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钢A高炉炉役后期护炉生产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高鹏 李华军 +2 位作者 凌明生 郝团伟 盛国良 《炼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42,共4页
马钢A高炉(4000m)进入炉役第13年后,铁口区域不同标高的炭砖温度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快速上升。采用多维冗余侵蚀计算原理及技术,科学准确判断出内衬侵蚀形貌和炉缸炭砖残余厚度,在此基础上炉内采用整体护炉与局部护炉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采... 马钢A高炉(4000m)进入炉役第13年后,铁口区域不同标高的炭砖温度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快速上升。采用多维冗余侵蚀计算原理及技术,科学准确判断出内衬侵蚀形貌和炉缸炭砖残余厚度,在此基础上炉内采用整体护炉与局部护炉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采取合理控制治强、优化上下部制度匹配、加强出铁管理、强化冷却、建立操作控制标准等综合措施,炭砖温度得到控制,实现了炉役后期高炉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炉缸 护炉 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1号高炉强化冶炼措施 被引量:3
2
作者 尤石 丁晖 +2 位作者 凌明生 解成成 梁晨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5,共7页
马钢1号高炉大修开炉初期,面临风口小套频繁被砸、炉缸蓄热能力不足、铁口区域窜气喷溅及风量偏低鼓风动能不足等问题。通过采取优化上下部制度、原燃料精细化管理、休风后快速恢复炉况、加强炉前渣铁处理、优化煤气流分布及提高炉缸活... 马钢1号高炉大修开炉初期,面临风口小套频繁被砸、炉缸蓄热能力不足、铁口区域窜气喷溅及风量偏低鼓风动能不足等问题。通过采取优化上下部制度、原燃料精细化管理、休风后快速恢复炉况、加强炉前渣铁处理、优化煤气流分布及提高炉缸活跃性等措施,1号高炉逐渐实现了强化冶炼,日产量持续提高,燃料比持续下降,高炉强化冶炼达到投产以来最好水平。2019年12月,1号高炉日产量达到6866t/d,燃料比下降至494kg/t,中心气流指数及边沿气流指数逐渐趋于合理、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强化冶炼 风口含套 煤气流分布 操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4000m^3高炉布料模式调整探索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宏亮 凌明生 《炼铁》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4,共4页
对马钢4000m^3高炉以炉顶布料模式调整为重点的优化装料制度探索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调整矿焦布料起始角、寻找合理布料平台宽度、改变布料角差、逐步减少并最终取消中心加焦等措施,提出了适合马钢条件的"平台+漏斗"的高炉... 对马钢4000m^3高炉以炉顶布料模式调整为重点的优化装料制度探索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调整矿焦布料起始角、寻找合理布料平台宽度、改变布料角差、逐步减少并最终取消中心加焦等措施,提出了适合马钢条件的"平台+漏斗"的高炉炉顶布料方式。布料模式调整后2年左右的高炉生产实践证明,高炉的稳定性提高,高炉操作与运行参数明显改善,尤其是料柱的压差得到有效控制并降低到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布料模式 平台漏斗 角差 料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4000m^3高炉生产操作实践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宏亮 凌明生 《炼铁》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共5页
对马钢4000m^3级高炉生产操作实践进行了总结。在入炉原燃料质量变差、入炉有害元素超标、渣量增加、炉底封板上翘等不利情况下,通过改善操作、优化管理等,高炉保持了17个月的长期稳定顺行,技术经济指标有所改善。
关键词 大型高炉 装料制度 操作炉型 铜冷却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B高炉高钛负荷下维持炉缸活跃实践 被引量:6
5
作者 凌明生 《炼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4,共5页
对马钢B高炉高钛负荷下维持炉缸活跃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受原料条件限制,人炉钛负荷一直处于偏高水平,偏高的钛负荷对高炉炉缸的活跃性造成较大影响。在入炉较高钛负荷条件下,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管理、优化装料制度、优化送风制度、强... 对马钢B高炉高钛负荷下维持炉缸活跃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受原料条件限制,人炉钛负荷一直处于偏高水平,偏高的钛负荷对高炉炉缸的活跃性造成较大影响。在入炉较高钛负荷条件下,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管理、优化装料制度、优化送风制度、强化炉前出铁等措施,炉缸工作状况趋于改善,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得到相应改善,焦炭负荷最高至4.74,燃料比维持在495 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钛负荷 炉缸活跃 上部制度 下部制度 焦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