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N-LCD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凌志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3-242,共10页
介绍了目前人们对改善STN LCD特性所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反射式STN LCD彩色显示 ,高分辨率STN LCD用液晶材料 ,彩色STN LCD用彩色滤光膜 ,以及STN LCD用光学膜 ,如偏振片。
关键词 STN-LCD 彩色滤光膜 液晶材料 光学膜 技术发展 彩色显示 液晶屏 液晶显示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 Bridgman 法生长半磁性半导体 Cd_(1-x)Mn_xTe 晶体 被引量:1
2
作者 凌志华 景玉梅 +1 位作者 黄锡珉 马凯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文采用垂直 Bridgman 法生长了半磁性半导体 Cd_(1-x)Mn_xTe(0.01≤x≤0.50),用 X 射射技术对生长的晶体质量进行了评价,晶体的 X 射线双晶衍射峰半宽度仅有38″,显示了极好线衍的晶体完整性。从实验中得到晶体的最佳生长速率为2mm/h... 本文采用垂直 Bridgman 法生长了半磁性半导体 Cd_(1-x)Mn_xTe(0.01≤x≤0.50),用 X 射射技术对生长的晶体质量进行了评价,晶体的 X 射线双晶衍射峰半宽度仅有38″,显示了极好线衍的晶体完整性。从实验中得到晶体的最佳生长速率为2mm/h,对晶体样品的电学性能进行了 Hall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得到的晶体样品都是 p 型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磁性 半导体 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向列相液晶在LB膜上的取向及电光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凌志华 黄锡珉 +2 位作者 荆海 吕安德 谢玉钧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49-52,共4页
报道了用花生酸生长的LB膜作液晶取向层,使负性向列相液晶MBBA在其上取得较好的垂直取向排列效果。并通过偏光显微镜利用锥光干涉效应,研究了这种取向排列.研究表明,在加电压后液晶受电场作用偏转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取向方... 报道了用花生酸生长的LB膜作液晶取向层,使负性向列相液晶MBBA在其上取得较好的垂直取向排列效果。并通过偏光显微镜利用锥光干涉效应,研究了这种取向排列.研究表明,在加电压后液晶受电场作用偏转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取向方向与LB膜的生长提拉方向平行。同时,对其电光特性进行了测量。从测量显示出的典型电控双折射形电光特性曲线肯定了择优倾斜取向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薄膜 液晶 取向排列 显示材料 电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向列相液晶MBBA在花生酸L-B膜上的择优取向特性研究
4
作者 凌志华 黄锡珉 +2 位作者 荆海 吕安德 谢玉钧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4年第6期9-11,共3页
负性向列相液晶MBBA在作为液晶的取向层的花生酸L-B膜上取得了较好的垂直取向排列效果。通过偏光显微镜利用锥光干涉效应研究了负性向列相液晶MBBA在花生酸L-B膜上的取向排列,发现在加电压后液晶受电场作用偏转具有确定... 负性向列相液晶MBBA在作为液晶的取向层的花生酸L-B膜上取得了较好的垂直取向排列效果。通过偏光显微镜利用锥光干涉效应研究了负性向列相液晶MBBA在花生酸L-B膜上的取向排列,发现在加电压后液晶受电场作用偏转具有确定的择优取向,芥方向沿L-B膜的生长方向。同时对液晶盒的电光特性进行了测量,显示了典型的电控双折射形电光特性曲线。它也肯定了择忧倾斜取向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膜 液晶 取向排列 锥光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磁性半导体Cd_(1-x)Mn_xTe深能级的研究
5
作者 凌志华 景玉梅 +1 位作者 黄锡珉 马凯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9-43,共5页
通过测量半磁性半导体Cd_(1-x)Mn_xTe晶体在77~300K温度范围的电导率变化,得到了晶体的一个受主深能级约为0.18ev左右,并通过分析以及退火后的电导率的测量,认为它可能是由[V_(Cd) ̄(2-)D ̄... 通过测量半磁性半导体Cd_(1-x)Mn_xTe晶体在77~300K温度范围的电导率变化,得到了晶体的一个受主深能级约为0.18ev左右,并通过分析以及退火后的电导率的测量,认为它可能是由[V_(Cd) ̄(2-)D ̄+]引起的,同时通过VanderPaul法,对Cd_(1-x)Mn_xTe晶体进行了室温下的霍耳效应测量,得到了它的一些电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磁性 半导体 深能级 CDMN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加莱球方法对膜补偿超扭曲液晶显示器件参数的最佳化及其实验结果
6
作者 凌志华 黄锡珉 +2 位作者 马凯 王宗凯 马仁祥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4年第9期16-20,共5页
提出了一个用于庞加莱球(Poincaresphere)方法最佳化膜补偿超扭曲液晶显示器件参数的线性条件,应用这个线性条件用庞加莱球方法对膜补偿超扭曲液晶盒的参数进行了最佳化,获得了极好的显示特性。分别对△nd=0.6... 提出了一个用于庞加莱球(Poincaresphere)方法最佳化膜补偿超扭曲液晶显示器件参数的线性条件,应用这个线性条件用庞加莱球方法对膜补偿超扭曲液晶盒的参数进行了最佳化,获得了极好的显示特性。分别对△nd=0.6,0.7,0.8,0.9,1.0μm的液晶盒进行了最佳化,得到了最佳化液晶盒参数,讨论了液晶盒厚度对显示特性的影响。将最佳化参数应用到实际液晶盒中,得到了很好的显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器件 最佳化 庞加莱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磁性半导体材料Cd_(1-x)MnxTe晶体生长
7
作者 凌志华 景玉梅 黄锡珉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51-251,共1页
本文介绍了用Bridgman方法生长半磁性半导体晶体Cd_(1-x)Mn_(x)Te(0.01≤x≤0.60)。同时讨论了用自制的三段式加温生长炉生长晶体的最佳生长条件及生产速率对结晶质量的影响。我们在实验中选定组分x=0.30进行不同生长速率下的对比实验,... 本文介绍了用Bridgman方法生长半磁性半导体晶体Cd_(1-x)Mn_(x)Te(0.01≤x≤0.60)。同时讨论了用自制的三段式加温生长炉生长晶体的最佳生长条件及生产速率对结晶质量的影响。我们在实验中选定组分x=0.30进行不同生长速率下的对比实验,生长界面温度梯度为150℃/cm,生长速率分别为5mm/h,3mm/h,2mm/h,1m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_Mn_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GA TFT LCD的驱动电路设计 被引量:28
8
作者 杨虹 唐志勇 +1 位作者 凌志华 黄锡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2-58,共7页
介绍了VGA TFT LCD驱动电路的设计思想、 所使用的行反转驱动方法及其优点、 数据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和灰度级实现方法以及扫描驱动器的工作原理。 详细地分析和计算了公共电极驱动Vcom调节方法, 并有效地解决了由于TFT寄生电容引起的电... 介绍了VGA TFT LCD驱动电路的设计思想、 所使用的行反转驱动方法及其优点、 数据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和灰度级实现方法以及扫描驱动器的工作原理。 详细地分析和计算了公共电极驱动Vcom调节方法, 并有效地解决了由于TFT寄生电容引起的电压跳变而导致的图像闪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驱动电路 Vcom调节方法 行反转驱动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分散液晶膜中液晶分子的电场取向效应 被引量:13
9
作者 任洪文 黄锡珉 +1 位作者 凌志华 马凯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3-39,共7页
制备了液晶微滴在聚合物基体中呈独立分散且具有不同尺度的PDLC复合膜,利用偏光显微镜实时地观察了微滴内液晶织构在适度电场作用下的变化特性,获得了有关微滴内液晶分子的动态取向信息。实验发现,当施加的电压由饱合值降低时,... 制备了液晶微滴在聚合物基体中呈独立分散且具有不同尺度的PDLC复合膜,利用偏光显微镜实时地观察了微滴内液晶织构在适度电场作用下的变化特性,获得了有关微滴内液晶分子的动态取向信息。实验发现,当施加的电压由饱合值降低时,不同尺度的微滴内液晶分子呈不同的电场取向效应,对直径大于十几微米的微滴,液晶分子易呈现较强的取向滞后效应,而直径在微米量级的液滴其液晶分子的电场取向滞后效应相对减少。微滴内液晶分子的这种取向滞后效应正是PDLC膜在宏观上呈现光透过率滞后现象的反映。从作用能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影响微滴内液晶分子取向滞后效应的因素,如微滴与基体的界面作用、液晶微滴的形状、电容效应以及工作温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液晶微滴 滞后效应 动态响应 记忆效应 电场聚向效应 PDLC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器件用高二向色性偶氮染料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亚云 宋玉龙 +3 位作者 刘绍锦 赵英英 卢然 凌志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8-391,共4页
通过重氮化反应和耦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液晶显示用高二向色性偶氮染料A,用质谱、核磁共振谱对染料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染料的二向色性和紫外吸收波谱。结果表明,染料A的二向色性D‖/D⊥达到7.5,λmax=475 nm。通过对A的分子结构改... 通过重氮化反应和耦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液晶显示用高二向色性偶氮染料A,用质谱、核磁共振谱对染料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染料的二向色性和紫外吸收波谱。结果表明,染料A的二向色性D‖/D⊥达到7.5,λmax=475 nm。通过对A的分子结构改变,我们在A的基础上对A的尾链进行了改进,得到另一新的高二向色性偶氮染料A*,它的D‖/D⊥达到18.0,是目前报道过的二向色性染料材料的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偶氮染料 二向色性 重氮化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金属诱导晶化非晶硅(a-Si∶H)薄膜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金英 赵玉环 +2 位作者 张志伟 荆海 凌志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7-400,共4页
对在氢化非晶硅薄膜(a-Si∶H)上溅射金属Ni的样品进行金属诱导晶化(MIC)/金属诱导横向晶化(MILC),制备多晶硅薄膜(p-Si)的工艺及薄膜特性进行了研究。XRD测量结果表明非晶硅在500℃退火1 h后就已经全部晶化。金属诱导晶化的优选晶向为(2... 对在氢化非晶硅薄膜(a-Si∶H)上溅射金属Ni的样品进行金属诱导晶化(MIC)/金属诱导横向晶化(MILC),制备多晶硅薄膜(p-Si)的工艺及薄膜特性进行了研究。XRD测量结果表明非晶硅在500℃退火1 h后就已经全部晶化。金属诱导晶化的优选晶向为(220),而且晶粒随退火时间的延长而长大。非晶硅薄膜样品500℃下退火6 h后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原金属镍覆盖区非晶硅全部晶化,晶粒均匀,平均晶粒大小约为0.3μm,而且已经发生横向晶化。EDS测试Ni在晶化的非晶硅薄膜中的原子百分含量分析表明,金属Ni在MILC过程中的作用只是催化晶化,除了少量残留在MILC多晶硅中外,其余的Ni原子都迁移至晶化的前沿。500℃下退火20 h后样品的Raman测试结果也表明,金属离子向周边薄膜扩散,横向晶化了非晶硅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非晶硅 多晶硅 金属诱导晶化 金属诱导横向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oS反射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欧毅 宋玉龙 +1 位作者 刘明 凌志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4-557,共4页
LCoS技术是硅基CMOS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和液晶显示技术相结合的新技术。铝膜作为LCoS的反射电极,要求有较高的反射率和电导率。采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以高纯度的Al为靶材,硅片为衬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Al反射膜,并测量了在可见光范围内... LCoS技术是硅基CMOS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和液晶显示技术相结合的新技术。铝膜作为LCoS的反射电极,要求有较高的反射率和电导率。采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以高纯度的Al为靶材,硅片为衬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Al反射膜,并测量了在可见光范围内反射率曲线,分析了薄膜的致密性和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当Al层很薄时,膜的连续性较差,呈岛状或网状结构,膜的导电性不好;如果沉积较厚(1μm以上)则容易形成“铝丘”,即出现多晶态的A1分布,一方面使A1膜表面粗糙,降低其镜面反射率,同样也将严重影响Al膜的电学性能。选定50nm厚度Al膜作为LCoS的反射层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OS 电子束蒸发 反射率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画质、低功耗的TFTLCD直接驱动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虹 凌志华 +3 位作者 王刚 唐志勇 黄锡珉 金圣经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96-301,共6页
介绍了用于高画质、低功耗的TFTLCD的直接驱动方法,阐述了采用直接驱动方法的必要性及其对TFTLCD性能的改进。特别是对4种反转方式在图像质量和功耗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直接驱动 帧反转 TFTLCD 液晶显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倾角对超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俊瑞 马志华 +4 位作者 刘绍锦 宋玉龙 崔宏青 冯亚云 凌志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5-148,共4页
超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STN-LCD)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由周期性条纹织构引起的晶畴,这种晶畴引起光散射使显示性能下降。采用4种不同的PI作为超扭曲向列相(STN)液晶盒的取向膜,在相同的条件下用摩擦法取向并制成盒后用偏光显微镜观... 超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STN-LCD)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由周期性条纹织构引起的晶畴,这种晶畴引起光散射使显示性能下降。采用4种不同的PI作为超扭曲向列相(STN)液晶盒的取向膜,在相同的条件下用摩擦法取向并制成盒后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不同PI取向的盒其均匀性有显著差异,有的盒中有晶畴出现,有的盒则显示出了良好的均匀性。晶体旋转法测量结果表明,不同PI引起不同的预倾角,取向均匀的盒所用PI产生的预倾角比其他PI产生的预倾角要大3°左右。分析认为,较大的预倾角抑制了晶畴的产生,在合适的d/p值下,预倾角只要达到5°以上时即可以有效地抑制条纹的产生,满足生产要求,为解决STN-LCD存在的晶畴问题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 条纹织构 预倾角 晶体旋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网络稳定的铁电液晶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建军 王宗凯 +2 位作者 凌志华 黄锡珉 马凯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14,共8页
研究了聚合物网络稳定的铁电液晶体系。实验表明,当在聚合物网络单体聚合的过程中施加低频交变电场作用后,所形成的聚合物网络具有空间排列的一致性。在聚合物网络的作用下铁电液晶分子的排列及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光学特性不同于传统的... 研究了聚合物网络稳定的铁电液晶体系。实验表明,当在聚合物网络单体聚合的过程中施加低频交变电场作用后,所形成的聚合物网络具有空间排列的一致性。在聚合物网络的作用下铁电液晶分子的排列及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光学特性不同于传统的表面双稳铁电液晶。实验中观察到了一新的液晶分子排列织构——条纹织构,从体系自由能的角度对条纹织构做出了的理论解释。同时获得了可实现多极灰度的新颖的“V”字型电光特性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液晶 聚合物网络 条纹织构 “V”字型电光特性 单体聚合 低频交变电场 偏光显微镜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硅基液晶微显示器件像素电路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玉龙 刘绍锦 +3 位作者 崔宏青 张俊瑞 冯亚云 凌志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8-332,共5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硅基微显示器件场缓存像素电路结构,并通过SPICE模拟与其他像素电路做比较,分析了其电路特点。新型像素结构可使在电压保持期间影响液晶电容电压的晶体管数量降到最低,从而提高了像素电容的电压保持率,降低了闪烁,并减小... 设计了一种新型硅基微显示器件场缓存像素电路结构,并通过SPICE模拟与其他像素电路做比较,分析了其电路特点。新型像素结构可使在电压保持期间影响液晶电容电压的晶体管数量降到最低,从而提高了像素电容的电压保持率,降低了闪烁,并减小了电磁干扰对像素电压的影响,提高了器件可靠性,同时提高了对光照的承受能力及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改善了显示品质,适用于高亮度显示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液晶微显示 场序显示彩色 场缓存 像素电路 微显示器件 电路结构 硅基液晶 像素 SPICE模拟 电容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中形成的聚合物网络织构及形貌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庆兵 凌志华 +1 位作者 李海峰 黄锡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4-104,共11页
将少量的丙烯酸单体材料掺入液晶材料中,经紫外光照射使单体发生交联可以形成聚合物网络织构。本文描述了单体的聚合过程,用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在液晶的不同排列状态下形成的聚合物网络的织构和形貌,分析了光强和温度... 将少量的丙烯酸单体材料掺入液晶材料中,经紫外光照射使单体发生交联可以形成聚合物网络织构。本文描述了单体的聚合过程,用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在液晶的不同排列状态下形成的聚合物网络的织构和形貌,分析了光强和温度等固化条件对形成的聚合物网络形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聚合物网络 形貌 网络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排列-扭曲向列液晶显示的阈值特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新羽 荆海 +2 位作者 王宗凯 凌志华 黄锡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7-103,共7页
从液晶体系的总自由能出发 ,通过欧拉 -拉格朗日方程组的推导 ,得到了手性向列相液晶从垂直排列状态转变成平面扭曲排列时的 Freedericksz转变阈值电压公式 Vth =π×k33ε0 |Δε| 1 - 4k2 2k332 dP02 ,并通过 C - V特性验证了阈... 从液晶体系的总自由能出发 ,通过欧拉 -拉格朗日方程组的推导 ,得到了手性向列相液晶从垂直排列状态转变成平面扭曲排列时的 Freedericksz转变阈值电压公式 Vth =π×k33ε0 |Δε| 1 - 4k2 2k332 dP02 ,并通过 C - V特性验证了阈值电压公式的正确性 ,同时讨论了器件阈值电压与盒厚 -螺距比 d/P0 的关系及其物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能 垂直排列 阈值电压 平面扭曲排列 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OLED像素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金英 安吉宇 +3 位作者 张志伟 赵玉环 荆海 凌志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8-323,共6页
设计了有源OLED显示用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恒流型4-TFT像素驱动电路,并给出了驱动方法。应用HSPICE仿真了恒流型像素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详细分析了源(Source)电压VDD、存储电容Cs,以及开关晶体管T1、驱动晶体管T3的宽长比等参数对电路的... 设计了有源OLED显示用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恒流型4-TFT像素驱动电路,并给出了驱动方法。应用HSPICE仿真了恒流型像素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详细分析了源(Source)电压VDD、存储电容Cs,以及开关晶体管T1、驱动晶体管T3的宽长比等参数对电路的输出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此电路可以在整个帧周期持续供给OLED器件电流,并且解决了由于各像素驱动管阈值电压的差异带来的OLED亮度的不均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OLED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 像素驱动电路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含量对聚合物/液晶复合膜电光特性的影响——从正型向反型显示模式的转变 被引量:5
20
作者 任洪文 黄锡珉 凌志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2-17,共6页
预聚物与正性液晶以适量配比合成的聚合物/液晶复合膜通常呈正型显示,即膜在关态时呈散射态,在开态时呈透射态。然而实验发现,用高的液晶配比合成的膜在适度电压驱动下能呈现反型显示,即这种膜在关态时呈透射态,在适度电压作用下... 预聚物与正性液晶以适量配比合成的聚合物/液晶复合膜通常呈正型显示,即膜在关态时呈散射态,在开态时呈透射态。然而实验发现,用高的液晶配比合成的膜在适度电压驱动下能呈现反型显示,即这种膜在关态时呈透射态,在适度电压作用下呈散射态。在制膜过程中,如能将液晶做沿面取向处理,则膜的反型效应更加明显。用聚合物/液晶复合膜的反型显示机理,可开发出一系列新的光学显示器件。本实验研究了这种反型模式器件的电光特性,并建立相关的结构模型解释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分散液晶 液晶 网络 反型显示模式 电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