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异与救赎——1990年代乡土诗歌回眸 被引量:2
1
作者 冷满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5-189,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乡土诗歌是在80年代先锋艺术“去政治化”、“去意象化”的背景下涌现出的,其自身也经历一个由陌生化逐渐到亲切化的言说过程。90年代乡土诗歌有几个明晰的特点:从90年代初的家园回望血亲指认,9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地域性... 20世纪90年代乡土诗歌是在80年代先锋艺术“去政治化”、“去意象化”的背景下涌现出的,其自身也经历一个由陌生化逐渐到亲切化的言说过程。90年代乡土诗歌有几个明晰的特点:从90年代初的家园回望血亲指认,9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地域性抒情史诗的谱系和意象体系的建构,由此拉开了地域特色、异域情调的序幕;90年代乡土诗歌还有一种致力于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的审美追求,以“隐现”的艺术方法加入隐含寄寓,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最后,从90年代中期到后期,乡土真实时弊的一面浮现出来,乡土不再缄默,乡土诗人终于找到了自我的角色定位,以愤怒和挣扎抒写乡土的真实境遇,完成了乡土诗歌厚重悲凉的美学风格,也完成了乡土诗歌的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诗歌 血亲指认 地域特色 “隐现” 悲凉 延异 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了人格和艺术的尊严——评安德烈·马金的小说《一生的音乐》
2
作者 冷满冰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4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音乐家 安德烈 小说家 尊严 艺术 人格 世界文学 卫国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托尔斯泰主义”的重新思考
3
作者 冷满冰 范文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74-79,共6页
本文把“托尔斯泰主义”理解为一个文学家以终极价值为参照,对人生意义所作的宗教思考的结果。它是一种直观的人生把握方式,因而具有对人生社会所作的超越把握的合理内涵,即在人生终极价值的关照中,使人性善的一面得到极大的张杨,... 本文把“托尔斯泰主义”理解为一个文学家以终极价值为参照,对人生意义所作的宗教思考的结果。它是一种直观的人生把握方式,因而具有对人生社会所作的超越把握的合理内涵,即在人生终极价值的关照中,使人性善的一面得到极大的张杨,为人生找到了一个全新的精神路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主义 宗教思维方式 社会人生 终极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种族延续的根基──谈《大地》对“中国本质存在”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冷满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2期205-209,共5页
关键词 《大地》 本质存在 赛珍珠 种族 中国农民 根基 中国小说 作品 中国人民 诺贝尔文学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过爱的河流——从两部小说的轰动看全球道德意识的回归
5
作者 冷满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4-46,共3页
《廊桥遗梦》与《马语者》是90年代前期英美当代文坛上出现的两部佳作。它们问世后,不仅在本国,而且在其他国家包括我国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一部小说,只有当它满足了各种层次的读者的精神需要。才可能受到... 《廊桥遗梦》与《马语者》是90年代前期英美当代文坛上出现的两部佳作。它们问世后,不仅在本国,而且在其他国家包括我国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一部小说,只有当它满足了各种层次的读者的精神需要。才可能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这种精神需求,实际上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念。那么《廊桥遗梦》和《马语者》,究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念呢?笔者拟从道德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道德 《廊桥遗梦》 弗朗西丝卡 女主人公 《马语者》 小说 价值观念 社会心态 涉过 爱情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只有动物让你如此心痛——论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小说《严密监视的列车》
6
作者 冷满冰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6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政治共同体 列车 小说 动物 人类尊严 战争 国家 爱国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