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C-IMS技术分析不同贮藏时间白茶挥发性风味物质
1
作者 金阳 刘亚峰 +1 位作者 刁春华 苏小琴 《中国茶叶加工》 2025年第2期73-79,共7页
为比较贮藏时间对白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对贮藏1年、2年、4年、6年和8年的福鼎白牡丹进行检测分析。样品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21种,醇类8种,酯类6种,酮类6种,酸类2种,杂环类2种。白茶... 为比较贮藏时间对白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对贮藏1年、2年、4年、6年和8年的福鼎白牡丹进行检测分析。样品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21种,醇类8种,酯类6种,酮类6种,酸类2种,杂环类2种。白茶香气风味在贮藏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清鲜的毫香、清香逐渐减弱,陈香逐渐显现。各组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有明显差异,且部分物质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芳樟醇、氧化芳樟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醛、6-甲基-5-庚烯-2-酮等物质含量随贮藏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在贮藏1年的白茶中(E,E)-2,4-庚二烯醛高于其他茶样,在贮藏8年的白茶中乙酸、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己醛和异丁醛等物质大量存在且含量远高于其他茶样,是贮藏过程中产生或增加的成分。采用GC-IMS技术可快速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白茶的挥发性物质差异,为年份白茶的快速鉴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鼎白茶 贮藏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茶加工工艺及功效研究进展
2
作者 高玉萍 叶丽琴 +6 位作者 涂云飞 苏小琴 左小博 刁春华 宋鹏鹏 王盈峰 谢前途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黄茶是我国的特有茶类,具有“黄汤黄叶”的品质特征。文章主要论述了黄茶加工工艺中鲜叶的选取、杀青、闷黄、干燥等工序的研究现状,对黄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叶绿素、可溶性糖、香气成分等进行了总结归纳... 黄茶是我国的特有茶类,具有“黄汤黄叶”的品质特征。文章主要论述了黄茶加工工艺中鲜叶的选取、杀青、闷黄、干燥等工序的研究现状,对黄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叶绿素、可溶性糖、香气成分等进行了总结归纳,并通过系统梳理当前对于黄茶健康功效的研究,阐释了黄茶的抗氧化、抗癌抗炎、降血糖、肠道菌群调控等功效,以期为黄茶的工艺和功效研究及衍生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茶 加工 闷黄 化学成分 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黄素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刁春华 孔俊豪 +4 位作者 谭蓉 涂云飞 苏小琴 左小博 杨秀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4247-4252,共6页
茶黄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类组分氧化聚合的产物,是红茶品质优劣的标志性成分之一。茶黄素具有独特的苯骈卓酚酮结构和更多的酚羟基团,具有多种功能活性,在抑菌性能方面有时优于儿茶素和其他多酚类成分。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在... 茶黄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类组分氧化聚合的产物,是红茶品质优劣的标志性成分之一。茶黄素具有独特的苯骈卓酚酮结构和更多的酚羟基团,具有多种功能活性,在抑菌性能方面有时优于儿茶素和其他多酚类成分。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茶黄素抑菌活性领域的研究进展,从抑菌谱系(细菌、真菌、病毒)、作用机制、应用范畴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和分析总结,发现茶黄素作为天然来源的广谱抑菌剂,在与人类相关的多种致病菌干预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从天然抑菌剂终端价值开发角度对其可能应用途径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叶次生代谢产物应用技术研究深入开展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抗菌特性 抑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慢性前列腺炎复发辨治与预防 被引量:1
4
作者 刁春华 王军 +1 位作者 马跃 于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8期109-109,共1页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易于复发的原因,降低复发率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多年的临床实践,在药物治疗和患者自我调养两方面入手,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结果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恰当的辨证治疗配合患者的有效的自我调节,明显的降低本病复发的...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易于复发的原因,降低复发率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多年的临床实践,在药物治疗和患者自我调养两方面入手,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结果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恰当的辨证治疗配合患者的有效的自我调节,明显的降低本病复发的机率。结论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恰当的治疗,同时给予必要的健康教育,可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复发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酚类成分对口腔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刁春华 孔俊豪 +4 位作者 左小博 苏小琴 涂云飞 翁淑燚 杨秀芳 《中国茶叶加工》 2022年第1期43-48,共6页
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等为茶叶中活性物质,对多种人体病原微生物具有明显的体内、体外抗菌活性。口腔微生物群作为人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实验研究表明,茶叶酚类成分对口腔条件致病菌如... 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等为茶叶中活性物质,对多种人体病原微生物具有明显的体内、体外抗菌活性。口腔微生物群作为人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实验研究表明,茶叶酚类成分对口腔条件致病菌如变形链球菌、牙卟啉单胞菌等具有明确的抑制效果,可作为潜在的口腔菌群调节剂,广泛应用于龋齿、牙周疾病等多种口腔疾病的预防治疗。文章总结了茶叶代表性酚类成分对口腔致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改善口腔健康作用的有益发现,以期为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组分 口腔微生物 抑制 口腔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条件对杭白菊初制花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刁春华 李强 +1 位作者 白晓丽 杨秀芳 《中国茶叶加工》 2017年第2期21-27,共7页
以杭白菊初制花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含水率、贮藏温度、除氧剂对其180天贮藏期内总黄酮保留率及感官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低,初制花中总黄酮含量保留率越高,感官品质越好;其次,室温贮藏条件下,含水率越低贮藏效果越好... 以杭白菊初制花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含水率、贮藏温度、除氧剂对其180天贮藏期内总黄酮保留率及感官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低,初制花中总黄酮含量保留率越高,感官品质越好;其次,室温贮藏条件下,含水率越低贮藏效果越好;添加除氧剂对于常温贮藏条件下的样品品质有明显改善。结论:高水分含量杭白菊初制花在适宜的存放条件下贮藏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符合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条件 杭白菊 黄酮类化合物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扁形绿茶贮藏品质影响研究及货架期预测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苏小琴 左小博 +4 位作者 涂云飞 刁春华 谭蓉 孔俊豪 杨秀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5-280,共6页
针对影响扁形绿茶贮藏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了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其理化和感官的品质特性影响,并采用加速货架期测试试验(ASLT)和Q10模型预测其保质期。结果表明,高温、高湿或高光条件下,扁形绿茶中水分含量、酚氨比增加显著(P<0.... 针对影响扁形绿茶贮藏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了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其理化和感官的品质特性影响,并采用加速货架期测试试验(ASLT)和Q10模型预测其保质期。结果表明,高温、高湿或高光条件下,扁形绿茶中水分含量、酚氨比增加显著(P<0.05);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P<0.05);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儿茶素总量呈下降趋势(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扁形绿茶贮藏中的感官评分与儿茶素总量、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b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CA主成分分析表明,扁形绿茶贮藏中环境因子对其品质影响顺序为:温度>湿度>光照。ASLT试验表明,扁形绿茶30℃贮藏3月,40℃贮藏2月后,外形色泽黄褐,汤色黄,香气显陈气,感官评分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下降,依据Q10模型预测扁形绿茶在4、10和20℃贮藏条件下,理论货架期分别为24个月、16个月和8个月。本研究为绿茶贮藏过程中品质特性的保持以及贮藏条件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扁形绿茶 贮藏 品质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方式对颗粒形绿茶贮藏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苏小琴 左小博 +4 位作者 黄伟红 陆德彪 孔俊豪 刁春华 杨秀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3-301,共9页
目的探索不同包装方式对颗粒形绿茶贮藏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颗粒形绿茶分别采用单一铝箔包装和脱氧剂包装,在温度(15±1)℃、相对湿度65%下贮藏24个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感官审评方法和色差分析法,研究贮藏过... 目的探索不同包装方式对颗粒形绿茶贮藏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颗粒形绿茶分别采用单一铝箔包装和脱氧剂包装,在温度(15±1)℃、相对湿度65%下贮藏24个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感官审评方法和色差分析法,研究贮藏过程中风味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第0月比,两种包装方式颗粒形绿茶含水量整体呈上升趋势(P<0.05),单一铝箔包装颗粒形绿茶贮藏6个月咖啡碱含量显著下降(P<0.05),贮藏9个月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贮藏12个月茶多酚、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类总量显著下降(P<0.05)。而脱氧剂包装颗粒形绿茶贮藏12个月茶多酚、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含量和儿茶素类总量无显著变化(P>0.05)。贮藏第24个月,单一铝箔和脱氧包装颗粒形绿茶茶汤L分别为93.88和94.49,a分别为-2.25和-2.43,b分别为14.14和13.75,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8.96%和60.87%。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包装方式颗粒形绿茶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b/a、茶多酚、表儿茶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感官审评表明,采用脱氧包装的颗粒形绿茶的汤色、滋味和感官总分始终高于单一铝箔包装。结论相较于单一铝箔包装,采用脱氧包装更有利于保持颗粒形绿茶贮藏品质,从而延长颗粒形绿茶货架期。本研究为颗粒形绿茶贮藏品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形绿茶 包装方式 贮藏品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条件对扁形绿茶货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苏小琴 杨秀芳 +3 位作者 孔俊豪 刁春华 左小博 周玉翔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379-384,共6页
针对绿茶贮藏环节易氧化、陈变的行业难点问题,以温度、湿度、含氧量、干茶含水量为控制变量,研究差异化调控对绿茶贮藏品质稳定性的影响,以期获得最大限度保持绿茶品质风味和营养价值的贮藏条件。通过均匀设计,结合主成分分析、回归分... 针对绿茶贮藏环节易氧化、陈变的行业难点问题,以温度、湿度、含氧量、干茶含水量为控制变量,研究差异化调控对绿茶贮藏品质稳定性的影响,以期获得最大限度保持绿茶品质风味和营养价值的贮藏条件。通过均匀设计,结合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优化建立了扁形绿茶的贮藏品质控制参数。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呈下降趋势,酯型/非酯型儿茶素在贮藏6个月后增加幅度明显,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显著。优化获得绿茶贮藏协同品控参数:干茶含水量4.5%,温度25℃、相对湿度55%、内包装含氧量0.2%,在该条件下绿茶贮藏感官风味和化学物质保留率最为稳定,其中茶多酚、儿茶素和感官评分的综合评分分别为1.28、1.10、2.09。本研究可为绿茶贮藏流通、保鲜控制规程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贮藏条件 货架品质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黄素的毒理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俊豪 刁春华 +4 位作者 谭蓉 左小博 涂云飞 苏小琴 杨秀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134,共11页
目的:对酶促合成茶黄素的毒理学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其应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等毒理学评价试验,评估茶黄素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茶黄素对小... 目的:对酶促合成茶黄素的毒理学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其应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等毒理学评价试验,评估茶黄素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茶黄素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的LD50值介于2.33~3.16 g/kg·BW。遗传毒性试验结果未观察到受试物引起致突变作用,大鼠30天喂养试验发现,大鼠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以及血液学指标、末期血生化指标(不含血糖)、脏体比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组织病理学等正常,各剂量组均未见引起大鼠中毒性损伤改变。结论:酶促合成茶黄素急性毒性分级属低毒级,无遗传毒性,在该试验研究剂量和条件下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急性毒性试验 遗传毒理性试验 30 d喂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高位结扎配合中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军 刁春华 江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9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后睾丸生精功能的恢复与改善的作用。方法:精索静脉曲张患者86例,均采用经髂窝膜外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 目的:探讨中药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后睾丸生精功能的恢复与改善的作用。方法:精索静脉曲张患者86例,均采用经髂窝膜外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即生精助育汤加减。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共24个月,观察其精液分析变化与配偶怀孕等情况。结果:手术后口服中药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不同阶段精液分析(精液密度、形态、存活率、各级精子比例、精液量等)的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个月两组受孕率结果显示,中药组怀孕率为45.7%,对照组为27.5%,中药组怀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术无疑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的首选方法,但配合中药(生精助育汤)确可提高患者的生育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 低生育力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中国茶叶深加工科技创新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孔俊豪 左小博 +5 位作者 杨秀芳 谭蓉 刁春华 苏小琴 涂云飞 翁淑燚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4期26-31,共6页
过去一年来,在“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和茶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双轮驱动下,围绕茶资源高值、绿色、高效的茶叶深加工科技创新工作快速发展,与产业经济的关联度更加紧密,茶制品深度开发持续活跃。文章主要从茶制品提制改性技术、功能评价、... 过去一年来,在“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和茶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双轮驱动下,围绕茶资源高值、绿色、高效的茶叶深加工科技创新工作快速发展,与产业经济的关联度更加紧密,茶制品深度开发持续活跃。文章主要从茶制品提制改性技术、功能评价、跨界应用技术与终端产品研发等方面阐述了所取得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进展。同时提出了推进我国茶制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效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制品 提制技术 功能评价 应用技术 终端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条件对颗粒型绿茶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及货架期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苏小琴 刁春华 +4 位作者 孔俊豪 涂云飞 左小博 谭蓉 杨秀芳 《中国茶叶加工》 2020年第4期13-20,共8页
为明确不同贮藏条件对颗粒型绿茶理化成分的影响并初步预测产品货架期,文章研究了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子在贮藏过程中对绿茶理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加速货架期测试模型(ASLT)分析绿茶品质变化,初步预测了绿茶贮藏理论货架期... 为明确不同贮藏条件对颗粒型绿茶理化成分的影响并初步预测产品货架期,文章研究了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子在贮藏过程中对绿茶理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加速货架期测试模型(ASLT)分析绿茶品质变化,初步预测了绿茶贮藏理论货架期。结果表明,高温、高湿或高光条件贮藏5 d和10 d后,含水率显著增加(p<0.05),其中高湿条件(25℃,HR 75%)下增幅最大。可溶性糖、叶绿素b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中高温(60℃,HR 60%)贮藏5 d和10 d后,叶绿素b含量比贮藏前分别下降45.38%和58.33%。茶多酚、氨基酸呈下降趋势,酚氨比显著增加(p<0.05),高光(25℃,4500 lx)贮藏10 d,酚氨比达7.82,比初始值增加38.4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感官评分与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绿素a和儿茶素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ASLT试验表明,4℃、10℃和20℃贮藏条件下,颗粒型绿茶(贵州绿宝石)理论货架期分别为36个月、24个月和12个月。研究为颗粒型绿茶贮藏过程品质特性的保持、贮藏条件优化及保质期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贮藏 品质变化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黄茶适制品种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玉萍 谢前途 +7 位作者 涂云飞 苏小琴 左小博 刁春华 孔俊豪 宿迷菊 王盈峰 叶丽琴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1期77-84,共8页
以16种常见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感官审评结合理化检测的方式,探索平阳黄茶的适制品种。结果表明,在感官审评方面,各品种加工的黄茶汤色以黄、黄绿、嫩绿为主,香气以甜香、清香为主,滋味以鲜、浓、醇爽、醇为主。黄观音、平阳特早、... 以16种常见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感官审评结合理化检测的方式,探索平阳黄茶的适制品种。结果表明,在感官审评方面,各品种加工的黄茶汤色以黄、黄绿、嫩绿为主,香气以甜香、清香为主,滋味以鲜、浓、醇爽、醇为主。黄观音、平阳特早、浙农117三个品种总体得分较高,且能够体现黄茶“三黄”特点。通过色差分析发现,不同品种黄茶a值在0上下,正值居多,b均为正值。在茶汤滋味成分方面,与黄茶样品滋味得分相关性较强的成分为酯型儿茶素含量和EGCG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黄茶 适制性 茶树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速溶茶贮藏过程中含水率、儿茶素及茶黄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涂云飞 杨秀芳 +4 位作者 孔俊豪 谭蓉 刁春华 左小博 苏小琴 《中国茶叶加工》 2020年第4期76-80,共5页
为探索固态速溶茶贮藏过程中环境及包装材质对水分、儿茶素和茶黄素含量的影响,设计敞口和密封的贮藏试验。结果表明,6小时内,0.5~3 g固态速溶茶敞口贮藏于15~55℃、50%~90%空气温湿度时,水分含量增加值为1.28%~30.72%;其中低温下含水... 为探索固态速溶茶贮藏过程中环境及包装材质对水分、儿茶素和茶黄素含量的影响,设计敞口和密封的贮藏试验。结果表明,6小时内,0.5~3 g固态速溶茶敞口贮藏于15~55℃、50%~90%空气温湿度时,水分含量增加值为1.28%~30.72%;其中低温下含水率随湿度增加及时间的延长呈缓慢增长态势,高温高湿下出现吸水糊化现象。60天内,3 g固态速溶茶密封贮藏于塑料自封袋中,含水率达10%左右,样品失去流动性,塑料自封袋的阻湿性降低,不利于固态速溶茶的贮藏,铝箔袋中的速溶茶则维持在6.1%~7.5%,铝箔袋更有利于保持速溶茶的品质。同时,密封贮藏期间儿茶素、茶黄素含量较为稳定。综上,低温低湿有利于固态速溶茶的贮藏;固态速溶茶含水率随贮藏环境温度或湿度升高而增加。同一贮藏条件下,铝箔袋的阻湿性优于塑料自封袋。固态速溶茶含水率应控制在8%以下,可通过低温、低湿或致密的包装材料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速溶绿茶 固态速溶红茶 贮藏环境 包装材质 品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对杭白菊杀菌保鲜的效果及对主要功能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强 张士康 +1 位作者 刁春华 郭雯飞 《中国茶叶加工》 2012年第4期32-35,共4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对杭白菊杀菌保鲜效果及对功能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效果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绿原酸、总黄酮、挥发油的含量未发现明显影响,但当剂量达到10kGy时,对感官品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日晒味。综合考虑... 试验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对杭白菊杀菌保鲜效果及对功能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效果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绿原酸、总黄酮、挥发油的含量未发现明显影响,但当剂量达到10kGy时,对感官品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日晒味。综合考虑,杭白菊的辐照杀菌合适剂量为4kGy-6k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辐照 香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产业现状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10
17
作者 左小博 孔俊豪 +5 位作者 杨秀芳 高悦 周军勇 苏小琴 谭蓉 刁春华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4期14-20,共7页
茶多酚作为赋予茶叶滋味色泽和保健功效的关键成分,在茶叶中含量丰富、功效显著,应用前景广阔。伴随市场需求趋于多元以及消费人群对绿色天然产品的青睐,茶多酚的提取、分离、纯化等技术已成为影响茶多酚产业下游产品开发及应用的关键... 茶多酚作为赋予茶叶滋味色泽和保健功效的关键成分,在茶叶中含量丰富、功效显著,应用前景广阔。伴随市场需求趋于多元以及消费人群对绿色天然产品的青睐,茶多酚的提取、分离、纯化等技术已成为影响茶多酚产业下游产品开发及应用的关键。文章对茶多酚提制技术和新型制备方法梳理分析,并从产业发展及标准化现状等方面综述,以期为茶多酚提制技术创新和规范及产品规格的标准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提取分离 产业现状 举措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黄素活性功效、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左小博 孔俊豪 +4 位作者 宋鹏鹏 涂云飞 苏小琴 刁春华 杨秀芳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4期57-64,共8页
茶黄素(Theaflavins,TFs)是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经发酵(酶促氧化)形成的一类水溶性色素,以苯骈卓酚酮环为母核,具有多个羟基或酚羟基结构,是红茶色素的主要成分,对茶汤色泽和口感具有重要作用。TFs具有调节血脂、抗氧化、抗炎抑菌、抗病... 茶黄素(Theaflavins,TFs)是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经发酵(酶促氧化)形成的一类水溶性色素,以苯骈卓酚酮环为母核,具有多个羟基或酚羟基结构,是红茶色素的主要成分,对茶汤色泽和口感具有重要作用。TFs具有调节血脂、抗氧化、抗炎抑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在食品工业、生物医药、日化产品、生态保护及畜牧养殖等领域极具应用潜力。文章对TFs的理化特性、活性功效、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性提出了TFs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TFs功效的深入挖掘及跨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活性功效 跨界应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我国茶叶深加工科技发展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左小博 孔俊豪 +4 位作者 杨秀芳 刁春华 苏小琴 涂云飞 翁淑燚 《中国茶叶加工》 2021年第3期5-11,共7页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茶产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供求矛盾逐渐显现的结构性问题。茶叶深加工作为承载茶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途径,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章系统梳理了“十三五”期...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茶产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供求矛盾逐渐显现的结构性问题。茶叶深加工作为承载茶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途径,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章系统梳理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涉茶科技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探讨了茶叶深加工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 茶叶深加工 科技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微胶囊的设计制备及其在培根保鲜中的应用
20
作者 左小博 孔俊豪 +3 位作者 杨秀芳 苏小琴 刁春华 涂云飞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2-140,共9页
茶叶中儿茶素含量丰富、功效显著,针对其稳定性差、易氧化降解等限制其高值化应用的瓶颈问题,研究基于层层自组装技术构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三元包载乳液体系,考察原料配比及工艺条件对... 茶叶中儿茶素含量丰富、功效显著,针对其稳定性差、易氧化降解等限制其高值化应用的瓶颈问题,研究基于层层自组装技术构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三元包载乳液体系,考察原料配比及工艺条件对微胶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制备了粒径均一、稳定性较好的EGCG微胶囊产品,并将两种EGCG微胶囊应用于培根产品的保鲜。两种EGCG微胶囊均表现出了体外逐步缓慢释放特性,SEM结果显示其外观呈椭球型,形态完整,粒径多分布于1~5μm之间。壳聚糖-EGCG-环糊精微胶囊抑制培根贮存过程中pH变化及色泽劣变效果显著(P<0.05),并显著降低了培根贮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两种EGCG微胶囊均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培根保鲜,这为EGCG等茶叶酚类成分在调理肉品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微胶囊 层层自组装 缓释特性 培根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