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型气液相变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5
- 1
-
-
作者
王鼎
刘仕桢
施东波
谢永慧
-
机构
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出处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47,共9页
-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高校联合项目-重点项目(2022GXLH-01-1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xtr072021002)。
-
文摘
为了推动大规模、高效率储能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新型气液相变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该系统整体压力水平低于CO_(2)临界压力,有效降低了部件制造难度,改善了系统经济性。对该系统进行了热力学与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典型设计工况下系统的储能效率为65.35%,投资回收周期约为5.50 a。[火用]分析结果表明:透平的[火用]损最大,为1.23 MW;蒸发器具有最小[火用]效率,为9.41%。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增大CO_(2)冷凝温度、压缩机等熵效率、透平等熵效率,或降低换热器2冷端和热端温差、换热器3冷端温差,均有利于提升系统储能效率,同时缩短系统投资回收周期。
-
关键词
气液相变
二氧化碳
储能系统
储能效率
投资回收周期
-
Keywords
gas-liquid phase change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 system
energy storage efficiency
investment payback period
-
分类号
TK0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
题名吸收式制冷压缩CO_(2)储能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刘希锴
王鼎
刘仕桢
张荻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出处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68,共8页
-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高校联合资助项目(2022GXLH-01-1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xtr072021002)。
-
文摘
提出了一种结合了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压缩CO_(2)储能系统,该系统采用分流的方式,将一部分CO_(2)引流至二级压缩机,将压缩产生的热量提供给吸收式制冷循环,使其启动工作并提供冷量给主路CO_(2),同时使用高压罐储存液态CO_(2),从而提高系统的储能效率。此外,对该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吸收器、一级压缩机、透平和级后换热器的[火用]损较大;本系统的储能效率随着冷凝压力、压缩机等熵效率和透平等熵效率的增加而提高,而储能压力的增大会使系统的储能效率降低;系统的最佳储能效率为68.70%,能量密度为0.153 kW·h/m^(3)。
-
关键词
压缩CO_(2)储能
吸收式制冷循环
储能效率
储能密度
-
Keywords
compressed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energy storage efficiency
energy density
-
分类号
TK0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