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五四”时期的启蒙、爱情与“生活者”鲁迅——再读《伤逝》及其周边
1
作者 凤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9,共10页
论文重新阐释了日本学者竹内好提出的“启蒙者”鲁迅和“生活者”鲁迅的逻辑关系,提出不仅是“文学者”鲁迅,“生活者”鲁迅也是“启蒙者”鲁迅得以凸显和成立的另一条重要路径。“生活者”鲁迅更强调的是他对现实生活的参与,鲁迅式的... 论文重新阐释了日本学者竹内好提出的“启蒙者”鲁迅和“生活者”鲁迅的逻辑关系,提出不仅是“文学者”鲁迅,“生活者”鲁迅也是“启蒙者”鲁迅得以凸显和成立的另一条重要路径。“生活者”鲁迅更强调的是他对现实生活的参与,鲁迅式的启蒙正是通过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的热切关注和诚实参与而实现的,他和这生活进行肉搏、挣扎,深入其中,复又挣脱出来,并在这生活的锻造中塑型他对启蒙问题的思考。涓生和子君的关系体现了鲁迅对启蒙思想的接受环境和接受主体的检视,同时,他对“后五四”时期启蒙思想的伦理悖论和异化危机亦进行了反省,这两种思考的杂糅造成了涓生独白的混杂交响和文本的复杂性。《伤逝》既是鲁迅启蒙叙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连环,也是他又一次以“生活者”的态度直面“后五四”时期启蒙问题的重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五四” 启蒙 爱情 “生活者”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地域文化——兼及对江南文化和文学研究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凤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72,共6页
针对传统地域文化观和后现代地域文化观的某些偏颇之处,本文提出以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引入到地域文化和文学研究中。"地方性知识"提出的"深描"法,注重还原文本和文化行为生成的"具体情境",... 针对传统地域文化观和后现代地域文化观的某些偏颇之处,本文提出以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引入到地域文化和文学研究中。"地方性知识"提出的"深描"法,注重还原文本和文化行为生成的"具体情境",能够挖掘其背后深在的文化脉络,同时主张一种近于"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的态度,让研究者实践一种深入其中的参与性的阐释,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由此,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江南文化,不仅能够为江南文学研究提供一种可供阐释的绵延传续的文化背景,而且可以通过"深描"细读出江南文化对于文学文本和文化行为的深远影响力,同时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下凸显出江南文化作为一种地方性审美经验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地域文化 江南文化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发展视野中的京味文学 被引量:2
3
作者 凤媛 李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121,共6页
2005年初,《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明确将文化名城确定为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这标志着北京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由此不断丰富的城市形态与寻求新变的京味文学之间构成了一种更加明确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新的城... 2005年初,《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明确将文化名城确定为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这标志着北京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由此不断丰富的城市形态与寻求新变的京味文学之间构成了一种更加明确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新的城市定位带来了城市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城市文化形态的全方位的改变,也必然拓展京味文学的表现空间,从外部为京味文学的新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另一方面,京味文学在新的历史契机中不断孕育新的生长点,强化自身的文化内涵,因而在北京城市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成为保持和彰显北京文化特色和品格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文学 城市形态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与新文学观:周作人1920年代燕大新文学课程建设再探 被引量:2
4
作者 凤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59,77,共15页
关于周作人1922年出任燕大国文系"现代中文部"(theDepartmentofModernChinese)主任,并开设新文学课程的相关事实,学界近年来已有过一些讨论。王翠艳认为,周作人的到任,和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的胡适从中斡旋、司徒雷登"... 关于周作人1922年出任燕大国文系"现代中文部"(theDepartmentofModernChinese)主任,并开设新文学课程的相关事实,学界近年来已有过一些讨论。王翠艳认为,周作人的到任,和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的胡适从中斡旋、司徒雷登"中国化"的治校理念、周作人对于基督教所持的包容立场及其当时在北大"多余人"的尴尬处境多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国语文学 翻译课 《燕大周刊》 中文部 文学学科 新文学观 国语教育 新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学如何成为一种知识?——对1920-1930年代燕京大学英文系文学教育考察的另一种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凤媛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112,共12页
选择以重视英语训练闻名的基督教大学英文系作为个案,考察新文学进入大学课堂的学院化之路,看起来是剑走偏锋,实则有其症候性意义。从1920年代初期开始创立的燕大英文系,一开始就确立了重视语言训练和文学教育的双重目标,包贵思颇具特... 选择以重视英语训练闻名的基督教大学英文系作为个案,考察新文学进入大学课堂的学院化之路,看起来是剑走偏锋,实则有其症候性意义。从1920年代初期开始创立的燕大英文系,一开始就确立了重视语言训练和文学教育的双重目标,包贵思颇具特色的戏剧教育及对新文学的高度瞩目,对燕大英文系学生凌叔华小说创作的影响,即可说明这种西洋文学教育巨大的渗透力。发展到1930年代,系方提升文学教育的研究性内涵的诉求愈加强烈,谢迪克、瑞恰慈等对于一种理想的文学批评范式的追求,深刻影响了当时就读于燕大的萧乾的新文学实践,甚而对当时中国文学批评界的科学化转向都产生了辐射广泛的影响。吴宓对杨刚、王友竹等翻译活动的指导和支持,让燕大学生体悟到一种融贯中西、博雅中正的文学趣味和文学知识,这也正是他在学院化体制中反思新文学如何借力西洋文学进行发展,从而塑成理想文学之思路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京大学 英文系 文学教育 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话语遮蔽下的现代生存叙事——关于《故乡》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凤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05-209,共5页
从一全新角度揭示鲁迅的《故乡》文本所可能有的更为广阔的内蕴空间,即它不仅是五四时期关于乡土中国的一部启蒙话语杰作,还可解读成在一个启蒙话语遮蔽下的现代生存叙事,从而也彰显了鲁迅复杂而矛盾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鲁迅 《故乡》 情感结构 生存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故事,如何重续?——读格非的“江南三部曲”
7
作者 凤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178,共7页
“江南三部曲”是一部浩大驳杂、旨意深远的作品,它的浩大驳杂人所共见,三部小说勾连起了整个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史,关涉到革命、政治、知识分子、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而旨意深远这一层,笔者以为目前学界对于它的探讨还稍显不足。
关键词 三部曲 江南 故事 格非 中国社会 20世纪 知识分子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文学》的都市想象:以1990年代为中心
8
作者 凤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77,共8页
90年代,"都市"和"都市化"不仅是以"当代性、文学性、探索性"为旨归的《上海文学》昂然前行的主线和关键词,也成为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背景。在这一过程中,刊物一方面坚持以多种形式对都市问题的讨论、... 90年代,"都市"和"都市化"不仅是以"当代性、文学性、探索性"为旨归的《上海文学》昂然前行的主线和关键词,也成为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背景。在这一过程中,刊物一方面坚持以多种形式对都市问题的讨论、描述和呈现,显示出其都市想象的图景和脉络,使得其在同类刊物中始终处在一种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对自身的结构调整,打造出一种多元化、开放式的刊物风格,使得其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种新的局面和角色定位,进一步营建和巩固自己的"文学场",进而参与到愈加复杂的社会文化结构中。从这两点而言,九十年代的《上海文学》凭借它的都市表述以及它自身的都市生存境遇,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参与中国社会文化的整体建构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文学》 都市想象 199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视域中的新世纪文学
9
作者 凤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5-109,共5页
伴随着城市化步伐日渐加剧,新世纪文学呈现出诸多新质,包括打工作家、青春写作、女性作家和主流作家的创作特征,谱写出新世纪十年文学发展图景,呈现出城市化和文学发展的微妙关联。
关键词 城市化 新世纪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现代文学研究的经典性和当代性——刘勇教授访谈录
10
作者 刘勇 凤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3,共10页
一认真是极其神圣的态度凤媛:刘老师您好!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我的采访。今天的话题我想先从北师大120周年校庆的宣传片谈起。这部名为《何以为师》的片子,分成了“诚”“勤”“勇”“爱”四个段落,您担纲了其中“勤”的部分,看到您在教室... 一认真是极其神圣的态度凤媛:刘老师您好!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我的采访。今天的话题我想先从北师大120周年校庆的宣传片谈起。这部名为《何以为师》的片子,分成了“诚”“勤”“勇”“爱”四个段落,您担纲了其中“勤”的部分,看到您在教室里挥斥方遒、激情开讲的样子,看到您笔尖落在文稿上,专注修改的情形,我既感到非常亲切,又备受感动。您能谈谈参与这部纪录片拍摄的感受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斥方遒 现代文学研究 经典性 宣传片 刘老师 当代性 开讲 访谈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帝没有轻看卑微
11
作者 凤媛 《社会工作》 2006年第09S期64-64,共1页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观 生活态度 人生哲理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