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油气田采收率技术协同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焕泉 杨勇 +5 位作者 方吉超 凡哲元 吴光焕 福卿 吴永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0-608,共9页
阐述了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协同方法的内涵,研究形成了“3+2”(三次采油和二次采油)协同大幅度提高高含水老油田采收率技术,提出了“3+2”提高采收率技术政策。建立了多元热复合技术协同大幅度提高稠油采收率方法,研究提出的提高油气田... 阐述了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协同方法的内涵,研究形成了“3+2”(三次采油和二次采油)协同大幅度提高高含水老油田采收率技术,提出了“3+2”提高采收率技术政策。建立了多元热复合技术协同大幅度提高稠油采收率方法,研究提出的提高油气田采收率技术协同方法在矿场应用,难开采稠油采收率提高了21.9%。多元热复合开发与分支井技术协同应用成功将稠油黏度动用上限扩展到750000 mPa·s,储层厚度动用下限突破到1.5 m。提出了下一步技术协同发展方向:低渗透油藏压驱-注水协同开发、缝洞型油藏气-水-井网协同提高采收率、老油田油藏-井筒-地面一体化开采以及页岩气复合排水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井 多元热复合技术 “3+2”技术 技术协同方法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作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理论曲线常犯错误及解决办法 被引量:17
2
作者 凡哲元 袁向春 +1 位作者 廖荣凤 束青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4-387,共4页
制作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理论曲线常采用相渗曲线法和流管法两种方法。在采用相渗曲线法制作理论曲线时,采用统计回归分析相对渗透率与含水率的关系,导致在低含水饱和度时期含水率偏高,在高含水饱和度时期含水率偏低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制作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理论曲线常采用相渗曲线法和流管法两种方法。在采用相渗曲线法制作理论曲线时,采用统计回归分析相对渗透率与含水率的关系,导致在低含水饱和度时期含水率偏高,在高含水饱和度时期含水率偏低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直接使用实验数据点计算。将体积波及系数取常数往往会得出“中低含水期开发效果较差,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较好”的通用结论,解决的方法是分析体积波及系数与井网系统、流度比、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关系,建立统计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波及系数 流管法 开发效果评价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开发规划优化决策系统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凡哲元 邴绍献 +3 位作者 苏映宏 范智慧 丁辉 刘志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4-36,共3页
介绍了油田开发规划优化系统的原理与方法、系统结构与模块功能设计。在产油量最大、总成本最低、效益最优等不同优化目标下,实现了数据导入、系统配置、油田开发动态预测、规划优化、产量分配、最优控制等效益规划功能。该系统已应用... 介绍了油田开发规划优化系统的原理与方法、系统结构与模块功能设计。在产油量最大、总成本最低、效益最优等不同优化目标下,实现了数据导入、系统配置、油田开发动态预测、规划优化、产量分配、最优控制等效益规划功能。该系统已应用于油田中长远开发规划,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效益规划 优化 决策系统 最优控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童氏“7.5B"计算及乙型水驱法的改进 被引量:21
4
作者 凡哲元 任玉林 姜瑞忠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19,共3页
研究了童宪章院士“7.5B”的准确性和适应性,指出了“7.5B”方法只适用于多个油田的统计计算,而不完全适应于单一油藏。从理论上推导了“7.5B”的数学表达式,给出了一条准确计算该值的有效途径。对童氏水油比与采出程度关系乙型水驱... 研究了童宪章院士“7.5B”的准确性和适应性,指出了“7.5B”方法只适用于多个油田的统计计算,而不完全适应于单一油藏。从理论上推导了“7.5B”的数学表达式,给出了一条准确计算该值的有效途径。对童氏水油比与采出程度关系乙型水驱法及采出程度与含水关系图版作了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7.5B” 水驱地质储量 乙型水驱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稠油油藏井网优化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凡哲元 段昌旭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对孤岛油田合理井网密度、井网加密时机、井网类型以及经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孤岛油田以300m井距井网开采,其采收率较高,经济效益最好;分阶段布井开发,在稀井网开发的基础上加密井网优于一次性采用密井网开发... 采用数值模拟对孤岛油田合理井网密度、井网加密时机、井网类型以及经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孤岛油田以300m井距井网开采,其采收率较高,经济效益最好;分阶段布井开发,在稀井网开发的基础上加密井网优于一次性采用密井网开发;油水粘度比不同,加密时机不同,其采收率不同;对稠油油藏高含水期加密井网开发效果较好;采用强化的注采系统开采,水驱控制程度高,最终采收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网 数值模拟 采收率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储量替代率与稳产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凡哲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8-80,共3页
储量替代率是衡量油田相对稳产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以及其与稳产的关系认识不尽统一甚至错误。从年度增加可采储量的构成入手,定义了广义储量替代率和动用储量替代率的概念;分析了中国2大石油公司广义储量替代率和动用储... 储量替代率是衡量油田相对稳产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以及其与稳产的关系认识不尽统一甚至错误。从年度增加可采储量的构成入手,定义了广义储量替代率和动用储量替代率的概念;分析了中国2大石油公司广义储量替代率和动用储量替代率的变化趋势和现状;研究了利用年度增加动用可采储量进行年度配产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推导出了动用储量替代率稳产临界值的计算公式;明确了动用储量替代率稳产临界值由采收率、递减率、动用地质储量采油速度和达产率4种因素综合决定。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了油田实际,确定了中国石化及重点油田和油区的动用储量替代率稳产临界值,对相应的产量趋势做出了符合油田实际的基本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 可采储量 储量替代率 广义储量替代率 动用储量替代率 稳产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生产能力核减合理性判断标准
7
作者 凡哲元 赵庆飞 《资源与产业》 2017年第4期22-27,共6页
原油生产能力核减是原油生产能力核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产能核定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为了避免产建效果好于计划的时候老区多核减、产建效果差于计划的时候老区少核减两种情况发生,基于Arps递减规律模型建立了原油生产能力核减... 原油生产能力核减是原油生产能力核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产能核定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为了避免产建效果好于计划的时候老区多核减、产建效果差于计划的时候老区少核减两种情况发生,基于Arps递减规律模型建立了原油生产能力核减率、核减可靠程度合理性判断理论模型和方法,建立了核减可靠程度图版,可以直观判断不同油田或开发单元核减的合理性。认为原油生产能力核减率与综合递减率存在着内在的理论关系,核减率大于年综合递减率,与自然递减率没有直接的关系,当年综合递减率低于20%时,原油生产能力核减可靠程度为1.7~1.8。同时,以河南王集东区为例进行了原油生产能力核减计算,论证了该区块原油生产能力相关指标的合理性及原油生产能力核减率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生产能力 产能核定 产能核减 核减率 核减可靠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价和成本对证实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许进进 任玉林 +4 位作者 凡哲元 张亚雄 魏萍 张玲 郭鸣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649,654,共5页
国内多个石油公司均在美国上市,SEC上市储量披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其中证实储量最为人们关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国内操作成本逐渐上升,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致使SEC上市储量自评估工作较为被动,因此亟待明确油价和成本这两个... 国内多个石油公司均在美国上市,SEC上市储量披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其中证实储量最为人们关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国内操作成本逐渐上升,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致使SEC上市储量自评估工作较为被动,因此亟待明确油价和成本这两个关键参数对证实储量的影响。以国内A油田为研究对象,将成本和油价按照10%的幅度进行递增,形成不同的油价、成本组合,利用储量评估软件ORGE进行计算研究,分析了油价和成本变化对证实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油价上升,证实储量会增大,但上升的速率逐渐减缓;随着成本的上升,证实储量会减小,但减小的幅度逐渐变小。油价和成本对证实储量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分为3个影响阶段:剧烈影响段、缓慢影响段和微弱影响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价 成本 敏感性分析 证实储量 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开发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8
9
作者 魏海峰 凡哲元 袁向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66,115,共5页
从中外不同类型的致密油藏的定义和标准中总结出其特点,统计分析了国外致密油的资源量及分布状况。选取开发规模较大或开发技术成熟的致密油区为研究对象,从地质特征、开发历程及现状、技术发展状况、开发成本、开发效果及规律等多个角... 从中外不同类型的致密油藏的定义和标准中总结出其特点,统计分析了国外致密油的资源量及分布状况。选取开发规模较大或开发技术成熟的致密油区为研究对象,从地质特征、开发历程及现状、技术发展状况、开发成本、开发效果及规律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升并总结出不同地质条件下的主要开发技术及其政策、单井初期产油量、递减率和成本等关键指标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了中国石化致密油藏的地质特点和开发状况,得到以下认识:地质认识是致密油藏有效开发的基础,开发配套技术是致密油藏有效开发的保障,开发基础研究是致密油藏有效开发的关键,低成本战略是致密油藏有效开发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水平井 多级分段压裂 技术进展 开发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遗传算法在气田产量构成优化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志斌 邓勇 凡哲元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在气田开发规划产量构成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一种单目标模型的改进遗传算法,把无约束优化中的直接解法Powell方法作为一个与选择、交叉和变异平行的算子嵌入到基本遗传算法中;并利用了一种新的退火精确罚函数法处理约束条件,运用MATL... 在气田开发规划产量构成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一种单目标模型的改进遗传算法,把无约束优化中的直接解法Powell方法作为一个与选择、交叉和变异平行的算子嵌入到基本遗传算法中;并利用了一种新的退火精确罚函数法处理约束条件,运用MATLAB6.O编写算法程序,选取开发规划产量构成优化模型中的定成本产量最大模型,实例分析该算法在气田开发规划产量构成优化模型中的具体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规划 产量构成 改进遗传算法 Powell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因次水侵量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继勇 胡建国 凡哲元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5-228,共4页
天然水驱油气藏的开发过程中,无论储量计算还是动态预测,都离不开无因次水侵量的计算。通常无因次水侵量的计算采用查表的方法,既不实用,精度又低。基于数理统计的原理,评价了目前广泛应用的计算径向水驱无限大及有限系统天然水域vanEve... 天然水驱油气藏的开发过程中,无论储量计算还是动态预测,都离不开无因次水侵量的计算。通常无因次水侵量的计算采用查表的方法,既不实用,精度又低。基于数理统计的原理,评价了目前广泛应用的计算径向水驱无限大及有限系统天然水域vanEverdingen-Hurst无因次水侵量的经验公式方法,进而提出了计算有限封闭天然水域无因次水侵量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水驱 动态分析 水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新区不同类型油藏开发指标快速评价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庆飞 凡哲元 +2 位作者 郑祥克 徐卿莲 张中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81,共5页
为了快速评价或优选原油产能建设项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剖析2007—2015年中国石化新区产能建设项目,得到了普通稠油、热采稠油、一般低渗透、特低渗透、一般断块、复杂断块、缝洞型碳酸盐岩和海上等8类油藏影响开发方案油藏工程关... 为了快速评价或优选原油产能建设项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剖析2007—2015年中国石化新区产能建设项目,得到了普通稠油、热采稠油、一般低渗透、特低渗透、一般断块、复杂断块、缝洞型碳酸盐岩和海上等8类油藏影响开发方案油藏工程关键参数设计的主控因素,包括油藏类型、地质储量、含油面积、油藏埋深、渗透率和原油黏度等,建立了对应8类油藏的油藏参数与单井产能开发指标的评价模型。针对2016—2017年新区部署实例,应用8类油藏模型,快速评价106个产能建设单元的日产油能力,结果表明,快速评价模型对产能优选具有较好的预判性。通过模型应用,发现在应用前必须注意合理的适用范围,否则存在较大误差;在应用中,油藏平均参数选取必须谨慎,否则也将导致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指标 油藏类型 新区产能建设项目 主控因素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开发良性循环评价指标和判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尚明忠 孙伟 +2 位作者 凡哲元 孟新华 宫丽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2-44,共3页
该文提出了油田开发良性循环的概念,首次系统地建立了评价油田开发良性循环的指标体系,包括三大类17项指标。描述了油田开发良性循环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研究了油田开发良性循环的指标评价标准和判别方法,对准确判断油田是否处于开发良... 该文提出了油田开发良性循环的概念,首次系统地建立了评价油田开发良性循环的指标体系,包括三大类17项指标。描述了油田开发良性循环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研究了油田开发良性循环的指标评价标准和判别方法,对准确判断油田是否处于开发良性循环状态、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良性循环 评价指标 判别方法 评价标准 模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滑脱效应下XS火山岩气藏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进进 任玉林 +2 位作者 凡哲元 胡建国 宋艳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8-151,170,共4页
由于火山岩储层存在着基质和裂缝双重介质、气藏渗透率较低的特点,导致气体渗流过程中存在滑脱效应的影响,常规砂岩气藏单一介质、达西渗流理论已经不适用于此类气藏。从物质守恒理论出发,建立了考虑滑脱效应的双重介质气、水两相渗流... 由于火山岩储层存在着基质和裂缝双重介质、气藏渗透率较低的特点,导致气体渗流过程中存在滑脱效应的影响,常规砂岩气藏单一介质、达西渗流理论已经不适用于此类气藏。从物质守恒理论出发,建立了考虑滑脱效应的双重介质气、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数值求解,编写了数值模拟计算程序。利用XS气田实际单井相关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模拟结果符合客观实际,考虑比不考虑滑脱效应影响时的稳产时间、稳产期产气量、稳产期采出程度、最终采收率等生产开发指标大,在开发生产过程中应考虑滑脱效应对火山岩气藏生产开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效应 火山岩气藏 双重介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含水油田开发形势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永超 凡哲元 侯振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6期18-22,共5页
我国已开发高含水油田储量、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70%以上,担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高含水油田大多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面临着后备资源接替不足、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难以满足开发需... 我国已开发高含水油田储量、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70%以上,担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高含水油田大多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面临着后备资源接替不足、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难以满足开发需求、成本高、效益低等难题。同时,国内油气资源仍有较大潜力,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油气需求持续旺盛。为了解决高含水油田未来发展战略问题,在分析我国高含水油田开发形势、面临挑战与机遇的基础上,建议从国家层面完善配套机制和政策体系,包括常规油气分类分阶段差异化财税政策、油气矿业权相关政策,持续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支持,争取低油价返还特别收益金政策等,以促进高含水油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老油田 开发形势 可持续发展 扶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发技术的稠油油藏未动用储量分类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凡玉梅 凡哲元 余强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3期63-68,共6页
通过分析中国石化稠油油藏未开发储量动用情况,总结出主要油藏类型的开发技术应用现状及动用条件,并开展基于开发技术适应性的油藏分类评价,把未开发稠油油藏技术需求分为三大类:①现有开发技术可以动用的薄互层普通稠油和浅薄层特/超... 通过分析中国石化稠油油藏未开发储量动用情况,总结出主要油藏类型的开发技术应用现状及动用条件,并开展基于开发技术适应性的油藏分类评价,把未开发稠油油藏技术需求分为三大类:①现有开发技术可以动用的薄互层普通稠油和浅薄层特/超稠油两类油藏,但经济效益较差;②需要进一步开展技术攻关试验的特深层低渗透稠油、强敏感稠油、强边底水稠油以及超浅层超稠油油藏;③攻关难度较大、难以动用的油藏类型为超深层低渗透稠油油藏、极强敏感稠油油藏、水油体积比大于9的强边底水稠油油藏以及薄层底水稠油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分类评价 技术需求 未开发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采比与油田稳产关系--以中石化探区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庆飞 凡哲元 魏海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1-516,共6页
为了全面认识储采比与油田稳产的关系,分析了目前有关储采比与油田稳产相关的认识或观点形成的背景及依据,通过对中石化200个已开发油田的分析,从中筛选了38个油田对其分油田类型进行了储采比统计分析,同时进行了稳产期末储采比的理论... 为了全面认识储采比与油田稳产的关系,分析了目前有关储采比与油田稳产相关的认识或观点形成的背景及依据,通过对中石化200个已开发油田的分析,从中筛选了38个油田对其分油田类型进行了储采比统计分析,同时进行了稳产期末储采比的理论推导。研究表明,储采比与油田稳产的关系决定于油田的开发阶段、油田类型、开发政策等,而不能单纯由储采比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能够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采比 递减率 稳产期末 稳产 油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下的火山岩气藏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许进进 徐旭辉 +4 位作者 凡哲元 胡建国 宋艳波 郭鸣黎 王树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0-243,259,共5页
由于火山岩气藏储层存在基质和裂缝双重介质、原始含水饱和度较高的特点,导致渗流过程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常规砂岩气藏的单一介质、达西渗流理论已经不适用于此类气藏。从物质守恒理论出发,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双重介质气... 由于火山岩气藏储层存在基质和裂缝双重介质、原始含水饱和度较高的特点,导致渗流过程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常规砂岩气藏的单一介质、达西渗流理论已经不适用于此类气藏。从物质守恒理论出发,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双重介质气、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数值求解,编写了数值模拟计算程序;结合室内实验研究结果,确定了模型中的相关参数的取值,渗透率小于0.1×10-3μm2、束缚水饱和度大于20%时,要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利用XS气田实际单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模拟结果符合客观实际,考虑比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时的稳产时间、稳产期产气量、稳产期采出程度、最终采收率等生产开发指标小。在生产过程中,应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对火山岩气藏生产开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 启动压力梯度 数值模拟 生产开发指标 火山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