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岔冲击激扰对高速动车组车体弹性抖动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王谢堂 高建敏 +3 位作者 丁鑫 昌超 凌亮 王开云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198,共7页
为探究高速动车组通过道岔区域后车体的弹性抖动,建立考虑车体弹性的高速动车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和道岔冲击激扰模型。根据模型分析道岔冲击激扰作用下车体的弹性振动响应特征,通过仿真复现高速车辆的抖车现象,并与现场测试数据进行... 为探究高速动车组通过道岔区域后车体的弹性抖动,建立考虑车体弹性的高速动车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和道岔冲击激扰模型。根据模型分析道岔冲击激扰作用下车体的弹性振动响应特征,通过仿真复现高速车辆的抖车现象,并与现场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车辆过岔速度、道岔激扰个数和道岔间隔对高速车辆车体弹性抖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道岔冲击会导致车体1阶菱形耦合共振;车辆过岔速度对车体弹性抖动有显著影响,当车速达到300 km/h时,车体出现明显弹性抖动;连续道岔激扰会使车体横向振动叠加放大;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与道岔间隔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道岔间隔在50~80 m范围时,车体弹性振动更剧烈。研究结果可为寻找控制高速车辆弹性抖动的有效措施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高速动车组 道岔冲击 车体弹性共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打滑对2万吨重载列车纵向冲动影响分析
2
作者 曾周 郭欣茹 +2 位作者 陈清华 陈哲 凌亮 《机车电传动》 2024年第3期108-116,共9页
针对低黏着接触条件下车轮滑行所引起的列车纵向冲动问题,文章建立了“1+1”编组2万吨重载列车-轨道垂纵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电制动工况下不同轮轨接触状态对2万吨列车纵向冲动的影响,分别计算了车轮发生滑行位置和电制动力载荷大... 针对低黏着接触条件下车轮滑行所引起的列车纵向冲动问题,文章建立了“1+1”编组2万吨重载列车-轨道垂纵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电制动工况下不同轮轨接触状态对2万吨列车纵向冲动的影响,分别计算了车轮发生滑行位置和电制动力载荷大小对纵向冲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电制动运行工况下,当列车施加100%电制动力时,列车在湿润、油污和冰雪接触条件下均检测到了车轮滑行,在25%~75%电制动工况下列车仅在冰雪接触条件下检测到了车轮滑行;车轮滑行导致了车钩力的波动,特别是中部机车发生车轮滑行时会引起其前、中、后部车钩力较大幅度波动,并增大中部机车前部车辆压钩力,严重影响列车的平稳运行;随着制动力的降低,低黏着接触状态下的车轮滑行对最大车钩力的影响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轮轨黏着 纵向冲动 再黏着防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擦伤对高速轮轨接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凌亮 曹亚博 +2 位作者 肖新标 温泽峰 金学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2-39,共8页
在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车轮踏面常因制动或空转打滑而造成局部擦伤。车轮擦伤将产生异常的轮轨冲击力,从而加剧车辆轨道结构的疲劳破坏。为调查车轮擦伤对高速轮轨接触行为的影响,建立考虑车轮擦伤的高速轮轨动力学模型,对新、旧两种车... 在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车轮踏面常因制动或空转打滑而造成局部擦伤。车轮擦伤将产生异常的轮轨冲击力,从而加剧车辆轨道结构的疲劳破坏。为调查车轮擦伤对高速轮轨接触行为的影响,建立考虑车轮擦伤的高速轮轨动力学模型,对新、旧两种车轮擦伤扁疤的几何形状及作用机理进行数值描述和动力学建模。基于动力学仿真计算,对新、旧车轮擦伤激扰下高速车辆的动力学响应进行详细调查,着重分析车轮擦伤对轮轨法向作用力及轮对垂向振动加速度的影响,并系统调查了车速、车轮擦伤扁疤深度及长度对高速轮轨冲击的影响,提出了高速车轮擦伤维修界限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轮轨动力学 车轮擦伤 动力学建模 轮轨接触行为 维修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激励下高速列车动态响应与运行安全边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凌亮 肖新标 +1 位作者 吴磊 金学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22,共7页
为研究地震对高速列车动态响应与运行安全的影响,建立地震激励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地震波被简化为周期性的横向正弦波加入车辆轨道仿真模型中。基于仿真计算,对地震作用下高速列车的动态响应、脱轨机理及运行安全边界进行详细地... 为研究地震对高速列车动态响应与运行安全的影响,建立地震激励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地震波被简化为周期性的横向正弦波加入车辆轨道仿真模型中。基于仿真计算,对地震作用下高速列车的动态响应、脱轨机理及运行安全边界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讨论,给出地震下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及脱轨边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所引起的轨道结构大幅横向振动对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影响极大;横向地震波激励下,车轮与钢轨频繁地发生分离、车轮的大幅度抬升和车辆激烈的横向滚摆运动是造成高速列车脱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轨 地震 高速列车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脱轨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超压成因及其对产能的影响
5
作者 曹志锋 蔺敬旗 +6 位作者 凌亮 王先虎 谭晓斌 王海鹏 赵泓一 徐睿 张艳丽 《测井技术》 2025年第2期298-309,328,共13页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产能与地层超压强度呈正相关,但其成因机制尚不清楚。依据地质、测井和试油等资料,对研究区二叠系芦草沟组现今实测地层压力进行分析,探讨了超压的成因机制。利用高温热解荧光薄片、动态孔...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产能与地层超压强度呈正相关,但其成因机制尚不清楚。依据地质、测井和试油等资料,对研究区二叠系芦草沟组现今实测地层压力进行分析,探讨了超压的成因机制。利用高温热解荧光薄片、动态孔隙压力和三维应力莫尔圆研究了超压强度对储层孔隙结构、页岩油赋存状态及储层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烃增压是现今地层超压形成的主要机制。地层超压对页岩油的保存、运移、富集及储层孔隙结构均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形成源储压差驱动,油气沿微裂缝向邻近甜点脉冲扩散,地层超压控制着页岩油的赋存状态、分布和游离油富集程度。页岩油微裂缝的形成和有效性受超压强度控制,微细裂缝使地层“存储孔”与“连通孔”相互连通,改善了储层孔隙结构,形成了具有基质孔与裂缝的双重孔隙结构的优质储层;有利于形成高含油饱和度和游离油饱和度,增强了页岩油的渗流能力。目前产能最高的区域均分布于生烃中心和超压中心叠合处。因此,超压强度导致的高游离油饱和度、裂缝发育程度及其有效性是影响页岩油产能的主要内因。研究结果为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有利区预测和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超压 产能影响因素 岩石物理实验 页岩油 吉木萨尔凹陷 芦草沟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组方式对3万吨重载列车循环制动工况纵向冲动的影响
6
作者 樊运新 陈哲 +3 位作者 林润泽 曾凡军 邹异民 凌亮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为研究3万吨重载列车合理的编组方式,文章基于纵向动力学与气体流动理论,建立3万吨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不同编组方式列车空气制动系统传递特性;在此基础上,选取3种典型运行线路,仿真分析不同编组方式列车循环制动工... 为研究3万吨重载列车合理的编组方式,文章基于纵向动力学与气体流动理论,建立3万吨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不同编组方式列车空气制动系统传递特性;在此基础上,选取3种典型运行线路,仿真分析不同编组方式列车循环制动工况下的纵向冲动。结果表明:列车长度会影响列车空气制动系统同步性能,尾部添加机车可以有效提升制动同步性,相较于传统尾部列尾装置,缓解延迟时间减少约58.8%;纵向冲动由列车制动不同步性及坡道差共同作用产生,列车循环制动通过V型坡时,坡度差不应超过10.5‰;“八轴机车+108辆C80+八轴机车+108辆C80+八轴机车+108辆C80+八轴机车”的编组方式在各线路条件下纵向冲动均保持较低水平,可为后续3万吨重载列车试验及常态化运营的编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万吨重载列车 列车编组 循环制动 空气制动系统 纵向动力学 车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昔阳县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凌亮 郭尚 +3 位作者 赵照林 吉彦杰 吴保军 王瑞 《山西农经》 2019年第19期39-42,共4页
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快。未来几年,全省食用菌产业要想保持平稳增长,就要由注重数量向提高单产、质量转变;由分散小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变;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加大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延长、完善产业链,增加... 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快。未来几年,全省食用菌产业要想保持平稳增长,就要由注重数量向提高单产、质量转变;由分散小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变;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加大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延长、完善产业链,增加抵御市场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产业发展 昔阳县: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轨道钢轨焊接不平顺安全限值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邓永权 凌亮 +1 位作者 肖新标 金学松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34,39,共6页
为调查嵌入式轨道的槽型轨焊接不平顺的安全控制限值及焊接不平顺现代对有轨电车及嵌入式轨道动力作用的影响,建立现代有轨电车/嵌入式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模型中,现代有轨电车简化为多刚体动力系统,嵌入式槽型轨被视为连续弹性支... 为调查嵌入式轨道的槽型轨焊接不平顺的安全控制限值及焊接不平顺现代对有轨电车及嵌入式轨道动力作用的影响,建立现代有轨电车/嵌入式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模型中,现代有轨电车简化为多刚体动力系统,嵌入式槽型轨被视为连续弹性支承基础上的Timoshenko梁,整体道床用三维实体有限元单元模拟,钢轨填充材料用三维粘弹性弹簧-阻尼单元模拟,嵌入式道床板底部的致密混凝土底座及路基简化为等效的弹簧-阻尼单元。基于动力学仿真计算,以GB5599-1985规定的车辆动力学性能指标为评定准则,对槽型轨焊接不平顺的安全限值进行详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短波波长小于0.2 m的焊接不平顺,1 m范围内槽型轨轨顶面容差的建议控制限值为0.2 mm;对于短波波长大于0.2 m的焊接不平顺,1 m范围内槽型轨轨顶面容差的建议控制限值为0.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有轨电车 嵌入式轨道 焊接不平顺 轨道不平顺 控制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向架构架工作模态及其对车下振动传递影响初探 被引量:9
9
作者 刘佳 赵悦 +1 位作者 凌亮 圣小珍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5年第3期19-23,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运行过程中转向架构架的真实动态特性,对实际线路运行的某高速列车进行工作模态测试,获取构架响应点之间的互谱信号并进行模态参数识别。模态参数识别方法采用最小二乘复频域法。根据其识别结果,剔除由轴箱传至构架且引起... 为进一步了解运行过程中转向架构架的真实动态特性,对实际线路运行的某高速列车进行工作模态测试,获取构架响应点之间的互谱信号并进行模态参数识别。模态参数识别方法采用最小二乘复频域法。根据其识别结果,剔除由轴箱传至构架且引起构架显著峰值的虚假模态,获得构架真实工作模态参数。结合轴箱、车体外地板振动实测频谱,找到车体外地板显著振动频率来源,进而分析转向架工作模态对车体外地板振动显著峰值的影响。本文的相关实测结果为了解运行过程中转向架构架真实动力学行为、研究车体外地板振动显著频率的产生、传递机理提供依据;同时,测试及模态参数识别方法为车体运行部件工作模态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高速列车 转向架 工作模态 振动传递 共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线路钢轨波磨安全限值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晴 杜星 +2 位作者 凌亮 温泽峰 关庆华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5年第3期41-45,共5页
地铁线路钢轨波磨会恶化轮轨接触关系,引起轮轨冲击,降低车辆和轨道部件的使用寿命,影响车辆运行安全,大大增加维修工作量和运营成本。钢轨打磨可有效控制波磨,而确定钢轨波磨安全限值并制定打磨策略是实施钢轨打磨的关键步骤。建立一... 地铁线路钢轨波磨会恶化轮轨接触关系,引起轮轨冲击,降低车辆和轨道部件的使用寿命,影响车辆运行安全,大大增加维修工作量和运营成本。钢轨打磨可有效控制波磨,而确定钢轨波磨安全限值并制定打磨策略是实施钢轨打磨的关键步骤。建立一种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计算模型,详细调查地铁钢轨波磨对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影响。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计算和地铁车辆的运行安全评价指标,初步确定时速80 km/h地铁线路的钢轨波磨的安全控制限值。结果可为地铁线路的钢轨校正性打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地铁车辆 钢轨波磨 动力学仿真 安全运行 打磨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捷货车抗蛇行减振器性能参数对动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振华 王开云 +1 位作者 王超 凌亮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1年第4期118-125,共8页
基于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160 km/h快捷货车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抗蛇行减振器的节点刚度、阻尼系数和卸荷速度对快捷货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大减振器的阻尼系数可显著提高快捷货车的临界速度,并改善快捷货车的... 基于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160 km/h快捷货车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抗蛇行减振器的节点刚度、阻尼系数和卸荷速度对快捷货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大减振器的阻尼系数可显著提高快捷货车的临界速度,并改善快捷货车的横向平稳性;随着减振器节点刚度的增加,快捷货车的临界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在节点刚度约为12 MN/m时,临界速度达到最大值;快捷货车的临界速度随减振器卸荷速度的增加而降低;抗蛇行减振器性能参数对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捷货车 抗蛇行减振器 节点刚度 阻尼系数 卸荷速度 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km/h高速铁路轨道几何不平顺敏感波长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吉忠 谢毅 +2 位作者 庞玲 姜培斌 凌亮 《高速铁路技术》 2021年第2期50-55,114,共7页
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柔性车体的高速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轨道几何不平顺波长变化对典型高速动车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400 km/h行车速度条件下高速铁路轨道几何不平顺的敏感波长。结果表... 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柔性车体的高速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轨道几何不平顺波长变化对典型高速动车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400 km/h行车速度条件下高速铁路轨道几何不平顺的敏感波长。结果表明:(1)400 km/h高速铁路轨道几何不平顺敏感波长主要存在两个范围,短波范围的敏感波长主要与动车组车体的柔性模态有关,中长波范围的敏感波长主要与动车组车辆系统的刚体模态有关;(2)由于悬挂参数的差异,不同型号高速动车组对应的轨道几何不平顺敏感波长存在明显差异,在制定线路养护维修标准时,应考虑整条线路上所有运营的动车组型号;(3)不同类型轨道几何不平顺的敏感波长也存在差异,应针对不同的轨道几何不平顺类型制定相应的敏感波长管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m/h高速铁路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轨道几何不平顺 敏感波长 高速动车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轮轨损伤的快捷货车线路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超 王开云 +1 位作者 凌亮 高贤波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4-137,143,共5页
在既有线路条件下,基于配置有HZ160C3型转向架的快捷货车动力学模型,建立标准LM车轮与60轨、75轨匹配的磨耗指数与损伤函数预测模型,研究不同轮轨配合时快捷货车通过曲线的磨耗情况,给出快捷货车运行的最小曲线半径建议值。结果表明:快... 在既有线路条件下,基于配置有HZ160C3型转向架的快捷货车动力学模型,建立标准LM车轮与60轨、75轨匹配的磨耗指数与损伤函数预测模型,研究不同轮轨配合时快捷货车通过曲线的磨耗情况,给出快捷货车运行的最小曲线半径建议值。结果表明:快捷货车的轮轨磨耗与疲劳损伤在小半径曲线线路上更为严重,且75轨的轮轨磨耗明显大于60轨;LM车轮与60轨匹配时,曲线半径超过800 m后外轨侧轮轨磨耗趋于稳定,车辆疲劳损伤情况也趋于平缓;LM车轮与75轨匹配时,小半径曲线出现高频次的轮缘接触,曲线半径增至1000 m后疲劳损伤情况明显改善。建议60轨线路最小曲线半径取800 m;75轨线路取1200 m,困难线路取1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捷货车 最小曲线半径 数值模拟 损伤函数 轮轨磨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与块菌的共生环境分析及块菌资源利用——开发山西森林资源利用的新途径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林 郭尚 +6 位作者 赵照林 王华 凌亮 南晓洁 张红刚 李艳婷 徐丽娜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第1期63-66,共4页
块菌是一类非常名贵,营养丰富,价格昂贵的食药两用真菌。在欧洲、澳洲、北美洲、亚洲和我国各地都有大量的分布。山西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块菌分布地区。栎树、椴树、榛树松树、杨树、柳树、板栗等块菌的共生植物种类,在全省范围内都有分... 块菌是一类非常名贵,营养丰富,价格昂贵的食药两用真菌。在欧洲、澳洲、北美洲、亚洲和我国各地都有大量的分布。山西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块菌分布地区。栎树、椴树、榛树松树、杨树、柳树、板栗等块菌的共生植物种类,在全省范围内都有分布。山西的棕壤土等土壤条件以及气候类型等自然条件也很适合块菌生息繁衍。发挥我省森林资源优势,开发块菌资源,扩大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省山区致富的一个很好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菌 山西 块菌发掘 共生环境 林下经济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的块菌资源分布及其环境条件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林 郭尚 +7 位作者 赵照林 王华 萧晋川 凌亮 南晓洁 张红刚 李艳婷 徐丽娜 《食药用菌》 2016年第2期86-89,共4页
简介块菌的基本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以及我国块菌的分布及其环境条件。指出山西省是我国最早发现块菌分布的地区之一,分析山西省的自然条件与块菌生息繁衍环境的关系。概述块菌在山西的着生区域的特点与采集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 山西 块菌 资源分布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km/h高速铁路车辆曲线通过安全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建敏 梁浩 +1 位作者 杨吉忠 凌亮 《高速铁路技术》 2021年第2期56-61,67,共7页
文章基于CR400型动车组车辆结构参数和成渝中线线路设计参数,建立了考虑车辆牵引与制动特性的高速铁路车辆-线路耦合动力学模型,对400 km/h高速铁路车辆限速通过曲线时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CR400型动车组在成渝中... 文章基于CR400型动车组车辆结构参数和成渝中线线路设计参数,建立了考虑车辆牵引与制动特性的高速铁路车辆-线路耦合动力学模型,对400 km/h高速铁路车辆限速通过曲线时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CR400型动车组在成渝中线正线区间上运行时,安全性指标均低于限值,适当的欠超高设计更有利于提升车辆曲线通过安全性;(2)车辆在成渝中线进出站区间运行时,运行速度对列车通过小半径曲线的安全性有显著影响,应对小半径曲线通过设置速度限制;(3)车辆惰行通过曲线可以明显降低部分安全性指标,改善动车组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成渝中线高速铁路线路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m/h高速铁路 成渝中线 高速车辆 曲线通过安全性 线路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甲车辆人机界面直向设计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国胜 凌亮 凌云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05年第1期26-31,共6页
该文在综合国内外人机界面设计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集优化设计及评价为一体的装甲车辆人机界面直向设计方法. 通过在某型装甲车辆中对其驾驶座椅的布置与设计应用实践证明, 该方法设计精度较高,能满足装甲车辆人机界面优化设... 该文在综合国内外人机界面设计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集优化设计及评价为一体的装甲车辆人机界面直向设计方法. 通过在某型装甲车辆中对其驾驶座椅的布置与设计应用实践证明, 该方法设计精度较高,能满足装甲车辆人机界面优化设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装甲车 驾驶 座椅 设计方法 人机界面设计 布置 设计应用 精度 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型智能网络的电网检修状态异常检测模型
18
作者 凌亮 张磊 +2 位作者 陈胜 何强 唐进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10期2478-2487,共10页
电网装置通常安装在户外,会受到大量污染。污染物积聚在电网装置中,可能会引起短路并导致停电。为了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自动化电网检修状态异常的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原型(Prototype)智能网络的电网检修状态异常检... 电网装置通常安装在户外,会受到大量污染。污染物积聚在电网装置中,可能会引起短路并导致停电。为了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自动化电网检修状态异常的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原型(Prototype)智能网络的电网检修状态异常检测模型(Proto-PGNet),为自动化电网检修状态异常检测提供辅助决策。由于现有电网检修数据集包含的不同背景图像数量有限,如何使模型更具泛化性是一个挑战。Proto-PGNet模型在最后一个密集层上不进行凸优化,以保持逆向推理过程对图像分类的作用。逆向推理过程可以排除输入图像中的错误类别,可以用少量且具有不同背景的图像进行分类。Proto-PGNet模型与其他先进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Proto-PGNet模型明显优于其他模型。其中,以VGG-19为网络骨架时,Proto-PGNet的准确率达到了97.22%,比最先进的Ps-PGNet模型的准确率提高了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检修 原型智能网络 辅助决策 计算机视觉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体刚柔耦合振动的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敏感波长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姜培斌 凌亮 +2 位作者 丁鑫 王开云 翟婉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79-89,共11页
随着高速列车的轻量化设计,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车体的柔性振动也越来越显著,当特定波长的轨道几何不平顺激励频率与车辆系统固有振动频率相近时,将会引起车辆系统与不平顺激励发生共振,从而影响列车运行安全与乘坐舒适度。为研究高速铁路... 随着高速列车的轻量化设计,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车体的柔性振动也越来越显著,当特定波长的轨道几何不平顺激励频率与车辆系统固有振动频率相近时,将会引起车辆系统与不平顺激励发生共振,从而影响列车运行安全与乘坐舒适度。为研究高速铁路轨道几何不平顺敏感波长,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柔性车体的高速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系统研究不同类型轨道不平顺波长变化对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行车速度条件下不同类型轨道几何不平顺的最不利波长和敏感波长范围。结果表明,车体柔性振动对高速铁路轨道几何不平顺敏感波长影响显著;不同行车速度条件下不同类型轨道几何不平顺的最不利波长和敏感波长范围均有所不同;高速铁路轨道几何不平顺敏感波长存在三个显著波段,其中3~10 m的短波敏感波长主要与车体柔性模态相关,10~60 m的中波敏感波长主要与构架刚体模态相关,而60~140 m的长波敏感波长主要与车体刚体模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轨道几何不平顺 敏感波长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车体柔性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t轴重下曲线半径与轮轨磨耗及疲劳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坤 王开云 +1 位作者 吕凯凯 凌亮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91,共5页
轮轨磨耗及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是影响大轴重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了40 t轴重重载货车动力学模型,从轮轨磨耗、疲劳损伤2个角度,研究曲线半径对40 t轴重货车通过曲线时动力性能的影响,给出最小曲线半径的... 轮轨磨耗及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是影响大轴重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了40 t轴重重载货车动力学模型,从轮轨磨耗、疲劳损伤2个角度,研究曲线半径对40 t轴重货车通过曲线时动力性能的影响,给出最小曲线半径的建议取值。研究结果表明:货车在曲线上运行时,轮轨磨耗和疲劳损伤均在小半径曲线上更严重;与400 m曲线半径相比,曲线半径800 m时轮轨磨耗降低68%,轮轨间出现轮缘接触的频次得到有效控制;曲线半径1 200 m时轮轨磨耗和疲劳损伤分别降低80%,58%,滚动圆外侧10~30 mm内基本不再出现疲劳损伤。建议最小曲线半径一般情况下取1 200 m,困难情况下取8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40 t轴重 最小曲线半径 仿真计算 轮轨磨耗 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