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核酸碱基量子化学计算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世熙 曹槐 +2 位作者 栗 谢小光 刘次全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3-295,共3页
The quantum calculations on five nucleic acid bases,A,G,C,U,and T,were performed by six semiempirical methods,ab initio Hartree Fork method with twenty different basis sets,and ab initio MP2 method with three differen... The quantum calculations on five nucleic acid bases,A,G,C,U,and T,were performed by six semiempirical methods,ab initio Hartree Fork method with twenty different basis sets,and ab initio MP2 method with three different basis sets.Combining with experimental geometry parameters,two step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were processed on a large amount of data obtained from calculation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PCAs,some important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bases were selected out to represent all of the parameters to discuss the problem related to geometric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方法 核酸 量子化学 数据处理 碱基 半经验方法 从头算 化学计量学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烤烟矿质营养元素相互关系的主组分分析 被引量:37
2
作者 张晓林 和丽忠 +8 位作者 陈锦玉 樊永言 曹槐 刘世熙 程辉斗 温永琴 张晓海 李金培 王绍坤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3-203,共11页
对云南五种植烟土壤上烤烟三个品种、六个生育期烟叶中钾、磷、硫、钙、镁、铁、锰、锌、铜、硼浓度和烟株根区土壤中AB/D联合提取的养分含量及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的测试数据,用主组分分析(PCA)方法,讨论土壤─烤烟系... 对云南五种植烟土壤上烤烟三个品种、六个生育期烟叶中钾、磷、硫、钙、镁、铁、锰、锌、铜、硼浓度和烟株根区土壤中AB/D联合提取的养分含量及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的测试数据,用主组分分析(PCA)方法,讨论土壤─烤烟系统矿质营养元素的相互关系及交互作用。结果显示:①烟叶矿质营养元素浓度随烤烟生育期有规律的变化,受根区土壤化学性质影响的变异大于品种间的差异;②烟叶钾、磷、铜、硼表现明显的稀释效应,钙、镁表现积累效应;③烤烟钾、磷、铜、硼营养存在相互协同作用,钙对钾、磷、铜、硼营养有明显的拮抗作用。④增加土壤有机质,利用钾、磷、铜、硼的协同作用,减轻钙对钾、磷、硼的拮抗是改善烤烟营养,提高烤烟产量品质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根区土壤 矿质营养元素 主组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矿质营养分布的因子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曹槐 张晓林 +3 位作者 刘世熙 和丽忠 陈锦玉 樊永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8-324,共7页
为了研究烤烟的B营养及B K交互作用 ,进行了烤烟生长期间不同施K、施B肥的盆栽试验。在两个生育期测定根、叶不同部位 1 0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 ,并对试验结果作了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一个四因子模型解释了试验数据总方差... 为了研究烤烟的B营养及B K交互作用 ,进行了烤烟生长期间不同施K、施B肥的盆栽试验。在两个生育期测定根、叶不同部位 1 0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 ,并对试验结果作了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一个四因子模型解释了试验数据总方差的 92 1 % ,1 0种矿质元素划分为有确切意义的公因子—微量元素营养因子、常量元素营养因子、磷因子和硼因子。矿质营养分布方式主要受植株部位、施K量及两者交互效应的显著影响。根部有较高的微量元素浓度分布 ,叶部有较高的常量元素浓度分布。多施K肥可适当提高烟叶含K量 ,也可抑制叶片中的Ca、Mg、S含量 ,减小P营养。K充足时 ,多施B肥有可能增加根部微量元素营养。高B、高K会影响植株对P、B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矿质营养 因子分析 营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苯甲酸乙酯的改进方法——推荐一个大学有机化学实验 被引量:6
4
作者 汪云松 李霁良 +6 位作者 何严萍 韦琨 杨亚滨 王金宝 曹秋娥 刘世熙 杨靖华 《大学化学》 CAS 2010年第2期36-38,共3页
通过改进溶剂体系完成苯甲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合成苯甲酸乙酯的反应,避免了剧毒致癌溶剂苯的使用,提高了反应收率,降低了反应温度,简化了后处理过程。
关键词 苯甲酸乙酯 有机化学实验 合成 大学 溶剂体系 反应收率 硫酸催化 反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佐卡因的改进合成——推荐一个环保的多步合成实验 被引量:8
5
作者 刘金 韦琨 +2 位作者 蔡乐 曹秋娥 刘世熙 《大学化学》 CAS 2016年第3期64-67,共4页
使用三氯异氰尿酸和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物(TEMPO)共氧化体系替代经典的铬酸氧化体系完成苯佐卡因的合成,避免了铬酸氧化体系毒性大、污染大、后处理困难等不利于环保的因素。共氧化体系安全、环保,具有反应产率高、反应时间短、... 使用三氯异氰尿酸和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物(TEMPO)共氧化体系替代经典的铬酸氧化体系完成苯佐卡因的合成,避免了铬酸氧化体系毒性大、污染大、后处理困难等不利于环保的因素。共氧化体系安全、环保,具有反应产率高、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实验现象明显和易操作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化学 苯佐卡因 氧化 三氯异氰尿酸 TEM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以云南大学化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曹秋娥 凌剑 +3 位作者 李菲 周川华 刘世熙 王林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5期54-58,共5页
一流专业建设是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地方高校而言,一流专业建设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本文以云南大学化学专业为例,在分析了专业建设的基础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后,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与教... 一流专业建设是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地方高校而言,一流专业建设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本文以云南大学化学专业为例,在分析了专业建设的基础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后,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与教材建设以及第二课堂等方面,就地方高校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专业 化学专业 地方高校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以云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曹秋娥 刘世熙 陆冬梅 《大学化学》 CAS 2020年第10期99-103,共5页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新工科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新工科对高校尤其是地方综合性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云南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提出了"一个核心、两个提高、三个融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新工科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新工科对高校尤其是地方综合性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云南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提出了"一个核心、两个提高、三个融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构建了"三层次、四模块"的新课程体系,并多渠道开展了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以期实现云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由传统工科向新工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制药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地方综合性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中反偶电子规则并含双电荷离子的两类联苯化合物的裂解机理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毅 张苹 +3 位作者 吴生秀 孙媛媛 赵彤 刘世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5-446,共12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对含C≡C桥键、CF_2O桥键及双CF_2O桥键的联苯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在各个化合物的谱图中均存在显著的奇电子自由基离子峰(反偶电子规则)和双电荷碎片离子峰.根据所得实验结果,归纳以上化合物中奇电子离子的生成途...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对含C≡C桥键、CF_2O桥键及双CF_2O桥键的联苯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在各个化合物的谱图中均存在显著的奇电子自由基离子峰(反偶电子规则)和双电荷碎片离子峰.根据所得实验结果,归纳以上化合物中奇电子离子的生成途径分别为:(1)游离基中心诱导苄基C_(sp^3)—C_(sp^3)键均裂后再经另一苄基C_(sp^3)—C_(sp^3)键均裂,即α-σ裂解;(2)电荷中心静电诱导C_(sp^3)—O_(sp^3)键异裂后再经苄基C_(sp^3)—C_(sp^3)键或C_(sp^3)—O_(sp^3)键均裂,即i-σ裂解.推测引起σ键裂解的机制是由内转换引起的.双电荷离子的生成受2个相互独立官能团上既含游离基又含电荷的活化反应中心共同诱导控制裂解得到,生成途径分别为:(1)2个相互独立的游离基中心分别诱导苄基C_(sp^3)—C_(sp^3)键双均裂得到,即αα双重控制裂解反应;(2)独立的游离基中心诱导C_(sp^3)—C_(sp^3)均裂及另一电荷中心静电诱导C_(sp^3)—O_(sp^3)键异裂得到,即iα双重控制裂解反应;(3)2个相互独立的电荷中心分别静电诱导C_(sp^3)—O_(sp^3)键双异裂,即ii双重控制裂解反应.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的裂解途径进行了初步计算,结果与前述裂解机制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偶电子规则 双电荷离子 液晶化合物 裂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