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组学视角分析中药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罗琴 刘丁语 +10 位作者 刘宝玲 乔常宏 陈翔宇 何振文 王晓虎 陈晶 张翩 黄元 王刚 刘昊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4-561,共8页
病毒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微生物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与重组,如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使得疫苗提供的保护有限。同时,有效抗病毒药物的缺乏使得病毒感染后治疗困难... 病毒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微生物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与重组,如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使得疫苗提供的保护有限。同时,有效抗病毒药物的缺乏使得病毒感染后治疗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防控方法来预防病毒感染。中药因具有成分安全、不易产生耐药性且能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于病毒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抗病毒研究中。传统中药为抗病毒药物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但传统试验手段进行抗病毒药物研发耗时久且工作量大,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利用组学数据分析药物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筛选、评价药物疗效和发现新的药物靶点的有力手段。因此,笔者总结分析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多组学联合分析在中药抗病毒中的研究进展,通过不同组学视角分析中药在抗病毒研究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药的抗病毒机制,还可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病毒作用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多组学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学视角下中药抗菌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乔常宏 陈翔宇 +10 位作者 刘宝玲 罗琴 刘丁语 何振文 王晓虎 陈晶 张翩 黄元 白挨泉 王刚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
随着抗生素滥用引发的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传统中草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具有多靶点、副作用小、抗耐药性和广谱等优点,在抗菌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和显著效果。随着测序技术、高分辨率... 随着抗生素滥用引发的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传统中草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具有多靶点、副作用小、抗耐药性和广谱等优点,在抗菌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和显著效果。随着测序技术、高分辨率质谱等的发展,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抗菌机制的研究。转录组学技术可用于筛选和验证差异表达基因,以了解中药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途径。蛋白质组学可帮助识别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并解析其与致病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检测代谢产物的变化,以识别在中药和细菌之间的相关代谢物的差异。然而,单一的组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组学联合分析可更全面地了解细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中药对细菌感染的调控机制。笔者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多组学联用技术方面系统性总结了中药抗菌活性及中药影响群体感应、生物膜形成、物质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等抗菌机制的研究,旨在为中药抗菌机理的解析和抗菌药物筛选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学研究 蛋白组学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中药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致仔猪脑膜炎的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丁语 刘宝玲 +8 位作者 何振文 罗琴 乔常宏 陈翔宇 王晓虎 向华 王刚 谭臣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43-2153,共11页
【目的】确定广东某猪场送检的疑似猪链球菌引起仔猪脑膜炎的病猪组织中的病原,并测定其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为猪场用药及探索该病原引起脑膜炎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对疑似猪链球菌引起的仔猪脑膜炎送检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形态... 【目的】确定广东某猪场送检的疑似猪链球菌引起仔猪脑膜炎的病猪组织中的病原,并测定其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为猪场用药及探索该病原引起脑膜炎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对疑似猪链球菌引起的仔猪脑膜炎送检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及分子学鉴定,并对其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测定、小鼠感染试验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仔猪脑组织分离株在血平板上出现溶血现象,革兰染色镜检细菌被染成紫色,形态为圆形,部分呈链状排列。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能发酵棉子糖、乳糖、菊糖、七叶苷,不能发酵山梨醇、甘露醇、阿拉伯糖、松三糖、D-核糖,马尿酸盐还原试验为阴性,与猪链球菌相符。测序分析后确定分离株为猪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为9型猪链球菌,命名为GDS209。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GDS209对头孢噻吩(先锋Ⅰ)、头孢氨苄(先锋Ⅳ)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等10种抗菌药耐药,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氟苯尼考、阿莫西林3种抗菌药敏感。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GDS209携带gdh、gapdh、fbps、orf 2、srtA、ccpA毒力基因,不携带mrp、sly、luxS、epf毒力基因。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GDS209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 50)为1×10^(9)CFU。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分离株GDS209能引起昆明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脑不同程度的淤血和炎症。【结论】本研究分离到1株9型猪链球菌,该分离菌对大部分猪场常用抗菌药耐药,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氟苯尼考、阿莫西林3种抗菌药敏感,本研究结果可为9型猪链球菌的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脑膜炎 猪链球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丁语 何振文 +4 位作者 刘宝玲 王刚 王晓虎 谭臣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6-747,共12页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是一种单链、非包膜的RNA病毒,目前可分为8个基因型。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体,HEV能引起人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和动物的感染,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也可通过输血和母婴传播。HEV主要在发展中...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是一种单链、非包膜的RNA病毒,目前可分为8个基因型。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体,HEV能引起人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和动物的感染,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也可通过输血和母婴传播。HEV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流行,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有散发的病例。目前,检测HEV的常用方法是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也有学者利用反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T-RPA)和CRISPR系统等新型检测方法进行HEV检测。在药物治疗方面,可用利巴韦林、干扰素或多烯磷脂酰胆碱(PPC)等化合物治疗HEV引起的感染,也可使用中药单味或复方改善临床症状并作协同治疗。接种疫苗被认为是预防和控制HEV感染的有效手段,但目前仍无有效的HEV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传统的灭活苗和减毒苗无法批量制备。当前HEV疫苗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基因重组蛋白疫苗、DNA疫苗、联合疫苗和口服疫苗等。接种疫苗是预防戊型肝炎的重要措施,采用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也可控制该病的流行。笔者主要通过对HEV的检测方法、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HEV的防控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HEV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HEV) 检测方法 治疗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及其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翔宇 黄元 +9 位作者 刘宝玲 罗琴 陆泳锟 何振文 刘丁语 乔常宏 王晓虎 王刚 白挨泉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02-4013,共12页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是一种能引起猪和人感染,危害较大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猪链球菌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是其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已知猪链球菌是在感染的黏附、集结和分散3个阶段形成生物被膜,其...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是一种能引起猪和人感染,危害较大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猪链球菌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是其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已知猪链球菌是在感染的黏附、集结和分散3个阶段形成生物被膜,其中毒力因子(荚膜多糖、溶菌酶释放蛋白和溶血素)起到主要作用,整个形成过程由细菌细胞的信号转导系统进行调控。细菌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系统是细菌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它对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并通过调控水平基因转移、复制、生物被膜形成等方式增强细菌耐药性,同时在增加细菌密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够增强猪链球菌的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主要涉及QS系统调控、胞外聚合物的形成、细胞外DNA作用、外排泵作用、生物被膜结构和水平基因转移。明确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调控及生物被膜引起耐药的机制,对猪链球菌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化学消毒剂、高温、紫外线和臭氧均能破坏猪链球菌的生物被膜并杀灭细菌;使用抗生素或抗菌剂等化学合成药物能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或破坏生物被膜,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作用,实现治疗猪链球菌感染的目的。此外,部分中药对猪链球菌的生物被膜有抑制和破坏作用,其活性成分具有抗耐药的特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笔者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调控机制及其引起的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的防治策略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猪链球菌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生物被膜 调控机制 耐药机制 药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诱导的炎症反应及抗炎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乔常宏 陈晶 +8 位作者 罗琴 刘宝玲 何振文 刘丁语 陈翔宇 王晓虎 王刚 白挨泉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28-3539,共12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母猪严重繁殖障碍与仔猪呼吸困难的一种全球性疾病。感染PRRS...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母猪严重繁殖障碍与仔猪呼吸困难的一种全球性疾病。感染PRRSV所引起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病毒载量和体内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PRRSV通过自身编码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激活炎症信号通路,导致大量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释放从而诱导炎症反应,但过度炎症反应特别是细胞因子风暴可能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导致病情加剧。因此通过抑制PRRSV引起的炎症应答可能是有效预防和控制PRRS的主要策略。目前常用的抗炎药物包括重组干扰素、非甾体抗炎药(NSAID)和类固醇等,传统的中药制剂也被证实对PRRS有一定治疗效果。然而PRRSV感染诱导炎症反应的具体条件、程度和机制以及抗炎药物作用尚未清楚。笔者拟对PRRSV诱导的炎症反应及其作用机制,以及相关抗炎药物的开发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PRRS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抗炎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跨物种传播和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何振文 刘丁语 +7 位作者 刘宝玲 张翩 王晓虎 王刚 黄元 陈晶 杜宗亮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05-2620,共16页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一种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被认为是引起人类急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HEV可被分为8种基因型,各基因型的分布与地域和工业化水平有关,其中HEV-3与HEV-4具有人兽共患的传播能力,...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一种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被认为是引起人类急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HEV可被分为8种基因型,各基因型的分布与地域和工业化水平有关,其中HEV-3与HEV-4具有人兽共患的传播能力,能造成人类和各种动物宿主的感染。除人类外,猪是HEV最常见的宿主,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HEV的宿主呈现多样性,包括牛、羊、鹿、兔和骆驼等多种动物,且各动物宿主之间存在跨物种传播的可能。HEV的跨物种传播是在人类和动物宿主频繁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适应性进化而形成的,受到宿主细胞受体和细胞因子的特异性差异限制。HEV基因重组有利于适应宿主的新毒株出现,也可能促进新的传播途径,从而促进HEV跨物种传播。通过对HEV传播途径的研究发现,基因型不同,传播途径也有所差异,而食用携带HEV的动物产品,特别是未煮熟的动物产品是造成人类感染HEV-3和HEV-4的主要原因。此外,水源的污染、职业暴露、输血与器官移植同样是HEV的重要传播途径。针对各种潜在的传播途径,可采取相关的防控手段对HEV进行预防,包括对动物食品进行充分的加热以灭活HEV、对水源进行消毒和净化、做好职业防护和疫苗注射等。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HEV的流行规律,各地应加强对HEV的监测,并制定相关的防控策略。笔者从HEV病原学、跨物种感染和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促进人们对HEV跨物种传播的深入认识并为HEV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HEV) 人兽共患病 跨物种传播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代谢和糖代谢在PRRSV感染宿主细胞中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罗琴 刘宝玲 +6 位作者 乔常宏 陈翔宇 刘丁语 王晓虎 王刚 刘昊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86-1695,共10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呼吸道疾病及公猪精液质量下降,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PRRSV不能自主复制,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均依赖...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呼吸道疾病及公猪精液质量下降,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PRRSV不能自主复制,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均依赖于宿主的代谢系统。宿主细胞也可调节其代谢过程,以防止PRRSV复制和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脂质代谢和糖代谢在PRRSV感染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PRRSV作为一种囊膜病毒对脂质代谢系统的依赖性较其他代谢系统更强。脂质参与了PRRSV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吸附、进入、复制、组装和释放,此外还与细胞炎症、免疫和凋亡有关。糖代谢也可干扰PRRSV的生命活动,从而促进或抑制PRRSV复制。文章综述了脂质代谢中脂肪酸、胆固醇、磷脂、脂滴和脂筏以及糖代谢中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在PRRSV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以期为阐明PRRSV的致病机制以及疫苗和抗PRRSV药物的研发提供基本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宿主细胞 脂质代谢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作为抗戊型肝炎病毒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何振文 刘丁语 +7 位作者 刘宝玲 张翩 王晓虎 王刚 黄元 陈晶 刘文俊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68-4577,共10页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造成急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HEV基因组由5′非编码区、3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ORF3)和3′非编码区组成,仅在HEV-1中发现了ORF4,并与ORF1重叠。各种编码蛋白在HEV的复制和感染中发挥着不...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造成急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HEV基因组由5′非编码区、3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ORF3)和3′非编码区组成,仅在HEV-1中发现了ORF4,并与ORF1重叠。各种编码蛋白在HEV的复制和感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HEV的复制是由ORF1编码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所介导的。HEV RdRp是由多个蛋白亚基组成的复合酶,具有7个保守基序,这些保守基序在RNA合成过程中发挥核苷酸识别、合成、延伸、修饰和稳定等作用,保证了RdRp的功能,在HEV的复制和转录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以RdRp作为抗HEV药物作用靶点的治疗方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是目前药物开发的一种主流思路。目前,已发现利巴韦林、索非布韦、2′-C-甲基胞苷(2CMC)等核苷类RdRp抑制剂和锌、GPC-N114等非核苷类RdRp抑制剂对HE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潜在的抗HEV药物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对HEV编码蛋白和HEV RdRp的结构与功能进行阐述,总结目前发现的对HEV有抑制作用的RdRp抑制剂,以期为HEV的药物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HEV)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 药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汽车出口问题及对策研究
10
作者 刘丁语 刘先雨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8年第1期136-137,共2页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吉林省汽车出口状况,总结出吉林省汽车出口贸易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今后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并合理的建议,这对于吉林省今后加长汽车产业链,丰富汽车出口类型,平稳国际贸易市场,从而实现吉林省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吉林省汽车出口状况,总结出吉林省汽车出口贸易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今后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并合理的建议,这对于吉林省今后加长汽车产业链,丰富汽车出口类型,平稳国际贸易市场,从而实现吉林省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汽车出口 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沙门菌的耐药现状、检测方法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振文 刘丁语 +5 位作者 刘宝玲 陈天宝 王刚 王晓虎 刘文俊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23-5135,共13页
猪源沙门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体,可引起仔猪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严重阻碍养殖业的发展。猪源沙门菌可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人们在生产上常用抗菌药物对猪源沙门菌进行控制,但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沙门菌的... 猪源沙门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体,可引起仔猪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严重阻碍养殖业的发展。猪源沙门菌可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人们在生产上常用抗菌药物对猪源沙门菌进行控制,但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沙门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耐药谱不断扩大,增加了对该菌的防治难度。随着细菌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沙门菌研究的深入,低成本、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不断被开发应用,为沙门菌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疫苗免疫是预防猪感染沙门菌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市面上的疫苗主要是减毒活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好、保护力持久等优点,而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苗也在开发研制中。除抗菌药物能对沙门菌有治疗和控制效果外,中药制剂和微生态药物对沙门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被认为是很好的替抗产品,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笔者对猪源沙门菌的耐药现状进行阐述,并对猪源沙门菌的检测方法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猪源沙门菌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沙门菌 耐药性 检测方法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