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原胶和半乳甘露聚糖分子间的增粘协效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刁虎欣 郑双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9-72,共4页
黄原胶(Xanthan gum)是Xanthomonas campestris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的一种多糖产品。而槐豆胶(locust bean gum)和瓜尔胶(guar gum)则是从槐豆和瓜豆中提取的半乳甘露聚糖。 黄原胶和槐豆胶或瓜尔胶等半乳甘露... 黄原胶(Xanthan gum)是Xanthomonas campestris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的一种多糖产品。而槐豆胶(locust bean gum)和瓜尔胶(guar gum)则是从槐豆和瓜豆中提取的半乳甘露聚糖。 黄原胶和槐豆胶或瓜尔胶等半乳甘露聚糖分子在溶液中有明显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半乳甘露聚糖 增粘协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因素对黄原胶丙酮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刁虎欣 王建龙 高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5-29,共5页
本文报道了发酵因素对黄原胶丙酮酸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源、氮原、无机盐和摇瓶振荡培养速度是影响黄原胶丙酮酸含量的极显著因索,接种量是不显著因素。经正交设计统计学分析,产生高丙酮酸含量黄原胶的摇瓶发酵培养基是:蔗糖2... 本文报道了发酵因素对黄原胶丙酮酸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源、氮原、无机盐和摇瓶振荡培养速度是影响黄原胶丙酮酸含量的极显著因索,接种量是不显著因素。经正交设计统计学分析,产生高丙酮酸含量黄原胶的摇瓶发酵培养基是:蔗糖2%、玉米淀粉2%、豆饼粉0.5%、K2HPO_40.5%、Mg—SO_4·7H_2O 0.02%、pH7.0,摇瓶发酵的接种量是2%,摇瓶振荡培养速度是240r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因素 黄原胶 丙酮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级黄原胶酶法脱蛋白及其主要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刁虎欣 赵大健 +2 位作者 邹翔 刘振安 王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7-52,共6页
黄原胶发酵液在适宜的条件下经碱性蛋白酶处理,并用酒精沉淀可制得黄原胶粉剂。测定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处理能使黄原胶产品含氮量降低41.8%,且有良好的增粘性、触变性和冷热稳定性,与槐豆胶协同使用有显著的增粘性,可作为食品添加剂。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 酶法 脱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食品添加剂黄原胶的质量检测和质量标准 被引量:4
4
作者 刁虎欣 赵大健 +2 位作者 袁锡琳 费家传 王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5-57,共3页
黄原胶(Xanthan gum)是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tris)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的一种多糖产品。 因为黄原胶有良好的增稠性、触变性、悬浮和乳化稳定性、耐酸碱、抗盐、抗温、和多种物质兼容、与半乳甘露聚... 黄原胶(Xanthan gum)是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tris)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的一种多糖产品。 因为黄原胶有良好的增稠性、触变性、悬浮和乳化稳定性、耐酸碱、抗盐、抗温、和多种物质兼容、与半乳甘露聚糖类协效增粘或凝胶化等性能,所以美国、加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 质量 检测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因素对黄原胶分子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刁虎欣 潘卫东 于宪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28,7,共5页
本文报道了发酵因素对黄原胶分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源和无机盐是影响黄原胶分子量的极显著因素,而氮源、摇瓶振荡培养速度和接种量则是显著因素。经正交设计统计学分析,产生高分子量黄原胶的摇瓶发酵培养基是:蔗糖2%、玉米粉2... 本文报道了发酵因素对黄原胶分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源和无机盐是影响黄原胶分子量的极显著因素,而氮源、摇瓶振荡培养速度和接种量则是显著因素。经正交设计统计学分析,产生高分子量黄原胶的摇瓶发酵培养基是:蔗糖2%、玉米粉2%、鱼粉0.3%、豆饼粉0.3%、CaCO_30.3%、pH7.0,摇瓶发酵接种量是1%,摇床振荡培养速度是240r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分子量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食品级黄原胶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刁虎欣 赵大健 +1 位作者 王锐 田惠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2-45,共4页
黄原胶(Xanthan gum)是野油菜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tris)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的一种多糖产品。由于它有许多优良的性能,且经毒理学安全试验后确认无毒性,所以欧美、日本等同在食品工业中广泛用作食品添... 黄原胶(Xanthan gum)是野油菜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tris)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的一种多糖产品。由于它有许多优良的性能,且经毒理学安全试验后确认无毒性,所以欧美、日本等同在食品工业中广泛用作食品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黄原胶 毒理学 安全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的开发应用概况 被引量:2
7
作者 刁虎欣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1989年第4期50-57,共8页
黄原胶(Xanthan gum)是一种新型的微生物多糖发酵产品。为了在我国促进其开发应用,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黄原胶的优良性能,黄原胶在国内外的食品工业、非食品工业以及油田开发等几十个方面的应用,并概述了黄原胶在我国的开发应用情况。
关键词 发酵产品 微生物多糖 开发应用情况 假塑性流动 精细石油化工 食品发酵工业 乳化钻井液 油田开发 饱和盐水钻井液 肉类罐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原油的作用 被引量:34
8
作者 张翠竹 梁凤来 +2 位作者 张心平 刁虎欣 刘如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2-176,共5页
从大港炼油厂污水中筛选到一株地衣芽孢杆菌NK X3,在含糖培养基中培养可产生一种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在 pH 4— 1 2的范围内和 40 0 0mg/L的高钙离子浓度及 1 5%的高盐浓度下仍维持原有表面活性。更为显著的特点是在... 从大港炼油厂污水中筛选到一株地衣芽孢杆菌NK X3,在含糖培养基中培养可产生一种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在 pH 4— 1 2的范围内和 40 0 0mg/L的高钙离子浓度及 1 5%的高盐浓度下仍维持原有表面活性。更为显著的特点是在 1 2 0℃的高温下不失活。该产物可将水的表面张力由 76.6降至 35.5mN/m。其乳化活性值为 1 .50 ,临界胶束浓度 (CMC值 )为 30 .0mg/L。对高含胶质沥青质油的降粘率高达 50 %以上 ,增溶与脱附作用显著 ,可使油水互溶而形成水包油型乳化小滴。可使高含蜡油有效地乳化分散。这些特点有利于原油的增采和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微生物 原油 微生物采油 脂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吞吐开采稠油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 牧 杨 红 +6 位作者 刘宏伟 边芳霞 刘思贤 黄兆海 刁虎欣 刘如林 梁凤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对包括辽河油田齐108 块在内的中质稠油油藏中分离出的多种微生物进行了驯化培养、生理活性研究、采油性能评价及采油机理分析,筛选出了适合齐108 块稠油油藏的菌种 L H5 ,在齐108 块3 口稠油井上进行了2 —3 轮次、... 对包括辽河油田齐108 块在内的中质稠油油藏中分离出的多种微生物进行了驯化培养、生理活性研究、采油性能评价及采油机理分析,筛选出了适合齐108 块稠油油藏的菌种 L H5 ,在齐108 块3 口稠油井上进行了2 —3 轮次、8 井次微生物吞吐试验,效果良好,投入产出比大于1∶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微生物吞吐 稠油油藏 石油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重原油油藏微生物采油试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英 梁凤来 +7 位作者 刁虎欣 刘如林 李牧 张浩 赵贲 李吉阳 郎宝山 陈巨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8-181,共4页
辽河油田冷 43块油藏所产原油含胶质沥青质 37%~ 42 % ,含蜡 5 % ,粘度 9.6~ 43Pa·s(5 0℃ ) ,密度 0 .96 0~ 0 .975 g/cm3 ,已超出了国外某些标准规定的微生物采油适用范围。用优选的适应温度范围为 40~ 6 0℃的两种菌假单胞... 辽河油田冷 43块油藏所产原油含胶质沥青质 37%~ 42 % ,含蜡 5 % ,粘度 9.6~ 43Pa·s(5 0℃ ) ,密度 0 .96 0~ 0 .975 g/cm3 ,已超出了国外某些标准规定的微生物采油适用范围。用优选的适应温度范围为 40~ 6 0℃的两种菌假单胞菌 (Pseudomonassp .)LH 18和短杆菌 (Brevibacteriumsp .)LH 2 1的等量混合物、培养基 ,分别与该区块5口油井所产原油在 48℃摇床发酵 48小时 ,使原油粘度降低 2 6 %~ 6 5 % ,发酵液表面张力下降 10 %~ 19% ,pH值由中性变为弱酸性 ,表明在原油发酵过程中有表面活性物质和酸生成。在该区块蒸汽吞吐效果很差的同层位 5口井的近井地带注入营养液和混合菌液 ,共 7井次 ,单井一次注入菌液 0 .5~ 1.2t,注入后采用机械抽油。 5口井中有 3口井既增产油又减产水 ,1口井 (间开井 )连续生产。这 4口特重油井单井微生物吞吐试验获得成功。另 1口井产液量和产水量均大幅度上升 ,增产油量极微。同一层位的 5口井微生物采油效果相差很大 ,特别是微生物疏通出水层或通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试验 采油微生物 特重稠油油藏 混合菌种 辽河冷37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降解黄原胶中菌胞残骸的研究
11
作者 梁凤来 刁虎欣 李民勤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1989年第5期33-37,共5页
含有黄单孢杆菌菌株的黄原胶水溶液,可用少量碱性蛋白酶(100~750ppm)处理,使菌胞残骸降解,以制得澄清的黄原胶溶液。酶处理后的黄原胶,氮含量可降低40%以上。酶处理过程对黄原胶的分子结构及其粘度特性不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关键词 碱性蛋白酶 粘度特性 酶法降解 处理过程 单孢 实验样品 芽抱杆菌 酶降解 电镜照片 发酵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