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S-SPME-GC-MS和OAV鉴定4种武夷岩茶关键呈香物质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倩莲 刘仕章 +4 位作者 占仕权 潘冠均 刘宝顺 高峰 郝志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96-303,共8页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鉴定4个武夷岩茶品种的挥发性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香气活度...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鉴定4个武夷岩茶品种的挥发性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相结合筛选其关键呈香物质。结果表明,4个品种共检测出已知挥发性物质303种,包括酯类、吡咯类、醇类、碳氢化合物类、酮类、烷类、醛类等,其中酯类、醇类挥发性物含量相对较高;PCA分析筛选出55种VIP>1的挥发性物质,OAV分析筛选出29种挥发性物质,结合VIP>1且OAV>1共筛选出17种特征挥发性物质;将17种特征挥发性物质聚类分析,发现2-正戊基呋喃、吲哚、反式-紫罗兰酮、乙酸苯乙酯、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6-甲基-5-庚烯-2-酮、香叶基丙酮、苯乙醛、己酸己酯、苯乙腈、异丁香酚是形成大红袍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α-法呢烯、香叶醇是形成肉桂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α-法呢烯、(反,反)3,5-辛二烯-2-酮是形成黄化肉桂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芳樟醇、正戊酸是形成水仙茶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本研究为解析不同品种武夷岩茶的特征香气及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挥发性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 主成分分析(PCA) 香气活度值(O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大红袍初制过程中香型与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芳 张见明 +4 位作者 李博 陈百文 刘宝顺 占仕权 刘仕章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463,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武夷大红袍初制过程在制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鲜叶相比,以壬醛、十四烷、十三烷、十二烷、丁酸-2-乙基-1,2,3-丙三酯、二-叔-十二烷基二硫化物和乙酸橙花叔酯为代表的烷烃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武夷大红袍初制过程在制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鲜叶相比,以壬醛、十四烷、十三烷、十二烷、丁酸-2-乙基-1,2,3-丙三酯、二-叔-十二烷基二硫化物和乙酸橙花叔酯为代表的烷烃类、醛类和酮类组分等香气成分随着初制工序的进展呈下降趋势,且降幅较大,在毛茶中的含量分别下降了72.4%、91.8%、63.6%;而以橙花叔醇、α-法尼烯、吲哚、苯乙腈、苯乙醇、己酸己酯、己酸-顺3-己烯酯、己酸-反2-己烯酯、苯甲酸己酯、苯甲酸-3-己烯-1-酯和苯甲酸反2-己烯酯为代表的构成大红袍的特征性香型的醇类、酯类和烯烃类香气成分在初制过程中大量转化生成,在毛茶中的含量分别增加了215.5%、70.8%、6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大红袍 初制工艺 香型变化 特征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精制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仕章 占仕权 刘宝顺 《中国茶叶》 2023年第8期59-64,共6页
武夷岩茶精制指将毛茶加工为成品茶的过程,包含分级归堆、毛拣、筛分、切细整形、扬簸(风选)、复拣、匀堆、烘焙、摊凉、装箱(桶)入库、拼配、补火、包装13道工序,其中以烘焙工序最为关键。精制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茶叶外形的性状,提高净... 武夷岩茶精制指将毛茶加工为成品茶的过程,包含分级归堆、毛拣、筛分、切细整形、扬簸(风选)、复拣、匀堆、烘焙、摊凉、装箱(桶)入库、拼配、补火、包装13道工序,其中以烘焙工序最为关键。精制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茶叶外形的性状,提高净度、匀整度及茶叶整体品质。文章梳理了武夷岩茶精制技术各个环节的基本操作手法和要点,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制茶技艺 精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红袍的传统制作工艺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仕章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4期187-188,共2页
大红袍以其独特的岩骨花香之韵闻名全世界,而天时、地利、人和的精湛制作技艺是大红袍岩骨花香形成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根据长期的生产实践,从土壤、生态环境、季节、天气及传统的制作技艺综合解读大红袍独特品质、岩韵的形成;以期为武... 大红袍以其独特的岩骨花香之韵闻名全世界,而天时、地利、人和的精湛制作技艺是大红袍岩骨花香形成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根据长期的生产实践,从土壤、生态环境、季节、天气及传统的制作技艺综合解读大红袍独特品质、岩韵的形成;以期为武夷岩茶的加工提供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袍 制作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初制技术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宝顺 潘玉华 +3 位作者 占仕权 刘仕章 周启富 刘欣 《中国茶叶》 2019年第4期40-42,共3页
武夷岩茶工艺独特,技术性强,岩茶品质不仅与鲜叶原料有关,而且还与初制工艺的每一道工序密切相关,需根据每道工序的工艺要求,控制好制茶环境的温度、湿度、气流,以适应茶叶的理化变化,提高武夷岩茶品质。
关键词 武夷岩茶 鲜叶 做青 杀青 揉捻 烘焙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仰望月明照武夷——记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先生
6
作者 刘仕章 刘宝顺 +1 位作者 丁伶俐 刘欣 《中国茶叶》 2021年第12期66-68,共3页
梳理茶学家、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先生学习、工作的经历,归纳其茶学论著内容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姚月明先生在茶学,特别是武夷岩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从中发掘姚月明先生所展现的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的茶人精神,给业界以启示。
关键词 姚月明 武夷岩茶 茶学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 被引量:2
7
作者 占仕权 周启富 +6 位作者 刘仕章 占仕力 刘欣 周建 王慧 刘仕海 刘宝顺 《中国茶叶》 2023年第5期28-36,共9页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分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过程中须结合天气、茶青、制作场所、制茶工具、人工配备、质量监管等情况,灵活把控每一道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掌握恰到好处,才能形成优良品质的武夷岩茶。文章详...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分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过程中须结合天气、茶青、制作场所、制茶工具、人工配备、质量监管等情况,灵活把控每一道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掌握恰到好处,才能形成优良品质的武夷岩茶。文章详细阐述了武夷岩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对其传承具重要意义,同时为深入认识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作为世界级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制茶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