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毫米波对抗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凌永顺 同武勤 +1 位作者 张鑫 杨洪涛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4,41,共5页
毫米波导引头具有导引精度高、抗干扰力强、多普勒分辨率高、等离子体穿透能力强等特点。针对其特点和性能着重分析了毫米波箔条与箔片、毫米波角反射器、毫米波吸收层、毫米波烟幕等10种无源对抗措施,以此对毫米波导引头实施有效的干... 毫米波导引头具有导引精度高、抗干扰力强、多普勒分辨率高、等离子体穿透能力强等特点。针对其特点和性能着重分析了毫米波箔条与箔片、毫米波角反射器、毫米波吸收层、毫米波烟幕等10种无源对抗措施,以此对毫米波导引头实施有效的干扰。毫米波工作波段已从8mm向3mm扩展,毫米波导引头是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潮流,迫使人们不得不开拓新的思路,寻求新的干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干扰 毫米波导引头 毫米波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隐身及其用于飞机的可能性 被引量:23
2
作者 凌永顺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1-3,共3页
等离子体隐身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隐身技术 ,美、俄都在进行深入研究并已进入应用阶段 ,受到国内广泛关注。从隐身机理、试验验证和应用状况三方面论述了等离子体隐身的可行性 ,指出了等离子体隐身的优点和局限性 ,分析了将等离子体隐身技... 等离子体隐身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隐身技术 ,美、俄都在进行深入研究并已进入应用阶段 ,受到国内广泛关注。从隐身机理、试验验证和应用状况三方面论述了等离子体隐身的可行性 ,指出了等离子体隐身的优点和局限性 ,分析了将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应用于作战飞机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隐身 飞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气悬体的红外/雷达复合干扰 被引量:6
3
作者 凌永顺 傅祝法 +1 位作者 张国成 曹金祥 《红外与激光技术》 CSCD 1994年第2期15-17,44,共4页
本文着重介绍用带有望远系统的FT-IR红外光谱仪对热电离等离子体所作的红外辐射绝对能谱的分析,证实热电离等离子体气悬体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无源干扰材料。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复合干扰 红外/雷达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目标的红外被动测距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路远 凌永顺 +1 位作者 吴汉平 李晓霞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80,共4页
讨论了地面目标与背景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情况 ,基于红外探测系统测出的目标与背景的辐照度差 ,提出了一种新的被动测距方法 .利用该方法 ,得到了测距公式和测距的距离分辨率公式 .计算了不同天气情况下 ,目标与背景的辐照度差与距... 讨论了地面目标与背景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情况 ,基于红外探测系统测出的目标与背景的辐照度差 ,提出了一种新的被动测距方法 .利用该方法 ,得到了测距公式和测距的距离分辨率公式 .计算了不同天气情况下 ,目标与背景的辐照度差与距离以及距离分辨率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计算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被动测距 地面目标 红外辐射 红外探测系统 分辨率 大气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飞行器对背景辐射的反射特性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华 凌永顺 +1 位作者 马东辉 杜为民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6-328,共3页
介绍了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外的主要辐射 ,给出了飞行器反射背景辐射强度空间分布的计算方法 ,并运用计算机对距地面几百千米的某圆锥形飞行器中午和晚上在 3~ 5 μm和 8~ 14μm波段内辐射强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 ,得到了合理的... 介绍了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外的主要辐射 ,给出了飞行器反射背景辐射强度空间分布的计算方法 ,并运用计算机对距地面几百千米的某圆锥形飞行器中午和晚上在 3~ 5 μm和 8~ 14μm波段内辐射强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 ,得到了合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辐射 太阳辐射 地球辐射 飞行器 反射 空间辐射 地球大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热红外伪装体系 被引量:37
6
作者 李晓霞 张胜虎 +1 位作者 凌永顺 路远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45,49,共5页
针对热红外成像侦察技术对军事目标形成的严重威胁 ,介绍了三种新机理型热红外伪装体系 :1)三色涂料体系 ,三色涂料以一定形式叠加在军事目标上 ,利用涂层和孔洞的明暗组合实现目标与背景在红外及可见光区的融合。 2 )相变材料体系 ,将... 针对热红外成像侦察技术对军事目标形成的严重威胁 ,介绍了三种新机理型热红外伪装体系 :1)三色涂料体系 ,三色涂料以一定形式叠加在军事目标上 ,利用涂层和孔洞的明暗组合实现目标与背景在红外及可见光区的融合。 2 )相变材料体系 ,将相变材料以微胶囊的形式分散在基体中 ,利用其发生相变时伴随的吸热效应 ,对目标产生的热量和目标温度加以控制。 3)簇饰物伪装体系 ,选用低发射率的聚合物薄层材料做成叶簇状饰物附在常规伪装网上 ,在移动目标的周围产生空气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伪装 相变材料 伪装网 涂层 红外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被动定位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路远 时家明 +2 位作者 凌永顺 李晓霞 李玉波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5-409,共5页
空中目标的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 ,大气以及大气中的气溶胶会对红外辐射产生吸收和散射 ,从而造成红外辐射的衰减。大气对红外辐射的衰减程度可以用消光系数来描述 ,波长不同 ,消光系数也不同。如果大气气象条件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小 ,... 空中目标的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 ,大气以及大气中的气溶胶会对红外辐射产生吸收和散射 ,从而造成红外辐射的衰减。大气对红外辐射的衰减程度可以用消光系数来描述 ,波长不同 ,消光系数也不同。如果大气气象条件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小 ,则可认为消光系数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变化。红外探测系统可以分时探测两个或多个波段的红外辐射 ,通过一定的信号处理手段 ,实现对空中目标的被动定位。文中推导了利用消光系数对空中目标进行定位的公式 ,并进行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 消光系数 被动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钒薄膜对红外脉冲功率激光的智能防护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路远 凌永顺 +1 位作者 冯云松 张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886-2890,共5页
VO2是一种固态热致变色材料,它的晶态结构可以在半导体一金属一绝缘体之间可逆转变。介绍了VO2的相变特性,研究了氧化钒的相变机理。根据激光对光电探测器的损伤机理,研究了氧化钒薄膜对红外脉冲功率激光的智能防护。当CO2脉冲激光... VO2是一种固态热致变色材料,它的晶态结构可以在半导体一金属一绝缘体之间可逆转变。介绍了VO2的相变特性,研究了氧化钒的相变机理。根据激光对光电探测器的损伤机理,研究了氧化钒薄膜对红外脉冲功率激光的智能防护。当CO2脉冲激光照射到HgCdTe红外探测器上时,其热传导深度为0.32-3.2um,远小于其吸收深度100μm。依据此对VO2薄膜防护的HgCdTe红外探测器的温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当一束激光照射VO2薄膜防护的探测器时,VO2薄膜可以在激光对探测器造成损伤之前完成相变,从而可以保护探测器。VO2薄膜可以用于探测器针对强激光的智能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2 相变 红外激光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协同训练框架下压缩跟踪 被引量:8
9
作者 郑超 陈杰 +3 位作者 殷松峰 杨星 冯云松 凌永顺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24-1630,共7页
针对基于传统协同训练框架的视觉跟踪算法在复杂环境下鲁棒性不足,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协同训练框架下压缩跟踪算法。首先,利用空间布局信息,基于能量熵最大化的在线特征选择技术提升压缩感知分类器的判别能力,分别在灰度空间和局部二值... 针对基于传统协同训练框架的视觉跟踪算法在复杂环境下鲁棒性不足,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协同训练框架下压缩跟踪算法。首先,利用空间布局信息,基于能量熵最大化的在线特征选择技术提升压缩感知分类器的判别能力,分别在灰度空间和局部二值模式空间建立起基于结构压缩特征的两个独立分类器。然后,基于候选样本信任度分布熵的分类器联合机制实现互补性特征的自适应融合,增强跟踪结果的鲁棒性。最后,在级联的梯度直方图分类器辅助下,通过具备样本选择能力的新型协同训练准则完成联合外观模型的准确更新,解决了协同训练误差的积累问题。对大量具有挑战性的序列的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相比于其它近似跟踪算法具有更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跟踪 协同训练 空间布局信息 压缩感知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夜视融合目标可探测性的颜色对比度增强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殷松峰 曹良才 +4 位作者 杨华 谭峭峰 何庆声 凌永顺 金国藩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1-284,共4页
根据人眼视觉系统特性,分析了场景理解和目标探测对彩色融合的要求,并据此提出了一种通过颜色对比度增强来提高目标可探测性的夜视融合方法.该方法使热目标呈红色,冷目标呈蓝绿色;根据红外图像特征,引入了一种和红外图像各像素亮度与图... 根据人眼视觉系统特性,分析了场景理解和目标探测对彩色融合的要求,并据此提出了一种通过颜色对比度增强来提高目标可探测性的夜视融合方法.该方法使热目标呈红色,冷目标呈蓝绿色;根据红外图像特征,引入了一种和红外图像各像素亮度与图像平均亮度的偏离相关的颜色对比度增强因子,利用该因子可增强目标与背景的颜色对比度,弥补颜色传递彩色融合方法在颜色对比度上的不足,能有效提高目标可探测性.实验表明该方法既能突出红外目标,又能保持丰富的背景细节,在增强场景理解的同时提高了目标可探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夜视 对比度增强 颜色对比度 目标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红外对抗系统干扰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唐聪 殷松峰 +2 位作者 凌永顺 杨华 张志业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8,共6页
立足于定向红外对抗系统(DIRCM)的干扰性能的研究,将目标导引头红外焦平面功率密度和系统持续照射目标时的照射容差角作为评价定向红外对抗系统干扰性能的两个指标。综合考虑大气传输透过率和光束传输过程中光束自身衍射效应与大气湍流... 立足于定向红外对抗系统(DIRCM)的干扰性能的研究,将目标导引头红外焦平面功率密度和系统持续照射目标时的照射容差角作为评价定向红外对抗系统干扰性能的两个指标。综合考虑大气传输透过率和光束传输过程中光束自身衍射效应与大气湍流效应引起的光束发散角对目标导引头接收功率的影响,建立了定向红外干扰模型,模拟了定向红外对抗系统照射光束在目标导引头红外焦平面上的功率密度。利用概率论置信区间的概念,将目标中心相对于光束中心的距离偏离量转化为角量与光束发散角进行对比,建立了定向红外对抗系统的照射容差角模型。通过仿真,定量分析了照射距离、大气湍流强度、光束出射口径对目标导引头红外焦平面的功率密度和系统照射容差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红外对抗系统 干扰性能 大气传输衰减 光束扩展 湍流效应 照射容差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目标表面温度及红外辐射的计算 被引量:40
12
作者 吕相银 凌永顺 黄超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标表面温度和红外辐射的理论计算对红外热像的模拟、控制目标红外辐射进而实现红外隐身等领域有着重要意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导致地面目标表面温度的计算非常复杂。边界条件对目标的表面温度理论计算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了影... 目标表面温度和红外辐射的理论计算对红外热像的模拟、控制目标红外辐射进而实现红外隐身等领域有着重要意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导致地面目标表面温度的计算非常复杂。边界条件对目标的表面温度理论计算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了影响目标表面温度边界条件的各种因素,得到了计算地面目标表面温度的一般方法。以一维导热微分方程为例,计算了某建筑物墙壁外表面温度白天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理论计算较为准确。最后在此基础上,对目标的红外辐射进行了理论计算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目标 温度 红外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道导弹中段弹头表面温度场分布理论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骏 杨华 +1 位作者 凌永顺 冯云松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2-586,共5页
论述了弹道导弹中段弹头表面温度场分布的理论计算方法,采用节点网络法,建立恰当的计算模型,并运用四阶RungeK-utta法求解了热平衡方程组,得出弹头中段任意时刻的温度场分布,最后定量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弹头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关键词 弹头 温度场 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SAR技术发展概况及应用浅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周伟 刘永祥 +1 位作者 黎湘 凌永顺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4年第1期10-18,共9页
多发多收合成孔径雷达(MIMO-SAR)是近年来提出并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雷达成像模式,通过多天线同时发射、多天线同时接收的工作方式能够获得远多于实际天线数目的等效观测通道,为解决常规SAR面临的方位向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指标相互矛盾... 多发多收合成孔径雷达(MIMO-SAR)是近年来提出并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雷达成像模式,通过多天线同时发射、多天线同时接收的工作方式能够获得远多于实际天线数目的等效观测通道,为解决常规SAR面临的方位向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指标相互矛盾、弱小慢速运动目标难以检测等难题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技术途径。该文围绕MIMO-SAR成像技术及其应用展开论述,从距离分辨率增强、3维下视成像、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成像以及动目标检测等方面综述了MIMO-SAR的研究状况,分析了系统的体制优势和不足,进而归纳了MIMO-SAR研究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最后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MIMO雷达 高分辨率宽测绘带(HRwS)成像 运动目标检测(GMT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反导系统红外探测、跟踪和识别技术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杨华 凌永顺 +1 位作者 陈昌明 高桂清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11,共4页
分析了美国反导系统红外探测、跟踪和识别弹道导弹的机理 ,介绍了其技术方案和研究现状 ,并且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反导系统 红外探测 红外跟踪 红外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的表面温度与红外辐射特性(英文)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晓迪 黄超超 +2 位作者 凌永顺 吕相银 杨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5-810,共6页
建立了卫星温度场与红外辐射特性的理论计算模型。首先利用有限元法求解瞬态热平衡方程,得到了卫星的温度场分布,然后根据卫星的表面温度分布,在3-6μm和6-16μm波段计算了卫星的红外辐射出射度,并对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 建立了卫星温度场与红外辐射特性的理论计算模型。首先利用有限元法求解瞬态热平衡方程,得到了卫星的温度场分布,然后根据卫星的表面温度分布,在3-6μm和6-16μm波段计算了卫星的红外辐射出射度,并对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将卫星视为空间点目标,计算比较了卫星处于日照区和地影区时两个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该研究结果对于空间目标的红外探测与识别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卫星 热平衡方程 表面温度分布 红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金属目标红外与毫米波辐射特性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丹 路远 +2 位作者 凌永顺 马超杰 李玉波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58,62,共4页
从研究地面金属目标与地面背景辐射对比度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目标关键部位分别在红外与毫米波波段的辐射特性,在此基础上探讨针对红外与毫米波被动探测的辐射特性控制方向和综合干扰措施,并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提出了综合干扰效果评估... 从研究地面金属目标与地面背景辐射对比度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目标关键部位分别在红外与毫米波波段的辐射特性,在此基础上探讨针对红外与毫米波被动探测的辐射特性控制方向和综合干扰措施,并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提出了综合干扰效果评估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毫米波 地面金属目标 辐射特性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机动目标的红外伪装技术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吕相银 凌永顺 +2 位作者 李玉波 吴丹 路远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93-896,共4页
利用红外热像仪对行驶中车辆的红外特征进行了实验测试和研究,在对传统红外伪装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机动目标红外伪装的难点,提出了针对重要地面机动目标的新型红外伪装技术,并介绍了实验测试方法。
关键词 地面机动目标 红外 伪装 半导体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尾焰红外辐射及其被动测距 被引量:7
19
作者 路远 冯云松 +1 位作者 凌永顺 乔亚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60-1664,共5页
旨在研究利用飞行器的尾焰辐射对飞行器进行被动测距。导弹和飞机发动机的排气系统是飞机在波段的主要红外辐射源。建模计算了矩形喷管尾焰红外辐射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不管观察方向如何,尾焰红外辐射强度色比是相同的。当辐射强度色... 旨在研究利用飞行器的尾焰辐射对飞行器进行被动测距。导弹和飞机发动机的排气系统是飞机在波段的主要红外辐射源。建模计算了矩形喷管尾焰红外辐射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不管观察方向如何,尾焰红外辐射强度色比是相同的。当辐射强度色比在大气中传输时,因为吸收和散射而被衰减,不同波长上红外辐射衰减幅度不同,辐射强度色比随着传输距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色比包含了目标的距离信息。推导了目标尾焰色比与尾焰温度、辐射传输距离、大气消光系数之间的关系。计算了尾焰色比与尾焰温度的关系,推导出了红外三色比距离方程组,选取4.5、4.6、4.7 三个波长对三色被动测距进行了研究。利用测距方程组画出了测距图。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对尾焰进行三色测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测距 尾焰 红外辐射 三色 大气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帕尔帖效应的动态红外迷彩的机理与实现 被引量:8
20
作者 冯云松 沈佳 +1 位作者 路远 凌永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95-1699,共5页
相关跟踪算法是红外成像末制导阶段的一种重要跟踪算法,针对该算法,提出一种动态红外迷彩伪装技术,该技术是可控的新型红外伪装手段,它是通过迅速降低目标与背景红外图像帧与帧之间相关度,从而使红外跟踪系统对地面目标的跟踪丢失。在... 相关跟踪算法是红外成像末制导阶段的一种重要跟踪算法,针对该算法,提出一种动态红外迷彩伪装技术,该技术是可控的新型红外伪装手段,它是通过迅速降低目标与背景红外图像帧与帧之间相关度,从而使红外跟踪系统对地面目标的跟踪丢失。在分析红外跟踪系统的相关算法及动态红外伪装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帕尔帖效应的半导体制冷/制热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动态红外迷彩伪装技术,并研制了一套实现动态红外迷彩伪装的原理样机。最后,对该样机进行了综合测试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样机的相邻两帧红外图像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7,且次高峰与最高峰比较相似,因此该技术可以有效对抗红外系统的相关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迷彩 帕尔帖效应 半导体制冷器 相关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