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公英花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31
1
作者 刁海鹏 吕俊杰 曹晓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78-179,共2页
目的 建立蒲公英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比色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太原地区蒲公英花中总黄酮含量。结果 本方法在 5~ 5 0 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 :Y =0 .0 84A - 0 .0 0 2 0 ,r =0 .9996 ,总... 目的 建立蒲公英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比色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太原地区蒲公英花中总黄酮含量。结果 本方法在 5~ 5 0 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 :Y =0 .0 84A - 0 .0 0 2 0 ,r =0 .9996 ,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 10 0 .0 2 %。太原地区蒲公英花中总黄酮含量为 0 .889%。结论 比色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花 总黄酮 含量测定 比色法 植物药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爬山虎叶中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刁海鹏 孙体健 +3 位作者 弓辉 姬小蕾 阎茜 赵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研究爬山虎叶子中红色素的性质以及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爬山虎叶中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吸光分光光度法对红色素的吸收光谱图进行分析,并评价在不同条件下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该红色素为水溶性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528nm;... 目的研究爬山虎叶子中红色素的性质以及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爬山虎叶中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吸光分光光度法对红色素的吸收光谱图进行分析,并评价在不同条件下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该红色素为水溶性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528nm;在亚硫酸钠、柠檬酸、葡萄糖食品添加剂的存在下,爬山虎叶子红色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在苯甲酸钠、氯化钠的存在下稳定性较差。结论通过实验为爬山虎叶中红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山虎 红色素 食品着色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花中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杨岚 李华峰 +3 位作者 刁海鹏 唐兴玉 彭太芳 孙体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60-163,共4页
测定蒲公英花75%乙醇提取液中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并测定该提取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油脂自氧化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蒲公英花中总酚酸平均含量为4.09%,总黄酮平均含量为3.65%。提取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油脂... 测定蒲公英花75%乙醇提取液中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并测定该提取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油脂自氧化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蒲公英花中总酚酸平均含量为4.09%,总黄酮平均含量为3.65%。提取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油脂自氧化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并在供试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量效关系。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半数抑制率IC50为96.1μg/mL,对羟自由基的IC50为7.7μg/mL。蒲公英花提取液可使花生油的过氧化值(POV)显著降低,其效果与在花生油中添加0.10%的VC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花 酚酸 黄酮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梁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曹晓峰 卫建琮 +1 位作者 刁海鹏 冯彦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9-21,共3页
从高梁壳中提取的天然红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食用色素。本文对提取高梁红色素的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研究了食品中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对高梁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为高梁红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粱红色素 提取 稳定性 食用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花黄色素的提取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曹晓峰 王宁 +1 位作者 刁海鹏 王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7-131,共5页
从野生蒲公英花中提取的黄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并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天然色素。本文研究了它的提取方法、性质以及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蒲公英花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为蒲公英花黄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蒲公英花 黄色素 提取 天然色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皮棕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黄文 王宁 +2 位作者 刁海鹏 杨正平 曹晓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19,共3页
研究了荸荠皮中棕色素的提取条件以及食品中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蔗糖、磷酸钠、苯甲酸钠、维生素C、亚硫酸钠等)对荸荠棕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65%的乙醇作为浸提液,调pH值为2,80℃,提取率为80%;蔗糖、苯甲酸钠、维生素C的存... 研究了荸荠皮中棕色素的提取条件以及食品中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蔗糖、磷酸钠、苯甲酸钠、维生素C、亚硫酸钠等)对荸荠棕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65%的乙醇作为浸提液,调pH值为2,80℃,提取率为80%;蔗糖、苯甲酸钠、维生素C的存在对荸荠皮棕色素几乎没有影响,而磷酸钠、亚硫酸钠的加入使色素颜色加深。通过实验为荸荠皮棕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皮棕色素 提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衍生物对美洛昔康的包合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茹林 孙体健 +2 位作者 裴晓丽 刁海鹏 陈明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21-1224,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在pH值2.5、6.8和10.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研究了美洛昔康与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磺丁醚-β-环糊精(SBE-β-CD)的包合特性。美洛昔康的最大发射波长依次紫移了7、9和14 nm,荧光强度变化(ΔF)... 采用荧光光谱法在pH值2.5、6.8和10.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研究了美洛昔康与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磺丁醚-β-环糊精(SBE-β-CD)的包合特性。美洛昔康的最大发射波长依次紫移了7、9和14 nm,荧光强度变化(ΔF)的倒数与环糊精浓度(cCD)的倒数呈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其与3种环糊精均形成了1∶1的包合物。以包合常数作为包合作用的量度,则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包合能力呈SBE-β-CD>HP-β-CD>β-CD。包合过程除了疏水作用力外,还存在额外的静电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Β-环糊精衍生物 包合作用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泳-色谱扫描法检测尿中清蛋白 被引量:3
8
作者 曹晓峰 刁海鹏 +2 位作者 卫建琮 张生万 冯彦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0-272,共3页
建立了电泳 色谱扫描法检测尿中清蛋白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尿蛋白后,用作者合成的染色剂染色,用CS 930薄层扫描仪定量测定尿中清蛋白含量,其被测组分的质量浓度为0 3~3 6g/L时与相应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建立了电泳 色谱扫描法检测尿中清蛋白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尿蛋白后,用作者合成的染色剂染色,用CS 930薄层扫描仪定量测定尿中清蛋白含量,其被测组分的质量浓度为0 3~3 6g/L时与相应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 9974。方法的精密度为4 20%,回收率为96 7%~104 3%。利用该方法对肾脏病人尿液中清蛋白的含量进行分析,快捷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扫描法 检测 尿 清蛋白 醋酸纤维薄膜 电泳 分离 肾脏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其对阿莫西林高灵敏检测 被引量:6
9
作者 弓辉 康玉 +7 位作者 张荣 任国栋 侯笑雨 张敏 李丽红 刘文 王浩江 刁海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7-234,共8页
以天然物质石斛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合成高荧光量子产率的氮掺杂碳点(NCD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吸收图谱(UV-Vis)及荧光光谱(PL)对合成的NCDs进行表征。实验结果显... 以天然物质石斛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合成高荧光量子产率的氮掺杂碳点(NCD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吸收图谱(UV-Vis)及荧光光谱(PL)对合成的NCDs进行表征。实验结果显示合成的NCDs发强烈的蓝色荧光,呈现为球形或准球形,均匀分散,尺寸范围在1~5 nm;其表面含有丰富的COOH、OH和NH2等水溶性基团,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50和435 nm,且具有良好的发光稳定性。通过测定,合成的NCDs的荧光量子产率高达29.19%。在pH=7.4的缓冲溶液中测定不同物质对NCDs的荧光影响,相同条件下发现只有阿莫西林能够对NCDs荧光进行明显猝灭,表明合成的NCDs可选择性的识别阿莫西林,通过NCDs的荧光强度变化构建一种可灵敏检测阿莫西林的传感器,检测线性范围为2.6~30μmol/L,检出限为0.15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碳点 高荧光量子产率 荧光猝灭 阿莫西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爬山虎叶中红色素的超声波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弓辉 刁海鹏 +2 位作者 赵艳 姬晓蕾 闫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研究爬山虎叶中红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单因素实验分析了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超声频率5个因素对爬山虎叶中红色素提取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考察超声法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采用95%乙... 目的研究爬山虎叶中红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单因素实验分析了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超声频率5个因素对爬山虎叶中红色素提取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考察超声法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采用95%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g/ml)为1∶40,提取温度为60℃,在超声频率为100W,提取55min,提取效果较好。结论超声波法提取爬山虎叶中红色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法 爬山虎 天然色素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药PAS新衍生物的化学表征及其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文 孙体健 +2 位作者 王浩江 弓辉 刁海鹏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74-376,共3页
目的研究抗结核药对氨基水杨酸的希夫碱(PAS-Schiff)的化学表征及其与牛血清蛋白(BSA)的作用。方法以水杨醛和PAS为原料合成了水杨醛缩对氨基水杨酸Schiff碱,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研... 目的研究抗结核药对氨基水杨酸的希夫碱(PAS-Schiff)的化学表征及其与牛血清蛋白(BSA)的作用。方法以水杨醛和PAS为原料合成了水杨醛缩对氨基水杨酸Schiff碱,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杨醛缩对氨基水杨酸Schiff碱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得到抗结核药PAS-Schiff碱,该化合物与牛血清蛋白的结合使蛋白的荧光被猝灭,得出15℃、25℃和35℃的两者结合常数为2.72×105,2.08×105,7.55×104L/mol,且结合位点数均为1。通过计算其与牛血清蛋白的热力学参数得出两者间相互作用为典型的疏水作用过程。结论化学表征表明得到新型PAS-Schiff碱化合物,并得出其与牛血清蛋白是通过疏水作用相结合,由此可建立其与BSA的结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 SCHIFF碱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4-甲基吡唑基)甲烷和氯化铜(钴,镍)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12
作者 曹晓峰 李青山 刁海鹏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12-313,共2页
首次合成了二 (4 -甲基吡唑基 )甲烷 (C9H12 N4 )与氯化铜 (钴 ,镍 )三种配合物 ,并通过摩尔电导 ,元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三种配合物为 1∶2型的配合物。又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的分析数据 。
关键词 二(4-甲基吡唑基)甲烷 配合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天然物质合成荧光碳点及其性质和应用综述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文 李婷婷 +4 位作者 张冰 张荣 刁海鹏 常宏宏 魏文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2-409,共8页
由于荧光显微技术、激光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荧光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研究和应用方面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荧光材料包括小分子、共轭聚合物等,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生物标记诊断、荧光检测等领域。20世纪,随着纳米科学的出现,一... 由于荧光显微技术、激光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荧光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研究和应用方面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荧光材料包括小分子、共轭聚合物等,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生物标记诊断、荧光检测等领域。20世纪,随着纳米科学的出现,一种新型的荧光材料——量子点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传统的量子点主要由Ⅱ-Ⅵ、Ⅲ-Ⅴ族元素组成(如Cd、Te等),故称为半导体量子点,由于传统半导体量子点的主体为半导体,在生物安全和环境污染方面存在隐患,从而限制了量子点的应用和发展。自2004年首次发现荧光碳点以来,碳点就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碳点一般指尺寸小于10 nm,具有准球形的结构,能稳定发光的一种纳米碳。与其他碳纳米材料相比,碳点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质,即发光具有尺寸和波长依赖性。同时,碳点发光克服了有机染料发光不稳定、易光漂白等缺点。此外,碳点易制备且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碳点的细胞低毒性对于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因此,受到了研究者的极大重视。由于碳点不含重金属元素,因此不具有无机半导体量子点的高毒性,可应用到生物成像以及荧光靶向定位领域。最近几年更是掀起了以绿色天然物质为碳源合成荧光碳点的研究热潮。合成此类碳点的优势在于其原料廉价、可再生,适合大规模制备,减少了与化学物质的接触,绿色环保。目前主要报道的原料集中在蔬菜、水果,植物花瓣和果实等,大部分天然物质均含有糖类、蛋白质等成分,从而在合成过程中自我钝化形成异元素掺杂碳点,使其光学性能优异并被广泛应用。但目前报道的此类碳点发光主要集中在短波长且荧光量子产率较低,发光机理尚未明确。本文基于绿色天然物质合成的荧光碳点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此类碳点的主要合成方法、表征方法、性质以及在离子传感、生物传感与检测、生物成像等领域中的应用,分析总结了此类碳点的优点和缺点,最后展望了基于绿色天然物质合成的荧光碳点在药物载体及药物传递、靶向治疗疾病等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物质 荧光碳点 传感检测 生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绿色荧光碳点的制备并用于Pb2+的灵敏检测和细胞成像 被引量:8
14
作者 康玉 任国栋 +6 位作者 侯笑雨 张敏 李婷婷 李丽红 刘文 王浩江 刁海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9,共8页
碳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与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相比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易修饰等优点,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L-半胱氨酸和蔗糖为原料,在0.1 mol·L^-1的NaOH溶液中成功的制备出发绿色荧... 碳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与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相比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易修饰等优点,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L-半胱氨酸和蔗糖为原料,在0.1 mol·L^-1的NaOH溶液中成功的制备出发绿色荧光的碳点(G-CDs),最佳发射波长是515 nm,经表征得出其表面主要还有氨基、羟基和羧基等基团,荧光量子产率高达33.4%,其荧光可被Pb^2+特异性猝灭,最终应用于Pb^2+的灵敏检测,检出限为0.025μmol·L^-1。经MTT法测定G-CDs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为低毒性,最后应用到细胞荧光成像中,通过细胞成像技术成功检测细胞中Pb^2+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 碳点 PB^2+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靶向荧光探针用于HepG2细胞中ONOO^(−)的特异性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耿佳美 马素芳 +3 位作者 刘文 刁海鹏 武志芳 李思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1-448,共8页
过氧亚硝酸根(ONOO^(-))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在细胞信号转导和稳态调节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现生物体ONOO的精准靶向检测,对于深入探索其生理病理机制至关重要。本文以1,8-萘二甲酰亚胺作为荧光发色团、熊去氧胆酸作为肝靶... 过氧亚硝酸根(ONOO^(-))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在细胞信号转导和稳态调节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现生物体ONOO的精准靶向检测,对于深入探索其生理病理机制至关重要。本文以1,8-萘二甲酰亚胺作为荧光发色团、熊去氧胆酸作为肝靶向单元,制备荧光探针N-丙基-4(-4-3α,7β-二羟基-5β-胆甾烷-24-酰肼基)-1,8-萘二甲酰胺(NA),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中ONOO的特异性检测。该探针与ONOO响应后,其绿色荧光显著增强,且荧光强度与ONOO浓度在0~14.0μmol/L范围内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27μmol/L。该探针具有选择性强、受pH环境影响小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细胞荧光成像结果表明,该探针对肝癌细胞HepG2具有较好的靶向性,可以对HepG2细胞中外源性和内源性ONOO浓度进行特异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亚硝酸根 肝靶向 荧光探针 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爬山虎籽总黄酮提取及鉴别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俊 韩璇 +3 位作者 张艳军 孙体健 刁海鹏 曹晓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8期65-66,共2页
目的:研究爬山虎中黄酮的鉴别及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传统溶剂浸提法进行常规的化学定性分析确定爬山虎籽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并采用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实验证实爬山虎中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正交实验... 目的:研究爬山虎中黄酮的鉴别及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传统溶剂浸提法进行常规的化学定性分析确定爬山虎籽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并采用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实验证实爬山虎中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正交实验得出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50℃,料液比为1∶12,提取时间为3h,提取剂为pH=2的65%乙醇溶液。以芦丁为标准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爬山虎籽中总黄酮含量为2.3%。结论:爬山虎籽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优化并建立了爬山虎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山虎籽 黄酮类化合物 定性分析 正交试验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渗流应力耦合效应土石围堰断面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刁海鹏 侍克斌 +1 位作者 白现军 董正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0-136,共7页
为研究围堰在降雨及水位变动下的渗流特性及边坡稳定情况,以阿扎德帕坦水电站下游土石围堰为例,对比两种不同围堰剖面设计方案,考虑短历时强降雨工况,基于非饱和渗流原理,对两种围堰断面方案在渗流应力耦合状态下遭遇水位变动和短历时... 为研究围堰在降雨及水位变动下的渗流特性及边坡稳定情况,以阿扎德帕坦水电站下游土石围堰为例,对比两种不同围堰剖面设计方案,考虑短历时强降雨工况,基于非饱和渗流原理,对两种围堰断面方案在渗流应力耦合状态下遭遇水位变动和短历时强降雨时的渗流和边坡稳定性情况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方案1结构较为简单,围堰上游边坡(背水坡)为1∶1.50,下游边坡(迎水坡)为1∶1.75,迎水坡采用厚0.5 m的块石护坡,围堰堰身和下部基础采用高喷防渗墙。方案2结构较复杂,相比于方案1,防渗墙前移,围堰顶部采用厚40 cm、C20W6F100的混凝土板,防止在过流时对其造成严重冲刷。结果表明:方案2上下游边坡防渗效果均比方案1更具针对性,且围堰渗流特性及阻渗效果较好;在不同静水位条件下,方案2上下游边坡的安全系数整体上大于方案1的,且满足规范要求,其整体稳定性优于方案1的;水位变动时,无论是水位上升还是下降,降雨对围堰上游边坡的安全系数基本没有影响,但降雨会降低下游边坡的安全系数,降雨强度越大,安全系数就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围堰 渗流特性 稳定分析 断面优选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区水氮耦合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刁海鹏 石兴鹏 《吉林水利》 2023年第5期70-74,共5页
为明晰不同水氮及其耦合效应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裂区实验,设置3个灌水梯度以及3个氮肥施用梯度,以测定玉米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累积量以及产量。结果表明:灌水和施氮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影响显著,水氮耦合效应对于... 为明晰不同水氮及其耦合效应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裂区实验,设置3个灌水梯度以及3个氮肥施用梯度,以测定玉米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累积量以及产量。结果表明:灌水和施氮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影响显著,水氮耦合效应对于株高促进效果显著;干物质累积变化量受到水氮的调控,260m^(3)/亩灌水量和300kg/hm^(2)施氮量的水氮组合可以获得最佳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水氮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施工能力的过水围堰-隧洞导流方案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董正宇 侍克斌 +1 位作者 白现军 刁海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1-157,共7页
通过分析工程对于工期、应力、防洪的要求建立过水围堰的多目标决策模型,采用单纯形法且不断调整摄动权重来求得pareto解。通过近似理想点排序法,对不同施工速度对应的非劣解集进行排序,选择每个施工速度对应的最优决策方案,根据施工速... 通过分析工程对于工期、应力、防洪的要求建立过水围堰的多目标决策模型,采用单纯形法且不断调整摄动权重来求得pareto解。通过近似理想点排序法,对不同施工速度对应的非劣解集进行排序,选择每个施工速度对应的最优决策方案,根据施工速度限制选出最终决策方案。运用该模型采用关键工作窗口期的限制条件模拟了过水围堰工期限制,并根据围堰的施工技术特点分析了浇筑强度与单位造价之间的关系,确定较优的施工速度后得到最终决策方案。该模型考虑了施工方的能力限制,有利于设计方综合施工方能力后得出较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水围堰 多目标优化 施工导流 隧洞导流 贫胶混凝土围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JK-PSMA-7的制备及初步PET/CT显像
20
作者 鄢敏 秦志星 +7 位作者 茹慧宾 宋廷瑞 郝新忠 刘文 任国栋 李思进 武志芳 刁海鹏 《同位素》 CAS 2023年第1期62-68,I0004,共8页
为合成一种新型^(18)F-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18)F-JK-PSMA-7,经亲核取代、酸水解、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固相萃取等4步合成^(18)F-JK-PSMA-7,并测定其质量和体外稳定性,计算其脂水分配系数,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其生物安全性和生物分布... 为合成一种新型^(18)F-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18)F-JK-PSMA-7,经亲核取代、酸水解、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固相萃取等4步合成^(18)F-JK-PSMA-7,并测定其质量和体外稳定性,计算其脂水分配系数,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其生物安全性和生物分布特性,同时对1例健康志愿者和3例前列腺癌患者行PET/CT显像。结果表明,^(18)F-JK-PSMA-7的合成时间为45 min,合成产率为(31.0±2.5)%(未衰减校正,n=3),放化纯度>99%,体外稳定性良好,常温放置3个半衰期放化纯度仍>95%,脂水分配系数log P=-3.56±0.13,其他质控结果满足临床要求。生物分布实验显示其在体内稳定性较好,在所测时间点肌肉和骨骼几乎无摄取,药物在膀胱内的摄取较高,证明其经泌尿系统代谢。对1例健康志愿者和3例前列腺癌患者行PET/CT显像发现:1例健康志愿者主要在唾液腺、泪腺、下颌下腺、肝脏、脾脏和肠道、膀胱等器官有生理性高放射性摄取,3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病灶和转移灶都有浓聚,其中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54.82。可见新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显像剂^(18)F-JK-PSMA-7的合成产率高、放化纯度高、质量稳定,有望成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新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18)F-JK-PSMA-7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