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亦飞 李亮 +1 位作者 王功 刘兵山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0-385,共6页
高能束流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以激光和电子束作为热源,通过选区熔化粉末或熔丝沉积成型来实现金属零部件的制造.根据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在空间领域的发展,结合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强约束条件对在轨制造设备尺寸、重量、功耗、寿命提出的更高要求... 高能束流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以激光和电子束作为热源,通过选区熔化粉末或熔丝沉积成型来实现金属零部件的制造.根据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在空间领域的发展,结合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强约束条件对在轨制造设备尺寸、重量、功耗、寿命提出的更高要求,对比激光与电子束两种热源的工作模式,进行在轨可行性分析,提出未来空间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电子束 熔融沉积 空间金属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功 刘亦飞 +1 位作者 程天锦 刘鸣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1-576,共6页
中国空间站旨在进行大量在轨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研究,在轨保障是支持空间站在全寿命周期内完成载人航天任务的重要途径.传统地面制造及上行补给方式难以满足较大规模应用的需求,亟需一种创新性的保障模式突破资源瓶颈,空间增材制造技术... 中国空间站旨在进行大量在轨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研究,在轨保障是支持空间站在全寿命周期内完成载人航天任务的重要途径.传统地面制造及上行补给方式难以满足较大规模应用的需求,亟需一种创新性的保障模式突破资源瓶颈,空间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实现即造即用的资源保障模式.本文根据空间增材制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中国空间站和载人深空探测任务需求,对空间增材制造技术的在轨应用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空间增材制造技术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增材制造 在轨保障 应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亮 刘亦飞 +5 位作者 陈龙威 王功 刘鸣 任兆杏 刘兵山 赵光恒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7,共7页
介绍了实验室研制的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束系统及初步研究结果,该系统包括微波ECR等离子体源、电子束引出极、聚焦线圈等。通过测量水冷靶电流和靶上的束斑尺寸,实验研究了微波ECR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束的流强、聚束性... 介绍了实验室研制的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束系统及初步研究结果,该系统包括微波ECR等离子体源、电子束引出极、聚焦线圈等。通过测量水冷靶电流和靶上的束斑尺寸,实验研究了微波ECR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束的流强、聚束性能等随电子束系统工作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输入功率越高、引出电压越高,引出电子束流强越大;工作气压对电子束流强的影响较复杂,随气压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在7×10-4Pa的极低气压下电子束流强可达75m A,引出电压9kV;能量利用率可达0.6;调整聚焦线圈的驱动电流,电子束的束斑直径从20mm减小到13mm,电子束流强未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回旋共振 等离子体阴极 电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建与维系组织间信任与共识关系的信息技术应用——一个体现共赢优势和共享利益的个案研究
4
作者 郭毅 刘亦飞 丁玉章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6-52,共7页
追踪企业信息化失败的实例可以发现,作为委托方的企业与作为实施方的IT企业之间无法取得谅解,从而导致实施方的信息技术不具“适配性”和“有效性”,是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企业信息化过程体现为一种组织间的互动关系,信息... 追踪企业信息化失败的实例可以发现,作为委托方的企业与作为实施方的IT企业之间无法取得谅解,从而导致实施方的信息技术不具“适配性”和“有效性”,是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企业信息化过程体现为一种组织间的互动关系,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决于组织间的信任与共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化过程中重要的静态资源,需要双方在互动中构建与维系彼此间信任和共识的关系,并由此发展为可持续的动态竞争能力,才能在企业中得到最佳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共识 信息技术 信息化 动态竞争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炜 刘亦飞 +2 位作者 沈明星 陈晓杰 陈锐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5-176,共12页
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环境脆弱敏感,该区域植被变化受到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研究长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对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响应程度和方向的影响,基于MODIS NPP数据和气候数... 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环境脆弱敏感,该区域植被变化受到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研究长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对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响应程度和方向的影响,基于MODIS NPP数据和气候数据(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辅以Sen斜率法、变异系数、Hurst指数进一步探究了2001-2020年长江不同子流域NPP时空变化情况,并基于随机森林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不同子流域NPP对不同气候因子的直接和间接响应。结果表明:2001-2020期间,长江流域年均NPP为528.02 gCma,其中金沙江石鼓以上区域NPP最低,乌江流域NPP最高。NPP变化以上升趋势为主,岷沱江、乌江和嘉陵江流域上升趋势最显著,金沙江流域、洞庭湖流域和鄱阳湖流域呈减小趋势。NPP变化呈现低波动性,岷沱江NPP变化波动性最大,鄱阳湖水系NPP变化波动性最小。NPP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会大面积以增大趋势为主。乌江、宜宾至宜昌、宜宾至湖口、洞庭湖水系、湖口及以下干流和金沙江石鼓以上区域NPP受极端气候因子影响较大,其他地区受平均气候影响较大,但不同极端气候指标对NPP产生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长江不同子流域植被生长对不同极端气候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且多个气候因素对NPP的相互作用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平均气候 极端气候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地区平原河网河道淤泥处理方案的优选研究及防治对策
6
作者 刘亦飞 顾爱民 +1 位作者 王泽宏 黄晓庆 《中国防汛抗旱》 2014年第5期65-67,共3页
科学可行的河道淤泥处理方案对改善和恢复河道的基本功能、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十分重要。以苏南地区平原河网河道淤泥的疏浚工程为例,分析淤泥产生的原因,探索河道淤泥整治对策,并以施工安全、施工进度、群众积极性、环境协调... 科学可行的河道淤泥处理方案对改善和恢复河道的基本功能、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十分重要。以苏南地区平原河网河道淤泥的疏浚工程为例,分析淤泥产生的原因,探索河道淤泥整治对策,并以施工安全、施工进度、群众积极性、环境协调性、资源利用率、政府扶持力度、效益回报和投资成本为主要评价指标,对不同河道淤泥处理方案进行优选和评价。结果表明,淤泥制砖方案综合效益最优,且可依托广阔的用砖市场,应用价值良好,更适合用作苏南地区平原河网河道淤泥处理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河道的淤泥处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也为统计学模型在工程方案优选中的应用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淤泥处理 淤泥制砖 苏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应县境内南水北调工程征地补偿问题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维新 刘亦飞 《治淮》 2011年第7期38-39,共2页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在江苏省宝应县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既有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体系中最先开工建设,目前已投入运行的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又有目前正在实施的金宝航道、里下河水源调整等工程;既有输水河道工程,又有宝...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在江苏省宝应县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既有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体系中最先开工建设,目前已投入运行的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又有目前正在实施的金宝航道、里下河水源调整等工程;既有输水河道工程,又有宝应站、大汕子枢纽等大型建筑物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宝应县 补偿问题 征地 南水北调东线 大型建筑物 一期工程 工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