285种,优势科前三依次为:灰藓科(Hypn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优势属前三依次为:青藓属(Brachythecium)、合叶苔属(Scapania)、白发藓属(Leucobryum)。区系成分涵盖12种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分布(19.63%)、热带亚洲分布(22.22%)和东亚分布(34.82%)为主。物种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与钱江源国家公园相似性最高(S_(s)=0.37)。无边匐灯藓(Plagiomnium elimbatum)的分布现状表明,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苔藓植物由南向北的传播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候鸟跨区迁飞对该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结构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的形成是地理、地貌、季风气候和生物活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区系
苔藓植物
江西
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物种相似性
Keywords
flora
bryophytes
Jiangxi
Nanfengmi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pecies similarity
分类号
Q948.5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群落特征及其保护
方全
刘以珍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动态响应--以鄱阳湖为例
刘亚军
蔡润发
李赟璟
刘以珍
葛刚
吴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的海拔梯度变化
吴小刚
王文平
李斌
梁跃龙
刘以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碟形湖在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胡振鹏
张祖芳
刘以珍
纪伟涛
葛刚
《江西水利科技》
2015
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邱慧敏
严舒莹
徐盛
管毕财
刘以珍
蔡奇英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