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热带气旋影响福建沿海风暴潮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夏丽花
邬惠明
刘铭
冷典颂
李婷婷
-
机构
福建省气象台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
-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45,共6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项目(CMAYBY2011-023)
福建省气象局开放式基金项目(2013K06)
福建省科技计划社会发展重点项目(2012Y0008)
-
文摘
文中利用1990-2008年气象要素资料、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和福建沿海9个验潮站资料,从热带气旋登陆、路径以及福建沿海地理特征等方面,分析研究福建沿海热带气旋风暴潮特征。结果表明:每年平均约有5.58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福建,风暴潮发生率为81.1%,福建沿海风暴潮主要出现在5-10月,风暴潮过程最多的是8-9月,平均每年有4.53次风暴潮过程。正面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和登陆浙南的影响热带气旋,最容易引发福建省沿海热带气旋风暴潮过程,且风暴增水最强,最大增水可达200cm以上,其次是登陆广东的影响热带气旋。由于闽江口的喇叭口地形作用,位于闽江入海处的闽江口岸段在全省4个岸段中风暴增水最强。
-
关键词
风暴潮
热带气旋
福建沿海
地形作用
-
Keywords
storm surge
tropical cyclone
Fujian coast
topographic effect
-
分类号
P732.3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福建省沿海冬半年东北大风的数值预报释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9
- 2
-
-
作者
曾瑾瑜
刘爱鸣
高珊
冷典颂
吴幸毓
-
机构
福建省气象台
-
出处
《海洋预报》
2015年第5期61-68,共8页
-
基金
福建省气象局青年科技专项(2015q26)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J01147)
福建省气象局自研业务成果专项项目(2015z02)
-
文摘
基于福建省冬半年沿海32个自动站的极大风观测资料和WRF、EC细网格以及T639 3种模式预报的10 m风场资料,将模式预报的风速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WRF和EC细网格的预报效果较好,有可参考性,T639可参考性不高。模式预报结果相比实况极大风速偏小,预报平均绝对误差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由中部向南北逐渐减小。择取预报效果较好的WRF和EC细网格模式,对沿海代表站点进行风速集成,建立集成预报方程,并进行集成订正。误差订正后,与误差较小的WRF模式相比,预报准确率提高了10%左右,改善效果显著,为提高福建省沿海冬半年东北大风的预报准确率提供定量的预报方法。
-
关键词
WRF
EC
T639
绝对误差
准确率
集成订正
-
Keywords
WRF
EC
T639
absolute error
accuracy
integrated revised
-
分类号
P732.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台风“圣帕”登陆福建前后的风暴潮特征分析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夏丽花
陈德花
刘铭
冷典颂
-
机构
福建省气象台
厦门市气象局
-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5,共6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2007年多轨道业务建设项目”基金资助
-
文摘
通过普查台风影响和登陆前后的气象和水文资料,分析总结了2007年登陆福建的第9号台风"圣帕"风暴增水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圣帕"引起的福建沿海风暴增水明显(50cm以上)且持续时间长(52h);风暴增水最大峰值出现在台风位于台湾海峡时,次峰值分别出现在台风登陆台湾岛前1~2h和台风登陆福建沿海前4h。"圣帕"风暴增水幅度与各验潮站的海平面气压关系密切,6h变压值对于风暴增水幅度的预报有一定的提前预报价值。
-
关键词
风暴潮
气象要素
福建
台湾海峡
-
Keywords
storm surge
meteorological element
Fujian
Taiwan Straits
-
分类号
P731.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台风路径数值预报实时订正技术及其集成应用
被引量:9
- 4
-
-
作者
危国飞
刘会军
潘宁
冷典颂
吴启树
-
机构
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气象台
-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7-035
气象预报业务关键技术发展专项子项目YBGJXM(2018)1B-05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社会发展引导性(重点)项目(2017Y-008)。
-
文摘
以台风路径数值预报的短时效预报偏差和目标时效(指所需订正的时效)的纬度预报为预报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台风路径预报的偏差预估方程,继而对台风路径预报进行实时订正。本文以12 h为短时效,通过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确定性预报模式(ECMWF-IFS)和集合预报模式(ECMWF-EPS)的台风路径预报的应用,得到以下结论:2018年试报结果表明,24 h、36 h、48 h、60 h、72 h、84 h订正后的ECMWFIFS台风路径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比订正前减小了7.3 km、9.3 km、8.9 km、6.5 km、6.9 km、2.6 km,总体来说较强台风(指12 h的台风强度实况≥32.7 m s^-1)路径预报的订正效果更好。尝试了先对ECMWF-EPS各成员的台风路径预报进行订正,再进行集成预报,并对比了以下5种方式得到的台风路径预报:"订正后的确定性预报"、"所有集合预报成员集合平均"、"优选集合预报成员集合平均"、"所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和"优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2018年试报结果表明,对于平均距离误差,24 h和36 h"优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最小,48 h和60 h"所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最小,72 h和84 h"优选集合预报成员集合平均"最小,如果在业务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有望获得一个在各预报时效表现都较优异的台风路径客观综合预报结果。24 h、36 h、48 h、60 h"优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比"所有集合预报成员集合平均"减小了13.3 km、11.7 km、10.0 km、7.6 km,比中央气象台官方预报(对应的时效为12 h、24 h、36 h、48 h)减小了0.7 km、2.0 km、3.9 km、2.4 km。
-
关键词
台风路径
数值预报
订正
集成
-
Keywords
Typhoon track
Numerical forecast
Correction
Integrated forecast
-
分类号
P45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