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海区域麦套辣椒直播轻简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1
作者 刘中良 张文倩 +3 位作者 高俊杰 徐加利 王文亮 刘子璐 《长江蔬菜》 2025年第15期68-70,共3页
黄淮海区域麦套辣椒直播轻简高效生产模式采用全程机械化,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麦套辣椒直播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有效解决了小麦秸秆原位还田问题,每667 m^(2)省工50%以上,减少化肥施用量20%以上,节水30%左右,辣椒增产10%左右。
关键词 小麦 辣椒 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辅助冷凝抑制的同位素分离过程气体超声速流动的理论研究
2
作者 李艳霞 王振强 +2 位作者 胡云雷 史壮壮 刘中良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93,共10页
超声速流动在激光辅助冷凝抑制的同位素分离(SILARC)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将氩气在锥形喷管中的超声速流动简化为理想气体的一维等熵稳定流动,理论分析了喷管内速度、比容、压力和温度随着流道截面积的变化,并给出喷管出口参数和临界参数... 超声速流动在激光辅助冷凝抑制的同位素分离(SILARC)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将氩气在锥形喷管中的超声速流动简化为理想气体的一维等熵稳定流动,理论分析了喷管内速度、比容、压力和温度随着流道截面积的变化,并给出喷管出口参数和临界参数。重点研究了喷管张角对氩气超声速流动参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流动的进行和流通面积的增大,速度迅速增大但逐渐趋于一个定值;温度、压力、比容则不断降低,这三个参数同样存在一个极限值。锥形喷管的张角对流动参数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角度的增大,速度和马赫数不断增大,但增幅却越来越小,且速度的增长幅度远不如马赫数的增长。背压对喷管出口流量和流动参数的影响显著,当背压不超过临界压力时,出口流量始终等于临界流量,背压降低则出口速度不断升高而出口温度却持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射流 锥形喷管 理论分析 流动参数变化规律 喷管张角 出口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压环境中气体超声速射流数值研究
3
作者 李艳霞 王振强 +2 位作者 胡云雷 李宾 刘中良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9-588,共10页
超音速射流可为激光光谱法分离同位素(SILARC)过程提供深度冷却,由于SILARC过程射流环境接近真空,低压射流环境会对超音速射流的射程、扩展角等物理场产生很大影响。构建微型喷管射流物理模型,对流体在喷管内跨音速流动及离开喷管后的... 超音速射流可为激光光谱法分离同位素(SILARC)过程提供深度冷却,由于SILARC过程射流环境接近真空,低压射流环境会对超音速射流的射程、扩展角等物理场产生很大影响。构建微型喷管射流物理模型,对流体在喷管内跨音速流动及离开喷管后的真空环境射流现象开展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各物理参数及物理场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射流时长τ≤200μs时,初始条件对非稳态射流的影响非常大,超音速射流形成的低温气体前沿(T<50 K气流层)不断向流动下游移动。但τ>200μs后,气流移动的速率越来越小,温度和压力最低值的变化也越来越小,但受边界条件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下游抽气管道对气流的压缩作用致使激波位置和物理参数出现前后震荡。至τ=250μs时,超音速流体在喷管出口下游10 mm的轴向范围内形成伞状的低温区域,气流温度在70~12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流动 超音速射流制冷 数值模拟 真空环境 瞬时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用量对露地辣椒产量、品质及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倩 王婷 +3 位作者 刘中良 陈震 韩珑 徐加利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30,共8页
为筛选出辣椒实际生产中最适钾肥用量,以三樱椒为试验材料,在同等氮肥、磷肥施用量的基础上,设CK〔0 kg·(667 m^(2))^(-1)〕、T1〔11.83 kg·(667 m^(2))^(-1)〕、T2〔14.37 kg·(667 m^(2))^(-1)〕、T3〔16.90 kg·(6... 为筛选出辣椒实际生产中最适钾肥用量,以三樱椒为试验材料,在同等氮肥、磷肥施用量的基础上,设CK〔0 kg·(667 m^(2))^(-1)〕、T1〔11.83 kg·(667 m^(2))^(-1)〕、T2〔14.37 kg·(667 m^(2))^(-1)〕、T3〔16.90 kg·(667 m^(2))^(-1)〕、T4〔19.44 kg·(667 m^(2))^(-1)〕、T5〔21.97 kg·(667 m^(2))^(-1)〕6个施钾肥水平,研究钾肥施用量对露天栽培辣椒产量、品质、氮代谢、根系形态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钾肥施用量能够促进辣椒生长发育,改善品质,提高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施用不同量的钾肥均可显著提高辣椒产量,增产率15.92%~33.44%。其中T2处理下辣椒可溶性糖、总酚、辣椒素、粗纤维含量最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最高,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最大,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贡献率也最高。综合考虑,本研究条件下三樱椒露地生产的最佳施钾量为14.37 kg·(667 m^(2))^(-1),在此施肥量下,产量达到最高,且品质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钾肥用量 产量 品质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水平对露地辣椒根系形态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张文倩 刘中良 +3 位作者 徐加利 高俊杰 王婷 陈震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62,共6页
为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对露地辣椒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根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朝天椒品种椒万家为试材,采用大田种植方式,以种植户常规氮肥用量(262.50kg·hm^(-2))为基础,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CK)、常规氮肥(T1)、氮肥减量15%(... 为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对露地辣椒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根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朝天椒品种椒万家为试材,采用大田种植方式,以种植户常规氮肥用量(262.50kg·hm^(-2))为基础,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CK)、常规氮肥(T1)、氮肥减量15%(T2)、氮肥减量30%(T3)、氮肥增量15%(T4)、氮肥增量30%(T5)。结果表明,与CK相比,随着氮肥量的增加,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均在T2处理时达最大值,较CK分别显著提高30.25%、94.16%和59.58%。增施氮肥可有效增加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在T2处理时达最大。根系IAA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T2处理最高,达599.34 ng·g^(-1)。鲜椒产量以T2处理最高,达35436.93 kg·hm^(-2),较CK显著提高42.65%。各氮肥处理的硝酸盐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升高,较CK处理提高19.13%~66.03%。综上,适量氮肥能够显著提高叶片酶活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生长素含量及产量,改善辣椒品质,其中223.13kg·hm^(-2)(T2)处理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氮肥 根系形态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韭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秦华伟 高俊杰 +5 位作者 王婷 韩珑 刘中良 陈震 闫伟强 谷端银 《农学学报》 2025年第6期71-76,共6页
为了给韭菜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韭菜产量、品质的影响。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设定氮(N)、磷(P)、钾(K)这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0、112.5、225、337.5 kg/hm^(2)共4个水平,总共形成14个处理。测定... 为了给韭菜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韭菜产量、品质的影响。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设定氮(N)、磷(P)、钾(K)这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0、112.5、225、337.5 kg/hm^(2)共4个水平,总共形成14个处理。测定韭菜分蘖数、单株鲜重、产量和丙酮酸含量等指标,通过拟合产量与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得出最佳施用量。结果显示,施用氮、磷、钾肥提高了韭菜的分蘖数、单株鲜重和产量,其中氮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最小。N_(1)、P_(1)、K_(1)时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116.04、73.22、61.75 kg/kg;N_(2)、P_(2)、K_(2)时肥料的贡献率最高,分别为44.34%、27.76%、25.43%;过量施用N、P、K肥的农学效率和贡献率最低。N、P、K肥均能显著影响韭菜丙酮酸含量。高肥力土壤中,N、P、K最佳施肥量为186.32、183.98、179.5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氮肥 磷肥 钾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腔冷凝现象对沸腾-凝结共存相变传热的影响
7
作者 李艳霞 史壮壮 刘中良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针对平板热管均热器内部狭小空间存在着强烈的沸腾与凝结相互作用,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可视化实验研究了冷凝面上发生的凝结现象及其对相变腔传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冷凝面上液滴的形成、长大、汇聚成液膜、滴落,以及气液界面产生气泡... 针对平板热管均热器内部狭小空间存在着强烈的沸腾与凝结相互作用,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可视化实验研究了冷凝面上发生的凝结现象及其对相变腔传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冷凝面上液滴的形成、长大、汇聚成液膜、滴落,以及气液界面产生气泡随气流运动对冷凝液膜的冲刷作用,揭示了不同热流密度和充液率时相变腔冷凝面传热传质特性对沸腾-凝结共存相变传热影响的内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受重力影响,水蒸气在冷凝面上凝结有液滴和液膜共存并相互转化的特性,冷凝面热阻在相变腔总热阻中占比65%~88%,适宜的充液率有利于沸腾气泡冲刷冷凝壁面,加快冷凝液的回流,改善冷凝面及相变腔的传热性能;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沸腾过程变得剧烈,冷凝面受沸腾气泡的冲刷频率提高,冷凝液回流速度加快,冷凝面热阻减小,传热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相变腔 凝结与沸腾共存 充液率 气泡冲刷 冷凝液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光合和根系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陈震 高俊杰 +5 位作者 刘中良 王婷 韩珑 谷端银 闫伟强 曹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78,共8页
以圣罗兰为试材,采用半开放槽式栽培,在等量磷、钾肥处理下,设置1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追施氮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叶片光合作用、根系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施氮量能够促进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生长发育,提... 以圣罗兰为试材,采用半开放槽式栽培,在等量磷、钾肥处理下,设置1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追施氮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叶片光合作用、根系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施氮量能够促进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生长发育,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T11处理下植株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叶绿素a/b最低,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比不施氮处理提高15.83%,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61.37μg·g^(-1)·h^(-1)(FW)],根系活力最高,根系长度最长,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综上,本研究条件下T11处理,即施氮量为3.0 kg·(667 m^(2))^(-1)为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最适追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开花坐果期 施氮量 生长发育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刺激素对韭菜产量、品质和植株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婷 韩珑 +4 位作者 高俊杰 刘中良 陈震 闫伟强 谷端银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5,共7页
为探究适宜设施韭菜种植的新型肥料,以独根红韭菜为试材,在等量追施氮肥条件下,研究甲壳素、氨基酸、鱼蛋白、海藻酸、腐殖酸5种生物刺激素对韭菜产量、品质、光合色素含量和植株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生物刺激素均能显著增加... 为探究适宜设施韭菜种植的新型肥料,以独根红韭菜为试材,在等量追施氮肥条件下,研究甲壳素、氨基酸、鱼蛋白、海藻酸、腐殖酸5种生物刺激素对韭菜产量、品质、光合色素含量和植株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生物刺激素均能显著增加韭菜总产量和分蘖数,且腐殖酸处理的总产量和分蘖数分别比常规施氮处理增加24.40%和24.41%。不同生物刺激素处理对韭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2 kg·(667 m^(2))^(-1)腐殖酸处理效果最好,不但提高植株丙酮酸含量和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而且能显著降低硝酸盐和纤维素含量。腐殖酸处理下韭菜植株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施氮和空白对照,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和投入产出比最高。综合分析表明,2 kg·(667 m^(2))^(-1)腐殖酸处理能够实现韭菜高产、高品质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生物刺激素 产量 品质 植株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地辣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世平 刘中良 +8 位作者 高俊杰 刘晨曦 王婷 陈震 韩珑 闫伟强 王文亮 刘志勇 李衍素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132,共3页
露地辣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模式的核心技术包括选用高抗品种、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水肥一体化、化学农药减量、生物农药应用以及无人机飞防等,可比常规种植模式减施化肥22%,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1.14%,鲜椒增产13.8%。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栽培技术 生物农药 化肥减量 常规种植 农药减量 高抗品种 化肥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有机基质栽培韭菜生长、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珑 王婷 +4 位作者 高俊杰 刘中良 陈震 谷端银 闫伟强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148,共8页
为筛选适宜有机基质栽培韭菜生长的最佳施氮量,以独根红品种为试材,设置CK(0 kg·667 m^(-2))、T1(4 kg·667 m^(-2))、T2(8 kg·667 m^(-2))、T3(12 kg·667 m^(-2))、T4(16 kg·667 m^(-2))、T5(20 kg·667 m... 为筛选适宜有机基质栽培韭菜生长的最佳施氮量,以独根红品种为试材,设置CK(0 kg·667 m^(-2))、T1(4 kg·667 m^(-2))、T2(8 kg·667 m^(-2))、T3(12 kg·667 m^(-2))、T4(16 kg·667 m^(-2))、T5(20 kg·667 m^(-2))、T6(24 kg·667 m^(-2))、T7(28 kg·667 m^(-2))、T8(32 kg·667 m^(-2))、T9(36 kg·667 m^(-2))共10个尿素处理,探究施氮量对基质栽培韭菜生长、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的韭菜总产量最高,较CK、T9处理分别显著增产21.58%、17.19%,分蘖数较CK显著增加37.69%。T3处理有较好的根系形态,且分蘖数、根系形态及矿质养分含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r=0.352~0.952)。氮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整体上呈降低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产量及可溶性糖、丙酮酸、纤维素和硝酸盐含量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T3处理得分最高,综合品质最好。综上,适宜的施氮量能提高韭菜的产量、品质,促进矿质养分的吸收,其中T3处理能较好地协调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关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施氮量 有机基质 产量 品质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2
12
作者 刘中良 宇万太 +2 位作者 周桦 徐永刚 黄宝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0-728,共9页
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土壤养分状况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两个重要指标。不同粒级的团聚体在营养元素的保持、供应及转化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通过比较长期施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和对土壤养分在团聚体分布变化的影响,全面评价长期... 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土壤养分状况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两个重要指标。不同粒级的团聚体在营养元素的保持、供应及转化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通过比较长期施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和对土壤养分在团聚体分布变化的影响,全面评价长期施肥对改善土壤肥力状况的作用。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减少〉5mm的非团粒结构的数量,增加0.25~5mm团聚体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结构;土壤大团聚体中含有更多的全C、全N、全P,因此大团聚体对养分的保持有重要作用;施肥对速效养分含量影响显著,碱解N含量随粒级的减小而增加,有利于作物的吸收;肥料的施加使得小粒级团聚体埘土壤养分储量的贡献率越来越突出,更利于养分的供给。此外,研究还发现耕作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不利于较小粒级团聚体全N和全P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养分 团聚体 养分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稻壳及菌渣还田对设施菜地的青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刘中良 郑建利 +3 位作者 孙哲 田昌庚 高俊杰 刘世琦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2,共5页
针对设施菜地长期连作带来的土壤退化问题,研究不同种类农业废弃物(麦秸、稻壳及菌渣)还田对设施青椒光合色素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了解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麦秸、稻壳及菌渣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 针对设施菜地长期连作带来的土壤退化问题,研究不同种类农业废弃物(麦秸、稻壳及菌渣)还田对设施青椒光合色素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了解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麦秸、稻壳及菌渣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其中叶绿素含量以菌渣处理(T3)最高,为1.045 3 mg/g FW;类胡萝卜素含量以稻壳+麦秸处理(T4)最高,为0.257 8 mg/g FW;Chl.a/Chl.b值、Chl.(a+b)/Car.值均以菌渣处理(T3)最大,分别为3.22、4.12。此外,农业废弃物还田可以有效抑制青椒果实中类黄酮和花青素色素的形成。菌渣处理(T3)下的果实可溶性糖与Vc含量最高,分别较对照处理(T7)增加81.20%、15.84%,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蛋白质含量分别以稻壳+麦秸处理(T4)、稻壳处理(T1)最高。结果还显示,多种农业废弃物配施的青椒产量低于单一施入;菌渣单施处理(T3)产量最高,达48 255.7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 稻壳 菌渣 还田 青椒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还田对番茄品质、产量及土壤氮磷钾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中良 张艳艳 +3 位作者 谷端银 焦娟 高俊杰 刘世琦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39-644,共6页
为了探明农业废弃物还田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氮磷钾(NPK)等的影响,以"金棚8号"番茄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日光温室小区试验法,设置菌渣、稻壳和麦秸配比(体积比):CK为0∶0∶0,T1为2∶0∶1,T2为0∶1∶2,T3为1∶2∶0,T4为1... 为了探明农业废弃物还田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氮磷钾(NPK)等的影响,以"金棚8号"番茄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日光温室小区试验法,设置菌渣、稻壳和麦秸配比(体积比):CK为0∶0∶0,T1为2∶0∶1,T2为0∶1∶2,T3为1∶2∶0,T4为1∶1∶1,T5为1∶0∶2,T6为2∶1∶0,T7为0∶2∶1共8个处理,研究了不同配比还田处理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NPK质量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还田提高了番茄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VC)和番茄红素质量分数,降低了有机酸质量比,增大了糖酸比.其中处理T4的可溶性糖质量比最高,达3.30%,而有机酸质量比则最低,为0.30%;果实糖酸比以处理T1,T2和T5的为较佳,分别为7.21,8.49和8.60;果实VC质量比为(9.62~17.54)×10^(-2)mg/g,较CK的增加了33.16%~82.33%,各处理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处理T4的番茄红素质量比最高,其次为T2的,分别为82.88,80.80 mg/kg,较CK的分别增加了47.11%,43.41%.此外,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番茄产量,处理T2的产量最高,达100 927.02 kg/hm^2,较CK增产31.41%,各处理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土壤碱解氮质量比以处理T3的最高,达131.26 mg/kg;各处理的土壤有效磷质量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的;土壤速效钾质量比为127.02~155.03 mg/kg.处理T6的有机质质量比最高,为16.0 g/kg.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等指标,处理T2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稻壳 麦秸 番茄 品质 产量 土壤氮磷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环境和番茄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2
15
作者 刘中良 高俊杰 +1 位作者 谷端银 闫伟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7-363,共7页
【目的】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设施土壤环境、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设施番茄科学有效的有机肥替代无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青农866为试验材料,设置有机肥不同配施量处理(CK,100%化肥;T1,15%有机肥+85%化肥;T2,30%有机肥+... 【目的】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设施土壤环境、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设施番茄科学有效的有机肥替代无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青农866为试验材料,设置有机肥不同配施量处理(CK,100%化肥;T1,15%有机肥+85%化肥;T2,30%有机肥+70%化肥;T3,45%有机肥+55%化肥;T4,60%有机肥+40%化肥;T5,75%有机肥+25%化肥;T6,100%有机肥)。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团粒结构、土壤养分及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提高设施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其中T3处理真菌数量最多,为50.0×10^5CFU/g,土壤细菌数量以T4处理最多,为6.3×10^8CFU/g;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均以T5处理为最高,分别为0.44和16.38 mg/g,T4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为0.35 mg/g。与CK相比,>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12.94%~20.59%,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6.30%~143.37%,全氮含量提高16.56%~129.80%,C/N提高6.29%~17.39%。此外,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改善番茄品质和提高产量,T1处理的番茄红素含量最高,达7.22 mg/kg,较CK增加80.50%,糖酸比以T2和T1处理较佳,分别为8.80和8.67;产量以T1处理最高,为161890.94 kg/ha,较CK增产12.01%。【结论】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显著改善设施土壤环境、提高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且土壤环境改善与品质、产量的提高并非不可协调,在实际番茄生产中可优先采用减少15%化肥施用量同时配施适当有机肥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番茄 土壤理化特性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厩肥输入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47
16
作者 刘中良 宇万太 +1 位作者 周桦 马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9-1157,共9页
土壤是重要的有机碳库,其微小变化可能引起大气CO2浓度水平的较大变异。土壤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具有物理保护作用。有机厩肥的输入既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又可以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对土壤有机碳的截获和保持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 土壤是重要的有机碳库,其微小变化可能引起大气CO2浓度水平的较大变异。土壤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具有物理保护作用。有机厩肥的输入既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又可以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对土壤有机碳的截获和保持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湿筛的方法分离土壤团聚体,并对团聚体进行有机碳组分分离。通过对连续8年施加不同量有机厩肥试验的研究发现:适量的有机厩肥施用可以显著地提高土壤的平均质量直径(MWD),改善土壤结构;过量施用有机厩肥则明显降低了>2 000μm团聚体含量。潮棕壤有机碳主要分布在250~53μm和2 000~250μm团聚体中,两者相加约占有机碳全量的73.7%~78.5%。并且随着有机碳输入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主要贮存在2 000~250μm团聚体中。有机厩肥的施加明显地加快了>2 000μm团聚体的更新速率。土壤轻组分有机碳含量也随有机厩肥输入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高量有机厩肥下占全量的22.1%。土壤固定有机碳的能力有限,存在明显的等级饱和现象。因此,在有机质匮乏的土壤施用有机肥意义重大,应尽量减少向高有机质土壤输入有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 有机碳分组 轻组分有机碳 碳库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泄漏速率的确定 被引量:34
17
作者 刘中良 罗志云 +2 位作者 王皆腾 张建 孙晓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121-2126,共6页
天然气泄漏速率是模拟评价天然气管线泄漏事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研究将有利于提高模拟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应用热力学和气体动力学理论,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绝热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研究分析了天然气管道的泄漏过程,分别给出... 天然气泄漏速率是模拟评价天然气管线泄漏事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研究将有利于提高模拟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应用热力学和气体动力学理论,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绝热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研究分析了天然气管道的泄漏过程,分别给出了在临界泄漏阶段以及亚临界泄漏阶段的泄漏速率计算公式,为天然气管输安全工程的相关计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泄漏速率 临界泄漏阶段 亚临界泄漏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霜现象及抑霜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8
作者 刘中良 黄玲艳 +1 位作者 勾昱君 刘耀民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13,共7页
结霜现象广泛存在于制冷、低温储存、空调热泵以及其它低温领域,霜层的存在会增加换热热阻,降低传热系数,对换热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研究冷表面上的结霜机理,探索有效的抑霜除霜方法一直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简单介绍了冷表... 结霜现象广泛存在于制冷、低温储存、空调热泵以及其它低温领域,霜层的存在会增加换热热阻,降低传热系数,对换热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研究冷表面上的结霜机理,探索有效的抑霜除霜方法一直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简单介绍了冷表面结霜现象的基础研究,以及外加电场和磁场对结霜过程的影响,综述了抑霜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表面改性如通过疏水和亲水处理来控制结霜现象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抑霜技术的研究方向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抑霜 亲水/疏水表面 结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菌渣和稻壳还田对日光温室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刘中良 郑建利 +2 位作者 焦娟 张艳艳 高俊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43-2249,共7页
为了探究麦秸、菌渣和稻壳还田对日光温室番茄品质、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金棚8号为试验材料,设7个还田处理:T1(稻壳)、T2(麦秸)、T3(菌渣)、T4(稻壳+麦秸)、T5(麦秸+菌渣)、T6(菌渣+稻壳),空白为对照(CK)。结果表明,还田处理能够显... 为了探究麦秸、菌渣和稻壳还田对日光温室番茄品质、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金棚8号为试验材料,设7个还田处理:T1(稻壳)、T2(麦秸)、T3(菌渣)、T4(稻壳+麦秸)、T5(麦秸+菌渣)、T6(菌渣+稻壳),空白为对照(CK)。结果表明,还田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番茄果实Vc含量(T5除外),其中T2和T6的Vc含量较高,分别为1.51 mg·kg^(-1)FW和1.48 mg·kg^(-1)FW。各处理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为122.35~169.79 mg·kg^(-1)FW,较CK增加15.50%~60.29%,且处理间差异显著。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与Vc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T2最高,T6次之,分别较CK增加41.90%和38.10%。此外,还田可有效降低果实有机酸含量,改善果实品质,有机酸含量以T5最低,为0.25%FW;T2和T5的糖酸比分别为8.28和8.64,口感较佳。与CK相比,产量以T5最高,达106 131.97 kg·hm^(-2),其次是T6(104 065.20 kg·hm^(-2)),较CK分别增产6.51%和4.44%。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67.69~209.71、78.01~86.25和206.25~348.27 mg·kg^(-1)。综合考虑品质、产量指标,以T6较为适宜。本研究结果为设施番茄优质高产和农业废弃物科学还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田 番茄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改良剂对设施番茄土壤微生物群落、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中良 郑建利 +4 位作者 孙哲 焦娟 田昌庚 高俊杰 刘世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94-398,共5页
研究土壤改良剂对设施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施用土壤改良剂提供科学依据。选择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壤改良剂(石灰氮、福气多、阿维菌素和基质)下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品质及产量等的变... 研究土壤改良剂对设施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施用土壤改良剂提供科学依据。选择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壤改良剂(石灰氮、福气多、阿维菌素和基质)下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品质及产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不同土壤改良剂均能有效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拮抗菌数量,其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在番茄生长后期较中期有所降低;基质栽培处理的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产量最高,分别为8.75mg/100g,78.60 mg/kg;可溶性糖含量为2.85%~3.29%;对照、基质栽培和阿维菌素处理糖酸比分别为7.57,6.91,7.70,口感最好;产量以基质栽培处理为最高,达139 059.30 kg/hm2,较对照增产21.18%。综合考虑口感品质和产量,初步明确了基质栽培番茄供生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番茄 土壤微生物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