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柳宝诒伏气温病学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的防治启示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家豪 冷子妍 花海兵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于中医“疫病”范畴,该病潜伏期特征与柳宝诒伏气温病一致。柳宝诒指出,伏气温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肾气不足,肾气强弱决定伏邪阶段的长短,鼓邪外达需“肾气未至大虚”或“阳气内动”两个条件。该文认为,可运用柳宝诒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于中医“疫病”范畴,该病潜伏期特征与柳宝诒伏气温病一致。柳宝诒指出,伏气温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肾气不足,肾气强弱决定伏邪阶段的长短,鼓邪外达需“肾气未至大虚”或“阳气内动”两个条件。该文认为,可运用柳宝诒治疗伏气温病“助阴托邪”的诊疗思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隔离期间采用适当用药、助阴托邪,传统功法、鼓动阳气,心理干预、疏肝升阳3种方法,以缩短病毒潜伏期,提高隔离期间的阳性检出率,从而减少新型冠状病毒的社会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潜伏期 伏气温病 疫病 柳宝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经典名方黄芩汤的关键信息考证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2
作者 王家豪 顾立梅 +4 位作者 薛昊 李煜 陈悆 冷子妍 陈仁寿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3-1274,共12页
黄芩汤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发布的经典名方,通过系统整理、考证与分析记载黄芩汤的古代及现代临床文献,梳理黄芩汤的处方源流、组成、药物基原、炮制方法、用法用量、功效主治等关键问题,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 黄芩汤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发布的经典名方,通过系统整理、考证与分析记载黄芩汤的古代及现代临床文献,梳理黄芩汤的处方源流、组成、药物基原、炮制方法、用法用量、功效主治等关键问题,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从文献考证、制剂开发、质量评价全程为黄芩汤的临床运用及制剂开发提供文献与理论支撑。经分析与考证,黄芩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其组方为黄芩、白芍、甘草、大枣,其中大枣为引,药用基原遵循2020版《中国药典》,其中黄芩、白芍用生品,甘草为清炒甘草,大枣用时切开;药物用量方面,黄芩11.19 g,芍药7.46 g,甘草7.46 g,大枣根据情况适宜加减;制法与服法为加水2000 mL,煎煮至600 mL,不拘时温服,1日3次。该方古代常用于治疗痢疾,现亦用于治疗以腹泻为主症的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黄芩汤的Q-Marker建议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芍药苷、甘草酸、甘草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汤 经典名方 质量标志物 文献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