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微球的制备及环境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锦 罗亚娟 +3 位作者 李连燚 姜宇洋 姜桂英 刘世亮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42-256,共15页
土壤和水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海藻酸钠凝胶微球具备出色的吸附性和传质性,并且合成简单、环境友好、经济适用,近年来其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海藻酸钠凝胶微球结构单一,表面官能团寡少... 土壤和水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海藻酸钠凝胶微球具备出色的吸附性和传质性,并且合成简单、环境友好、经济适用,近年来其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海藻酸钠凝胶微球结构单一,表面官能团寡少,机械强度低,环境修复效果并不理想。利用生物炭、天然矿物、纳米材料以及有机化合物等对其进行功能化构建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微球,是扩充其环境应用场景、提升环境修复性能的有效策略。本文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及理化特性,总结了其在水体污染物净化、土壤修复改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环境修复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对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微球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该类材料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土壤修复 污水处理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磷素地表径流提取系数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亚丽 党文辉 +5 位作者 尹甜梦 张银杰 张登晓 穆博 刘世亮 张兴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5-1605,共11页
土壤磷素地表径流提取系数(phosphorus extraction coefficient,ECp)是模拟表层土壤可溶性磷随地表径流迁移,估算农业磷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当前ECp的相关研究存在内涵模糊,确定方法各异,变异范围和影响机制也不够清... 土壤磷素地表径流提取系数(phosphorus extraction coefficient,ECp)是模拟表层土壤可溶性磷随地表径流迁移,估算农业磷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当前ECp的相关研究存在内涵模糊,确定方法各异,变异范围和影响机制也不够清晰等问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中ECp的提取方法、影响因素,为提高农业磷非点源污染评估的精度提供理论依据。ECp定义为地表径流溶解态磷(dissolved phosphorus,DP)浓度与表层土壤可溶性磷含量的比率。该系数通常基于降雨试验,通过建立地表径流DP和表层土壤磷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用回归线的斜率表示ECp,因此其概念本质主要体现在统计学意义上。ECp受降雨、土壤、植被覆盖和农田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影响,变异范围较大。ECp通常与土壤黏粒含量、吸附性、植被覆盖度等因素呈反比,而与土壤初始含水量呈正比。非石灰性土壤ECp值一般大于石灰性土壤。为简化计算,ECp在NPS污染模型中通常被设为一个定值。例如,在化学物质、径流和土壤侵蚀(chemicals,runoff,and erosion from agriculture management,CREAMS)及农业非点源(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AGNPS)模型中,ECp值设为7.5,而在土壤侵蚀和作物生产力评价(erosion/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EPIC)和水土评估工具(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SWAT)模型中,ECp值则设为5.7。因此,未来研究仍需重视ECp的物理内涵,精准测算多次降雨平均和动态ECp,阐明土壤磷素地表径流提取的动力机制;加强地表径流和表层土壤中可溶性磷素含量间的非线性关系的研究,提高ECp值确定方法的适用性;深入分析不同区域ECp的变异特征和影响因素,针对施肥频繁且易发生复杂强烈水力侵蚀的坡耕地,尤其需要提出ECp的校正值;用核定后或者监测获得的ECp统计值代替现有NPS污染模型中的常数,以提高土壤磷素流失负荷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素 地表径流 提取系数 农业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丛枝菌根真菌强化植物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63
3
作者 刘世亮 骆永明 +6 位作者 丁克强 李华 吴龙华 邢维芹 宋静 曹志洪 陶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6-342,共7页
研究了种植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 )在接种和不接种菌根真菌 (GlomuscaledoniumL )情况下对土壤中苯并 [a]芘 (B[a]P)的降解动态。历经 90天的温室盆栽试验表明 ,较高浓度 (10 0mgkg-1)B[a]P能降低菌根真菌对植物根的侵染率。种植... 研究了种植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 )在接种和不接种菌根真菌 (GlomuscaledoniumL )情况下对土壤中苯并 [a]芘 (B[a]P)的降解动态。历经 90天的温室盆栽试验表明 ,较高浓度 (10 0mgkg-1)B[a]P能降低菌根真菌对植物根的侵染率。种植紫花苜蓿和接种菌根真菌能促进土壤中可提取态B[a]P的降解 ,在接种情况下 ,有植物时对三种浓度 (1mgkg-1,10mgkg-1,10 0mgkg-1)B[a]P的降解率分别达 86 2 %、86 6 %、5 7 0 % ;而没有植物时B[a]P的降解率为 5 3 5 %、5 3 0 %、33 0 %。不接菌根真菌时的降解率比接菌根真菌的低得多 ,不接种菌根真菌时 ,有植物的B[a]P降解率分别达 75 9%、77 7%、5 3 4 % ;而不种植物的降解率分别为 5 4 9%、5 2 6 %、34 1% ,低、中浓度 (1mgkg-1,10mgkg-1)两处理的降解率明显地高于高浓度处理(p <0 0 5 )。B[a]P添加对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有较大的影响 ,特别是高浓度B[a]P处理土壤的酶活性明显地低于其它三个处理 ,接种菌根真菌能够提高土壤中的酶活性 ,从而促进了土壤中B[a]P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土壤污染 丛枝菌根真菌 植物修复 强化作用 降解率 多酚氧化酶 紫花苜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与植物联合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4
作者 刘世亮 骆永明 +2 位作者 曹志洪 丁克强 蒋先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7-265,共9页
本文综述了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中微生物降解途径、机理及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并从植物修复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与微生物联合作用促进污染土壤中PAHs降解的途径、机理及其应用。提出了利用微生物共代谢降解及其与植物联合修复PAHs污染土... 本文综述了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中微生物降解途径、机理及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并从植物修复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与微生物联合作用促进污染土壤中PAHs降解的途径、机理及其应用。提出了利用微生物共代谢降解及其与植物联合修复PAHs污染土壤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未来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修复 多环芳烃 植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麦草对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根际修复及其酶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53
5
作者 刘世亮 骆永明 +2 位作者 丁克强 李华 吴龙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6-532,共7页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苯并[a]芘的可提取态浓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黑麦草加快了土壤中可提取态苯并[a]芘浓度的减少,提高了苯并[a]...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苯并[a]芘的可提取态浓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黑麦草加快了土壤中可提取态苯并[a]芘浓度的减少,提高了苯并[a]芘在土壤中的降解率,在1、10、50mg·kg-1苯并[a]芘处理浓度下,黑麦草生长土壤中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达90.3%、87.5%、78.6%;而没有黑麦草生长土壤中苯并[a]芘的降解率则为79.3%、66.4%、55.6%。黑麦草根系增强了土壤中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以及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碳的含量,从而提高植物对苯并[a]芘的降解率。植物的地上部也可积累少量苯并[a]芘,但植物对苯并[a]芘的吸收不是黑麦草对其修复的主要机制。土壤自身具有修复苯并[a]芘的潜能,种植黑麦草具有强化土壤修复苯并[a]芘污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黑麦草 多环芳烃 苯并[A]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6
作者 刘世亮 骆永明 +1 位作者 丁克强 曹志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7-192,210,共7页
植物修复是土壤有机污染物修复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包括植物吸收、根际土壤酶促进降解和微生物对其的一系列降解。本文简述了植物修复的含义,系统综述了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并阐述了利用植物对农药、氯代化合物、多环芳烃和其它... 植物修复是土壤有机污染物修复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包括植物吸收、根际土壤酶促进降解和微生物对其的一系列降解。本文简述了植物修复的含义,系统综述了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并阐述了利用植物对农药、氯代化合物、多环芳烃和其它有机污染物进行修复的研究成果与应用,展望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有机污染物 植物修复 根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保水剂对烤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刘世亮 刘芳 +4 位作者 化党领 杨素勤 介晓磊 韩富根 刘增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9-113,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保水剂对烤烟生长及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的施用在烟草生长前期抑制了烟草的生长,但随生长期的延长,抑制作用有所缓解;低剂量保水剂(15 kg/hm2)的施用提高了烟叶中还原糖、钾的含量,并能显著地降低淀粉、...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保水剂对烤烟生长及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的施用在烟草生长前期抑制了烟草的生长,但随生长期的延长,抑制作用有所缓解;低剂量保水剂(15 kg/hm2)的施用提高了烟叶中还原糖、钾的含量,并能显著地降低淀粉、烟碱和氯离子的含量,有利于烟叶品质的改善。保水剂的施用量为15kg/hm2和30 kg/hm2时能明显提高烟叶的经济性状,增加烤烟生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烤烟 烟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中苯并[a]芘的微生物共代谢修复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世亮 骆永明 +1 位作者 吴龙华 宋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4-369,共6页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共代谢 苯并[a]芘(B[a]P) 多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草生长发育及钾素吸收与分配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世亮 杨素勤 +4 位作者 刘芳 化党领 刘中阳 介晓磊 韩富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6-110,115,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不同钾素水平,在烟草植株打顶后夹吸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草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钾水平对烟草植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根体积、倒二叶叶面积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能够显著增加根鲜重,而烟株打...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不同钾素水平,在烟草植株打顶后夹吸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草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钾水平对烟草植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根体积、倒二叶叶面积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能够显著增加根鲜重,而烟株打顶后夹吸生长调节剂能显著地促进烟草植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根体积、根鲜重、倒二叶叶面积的增长。同时,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明显提高不同部位烟叶中的钾含量和各部位钾素的积累量,促进钾素从根、茎部向叶部的转移,显著提高烟草的品质,其中表油菜素内酯(BR)与赤霉素(GA3)处理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打顶 钾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 烟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在黑麦草种植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酶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世亮 骆永明 +2 位作者 吴龙华 宋静 滕应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9-425,共7页
研究了种植黑麦草对土壤中3环多环芳烃菲的动态降解作用。结果表明,黑麦草可以促进土壤中菲的降解,在75 d的盆栽试验里,种植黑麦草土壤中菲的可提取浓度明显低于不种植土壤(p<0.05)。在菲浓度为5 mg kg^(-1)、50 mg kg^(-1)、200 mg ... 研究了种植黑麦草对土壤中3环多环芳烃菲的动态降解作用。结果表明,黑麦草可以促进土壤中菲的降解,在75 d的盆栽试验里,种植黑麦草土壤中菲的可提取浓度明显低于不种植土壤(p<0.05)。在菲浓度为5 mg kg^(-1)、50 mg kg^(-1)、200 mg kg^(-1)的3种处理中,种植黑麦草壤中菲的降解率分别为81.07%、90.35%、84.94%,而不种植土壤中菲的降解率分别为75.34%、86.62%、67.60%。种植黑麦草增强了土壤中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即提高了土壤中生物活性,从而促进了土壤中菲的降解率。不同浓度菲处理,土壤中生物活性存在明显差异,高浓度菲(200 mg kg^(-1))对土壤中生物活性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影响土壤中生物对菲的降解作用,从而揭示了植物促进菲降解的生物学及酶学机理。黑麦草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有较强的忍耐性,但过高的菲浓度对黑麦草的生长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黑麦草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T生根粉提高作物磷素利用率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世亮 骆永明 +2 位作者 介晓磊 李有田 李明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2-155,共4页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ABT生根粉对我国北方石灰性潮土中P素的作物利用效果。结果表明,ABT生根粉浸种能显著增加小麦的根量和植株吸P量,能显著提高作物对P肥的利用率。ABT生根粉提高小麦对P素利用率与其使用方式和P肥种类有关。
关键词 作物 磷素利用率 ABT生根粉 石灰性潮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源对作物根际效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世亮 介晓磊 +2 位作者 李有田 安志装 胡著邦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5-329,共5页
本文通过网室盆栽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几种P源施入石灰性土壤后对作物根际生物活性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P源处理,小麦生长过程中根际、非根际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及根际效应(R/B)有显著差异,其大小顺序为:K2HPO4>CaMg... 本文通过网室盆栽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几种P源施入石灰性土壤后对作物根际生物活性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P源处理,小麦生长过程中根际、非根际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及根际效应(R/B)有显著差异,其大小顺序为:K2HPO4>CaMg-P>SSP>FA>CK。微生物数量在生育后期达到高峰。作物根际磷酸酶活性随生育期的进展逐步增强。不同P源处理影响下的土壤磷酸酶活性有一定的差异,总体顺序为:FA>SSP >K2HPO4> CaMg-P>CK。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地高于中性磷酸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 微生物 磷酸酶 根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对污染水稻土中苯并[a]芘共代谢降解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世亮 骆永明 +1 位作者 吴龙华 曹志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61,共8页
在恒温和恒定转速培养条件下,模拟生物泥浆反应器法,选择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来的青霉菌、黑曲霉、白腐真菌等3种真菌,在添加不同浓度菲和邻苯二甲酸作为共存底物情况下,研究其对水稻土中苯并[a]芘(B[a]P)的共代谢降解。结果... 在恒温和恒定转速培养条件下,模拟生物泥浆反应器法,选择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来的青霉菌、黑曲霉、白腐真菌等3种真菌,在添加不同浓度菲和邻苯二甲酸作为共存底物情况下,研究其对水稻土中苯并[a]芘(B[a]P)的共代谢降解。结果表明,末灭菌土壤对B[a]P有降解能力。当土壤中添加菲时,提高了B[a]P在土壤中的降解率,100mgkg-1浓度菲处理的降解率显著高于200mgkg“浓度菲处理,邻苯二甲酸对B[a]P降解影响不大。灭菌土壤中的B[a]P几乎没有降解。添加菲及邻苯二甲酸均促进了青霉菌对B[a]P的降解,其中菲浓度为100mgkg-1处理效果最显著。与灭菌土壤相比,接种黑曲霉提高了B[a]P的降解率,但添加菲与邻苯二甲酸却均抑制了黑曲霉菌对B[a]P的降解。白腐真菌能有效地降解B[a]P,但高浓度菲抑制了白腐真菌对B[a]P的降解,同时邻苯二甲酸对促进白腐真菌降解B[a]P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共代谢降解 苯并[a]芘(B[a]P)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麦草对土壤中苯并[a]芘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0
14
作者 丁克强 骆永明 +5 位作者 刘世亮 宋静 吴龙华 邢维芹 李振高 陶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8-353,共6页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黑麦草 (LoliummultiflorumLam)对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苯并 [a]芘动态变化的影响。盆栽试验设计 3种苯并 [a]芘处理浓度 ,分别为 1、10、10 0mgkg-1。将苗龄为 1周的黑麦草移植于受苯并 [a]芘污染的土壤中 ,...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黑麦草 (LoliummultiflorumLam)对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苯并 [a]芘动态变化的影响。盆栽试验设计 3种苯并 [a]芘处理浓度 ,分别为 1、10、10 0mgkg-1。将苗龄为 1周的黑麦草移植于受苯并 [a]芘污染的土壤中 ,同时设置有相同的苯并 [a]芘处理浓度但不种植物的对照试验。试验在2 0m3 的控温、控光的生长室内进行 ,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6 0 %。通过 12 0d的温室盆栽试验 ,观察到土壤中苯并 [a]芘的可提取浓度随着时间逐渐减少 ,种植黑麦草加快了土壤中可提取态苯并 [a]芘浓度的下降。在 1、10、10 0mgkg-1苯并 [a]芘处理浓度下 ,黑麦草生长的土壤中苯并 [a]芘的减少率分别达 82 3%、74 0 %和 5 5 9%。结果还显示 ,随盆栽时间的延长 ,黑麦草根圈土壤中多酚氧化酶含量提高 ,这可能根圈土壤中可提取态苯并 [a]芘含量降低有关。黑麦草的地上部可以积累苯并 [a]芘 ,变幅在 0 0 6~ 3 6 0mgkg-1。初步认为 ,土壤具有缓解苯并 [a]芘污染的自然本能 ,促进黑麦草生长 ,增强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 ,可提高黑麦草对苯并 [a]芘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土壤污染 苯并[A]芘 动态变化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配施对黄河滩区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0
15
作者 胡华锋 肖金帅 +5 位作者 郭孝 介晓磊 刘世亮 化党领 鲁剑巍 刘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0,188,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黄河滩区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饲草产量,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饲草产量增幅为8.62%~30.92%,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显著优于单施;配施能显著...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黄河滩区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饲草产量,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饲草产量增幅为8.62%~30.92%,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显著优于单施;配施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粗脂肪、磷等的含量,且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显著优于单施;能显著降低紫花苜蓿无氮浸出物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氮肥 磷肥 钾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进的生物反应器研究不同通气条件下土壤中菲的降解 被引量:26
16
作者 丁克强 骆永明 +4 位作者 刘世亮 邢维芹 吴龙华 宋静 李振高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5-251,共7页
利用自行设计的生物反应器进行多环芳烃菲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在控制土壤水分、养分的情况下 ,设 6个通气处理 ,分析测定各处理的土壤菲降解率、微生物量、多酚氧化酶以及土壤酸度的动态变化。为期 6 0天的试验结果表明 ,通气量为 ... 利用自行设计的生物反应器进行多环芳烃菲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在控制土壤水分、养分的情况下 ,设 6个通气处理 ,分析测定各处理的土壤菲降解率、微生物量、多酚氧化酶以及土壤酸度的动态变化。为期 6 0天的试验结果表明 ,通气量为 0 .0 8m3 h-1时 ,菲的降解率最高 ,达 72 .6 % ;与对照相比 ,微生物量最多 ,其中细菌、真菌都显著高于对照 ;多酚氧化酶活性也最高。通气量为 0 .0 8m3 h-1处理还可以控制土壤中酸度的变化 ,保持土壤中pH的稳定 ,从而更快地降解污染土壤中的菲。较高的菲降解率与通气改变土壤条件有关。在本实验的条件下 ,反应器中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增加 ,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 ,土壤保持稳定的pH值是土壤中菲降解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因而 ,改进的反应器具有较高的降解效果。本研究还表明 ,利用生物反应器能够快速、高效地消除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实现有机污染土壤的离位生物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通气速率 土壤污染 生物降解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微肥对苜蓿微量元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17
作者 胡华锋 介晓磊 +2 位作者 刘世亮 郭孝 曾一民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15-19,共5页
在氮磷钾基肥供应足量的基础上,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Zn、Fe、Mo、Co、B、Cu、Se和Mn 8种微肥混合喷施对紫花苜蓿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微肥能促进苜蓿Zn、Fe、Mo、Co、B、Cu、Se和Mn的含量及积累量的增长,且恰当的组配... 在氮磷钾基肥供应足量的基础上,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Zn、Fe、Mo、Co、B、Cu、Se和Mn 8种微肥混合喷施对紫花苜蓿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微肥能促进苜蓿Zn、Fe、Mo、Co、B、Cu、Se和Mn的含量及积累量的增长,且恰当的组配微肥中Mo和Co含量,如本试验的高钼低钴处理,能显著促进苜蓿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积累量的同时增长(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微肥 微量元素 含量 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资源安全问题及相关对策思考 被引量:94
18
作者 赵其国 周炳中 +1 位作者 杨浩 刘世亮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93-302,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最新耕地数据的分析,探讨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特点,剖析中国耕地安全态势及安全问题的诱发机制,进而提出中国耕地安全的相关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中国 耕地资源 安全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和添加物料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安志装 介晓磊 +3 位作者 李有田 白由路 魏义长 刘世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4,共7页
利用轻粘质土壤 ,模拟石灰性土壤中不同的组分因素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水溶性磷肥施入土壤后很快向其它无机磷形态转化 ,主要转化为Fe P ,其次是Ca2 P、Ca8 P和Al P ,而很少转化为O P和Ca10 P。其转化规律受不同培养组分因... 利用轻粘质土壤 ,模拟石灰性土壤中不同的组分因素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水溶性磷肥施入土壤后很快向其它无机磷形态转化 ,主要转化为Fe P ,其次是Ca2 P、Ca8 P和Al P ,而很少转化为O P和Ca10 P。其转化规律受不同培养组分因素的影响。较低的土壤水分含量 (≤ 2 0 0g/kg)利于Ca8 P、Al P向Fe P和Ca10 P的转化 ,过高的水分含量 (>2 0 0 g/kg)有利于Ca10 P的活化与Fe P的大量生成 ;不同量CaCO3 加入促进了Fe P、Al P以及Ca2 P向Ca8 P、Ca10 P方向转化 ;秸杆、腐植酸的加入增加了各形态无机磷量以及无机磷总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 ,Al P、Fe P等形态的磷量减少 ,Ca8 P、Ca10 P形态的量增加。不同量秸杆以及腐植酸的加入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速效磷下降的幅度 ,提高了土壤速效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无机磷 形态转化 土壤组分 水溶性磷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锌与富啡酸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田春丽 介晓磊 +4 位作者 刘巘 刘芳 郭孝 胡华锋 刘世亮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6-75,共10页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通过播前基施硒、锌微肥和富啡酸,研究了硒锌和富啡酸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统一施用氮磷钾的基础上,适量硒锌或富啡酸的施用均可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且以两者配施效果最...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通过播前基施硒、锌微肥和富啡酸,研究了硒锌和富啡酸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统一施用氮磷钾的基础上,适量硒锌或富啡酸的施用均可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且以两者配施效果最好,产量达16.28t/hm2,显著(P<0.01)高于对照,增幅为42.43%;施用硒锌混合微肥或富啡酸均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硒、锌含量及积累量;硒锌和富啡酸配施极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粗灰分含量,而对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影响不显著,三者配施显著提高了氨基酸总量及缬氨酸(Val)、亮氨酸(Leu)以及赖氨酸(Lys)等3种必需氨基酸(EAA),同时提高了非必需氨基酸(NEAA)中的天门冬氨酸(Asp)、精氨酸(Arg)、组氨酸(His)和酪氨酸(Tyr),其他氨基酸变化不明显。因此,适量硒锌与富啡酸配施有利于增加苜蓿干草产量、营养成分、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改善紫花苜蓿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富啡酸 营养成分 氨基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