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信息素诱捕法和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对我国西南区域番茄潜叶蛾的监测诱捕效率及成虫发生期分析
1
作者 张桂芬 张毅波 +11 位作者 冼晓青 李萍 刘万才 曾娟 刘慧 黄聪 王玉生 卞悦 李亚红 王田珍 刘万学 万方浩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6,287,共13页
为明确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最佳监测方法,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法和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在我国西南区域对番茄潜叶蛾进行田间系统监测研究,评价不同方法的监测效率,分析成虫发生期。结果显示,尽管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对有益节肢动物(包... 为明确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最佳监测方法,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法和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在我国西南区域对番茄潜叶蛾进行田间系统监测研究,评价不同方法的监测效率,分析成虫发生期。结果显示,尽管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对有益节肢动物(包括自然天敌和传粉昆虫)有一些不利影响,但诱捕率较低,仅占靶标害虫和有益节肢动物总诱捕量的0.53%,而且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对4个茬口番茄田的番茄潜叶蛾成虫诱捕率更高,累计诱蛾量为2158.5~16966.4头/诱捕器,是性信息素诱捕法的1.47~3.73倍,逐日诱蛾量显著高于性信息素诱捕法(P<0.001),可采用该诱捕法对盛发期成虫进行大量诱集诱杀。与灯光诱捕监测法相比,性信息素诱捕法监测到的番茄潜叶蛾成虫具有蛾峰期早、蛾峰期明显的特点,更能准确反映番茄潜叶蛾的田间发生趋势,且具有专一性强、对有益节肢动物安全等优点,可作为番茄潜叶蛾田间种群监测预报的一项重要手段。在西南区域的保护地条件下,2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番茄潜叶蛾主要发生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1月上旬至2月中旬为发生低谷期,10月初至11月底为偶发期;基于性信息素诱捕法数据分析,4月下旬-9月底,番茄潜叶蛾每25~30 d发生1代。2023年春夏茬番茄田的4个成虫盛发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2022年夏秋茬番茄田的2个成虫盛发期分别为8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研究结果对番茄潜叶蛾的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成虫发生期预测 性信息素诱捕 监测预报 紫外光灯光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obileNet的轻量级外来入侵植物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鸿飞 刘万学 +2 位作者 冼晓青 赵梦欣 姚青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6,共12页
外来入侵植物防治的首要任务是准确识别入侵植物种类,然而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繁多,存在类间同质和类内异质现象,给技术人员甄别与防治外来入侵植物带来了挑战。为了准确、实时和高效地识别外来入侵植物,本文提出基于改进MobileNet的轻量... 外来入侵植物防治的首要任务是准确识别入侵植物种类,然而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繁多,存在类间同质和类内异质现象,给技术人员甄别与防治外来入侵植物带来了挑战。为了准确、实时和高效地识别外来入侵植物,本文提出基于改进MobileNet的轻量级外来入侵植物图像识别模型(MobileNet-LW)。以专业人员鉴定得到的113种11 628幅外来入侵植物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6∶2∶2的比例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通过Retinex、旋转和高斯噪声等方法对图像进行数据增强。为了减少类间同质现象对模型误检的影响,在模型MobileNet基础上添加了SE通道注意力机制和深度连接注意力网络,提高网络对关键特征的提取能力。为了降低模型计算消耗和内存消耗,采用通道剪枝方法对网络瘦身;为了弥补剪枝后造成模型准确率降低,采用教师网络-助教网络-学生网络的形式对剪枝后的网络进行知识蒸馏,学生网络通过软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识别外来入侵植物的准确率。通过消融试验测试模型的性能,利用平均准确率、平均召回率和平均F1值3个评价指标,对现阶段经典模型与改进后模型MobileNet-LW所获得的识别结果进行评价。消融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数据集条件下,所有改进点对模型的性能都有所提升,且改进后算法在外来入侵植物图像识别中准确率提高了5.4百分点,模型参数量减少了约53%;模型对比试验表明,EfficentNet、DBTNet、ResNet-101、ConvNext和MobileNet-LW 5个模型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2.3%、74.9%、76.1%、79.7%和86.1%,表明改进后的网络提高了外来入侵植物的识别准确率。基于改进MobileNet的轻量级外来入侵植物识别模型对113种外来入侵植物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模型具有轻量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智能识别 通道剪枝 知识蒸馏 注意力机制 Mobile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林生态系统近20年新入侵物种名录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冼晓青 王瑞 +4 位作者 郭建英 刘万学 张桂芬 孙玉芳 万方浩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8-175,共8页
了解新入侵物种的发生和分布有利于及时掌握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发展态势,指导防控实践中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将外来入侵物种野外科学调查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相结合,整理了1998-2017年我国农林业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了解新入侵物种的发生和分布有利于及时掌握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发展态势,指导防控实践中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将外来入侵物种野外科学调查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相结合,整理了1998-2017年我国农林业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并对物种的来源/原产地、分类地位、首次发现或记录的年份和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结果将为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基础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生物入侵 农林生态系统 新入侵物种 2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简介 被引量:20
4
作者 冼晓青 陈宏 +1 位作者 赵健 万方浩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3-109,共7页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系统是我国进行生物入侵交流的权威网络信息平台。该系统由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系统、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地理分布信息系统、外来入侵物种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安全性评价系统、中国主要外来入侵昆虫...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系统是我国进行生物入侵交流的权威网络信息平台。该系统由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系统、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地理分布信息系统、外来入侵物种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安全性评价系统、中国主要外来入侵昆虫DNA条形码识别系统和中国重大外来入侵昆虫远程监控系统等6个子系统组成。该系统旨在为从事外来入侵物种研究、检测监测工作的科研机构和职能部门提供科研成果交流、检测监测信息发布、外来入侵物种数据查询和科普教育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物种 数据库 安全性评价 条码识别 远程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新入侵昆虫梣粉虱SiphoninusphillyreaeHaliday在中国大陆扩散 被引量:7
5
作者 冼晓青 宋文进 +1 位作者 万方浩 张桂芬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37,共5页
梣粉虱是新近入侵中国大陆的一种危险性果树和园林植物害虫,2010年9月在上海市闵行区发现其严重为害梨树。本文介绍了梣粉虱的识别特征、危害特性、寄主植物种类、地理分布范围和防治措施,为预防该虫在我国的进一步传播扩散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梣粉虱 形态识别 危害特性 地理分布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三维可视化预警监测系统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冼晓青 陈宏 +4 位作者 蔡圣准 谢骞 刘万学 张桂芬 赵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57,82,共10页
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可视化展示是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重要载体。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具有混合型(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和离散性(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系统或平台)特点。本文在分析这些数据的基础上,以预警监测模型分析与三... 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可视化展示是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重要载体。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具有混合型(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和离散性(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系统或平台)特点。本文在分析这些数据的基础上,以预警监测模型分析与三维可视化集成、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为切入点,综合运用3D GIS、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研发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可视化系统的关键技术;以潜在外来入侵物种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为例,构建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潜在和新发入侵物种预警监测三维可视化系统,形成了基于GIS技术的典型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可视化平台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可为我国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分级控制管理和区域性防控预案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GIS 潜在外来入侵物种 新发外来入侵物种 可视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在中国扩散 被引量:72
7
作者 张桂芬 冼晓青 +10 位作者 张毅波 张蓉 马德英 刘万学 高有华 王俊 杨子林 李庆红 王玉生 薛延韬 万方浩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1-286,共6页
南美番茄潜叶蛾源于南美洲的秘鲁,是新近侵入中国的一种外来有害生物,主要为害蔬菜、水果、烟草、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和杂草等,嗜食茄科植物,尤其番茄(包括鲜食番茄、樱桃番茄、加工番茄等)和世界广布性杂草龙葵,严重发生时导致番茄减产... 南美番茄潜叶蛾源于南美洲的秘鲁,是新近侵入中国的一种外来有害生物,主要为害蔬菜、水果、烟草、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和杂草等,嗜食茄科植物,尤其番茄(包括鲜食番茄、樱桃番茄、加工番茄等)和世界广布性杂草龙葵,严重发生时导致番茄减产80%~100%。该虫首次于2017年在新疆伊犁被发现,寄主植物为露地鲜食番茄,之后又在云南临沧发生,寄主植物为保护地鲜食番茄。南美番茄潜叶蛾寄主范围广泛,有9科约40种,并极易随农产品(尤其番茄)的贸易活动/调运进行远距离扩散,严重威胁我国农业产业的安全发展。文章概述了南美番茄潜叶蛾的分布范围、生物学习性、传播途径,分析了其在我国的发生发展趋势,并从物种鉴定、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有效防控该虫在我国的进一步扩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番茄潜叶蛾 外来有害生物 发展趋势 传播途径 物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重大农业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为害与防控对策 被引量:49
8
作者 张桂芬 张毅波 +17 位作者 冼晓青 刘万学 李萍 刘万才 刘慧 冯晓东 吕志创 王玉生 黄聪 郭建洋 万方浩 马德英 张晓明 桂富荣 李亚红 罗荣 王慧卿 王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58,共8页
番茄潜叶蛾起源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寄主植物达11科50种,喜食茄科植物,嗜食番茄,是世界番茄的毁灭性害虫。番茄潜叶蛾主要借助农产品(尤其是番茄果实)的贸易活动快速跨区跨境传播扩散,截至2021年该虫已在五大洲10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21... 番茄潜叶蛾起源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寄主植物达11科50种,喜食茄科植物,嗜食番茄,是世界番茄的毁灭性害虫。番茄潜叶蛾主要借助农产品(尤其是番茄果实)的贸易活动快速跨区跨境传播扩散,截至2021年该虫已在五大洲10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21个国家和地区疑似发生。我国于2017年首次在新疆发现番茄潜叶蛾为害露地番茄,2018年在云南发现其在保护地发生,截至2022年3月该虫已扩散传播至我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我国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烟草等茄科作物生产安全的潜在威胁巨大。本文概述了番茄潜叶蛾扩散分布、生物学、发生为害、经济生态影响,以及防治对策、控制技术等,以期为该虫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重大农业入侵物种 茄科作物 发生和为害 经济生态影响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性信息素产品对新发南美番茄潜叶蛾引诱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桂芬 张毅波 +10 位作者 刘万学 韩力 冼晓青 万方浩 付文君 王俊 刘慧 王玉生 胡卿 潘红伟 蒋智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308,320,共7页
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新近传入我国的一种外来入侵害虫,正威胁我国番茄产业,为提高其监测和诱捕效率,本研究采用化学生态学技术方法,以不同性诱芯的诱蛾量占比、诱蛾量占比稳定性、诱蛾数量、性价比等为评价指标,在... 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新近传入我国的一种外来入侵害虫,正威胁我国番茄产业,为提高其监测和诱捕效率,本研究采用化学生态学技术方法,以不同性诱芯的诱蛾量占比、诱蛾量占比稳定性、诱蛾数量、性价比等为评价指标,在鲜食番茄生产温棚开展了4种性信息素产品对该种害虫的诱蛾效果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来自青岛罗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S)、北京水光科技有限公司(SG)、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ZJ)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ZK)等4家单位/公司性信息素产品的专一性均比较强,且对南美番茄潜叶蛾雄性成虫均有明显的引诱效果。田间诱蛾试验期间,4种性诱芯95 d共计诱集成虫40186头,各种诱芯依次诱蛾量SG为11100头、RS为10771头、ZK为9952头、ZJ为8363头;不同性诱芯诱蛾量占比中,RS显著高于其他3种性诱芯,依次为RS>SG和ZK>ZJ,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RS和SG比较高,依次为RS和SG>ZK>ZJ,差异显著;性价比中,ZK明显高于其他3种性诱芯。诱蛾效果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ZK>RS>ZJ>SG。4种性诱芯均具有良好的田间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对新发南美番茄潜叶蛾监测与防控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番茄潜叶蛾 性信息素 诱蛾效果 诱蛾量占比 性价比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droid和深度学习的外来入侵植物智能识别系统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万学 蒯乃阳 +4 位作者 韩爽 冼晓青 陈宝雄 吕军 姚青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4-179,233,共7页
我国是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国内对外来入侵植物的鉴定主要依靠调查人员的经验和专家的人工识别,存在费时费力和主观性强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Android环境下开发了一个实时便捷的外来入侵植物智能识别系统... 我国是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国内对外来入侵植物的鉴定主要依靠调查人员的经验和专家的人工识别,存在费时费力和主观性强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Android环境下开发了一个实时便捷的外来入侵植物智能识别系统,由移动客户端APP、云服务器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外来入侵植物识别模型组成。调查者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APP拍摄植物图像,上传至云服务器,识别模型会自动识别图像上的植物,识别结果和防治信息在1~2 s内反馈至用户客户端,还可以远程请求专家鉴定。该系统对35科135种入侵植物的平均识别率达到85.3%。基于Android的外来入侵植物智能识别系统实现了中国常见入侵植物信息查询、自动识别、入侵植物采集点地图显示和专家远程鉴定等功能,为野外调查人员提供了一个便捷准确的外来入侵植物自动识别和调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智能识别 移动终端APP 云服务器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筒喙象Lixus subtilis Boheman在藜麦上大暴发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桂芬 张金良 +4 位作者 万方浩 梅丽 冼晓青 董杰 郭自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甜菜筒喙象是世界潜在入侵象虫网收录的一种重要象甲科昆虫,主要为害甜菜,以及藜科、苋科和蓼科的一些杂草,国内外未曾见有为害藜麦的报道,2016年7月下旬我们发现该种象虫在北京严重为害藜麦。本文首次报道甜菜筒喙象在藜麦上的发生为... 甜菜筒喙象是世界潜在入侵象虫网收录的一种重要象甲科昆虫,主要为害甜菜,以及藜科、苋科和蓼科的一些杂草,国内外未曾见有为害藜麦的报道,2016年7月下旬我们发现该种象虫在北京严重为害藜麦。本文首次报道甜菜筒喙象在藜麦上的发生为害情况,同时介绍了其形态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给出了防治建议,并提出下一步研究重点,为有效防范甜菜筒喙象的进一步扩散为害,保障我国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甜菜筒喙象 形态识别 为害特点 暴发 防治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检疫性害虫玉米根萤叶甲的种特异性SS-CO Ⅰ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桂芬 王玉生 +5 位作者 郭建洋 冼晓青 万方浩 张金良 王福莲 张亚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5,134,共8页
玉米根萤叶甲在欧洲和美国是一种严重为害玉米的入侵性害虫,传播速度快,侵入我国的可能性极高。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玉米根萤叶甲为研究对象,以其他9种/生物型叶甲总科常见害虫为参照,采用基于COⅠ基因的种特异... 玉米根萤叶甲在欧洲和美国是一种严重为害玉米的入侵性害虫,传播速度快,侵入我国的可能性极高。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玉米根萤叶甲为研究对象,以其他9种/生物型叶甲总科常见害虫为参照,采用基于COⅠ基因的种特异性PCR方法(species-specific COⅠ, SS-COⅠ),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鉴定技术。通过提取10种/生物型叶甲DNA和通用型引物扩增测序,获得其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并比对分析设计1对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引物(DvvZCE1/DvvZCF1),其扩增片段为462 bp。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对引物只对玉米根萤叶甲的COⅠ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常见叶甲类害虫,包括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榆黄毛萤叶甲、黄曲条跳甲、油菜蚤跳甲、黄点直缘跳甲、莲草直胸跳甲、枸杞负泥虫以及褐足角胸叶甲的棕黄型和蓝绿型没有扩增能力,该对引物不仅对成虫有很好的扩增效果,对单粒卵、2龄幼虫以及成虫残体(包括触角、头部、胸部、腹部、前足、后足)也具有同样的扩增效果,其最低检出阈值为102.73 pg/μL(相当于1/122 880头雌性成虫)。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SS-COⅠ检测技术在其口岸检疫,以及有效阻截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根萤叶甲 SS-COⅠ标记 种特异性引物 快速鉴定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番茄4种栽培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对化蛹场所的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桂芬 张毅波 +9 位作者 刘万学 韩力 万方浩 刘万才 李萍 冼晓青 王玉生 张晓明 罗荣 王树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152,共12页
为提高番茄潜叶蛾的监测与防控效率,在樱桃番茄生产温棚开展了双色地膜土栽、地砖托盘盆栽、地砖盆栽、地布盆栽4种栽培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对化蛹场所的选择性研究。依据栽培方式,调查了12种可能的化蛹场所。结果表明,番茄的栽培方式不同... 为提高番茄潜叶蛾的监测与防控效率,在樱桃番茄生产温棚开展了双色地膜土栽、地砖托盘盆栽、地砖盆栽、地布盆栽4种栽培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对化蛹场所的选择性研究。依据栽培方式,调查了12种可能的化蛹场所。结果表明,番茄的栽培方式不同,番茄潜叶蛾的化蛹场所亦有明显变化。双色地膜土栽方式下,6种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中,地膜覆盖土显著高于其他场所,依次为地膜覆盖土>种植孔周边和茎秆>叶片;叶柄和果实上未观察到有幼虫化蛹。地砖托盘盆栽方式下,9种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中,花盆托盘底部和花盆翻边显著多于花盆盆底,其他场所未观察到有幼虫化蛹;化蛹数量占比中,花盆托盘底部显著高于其他场所,依次为花盆托盘底部>花盆翻边>花盆盆底。地砖盆栽方式下,8种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中,地砖缝隙和花盆翻边显著多于花盆盆底,其他场所未观察到有幼虫化蛹;化蛹数量占比中,地砖缝隙显著高于花盆翻边和花盆盆底。地布盆栽方式下,8种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中,花盆盆底显著高于其他场所,依次为花盆盆底>花盆翻边>地布表面,其他场所未观察到幼虫化蛹。双色地膜土栽方式下4种化蛹场所的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中,地膜覆盖土显著高于其他场所,其中化蛹数量依次为地膜覆盖土>种植孔周边>茎秆和叶片;化蛹数量占比依次为地膜覆盖土>种植孔周边和茎秆>叶片。地砖托盘盆栽方式下,3种化蛹场所的逐次平均化蛹数量中,花盆翻边和花盆托盘底部显著多于花盆盆底;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占比中,花盆托盘底部显著高于其他场所,依次为花盆托盘底部>花盆翻边>花盆盆底。地砖盆栽方式下,3种化蛹场所的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中,地砖缝隙显著高于其他场所,化蛹数量依次为地砖缝隙>花盆翻边>花盆盆底;化蛹数量占比依次为地砖缝隙>花盆翻边和花盆盆底。地布盆栽方式下,3种化蛹场所的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中,花盆盆底显著高于其他场所,依次为花盆盆底>花盆翻边>地布表面。化蛹场所选择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双色地膜土栽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对4种化蛹场所的选择性依次为地膜覆盖土>种植孔周边>茎秆>叶片;地砖托盘盆栽、地砖盆栽和地布盆栽等3种栽培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对3种化蛹场所的选择性分别依次为花盆托盘底部>花盆翻边>花盆盆底、地砖缝隙>花盆翻边>花盆盆底、花盆盆底>花盆翻边>地布表面。研究结果对番茄潜叶蛾种群发生动态监测和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栽培方式 化蛹场所 化蛹数量占比稳定性 设施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海灰翅夜蛾潜在地理分布区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浩翔 冼晓青 +4 位作者 郭建洋 张桂芬 王瑞 刘万学 万方浩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2,48,共8页
海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是全球范围内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大农业入侵害虫,也是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对欧洲、非洲和亚洲地区的农作物产生严重危害,并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基于海灰翅夜蛾的世界617个分布记录和8个... 海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是全球范围内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大农业入侵害虫,也是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对欧洲、非洲和亚洲地区的农作物产生严重危害,并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基于海灰翅夜蛾的世界617个分布记录和8个生物气候因子,利用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其在全球和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并进一步分析其在我国的传入、定殖和扩散风险。结果表明:气温是影响海灰翅夜蛾潜在地理分布的主导生物气候因子。其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区主要位于北美洲南部、南美洲、非洲、亚洲西部和东部、欧洲南部和大洋洲,在我国主要位于东部和南部地区。在我国,其潜在地理分布区范围内有着较多的贸易口岸和广泛的寄主分布,增大了其传入我国的风险,并为其定殖和扩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建议海关口岸、农林行业部门加强对海灰翅夜蛾的检疫、调查和监测工作,严防海灰翅夜蛾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灰翅夜蛾 生物入侵 潜在地理分布 MAX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际贸易和环境气候的生物入侵风险评估综合模型研究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段梦格 冼晓青 +3 位作者 王书平 钱程 乔慧捷 李新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41,共11页
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外来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迫在眉睫。为了能够对跨国运输带来的生物入侵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我们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国际贸易、WorldClim的环境气候因子、全球生物多样性... 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外来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迫在眉睫。为了能够对跨国运输带来的生物入侵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我们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国际贸易、WorldClim的环境气候因子、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的物种分布和国内交通运输等数据为基础,以R语言为主要计算工具,建立综合分析外来生物入侵风险的评估方法。以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和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为例计算其引入风险和定殖可能性,综合量化评估国际贸易带来的物种入侵风险。借此结果对国际进口贸易从入侵风险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外来物种入侵 人类活动 生态位模型 评估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