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嵌岩微型抗拔桩锚固黏结特性试验研究
1
作者
刘一鸿
白晓宇
+3 位作者
闫楠
孙淦
刘俊伟
王永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7-308,共12页
为研究强风化片麻岩中微型抗拔桩的锚固机理及破坏机制,采用准分布电阻应变传感器测试技术,实时监测现场极限抗拔试验过程中微型抗拔桩的应变变化,明确微型抗拔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分布特征,揭示嵌岩微型抗拔桩的黏结破坏机制。研究结果...
为研究强风化片麻岩中微型抗拔桩的锚固机理及破坏机制,采用准分布电阻应变传感器测试技术,实时监测现场极限抗拔试验过程中微型抗拔桩的应变变化,明确微型抗拔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分布特征,揭示嵌岩微型抗拔桩的黏结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微型抗拔桩均发生锚筋屈服破坏,MPⅡ(三筋微型抗拔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比MPⅠ(单筋微型抗拔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小3倍,说明MPⅡ内各筋材之间存在群锚效应;微型抗拔桩的锚筋轴力呈单峰型,且轴力沿锚固深度迅速衰减,锚筋轴力主要分布在3 m以内的岩层;锚筋剪应力呈快速增大后减速减小的分布形式,剪应力峰值出现在距孔口0.75 m处。微型抗拔桩锚筋-灌浆体界面、灌浆体-岩土体界面的黏结强度均比现行《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的建议值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抗拔桩
极限抗拔试验
轴力
剪应力
界面黏结强度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嵌岩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现场试验与机理分析
2
作者
闫楠
孙淦
+5 位作者
白晓宇
王忠胜
刘一鸿
贾世祥
张亚妹
崔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0-743,共14页
利用准分布式应变传感技术,测试抗浮锚杆在现场极限抗拔试验中杆体的应变变化,分析抗浮锚杆的内力分布特征及其荷载传递规律,揭示锚固长度对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验证临界锚固长度的存在,并基于Hoek-Brown准则提出嵌岩抗浮锚杆...
利用准分布式应变传感技术,测试抗浮锚杆在现场极限抗拔试验中杆体的应变变化,分析抗浮锚杆的内力分布特征及其荷载传递规律,揭示锚固长度对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验证临界锚固长度的存在,并基于Hoek-Brown准则提出嵌岩抗浮锚杆临界锚固长度的有效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抗浮锚杆杆体、灌浆体的荷载-位移曲线均存在拐点,分别在锚杆极限承载力的75%、60%处,拐点前位移呈线性变化,拐点后位移变化速率显著增大;随着荷载等级的增加,抗浮锚杆的荷载传递深度逐渐增大,锚杆杆体轴力呈相对慢速衰减的趋势,且轴力主要集中在浅部岩土层;杆-浆界面剪应力表现出先快速增加而后迅速减小的趋势,剪应力峰值出现在锚固深度约0.75m处;9根试验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均为200kN左右,基于Hoek-Brown准则计算得到的临界锚固长度为2.78m,这均与现场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可为嵌岩抗浮锚杆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浮锚杆
轴力
剪应力
锚固机制
临界锚固长度
现场极限抗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分布式电源调频调压能力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一鸿
鲁宝春
+1 位作者
孙丽颖
白锐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88-1693,共6页
为评价微电网中多分布式电源调频调压能力,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分布式电源调频调压能力的排序分类方法。首先,根据分布式电源的特性,定义分布式电源调频调压能力的4项指标:装机容量、备用容量、调频能力和调压能力;其次,根...
为评价微电网中多分布式电源调频调压能力,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分布式电源调频调压能力的排序分类方法。首先,根据分布式电源的特性,定义分布式电源调频调压能力的4项指标:装机容量、备用容量、调频能力和调压能力;其次,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建立关于4项指标的模糊关系矩阵;然后,根据专家评价法确定权重,结合关系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得出评价排序结果;最后,提出分布式电源分类的判别依据,对评价排序结果进行分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简捷、准确地将孤岛微网中分布式电源划分为主控源、辅助源与从属源,能够更好地发挥分布式电源调频调压功效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多分布式电源排序分类
模糊综合评价
调频调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嵌岩微型抗拔桩锚固黏结特性试验研究
1
作者
刘一鸿
白晓宇
闫楠
孙淦
刘俊伟
王永洪
机构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自然资源部滨海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7-308,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478348)
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项目(24-4-4-zrjj-180-jch)
+1 种基金
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tsqn202306234)
自然资源部滨海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课题(BHKF2021Z09)。
文摘
为研究强风化片麻岩中微型抗拔桩的锚固机理及破坏机制,采用准分布电阻应变传感器测试技术,实时监测现场极限抗拔试验过程中微型抗拔桩的应变变化,明确微型抗拔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分布特征,揭示嵌岩微型抗拔桩的黏结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微型抗拔桩均发生锚筋屈服破坏,MPⅡ(三筋微型抗拔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比MPⅠ(单筋微型抗拔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小3倍,说明MPⅡ内各筋材之间存在群锚效应;微型抗拔桩的锚筋轴力呈单峰型,且轴力沿锚固深度迅速衰减,锚筋轴力主要分布在3 m以内的岩层;锚筋剪应力呈快速增大后减速减小的分布形式,剪应力峰值出现在距孔口0.75 m处。微型抗拔桩锚筋-灌浆体界面、灌浆体-岩土体界面的黏结强度均比现行《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的建议值低。
关键词
微型抗拔桩
极限抗拔试验
轴力
剪应力
界面黏结强度
破坏机理
Keywords
micro anti-floating pile
ultimate pullout test
axial force
shear stress
interfacial bond strength
failure mechanism
分类号
TU47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嵌岩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现场试验与机理分析
2
作者
闫楠
孙淦
白晓宇
王忠胜
刘一鸿
贾世祥
张亚妹
崔岚
机构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自然资源部滨海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
青岛理工大学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0-743,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478348)
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tsqn202306234)
+1 种基金
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项目(24-4-4-zrjj-180-jch)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ZR2023QE107)。
文摘
利用准分布式应变传感技术,测试抗浮锚杆在现场极限抗拔试验中杆体的应变变化,分析抗浮锚杆的内力分布特征及其荷载传递规律,揭示锚固长度对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验证临界锚固长度的存在,并基于Hoek-Brown准则提出嵌岩抗浮锚杆临界锚固长度的有效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抗浮锚杆杆体、灌浆体的荷载-位移曲线均存在拐点,分别在锚杆极限承载力的75%、60%处,拐点前位移呈线性变化,拐点后位移变化速率显著增大;随着荷载等级的增加,抗浮锚杆的荷载传递深度逐渐增大,锚杆杆体轴力呈相对慢速衰减的趋势,且轴力主要集中在浅部岩土层;杆-浆界面剪应力表现出先快速增加而后迅速减小的趋势,剪应力峰值出现在锚固深度约0.75m处;9根试验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均为200kN左右,基于Hoek-Brown准则计算得到的临界锚固长度为2.78m,这均与现场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可为嵌岩抗浮锚杆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抗浮锚杆
轴力
剪应力
锚固机制
临界锚固长度
现场极限抗拔试验
Keywords
anti-floating anchor
axial force
shear stress
anchoring mechanism
critical anchorage length
field ultimate pull test
分类号
TU47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分布式电源调频调压能力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一鸿
鲁宝春
孙丽颖
白锐
机构
辽宁工业大学
出处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88-169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773189)
辽宁省教育厅重点攻关项目(JZL201915401)。
文摘
为评价微电网中多分布式电源调频调压能力,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分布式电源调频调压能力的排序分类方法。首先,根据分布式电源的特性,定义分布式电源调频调压能力的4项指标:装机容量、备用容量、调频能力和调压能力;其次,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建立关于4项指标的模糊关系矩阵;然后,根据专家评价法确定权重,结合关系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得出评价排序结果;最后,提出分布式电源分类的判别依据,对评价排序结果进行分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简捷、准确地将孤岛微网中分布式电源划分为主控源、辅助源与从属源,能够更好地发挥分布式电源调频调压功效与能力。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多分布式电源排序分类
模糊综合评价
调频调压能力
Keywords
distributed generation
frequency and voltage regulation capacity
multiple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equencing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分类号
TK8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及工程]
TM715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嵌岩微型抗拔桩锚固黏结特性试验研究
刘一鸿
白晓宇
闫楠
孙淦
刘俊伟
王永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嵌岩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现场试验与机理分析
闫楠
孙淦
白晓宇
王忠胜
刘一鸿
贾世祥
张亚妹
崔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分布式电源调频调压能力的评价方法
刘一鸿
鲁宝春
孙丽颖
白锐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