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性条斑病菌JH01诱导水稻抗病均一化差减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凌丹燕 路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构建细菌性条班病菌诱导下的水稻抗病均一化差减eDNA文库,对获得的差异表达ESTs进行生物信息学及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方法]以水稻IR26(Tester)和两优培九(Driver)幼苗5~6叶期叶片为材料,采用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 [目的]构建细菌性条班病菌诱导下的水稻抗病均一化差减eDNA文库,对获得的差异表达ESTs进行生物信息学及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方法]以水稻IR26(Tester)和两优培九(Driver)幼苗5~6叶期叶片为材料,采用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介导的均一化消减杂交技术,构建细菌性条斑病菌JH01诱导的水稻抗病相关基因差减eDNA文库,以pLB-F和pLB-R为引物,通过菌液PCR扩增对差减文库的质量进行检测。【结果】eDNA文库的插入片段分布在0.5~2.0kb,平均大小约为1.0kb.重组率达95%。序列测定分析发现,随机挑取的504个克隆中有98条差异表达基因;经BLAST比对和GO注释发现,59条序列具有同源基因,分别参与信号转导、能量代谢、过敏性坏死反应、防卫反应等;另外39条序列无相似基因,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从该文库中分离得到的OsNDPK4参与细菌性条斑病菌JH01诱导的水稻防卫反应。[结论]水稻受细菌性条斑病菌侵染的eDNA文库质量较好,为研究条斑病菌致病性因子与水稻互作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 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 均一化差减杂交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鉴定及品种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康海婷 凌丹燕 +3 位作者 吴志娟 路梅 宗宇 郭卫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6-443,共8页
为明确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田间诊断及综合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对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菌落形态特征及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rDNA-ITS)对菌株进行了... 为明确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田间诊断及综合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对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菌落形态特征及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rDNA-ITS)对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采用活体接种病原菌和病斑长度测量的方法检测了5种蓝莓品种的抗病性。从病枝分离得到疑似病原菌菌株15株(JA1~JA8、JB1~JB7),菌株JA4和JB2均可导致蓝莓枝干溃疡病。rDNA-ITS序列分析和菌落形态学鉴定发现,JA4为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JB2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接种试验表明,布里吉塔、蓝丰和蓝美人对枝干溃疡病的抗性没有显著差异。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均可以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拟茎点霉菌在春天条件适宜情况下可由花芽侵入,而葡萄座腔菌必须从伤口侵染,两种病原菌也可以产生复合侵染。蓝莓品种布里吉塔、蓝美人和蓝丰等品种抗性强;夏普蓝易受病原菌侵染,抗病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枝干溃疡病 拟茎点霉菌 葡萄座腔菌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线莲细菌性软腐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建峰 余瑶 +4 位作者 朱巧玲 凌丹燕 胡海涛 郭威 路梅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660-663,共4页
细菌性软腐病是金线莲栽培中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通常为软腐欧文氏菌黑茎病变种Eruinia carotovora var.atroseptica。本研究从浙江金华金线莲软腐病样品中分离到菌株J-4,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侵染引起的金线莲软腐病与田... 细菌性软腐病是金线莲栽培中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通常为软腐欧文氏菌黑茎病变种Eruinia carotovora var.atroseptica。本研究从浙江金华金线莲软腐病样品中分离到菌株J-4,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侵染引起的金线莲软腐病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相同。利用细菌通用引物27F和1492R进行的PCR扩增实验发现,J-4的16S rDNA序列与已报道的Dickeya fangzhongdai JS5 T(NR_151914)的相应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该序列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显示,J-4与已报道的D.fangzhongdai菌株聚焦。以上结果表明,D.fangzhongdai J-4是引起金华地区金线莲软腐病的病原菌。该菌株具备在39℃以及含有7%NaCl培养基中生长的能力,能液化明胶,不能降解淀粉;可以利用蔗糖、D-葡萄糖、D-甘露糖,不能利用D-麦芽糖、古老糖、D-海藻糖、α-葡萄糖等。金线莲软腐病病原的鉴定及研究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软腐病 Dickeya fangzhongdai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枝枯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孢子萌发条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路梅 凌丹燕 +1 位作者 马锡文 郭卫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114-120,174,共8页
2016年在浙江省蓝莓种植基地发现原因不明的幼苗木整株枯死现象,为明确其致病菌,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培养法进行菌株的分离纯化,通过科赫氏法则进行分离菌的致病性检测,运用常规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类鉴... 2016年在浙江省蓝莓种植基地发现原因不明的幼苗木整株枯死现象,为明确其致病菌,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培养法进行菌株的分离纯化,通过科赫氏法则进行分离菌的致病性检测,运用常规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类鉴定,同时使用载玻片法进行病原菌孢子萌发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蓝莓整株植株枯死是由枝枯病所致,纯化菌株ZA1为该病病原真菌。其菌落圆形,白色;分生孢子呈纺锤形,被4个真隔膜分成5个细胞,中间细胞呈褐色,两端细胞无色。结合r DNA-ITS 序列分析,菌株ZA1被鉴定为棒状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菌株ZA1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对悬浮液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广,p H 3~12时孢子均可萌发;光照和复合碳源均有助于孢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枝枯病 棒状拟盘多毛孢菌 RDNA-ITS序列分析 分离鉴定 孢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药用植物石橄榄的资源调查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凌丹燕 马巧群 +1 位作者 吴梅 孔向军 《园艺与种苗》 CAS 2018年第12期11-12,19,共3页
石橄榄为兰科石仙桃属植物,具有良好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对石橄榄资源进行调查并进行栽培技术的研究,以期为石橄榄的人工栽培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 石橄榄 资源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地区金线莲种质资源调查与产业保护现状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梅 孔向军 +2 位作者 凌丹燕 马巧群 毛碧增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520-523,527,共5页
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浙江地域特色物种,通过对福建、浙江等省市金线莲生产企业走访和浙江地区金线莲资源野外调研,收集不同资源组培无菌苗16份,在温州、金华、杭州、宁波、丽水等地发现浙江金线莲野生种源12份。浙江省药用野生金线... 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浙江地域特色物种,通过对福建、浙江等省市金线莲生产企业走访和浙江地区金线莲资源野外调研,收集不同资源组培无菌苗16份,在温州、金华、杭州、宁波、丽水等地发现浙江金线莲野生种源12份。浙江省药用野生金线莲共有3种,主要分布海拔为200~1200 m,团粒结构好,速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含量高的地域。查阅相关文献,开展金线莲本草考证和生态生物学基础研究,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保护利用浙江省中药材金线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金线莲 本草考证 生境分析 产业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贵中药材金线莲人工栽培关键技术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梅 马巧群 +1 位作者 凌丹燕 徐寒艳 《园艺与种苗》 CAS 2016年第6期57-59,共3页
从介绍金线莲多重功能价值出发,论述了其野生资源概况及市场需求,指出其科技支撑基础薄弱。从通风、控温、控湿措施、强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阐述了金线莲规模人工栽培关键技术。
关键词 功能价值 金线莲 设施化栽培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