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茶区幼龄茶园高效管理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东娜 罗凡 +3 位作者 李兰英 高万君 梁星 尧渝 《中国茶叶》 2024年第6期63-68,共6页
幼龄茶园管护存在的前期投入较大、投产周期较长、技术要求较高等突出问题,是制约茶农收入和良种更换积极性的关键所在。文章总结了四川茶区幼龄茶园高效栽培管理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以推动幼龄茶园优质、降本、高效栽培管理,为促进茶园... 幼龄茶园管护存在的前期投入较大、投产周期较长、技术要求较高等突出问题,是制约茶农收入和良种更换积极性的关键所在。文章总结了四川茶区幼龄茶园高效栽培管理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以推动幼龄茶园优质、降本、高效栽培管理,为促进茶园优良茶树新品种更新换代及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茶园 茶园管理 茶树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抹茶品质的感官审评与成分分析 被引量:50
2
作者 刘东娜 聂坤伦 +2 位作者 杜晓 常菊 李双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对6种抹茶和3种碾茶的品质进行感官评价,并采用常规成分测定法和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抹茶的氨基酸组分,开展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种抹茶粉的粒径约75~1.6μm,达到超细微粉水平;具有抹茶的感官品质特征,审评评分为(85.90±1.44)... 对6种抹茶和3种碾茶的品质进行感官评价,并采用常规成分测定法和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抹茶的氨基酸组分,开展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种抹茶粉的粒径约75~1.6μm,达到超细微粉水平;具有抹茶的感官品质特征,审评评分为(85.90±1.44)^(96.90±1.26),香味阈值在1 500~2 500之间;抹茶内含物质总量和组成丰富,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均值为35.63%;抹茶滋味高鲜,游离氨基酸总量较高,均值为7.20%,其组分种类丰富,多达18种,组分含量达1 000 mg/kg以上的有茶氨酸、谷氨酸等7种;抹茶色泽翠绿,试样叶绿素总量含量高,均值为0.85%,且叶绿素a的含量较高,叶绿素a∶叶绿素b范围为(1.12±0.13)^(1.49±0.17);产品质地细,粗纤维含量较低,均值为8.70%。与日本抹茶产品相比,中国抹茶产品质量尚需提高,需要从茶园生态环境及其生产的品种、栽培、采摘和制造等全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品控管理,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抹茶 香味阈值 感官审评 成分测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茶皂苷为原料的煤层气储层泡沫压裂用起泡剂
3
作者 郗宝华 刘东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0-615,655,共7页
泡沫压裂是煤层气储层压裂增产改造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起泡剂的选择尤为重要。为了研究出泡沫性能更好、成本更低以及综合性能优良的起泡剂,以茶皂苷、烯基琥珀酸酐和亚硫酸氢钠为原料,通过酯化和磺化反应制备了起泡剂(HBS-J),通过... 泡沫压裂是煤层气储层压裂增产改造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起泡剂的选择尤为重要。为了研究出泡沫性能更好、成本更低以及综合性能优良的起泡剂,以茶皂苷、烯基琥珀酸酐和亚硫酸氢钠为原料,通过酯化和磺化反应制备了起泡剂(HBS-J),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HBS-J的结构,评价了HBS-J的起泡性、耐盐耐油性、表面活性和储层保护性等。结果表明,HBS-J的起泡性能、耐盐耐油性能和表面活性均较好。当HBS-J的质量分数为0.3%时,起泡体积为590 mL,泡沫半衰期为2562 s,泡沫综合指数可以达到25193 mL·min,发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均较强;当盐水溶液中Na^(+)、Ca^(2+)、Mg^(2+)质量浓度分别为79310、5405、2021 mg/L或者煤油体积分数达到25%时,HBS-J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泡沫体系,并且其起泡能力和耐盐耐油能力均明显优于传统起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α-烯烃磺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当HBS-J的质量分数为0.25%~0.35%时,溶液的表面张力(约40 mN/m)较低。HBS-J的储层保护性能良好,对煤层基质渗透率的伤害率小于10%,在泡沫压裂施工过程中不会对煤层气储层造成严重的伤害。HBS-J满足煤层气储层泡沫压裂施工对起泡剂综合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储层 泡沫压裂 茶皂苷 起泡剂 起泡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煤田七峰山矿2号煤层若干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东娜 赵峰华 +2 位作者 周安朝 马美玲 文雪琴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7-643,共7页
为查明大同煤田七峰山2号煤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方法测定煤中1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观测煤中矿物组成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煤中微量元素的有机亲和性、赋... 为查明大同煤田七峰山2号煤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方法测定煤中1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观测煤中矿物组成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煤中微量元素的有机亲和性、赋存特征等问题。研究表明:形成于陆相环境的七峰山2号煤,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其质量分数普遍低于相应元素在华北或中国煤中的质量分数,只有As,Re,Mo,Se的富集系数高于6,属富集元素。2号煤中Mo为强亲有机元素,Be,W,Tl,Co为亲有机元素,As,Th,Se,Sb,Ni,Li和Bi为无机-有机元素,Pb,Re,Sc不具有机亲和性。元素在煤中的赋存状态主要以铝硅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和无机化合物形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煤田 七峰山矿 微量元素 有机显微组分 赋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黄化茶树新品种在宜宾屏山地区的引种试验
5
作者 高远 龙秀丰 +6 位作者 尧渝 龚雪蛟 刘东娜 罗凡 李兰英 罗晟 钟永清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31-34,共4页
引种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的2个黄化茶树新品种进行存活率、物候期、产量和鲜叶理化品质成分的观测。在屏山县展现了较好的存活率,经第二年补苗后其成活率均在90%以上。其中,引种“金凤2号”比黄化对照一芽一叶早生11.5d,呈现出发芽特早... 引种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的2个黄化茶树新品种进行存活率、物候期、产量和鲜叶理化品质成分的观测。在屏山县展现了较好的存活率,经第二年补苗后其成活率均在90%以上。其中,引种“金凤2号”比黄化对照一芽一叶早生11.5d,呈现出发芽特早的品种特点;“金凤1号”与“金凤2号”相较于对照黄化品种均具有更为优秀的产量表现,产量分别比黄化对照高56.33%和48.16%:“金凤1号”与“金凤2号”鲜叶水浸出物均高于对照,“金凤2号”展现出茶多酚高(20.3g/100g)和可溶性糖含量高(5.9g/100g)的特点,具有红茶开发潜力。2个品种均适合在屏山县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山 黄化茶树品种 引种试验 鲜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煤田8号原煤及风化煤中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东娜 周安朝 常泽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2-430,共9页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XRD、XRF等技术手段测试了大同煤田太原组8号原煤及风化煤中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分析了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在原煤及风化煤中的地球化学特性、赋存特征和指相意义。结果表明,太原组8号煤风化后,Fe2O3受后生...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XRD、XRF等技术手段测试了大同煤田太原组8号原煤及风化煤中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分析了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在原煤及风化煤中的地球化学特性、赋存特征和指相意义。结果表明,太原组8号煤风化后,Fe2O3受后生黄铁矿影响含量明显增高;煤层风化过程中释放的部分Si离子以及大量不稳定物质的流失造成Si O2含量相对增大;Ca,Mg离子则被迁移至夹矸和顶底板中导致含量明显降低;除个别分层中出现明显镧系收缩效应,稀土元素含量明显增高;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由碳酸盐及有机结合态转为铝硅酸盐矿物结合态、水合磷酸盐结合态和硫化物结合态,重稀土在煤层风化前后始终表现出与碳酸盐矿物的强烈亲和性;稀土元素与铝硅酸盐矿物的相关性可能与矿物的种类有关;常量元素灰成分参数和铈异常参数值在煤层风化后对原始沉积环境的指相意义不再明确;铕异常参数值不易受风化作用影响,仍可反映煤层的原始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煤 常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大同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化茶树叶片光合及荧光特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东娜 龚雪蛟 +5 位作者 李兰英 黄藩 尧渝 胥亚琼 高远 罗凡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7-768,共12页
以3个叶色黄化茶树品种为研究材料,以绿色系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研究黄化茶树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变化,为叶色黄化茶树品种的种质评价及栽培管理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1)黄化茶树叶片叶绿素总量... 以3个叶色黄化茶树品种为研究材料,以绿色系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研究黄化茶树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变化,为叶色黄化茶树品种的种质评价及栽培管理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1)黄化茶树叶片叶绿素总量比对照茶树品种低71.7%~86.8%,类胡萝卜素总量维持在0.16~0.31 mg·g^(-1)。(2)3个黄化茶树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等光合参数显著降低,光补偿点显著高于对照茶树品种。(3)黄化茶树叶片对光能的吸收、转化与利用等光合过程与对照茶树品种差异显著,其中金凤2号和中黄1号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中的L点和J点相对可变荧光显著升高;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M_(O)、DI_(O)/RC、φD_(O)和φR_(O)等显著增加,F_V/F_(O)、ET_(O)/RC、φP_(O)、φE_(O)、ΨE_(O)和PI_(abs)等显著降低。研究认为,黄化茶树叶片光合效率、潜力及生态适应能力均显著降低;其中,茶树黄化叶片光合色素显著减少、PSⅡ光能捕获及光合电子传递效率显著下降,热耗散能量显著增加,是导致其光合作用综合性能降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化茶树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影视文学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东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共1页
本文通过对新的历史时期的影视文学作品进行举例分析,论述了影视文学的繁荣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关键词 影视文学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煤田石炭-二叠系接触变质煤的煤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宋晓夏 马宏涛 +3 位作者 李凯杰 刘东娜 赵金贵 薛德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2-191,共10页
大范围的岩浆岩侵入煤体严重影响了煤矿开采和煤质,为研究接触变质煤的煤岩学特征,对大同煤田3个矿揭露的3条辉绿岩岩墙及接触变质煤剖面进行了系统采样,对样品进行了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以及宏观煤岩特征和显微组分... 大范围的岩浆岩侵入煤体严重影响了煤矿开采和煤质,为研究接触变质煤的煤岩学特征,对大同煤田3个矿揭露的3条辉绿岩岩墙及接触变质煤剖面进行了系统采样,对样品进行了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以及宏观煤岩特征和显微组分特征的系统观测,并对正常煤和接触变质煤的煤岩学特征参数的差异进行了识别和统计,在对显微组分的类型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对接触变质煤中显微组分的演化和识别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大同煤田的接触变质煤的镜质体反射率通常大于1.0%,干燥基挥发分小于20%;严重热变煤与侵入体直接相邻或镜质体反射率大于2.0%,其宏观煤岩特征与正常煤差异显著,可分为块状焦、砾状焦、粒状焦3种类型;轻微热变煤的镜质体反射率介于1.0%~2.0%;其宏观煤岩特征与正常煤无明显差异;大同煤田接触变质煤的显微组分可分为3类,即原有组分、天然焦基质和新生成的组分;原有组分为原始煤中未热变或轻微热变的镜质组、惰质组和类质组;天然焦基质包括由镜质组和类质组转变而来的中间相小球体、镶嵌结构体、流动结构体等;新生成的组分主要为热解碳。严重热变煤的显微组分以天然焦基质为主,轻微热变煤中残余大量原有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岩墙 岩浆岩侵入体 接触变质作用 煤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封存单元及其地震-地质综合识别方法初探 被引量:9
10
作者 常锁亮 陈强 +5 位作者 刘东娜 潘永学 桂文华 刘自珍 曹路通 冯阿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6,共10页
煤层含气性与渗透性的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非均一性,基于地质选区理论预测的富集有利区控制精度不能完全适应煤层气开发的空间尺度需求。为将稀疏的钻孔测井资料和空间密集采样的地震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区块尺度下煤层气富集高产区的... 煤层含气性与渗透性的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非均一性,基于地质选区理论预测的富集有利区控制精度不能完全适应煤层气开发的空间尺度需求。为将稀疏的钻孔测井资料和空间密集采样的地震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区块尺度下煤层气富集高产区的精细预测,引入煤层气封存单元的概念,并对其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进行了讨论;提出基于地震地质综合研究,识别区块尺度下煤层气封存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初步研究表明:在煤层气地质理论指导下,以煤层气封存单元的封堵层(带)为研究对象,运用以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为核心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将构造、围岩岩性及其组合、聚煤前后沉积微相等封堵层(带)构成要素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可以实现对煤层气封存单元的识别与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封存单元 区块尺度 富集高产区 地震解释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青山煤田砂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安朝 刘东娜 马美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9-974,共6页
对内蒙古大青山煤田砂岩的不同母岩的碎屑颗粒成分及其量比研究表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晚期盆地北侧陆源区母岩组合主要为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含燧石条带或结核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以及上元古界震旦系石英岩,晚二叠世陆源区母岩组合... 对内蒙古大青山煤田砂岩的不同母岩的碎屑颗粒成分及其量比研究表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晚期盆地北侧陆源区母岩组合主要为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含燧石条带或结核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以及上元古界震旦系石英岩,晚二叠世陆源区母岩组合主要为太古界古老变质岩和花岗岩及中酸性火山岩。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陆源区构造作用表现为整体的平稳隆升,没有发生褶皱和冲断作用;早二叠世中晚期陆源区发生了较为强烈的隆升,还可能伴有冲断和褶皱作用;晚二叠世盆地北侧陆源区构造作用表现为显著的造山隆升作用和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并伴随着强烈的褶皱和冲断作用。综合研究表明,在晚石炭世初盆地北侧陆源区还曾保存有大面积的寒武—奥陶系乃至上元古界震旦系沉积盖层,说明晚石炭世以前,盆地北侧的陆源剥蚀区与整个华北地块是一个统一的、具有相同结构与演化历史和板块构造作用背景的整体,证明了"阴山古陆"并不是自元古代以来就长期隆升的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煤田 砂岩特征 构造意义 母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供氮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媛 周建斌 +1 位作者 梁斌 刘东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51-1357,共7页
以6年的小麦-玉米轮作定位试验不同处理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对土壤供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模式相比,覆草模式显著增加了土壤酸解总氮及有机氮各组分的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及氮素矿化势N0;垄沟模式(垄... 以6年的小麦-玉米轮作定位试验不同处理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对土壤供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模式相比,覆草模式显著增加了土壤酸解总氮及有机氮各组分的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及氮素矿化势N0;垄沟模式(垄上覆膜、沟内覆草)土壤酸解总氮及氮素矿化势有所增加,幅度小于覆草模式,但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酸解总氮含量增加,其中以氨基酸氮、氨基糖氮及氨态氮含量的增加尤为明显;施氮还提高了土壤氮素矿化势,但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以施N 240 kg/hm2处理最为明显。栽培模式和施氮量对土壤酸解总氮影响的交互效应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氮素矿化势、微生物量氮与氨基酸氮和酸解未知态氮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说明土壤微生物量氮及氨基酸氮和酸解未知态氮组分可能是土壤可矿化态氮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栽培模式 施氮量 土壤供氮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叶色黄化型新品种金凤1号选育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兰英 尧渝 +5 位作者 龚雪蛟 刘东娜 罗晟 胥亚琼 高远 罗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9期20-24,共5页
黄化特异新品系金凤1号是从野生四川中小叶茶树群体种中,经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金凤1号属灌木型,小叶类,新梢芽叶呈葵花黄,发芽较密;中晚生种,春季物候期比中黄1号晚4~7 d,比福鼎大白晚5~8 d;茶多酚含量(22.40%)和儿茶素总量(20.13%... 黄化特异新品系金凤1号是从野生四川中小叶茶树群体种中,经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金凤1号属灌木型,小叶类,新梢芽叶呈葵花黄,发芽较密;中晚生种,春季物候期比中黄1号晚4~7 d,比福鼎大白晚5~8 d;茶多酚含量(22.40%)和儿茶素总量(20.13%)远高于2个对照品种,氨基酸(4.90%)、咖啡碱(3.80%)含量与对照相当,水浸出物(45.80%)略低于对照品种,适制绿茶、红茶、黄茶,品质优于对照品种;抗寒性、抗旱性相对较强,抗病虫害等级为中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黄化 品种 选育 优质 金凤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煤田太原组5号煤层化学元素赋存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邹雨 刘东娜 刘燕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67-172,共6页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FS)、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衍射法(XRD)、光学显微镜观测和多元数理统计等方法测定和分析了大同煤田太原组5号煤层17个分层煤样中8种常量元素和痕量元素Mn、Cu、As、Pb的含量分布和赋存特征。结果表...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FS)、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衍射法(XRD)、光学显微镜观测和多元数理统计等方法测定和分析了大同煤田太原组5号煤层17个分层煤样中8种常量元素和痕量元素Mn、Cu、As、Pb的含量分布和赋存特征。结果表明:5号煤常量元素Al、Si、K、Ti是构成陆源碎屑物质黏土矿物的主要部分,Fe、Ca分别以黄铁矿和方解石的形式存在,Mg、P分别以碳酸盐矿物和磷酸盐矿物的形式存在;痕量元素Cu、Pb主要是赋存于黏土矿物晶格中,As、Mn元素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古地质环境和海水入侵对Fe、Ca、As、Mn、Mg及P元素的后生作用明显。煤中有害元素Mn、Cu、As和Pb主要赋存在矿物中,可以合理利用底灰,提高除尘率和通过煤炭分选技术来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痕量元素 赋存状态 环境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化品种茶树“金凤2号”幼龄遮荫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兰英 高远 +4 位作者 龚雪蛟 刘东娜 尧渝 胥亚琼 罗凡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60-65,73,共7页
研究开展以“金凤2号”为代表的黄化品种茶树幼龄期遮荫栽培试验,探究黄化品种茶树幼龄管理技术,为黄化品种茶树幼龄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了遮荫处理对黄化品种幼龄茶树的物候期、新梢生长量、鲜叶产量等农艺性状指标和茶叶化学品质... 研究开展以“金凤2号”为代表的黄化品种茶树幼龄期遮荫栽培试验,探究黄化品种茶树幼龄管理技术,为黄化品种茶树幼龄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了遮荫处理对黄化品种幼龄茶树的物候期、新梢生长量、鲜叶产量等农艺性状指标和茶叶化学品质、感官品质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处理可使黄化品种茶树物候期提前2~3 d;可有效增加幼龄期茶树的树幅,有利于黄化品种茶树树高生长;对于成龄茶园首年增产有一定作用;能有效提升黄化品种茶树鲜叶的游离氨基酸(极显著升高72.76%)、茶氨酸含量(极显著升高77.24%),降低儿茶素总量(显著下降30.58%),但对水浸出物影响不大;幼龄遮荫栽培的黄化品种茶树鲜叶感官品质评分总体高于对照,突出体现“鲜爽”滋味特点。综上表明,对黄化品种茶树幼龄期遮荫栽培有利于加强其幼龄期生长势,并且对成龄后茶树鲜叶的产量和品质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化茶树 金凤2号 遮荫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区茶苗高效扦插繁育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兰英 罗凡 +4 位作者 龚雪蛟 尧渝 刘东娜 胥亚琼 汪闵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6-39,共4页
四川是茶苗繁育大省,当前主要采用短穗扦插为主的无性繁殖方式。本文总结了四川地区茶苗高效扦插繁育技术,包括母本园建设与管理、苗圃建设与管理、出苗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规范茶苗扦插繁育技术、提高茶苗繁育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苗 扦插繁育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品种三花1951高效栽培技术
17
作者 李兰英 罗凡 +5 位作者 龚雪蛟 刘东娜 王迎春 黄藩 高远 尧渝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7期27-30,共4页
茶树品种“三花1951”具有特早生,芽头肥壮重实、满披白毫,产量高、适制性广等特点,2016年3月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现广泛种植于四川及其周边茶叶产区。文章根据该品种生长特性,在推广种植的实地考察与研究的基础... 茶树品种“三花1951”具有特早生,芽头肥壮重实、满披白毫,产量高、适制性广等特点,2016年3月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现广泛种植于四川及其周边茶叶产区。文章根据该品种生长特性,在推广种植的实地考察与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该品种的茶园建设、种植、管理、采摘等高效栽培技术,供各地选植“三花1951”品种的茶农及生产部门参考,并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三花1951 高效栽培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顶甘露名茶主要滋味成分及香气组分检测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董燕灵 郑晓娟 +2 位作者 卿钰 刘东娜 杜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58-163,共6页
采用常规分析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相结合对蒙顶甘露茶的主要滋味成分、游离氨基酸组分和香气组分进行检测,并就内含成分与品质风味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主要滋味成分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可溶性糖和氨基酸... 采用常规分析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相结合对蒙顶甘露茶的主要滋味成分、游离氨基酸组分和香气组分进行检测,并就内含成分与品质风味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主要滋味成分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全含量为(23.98±0.26)%、(17.52±0.05)%、(4.26±0.21)%、(4.85±0.12)%和(4.66±0.16)%,酚氨比值为3.95~7.43;日常饮茶冲泡时,第2次泡滋味感官评分(28.9±0.2)最高,品质风味好,其主要成分包括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浸出质量浓度分别为262.2、63.9、66.5 mg/250 m L和89.3 mg/250 m L,酚氨比值较小,为2.93;蒙顶甘露茶中含有18种游离氨基酸组分,其中茶氨酸高达20.46 mg/g,占51.5%;蒙顶甘露茶中酯型儿茶素组分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分别为3.39%、6.97%;检测到51种香气组分,主要是醇类(12种)和酯类(9种),其中芳樟醇、β-紫罗兰酮、橙花叔醇和反-橙花叔醇含量较高,这些组分共同成为嫩香持久馥郁的香气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顶甘露 滋味 香气 物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砖茶中氟含量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戎娟 刘东娜 +2 位作者 李俊 魏晓惠 杜晓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173-1178,共6页
目的探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砖茶氟含量的稳定性,为该方法的校准提供理论数据。方法样品经沸水提取、缓冲溶液消除离子及酸度的干扰后,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砖茶试样中氟含量。结果缓冲溶液(TISAB)离子强度、试样用量、电极、搅... 目的探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砖茶氟含量的稳定性,为该方法的校准提供理论数据。方法样品经沸水提取、缓冲溶液消除离子及酸度的干扰后,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砖茶试样中氟含量。结果缓冲溶液(TISAB)离子强度、试样用量、电极、搅拌速度、过滤条件等实验因素对样品氟含量测定结果影响极显著,其中以含柠檬酸钠120g/L(TISAB-2)的缓冲液测定结果较准确,且与国标法(TISAB-GB)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试样用量为0.25g时,样品中氟含量值较高,为490.73±6.36mg/kg,测定结果准确;新电极较旧电极测定结果稳定性好;中、高转速较低搅拌速度测定结果稳定可靠;定性过滤条件下的测定结果优于不过滤和定量过滤。结论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样品中氟含量,结果较为准确,稳定可靠,适用于砖茶中氟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砖茶 氟含量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沉积学的含煤岩系沉积相及其演化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曹路通 常锁亮 +3 位作者 刘东娜 陈强 潘永学 刘晶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6-182,213,共8页
为了探究含煤岩系聚煤前后沉积相及其演化特征,运用地震沉积学解释技术,通过基于最小等时单元地层切片的地震属性优选法及单井层序地层的岩性与微相划分标定法,建立了敏感属性与岩性、沉积相的对应关系,对沁水盆地中裕地区山西组2号煤... 为了探究含煤岩系聚煤前后沉积相及其演化特征,运用地震沉积学解释技术,通过基于最小等时单元地层切片的地震属性优选法及单井层序地层的岩性与微相划分标定法,建立了敏感属性与岩性、沉积相的对应关系,对沁水盆地中裕地区山西组2号煤层聚煤前后沉积相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期旋回作为该区的最小等时研究单元,以短期旋回作为控制进行切片可以研究四-五级序界面内的沉积现象;均方根振幅属性可以作为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预测的敏感属性;山西组2号煤层聚煤前为下三角洲沉积环境,聚煤后为上三角洲沉积环境,并识别出了分流河道、天然堤、泛滥盆地和泥炭沼泽等沉积微相及其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含煤岩系 最小等时单元 地层切片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