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文鱼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刁全平 侯冬岩 +3 位作者 回瑞华 李铁纯 李学成 魏晓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47-548,共2页
采用Bligh-Dyer提取法对三文鱼鱼肉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测定,共检测出25中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为16种,相对百分含量占检出所有脂肪酸的71.90%。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为9.46%,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11... 采用Bligh-Dyer提取法对三文鱼鱼肉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测定,共检测出25中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为16种,相对百分含量占检出所有脂肪酸的71.90%。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为9.46%,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11.77%,同时检出了15-二十四碳烯酸(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文鱼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6
2
作者 侯冬岩 回瑞华 +3 位作者 李铁纯 刁全平 魏威 刘晓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05-307,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在色谱柱为KromasilC18、流动相为乙酸: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水=1:1:40:58(V/V)、色谱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80.0nm的色谱条件下对绿茶中茶多酚含量进行...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在色谱柱为KromasilC18、流动相为乙酸: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水=1:1:40:58(V/V)、色谱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80.0nm的色谱条件下对绿茶中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为Y=1×10-7X-0.0036(r=0.9995),方法变异系数小于3.04%,回收率为99.16%~100.60%;6种绿茶样品茶多酚含量为62.07~110.86mg/g,说明产地不同,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相差较大。本方法简便、准确,适合绿茶中茶多酚含量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高效液相色谱法 茶多酚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黑茶中咖啡因含量 被引量:23
3
作者 侯冬岩 回瑞华 +3 位作者 李铁纯 刁全平 刘晓媛 袁华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83-284,共2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黑茶中咖啡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KromasilC18;流动相:水-甲醇-乙酸-二甲基酰胺(70:30:0.05:0.25,V/V);色谱柱温:25℃;进样量:5μl;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扫描波长:210~400nm;检测波长:274nm。回归方程为Y=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黑茶中咖啡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KromasilC18;流动相:水-甲醇-乙酸-二甲基酰胺(70:30:0.05:0.25,V/V);色谱柱温:25℃;进样量:5μl;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扫描波长:210~400nm;检测波长:274nm。回归方程为Y=6×10-8X+0.0044,r=0.9997。结果:方法变异系数小于3.96%,回收率为90.62%~103.8%。本方法简便、准确,适合黑茶中咖啡因含量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咖啡因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籽瓜中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9
4
作者 郭华 侯冬岩 +1 位作者 回瑞华 刁全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3-175,共3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籽瓜籽中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分离鉴定出10种脂肪酸,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籽瓜皮中的挥发性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从籽瓜皮的挥发油中分离并...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籽瓜籽中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分离鉴定出10种脂肪酸,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籽瓜皮中的挥发性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从籽瓜皮的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30种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瓜 脂肪酸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茶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侯冬岩 回瑞华 +3 位作者 李铁纯 袁华芳 刁全平 刘晓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50-552,共3页
实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溶剂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黑茶中挥发性物质,测得用两种方法提取的黑茶挥发油含量分别为2.02%和2.34%;采用GC-MS法从黑茶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确定出28种和17种化学成分,分别占黑茶挥发油总检出量的86.16%和90.... 实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溶剂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黑茶中挥发性物质,测得用两种方法提取的黑茶挥发油含量分别为2.02%和2.34%;采用GC-MS法从黑茶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确定出28种和17种化学成分,分别占黑茶挥发油总检出量的86.16%和90.59%。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荠菜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华 侯冬岩 +2 位作者 回瑞华 刁全平 陈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4-256,共3页
报道了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荠菜的挥发性物质,测得荠菜挥发油的含量为0.106%,用GC-MS法从荠菜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1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02%。荠菜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叶醇(43.12%)、乙酸叶醇酯(14.36%)、二甲三... 报道了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荠菜的挥发性物质,测得荠菜挥发油的含量为0.106%,用GC-MS法从荠菜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1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02%。荠菜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叶醇(43.12%)、乙酸叶醇酯(14.36%)、二甲三硫化物(9.77%)、乙酸异丙酯(7.08%)、1-己醇(2.57%)、十五烷(2.37%)、异丙醇(2.21%)、乙酸3-甲基庚酯(1.98%)、二甲砜(1.85%)、4,4-二甲基己醛(1.48%)、BHT(1.42%)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荠菜 挥发性物质 GC-MS 同时蒸馏-萃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万寿菊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5
7
作者 回瑞华 侯冬岩 +2 位作者 李铁纯 刘晓媛 刁全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万寿菊花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油 化学成分 一年生草本植物 黄酮类化合物 菊科植物 观赏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果汁对油炸薯条中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何方奕 刁全平 +1 位作者 孙巧寅 回瑞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75-177,共3页
采用不同种类、不同质量分数的果汁对油炸薯条进行前处理,探索抑制油炸薯条中致癌物丙烯酰胺的方法。用新鲜水果汁泡制薯条后进行高温油炸,采用固相萃取法对样品液进行纯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色谱柱采用C18柱(15cm&#... 采用不同种类、不同质量分数的果汁对油炸薯条进行前处理,探索抑制油炸薯条中致癌物丙烯酰胺的方法。用新鲜水果汁泡制薯条后进行高温油炸,采用固相萃取法对样品液进行纯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色谱柱采用C18柱(15c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5:95),检测波长197.1nm。样品含量在0.02~0.1mg/L(r=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0.2%~94.7%,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0.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油炸薯条 果汁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兰种子及其种皮中挥发组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姜显光 侯冬岩 +3 位作者 回瑞华 李铁纯 刁全平 曾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63-364,共2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马兰种子及其种皮中挥发组分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对它们的挥发组分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马兰种子和种皮中分别鉴定出9种和5种挥发组分,分别占挥发组分总量的68.54%和99.99%。
关键词 马兰种子 种皮 挥发组分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提取林蛙籽脂肪酸的气-质联用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铁纯 侯冬岩 +2 位作者 刁全平 孙博 回瑞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95-197,共3页
采用Bligh-Dyer提取法和Soxhlet提取法分别提取林蛙籽中的脂肪油,再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Bligh-Dyer法提取的脂肪油中检测出27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为16种,相对含量72.49%,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 采用Bligh-Dyer提取法和Soxhlet提取法分别提取林蛙籽中的脂肪油,再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Bligh-Dyer法提取的脂肪油中检测出27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为16种,相对含量72.49%,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五烯酸均为5.72%,二十二碳六烯酸为5.02%,亚油酸为8.89%,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为5.72%。Soxhlet法提取的脂肪油中检测出12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6种,相对含量64.86%,油酸为21.99%,亚油酸为7.58%,二十碳五烯酸为5.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蛙籽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冬岩 刘晓媛 +2 位作者 刁全平 李铁纯 回瑞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10-212,共3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202%庚烷磺酸钠-0.210%柠檬酸水溶液(10:90,V/V);检测波长:235.8nm;柱温:30℃。结果表明:在0.1~1.6μg/ml范围内三...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202%庚烷磺酸钠-0.210%柠檬酸水溶液(10:90,V/V);检测波长:235.8nm;柱温:30℃。结果表明:在0.1~1.6μg/ml范围内三聚氰胺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3,回归方程为A=59746C+183.48,回收率为98.3%~99.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 三聚氰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榛壳吸附剂对铅离子和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琳琳 姜效军 +3 位作者 姜爽 郭宏伟 刁全平 贾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6-197,201,共3页
榛子壳中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非常适合用来吸附水体中的阳离子。为了深入研究榛子壳粉吸附剂对阳离子的吸附机制,以铅离子(Pb^(2+))和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MB)为例,研究了在榛子壳粉吸附剂吸附Pb^(2+)和MB的动力学吸附特性、... 榛子壳中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非常适合用来吸附水体中的阳离子。为了深入研究榛子壳粉吸附剂对阳离子的吸附机制,以铅离子(Pb^(2+))和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MB)为例,研究了在榛子壳粉吸附剂吸附Pb^(2+)和MB的动力学吸附特性、等温吸附特性,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非常适合拟合榛子壳粉吸附剂对Pb^(2+)和MB的吸附过程,榛子壳粉吸附剂吸附Pb^(2+)和M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5.02mg/g和46.28mg/g。榛子壳粉吸附剂吸附Pb^(2+)的过程为放热过程,吸附MB的过程为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子壳 生物吸附 Pb(Ⅱ) 亚甲基蓝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稻米抗氧化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回瑞华 侯冬岩 +2 位作者 邢晓燕 刘晓媛 刁全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2-64,共3页
本研究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稻米的抗氧化性。亚铜离子催化过氧化氢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与荧光强度较弱的苯甲酸反应,生成荧光强度较强的产物,利用产物的荧光强度的改变间接测定加入不同产地稻米前后羟基自由基的变化。通过探索实验... 本研究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稻米的抗氧化性。亚铜离子催化过氧化氢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与荧光强度较弱的苯甲酸反应,生成荧光强度较强的产物,利用产物的荧光强度的改变间接测定加入不同产地稻米前后羟基自由基的变化。通过探索实验最佳条件,建立了测定不同产地稻米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稻米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抗氧化性 荧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兰叶中黄酮的不同提取方法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姜显光 侯冬岩 +4 位作者 回瑞华 刁全平 郭华 王月囡 马丽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6期21-21,27,共2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纤维素酶辅助热浸提法提取马兰叶干粉中的黄酮,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提取液中黄酮含量分别为17.41、30.60mg/g,确定纤维素酶热浸提法适宜于提取马兰叶干粉中的黄酮,通过进一步的试验证实加标回收率为90.6%~93.6%,...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纤维素酶辅助热浸提法提取马兰叶干粉中的黄酮,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提取液中黄酮含量分别为17.41、30.60mg/g,确定纤维素酶热浸提法适宜于提取马兰叶干粉中的黄酮,通过进一步的试验证实加标回收率为90.6%~93.6%,变异系数为0.05%~0.33%,结果较理想,精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氏提取法 纤维素酶辅助 热浸提法 马兰叶 黄酮 加标回收率 精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中黄酮和脂肪酸成分及抗氧化性能的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侯锐骁 吴稀林 +2 位作者 张路袆 回瑞华 刁全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51-454,共4页
对大米中黄酮和脂肪酸成分及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分析。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大米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方法测定黄酮含量,方法的回收率为95.35%~102.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16%。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了大米中的脂肪油,再进... 对大米中黄酮和脂肪酸成分及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分析。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大米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方法测定黄酮含量,方法的回收率为95.35%~102.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16%。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了大米中的脂肪油,再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黑龙江大米、辽宁大米、吉林大米、四川大米、浙江大米及深圳大米中鉴定出的脂肪酸分别占其总检出量的98.95%、92.70%、84.28%、95.80%、93.46%、68.4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占72.93%、69.21%、61.62%、68.62%、68.16%、51.11%。通过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分析了大米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大米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黄酮 脂肪酸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涩石楠总多酚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抗氧化活性评价及单体酚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维巍 吕琳琳 +3 位作者 孙丽阳 李铁纯 郭俊生 刁全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205,共7页
以黑涩石楠冻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黑涩石楠果实中总多酚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单体酚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涩石楠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4%、超声提取时间125 min、超声... 以黑涩石楠冻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黑涩石楠果实中总多酚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单体酚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涩石楠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4%、超声提取时间125 min、超声提取温度46℃、料液比1∶40(g∶mL)、超声提取功率700 W,超声提取频率40 kHz。在此优化条件下,总多酚的提取量为(12.69±0.079)mg/g。黑涩石楠总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自由基(ABTS^(+)·)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半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0.30 mg/mL、0.42 mg/mL和0.35 mg/mL。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黑涩石楠中含有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和槲皮素等单体酚,含量分别为0.24 mg/g、1.08 mg/g、2.22 mg/g、0.31 mg/g和0.31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涩石楠 多酚 超声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单体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口蘑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7
17
作者 郭华 刁全平 +1 位作者 张博 侯冬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0-184,共5页
研究杨树口蘑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料液比实验的基础上,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杨树口蘑多糖工艺,同时测定杨树口蘑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及超氧离子自由... 研究杨树口蘑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料液比实验的基础上,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杨树口蘑多糖工艺,同时测定杨树口蘑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及超氧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杨树口蘑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超声时间27 min、超声功率410 W、料液比1∶29(g/mL),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8.58%±0.02%。超声提取的杨树口蘑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在质量浓度0.05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2.25%、49.72%和58.24%,且其质量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量效依赖关系。该实验结果为杨树口蘑多糖的提取以及多糖的性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口蘑 多糖 超声辅助提取 响应面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酸浆宿萼中叶黄素的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罗维巍 李双 +3 位作者 刁全平 吕琳琳 郭华 李铁纯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8,共7页
对酸浆宿萼中叶黄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正己烷为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考察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35min,超声功率430W,料液比1∶37,叶黄素的提取率为8.... 对酸浆宿萼中叶黄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正己烷为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考察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35min,超声功率430W,料液比1∶37,叶黄素的提取率为8.19%。酸浆宿萼中叶黄素提取物清除DPPH·和·OH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0.2195mg/mL和0.4031mg/mL,抗氧化活性较高,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该工艺可用于酸浆宿萼中叶黄素提取的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宿萼 叶黄素 超声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菠菜叶绿素提取优化及其分散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翁霞 刁全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137,共8页
采用无水乙醇作为提取剂,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野菠菜叶绿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分析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频率、超声时间对叶绿素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频率>... 采用无水乙醇作为提取剂,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野菠菜叶绿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分析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频率、超声时间对叶绿素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频率>超声时间。经验证得出较佳提取叶绿素工艺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30,超声温度40℃,超声频率50 KHz,超声时间30 min,叶绿素提取量高达17.748 mg/g。利用阿拉伯树胶粉和麦芽糊精制备分散体系,将野菠菜叶绿素进行包封,以叶绿素含量和色度值来评价叶绿素和叶绿素-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将等浓度的叶绿素-分散体系溶液经过紫外光照处理不同时间后,光照处理0.5 h后总色差(ΔE)变化最大,光照处理2.0 h后总色差变化最小,可见分散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叶绿素光照稳定性。该研究可为叶绿素分散体系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菠菜 叶绿素 分散体系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榛壳吸附剂固相萃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水中孔雀石绿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琳琳 刁全平 +1 位作者 赵臻 贾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26-1330,共5页
合成改性榛壳生物吸附剂SCHFS,利用FTIR、SEM、XPS对结构进行表征。以此吸附剂为固相萃取剂,研究淡水鱼源性食品中孔雀石绿的吸附富集行为。探讨溶液p 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考察解吸液种类、体积对解吸效率的影响。... 合成改性榛壳生物吸附剂SCHFS,利用FTIR、SEM、XPS对结构进行表征。以此吸附剂为固相萃取剂,研究淡水鱼源性食品中孔雀石绿的吸附富集行为。探讨溶液p 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考察解吸液种类、体积对解吸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室温下溶液p H 6.0、振荡吸附60min时能达到最佳吸附效果,此时吸附率大于98%;选用50%甲醇乙酸溶液为解吸液,在60min内解吸率超过95%,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富集倍数为5。该方法的线性范围0.1~3mg·L^(-1),检出限为0.022mg·L^(-1),测定水样中孔雀石绿含量,加标回收率在95.7%~1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孔雀石绿 富集行为 平榛壳 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