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互联网金融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冷晨昕 陈前恒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2-51,共10页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经济理论模型,分析互联网金融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福利影响,研究认为农村贫困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地降低传统金融服务中的交易成本,缓解金融排斥,增加农村居民的福利。基于中国22个省区19个国家级贫困县和山...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经济理论模型,分析互联网金融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福利影响,研究认为农村贫困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地降低传统金融服务中的交易成本,缓解金融排斥,增加农村居民的福利。基于中国22个省区19个国家级贫困县和山东、福建和广东的43个行政村64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8.5%的被调查农村居民使用了第三方支付,鲜有农村居民使用过众筹和P2P进行融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非农就业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是否使用第三方支付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贫困地区 农村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女数量与老年人幸福感关系研究——基于CGSS2013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冷晨昕 陈前恒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68,共9页
从老年人养老成本最小化理论出发,通过构建理论框架,提出老年人幸福感与子女数量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研究假说。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度数据对老年人幸福感和子女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幸福感与... 从老年人养老成本最小化理论出发,通过构建理论框架,提出老年人幸福感与子女数量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研究假说。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度数据对老年人幸福感和子女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幸福感与子女数量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且子女数量对女性、城镇、高收入老年人群体幸福感的影响更为明显;"有儿子"比"有女儿"会给老年人带来更明显的幸福效应,证实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仍广泛存在,在农村地区,低收入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更具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幸福感 子女数量 倒“U”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支付会如何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19
3
作者 冷晨昕 陈淑龙 祝仲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109,共10页
移动支付正在加速向农村地区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行为观念。在此背景下,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数据,系统考察了移动支付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微信与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工具能够提升... 移动支付正在加速向农村地区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行为观念。在此背景下,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数据,系统考察了移动支付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微信与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工具能够提升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异质性分析显示,这一效应在老年人、女性群体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影响机制分析显示,移动支付能够释放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优化其消费结构。上述结论在采用扩展回归模型控制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依然成立。据此提出进一步普及移动支付知识,培育农村居民数字技能,继续推进并创新移动支付金融业态,优化移动支付工具,丰富移动支付渠道,重视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主观幸福感 农村居民 数字技能 农村消费潜力 农村消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对农村居民的幸福效应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冷晨昕 祝仲坤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7-127,共21页
当前,互联网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居民的行为观念与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5年度数据,系统评估了互联网技能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幸福效应。研究表明:掌握互联网技能... 当前,互联网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居民的行为观念与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5年度数据,系统评估了互联网技能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幸福效应。研究表明:掌握互联网技能会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其感到"非常幸福"的概率显著高出2.6%。考虑到掌握互联网技能很可能是农村居民"自我选择"的结果,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内生转换模型构造反事实框架纠正选择性偏误,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的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技能会通过丰富休闲娱乐活动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村居民 幸福感 休闲娱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冷晨昕 刘灵芝 祝仲坤 《农业展望》 2016年第2期35-39,53,共6页
基于198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MoranⅠ指数及模糊聚类法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指标不存在空间集群现象,简单按照地理空间连片划分类别的方式有待... 基于198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MoranⅠ指数及模糊聚类法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指标不存在空间集群现象,简单按照地理空间连片划分类别的方式有待商榷。(2)依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及其内在结构将中国各地区重新划分为全面优化组、技术效率组和规模效率组三大类,且3类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同。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应在科学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谋求发展,同时发挥特征相似地区的政策联动,形成发展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MoranⅠ指数 模糊聚类法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与农村消费——来自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83
6
作者 祝仲坤 冷晨昕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128,共14页
互联网是当今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正在"冲击"着人们的行为观念、形塑着人们的生活状态。于此背景之下,本文基于2015年度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2015),系统考察了互联网对农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掌... 互联网是当今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正在"冲击"着人们的行为观念、形塑着人们的生活状态。于此背景之下,本文基于2015年度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2015),系统考察了互联网对农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掌握互联网技能会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加入控制变量、考虑地区异质性后,效应依然存在。为了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以省级层面的"互联网普及率"和"农村宽带覆盖率"作为工具变量,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造反事实框架纠正选择性偏误,结论依然稳健。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技能所发挥的正向作用不断弱化。按年龄分组来看,青年人掌握互联网技能对消费水平提升作用最明显,中年人次之,老年人无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村消费 内生性 工具变量 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雇行为如何影响农民工的市民化状态——来自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1
7
作者 祝仲坤 冷晨昕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9-129,共21页
本文结合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自雇行为与农民工市民化状态之间的联系,探究自雇群体在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的生存发展状态。本研究表明,自雇农民工比受雇农民工具有更强烈的城市居留意愿,但城市的身份认同感则明... 本文结合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自雇行为与农民工市民化状态之间的联系,探究自雇群体在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的生存发展状态。本研究表明,自雇农民工比受雇农民工具有更强烈的城市居留意愿,但城市的身份认同感则明显偏低,而且这一现象在高层级城市(一二线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自雇农民工之所以更倾向于在城市长期居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收入水平更高、市民化能力更强,而身份认同度偏低则是由于自雇农民工社会保障相对“缺失”。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可观测的选择性偏误,运用递归双变量Probit模型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稳健。以上结论表明,当前自雇农民工主观上希望在城市扎根立足,但受制于城市社会保障层面的“玻璃门”,自雇农民工“过客”心理难除,难以形成对城市的归属与认同,扎根城市并融入城市的梦想仍难以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雇 农民工 身份认同 社会保障 递归双变量Pr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情消费与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来自2015年CSS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0
8
作者 吴清华 冷晨昕 祝仲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8-136,172,共10页
人情消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以人情消费作为代理变量,采用有序Logit模型、有序Probit模型,在考虑个体异质性因素、地区因素基础上,考察人情消费对农村... 人情消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以人情消费作为代理变量,采用有序Logit模型、有序Probit模型,在考虑个体异质性因素、地区因素基础上,考察人情消费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人情消费与农村居民幸福感呈现典型的"倒U型"关系,人情消费具有福利效应的"拐点"出现在家庭人情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约为42%处。通过变换估计方法、替换被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当人情消费位于均值11.41%处,农村居民自我幸福感评价为"非常幸福"的概率显著提高8.8%;人情消费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群体差异,西部地区、低收入、已婚、中老年群体人情消费超过"拐点"的比例更高,党员超过"拐点"的比例则明显低于普通群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消费 主观幸福感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有序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移与幸福 被引量:19
9
作者 祝仲坤 陶建平 冷晨昕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110,共21页
文章结合2012年度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迁移行为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省内迁移,跨省迁移对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面影响;同样,相比于家庭化迁移,孤身外出也会显著弱化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在... 文章结合2012年度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迁移行为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省内迁移,跨省迁移对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面影响;同样,相比于家庭化迁移,孤身外出也会显著弱化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在加入其他解释变量、控制地区效应,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处理效应模型纠正选择性偏误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作用机制的分析表明,社会交往是迁移行为影响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渠道,之所以跨省迁移、孤身外出的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偏低,很可能是因为面临着社会交往的困境,社会网络局限、社区参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主观幸福感 迁移行为 社会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场域与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 被引量:11
10
作者 祝仲坤 冷晨昕 陶建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93,158,159,共14页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组织载体与空间场域。本文依托布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基于社区场域这一独特视角,解析社区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的2014年社会融合...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组织载体与空间场域。本文依托布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基于社区场域这一独特视角,解析社区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的2014年社会融合与心理专项调查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社区状况是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居住在高端社区、社区内邻居以本地市民为主、社区内已建立健康档案有助于农民工认同城市身份。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逆向概率加权法纠正潜在的选择性偏误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来讲,社区状况对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社区类型、邻居构成情况对老一代农民工影响更大,健康档案、社区文体活动则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更为明显。这表明,老一代农民工更加关注社区类型、邻居构成情况等社区的基础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则更加关注公共服务资源等社区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场域 农民工 城市身份认同 选择性偏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