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ACCP系统与酱油生产安全性的控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冷云伟 宋慧 袁兴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共3页
将食品生产中的危害控制体系HACCP引入酱油的生产过程中 ,借以减少杂菌对生产安全性的危害 。
关键词 HACCP 酱油 微生物 生产安全性 危害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批补料乙酸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冷云伟 徐根娣 +2 位作者 赵梅 权武 张艳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19-23,共5页
利用10L发酵罐进行乙酸分批补料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发酵前8h采用发酵温度30℃、0.07VVM的通风量;8h后采用发酵温度32℃、0.10VVM的通风量,并采用间歇定量补料方式,发酵到12h,每隔4h补加0.5%的乙醇.
关键词 分批补料 乙酸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制曲过程中温、湿、风的调控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冷云伟 孟凡松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4-36,共3页
文中阐述了酱油在通风制曲过程中,温度、湿度和通风对生产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在生产中应通过合理地“调控”以达到提高成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酱油 制曲 工艺 调控 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BP神经网络优化酱油固态酿造条件 被引量:4
4
作者 冷云伟 徐岩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1-476,共6页
酱油是一种中国传统发酵调味品。酱油的生产机理主要利用米曲霉所产的蛋白酶分解原料蛋白质为氨基酸,通过后期发酵增香,经淋油、灭菌、勾调而成。作者研究了米曲霉产蛋白酶在不同温度、p H、盐分条件下的特性,并且利用BP神经网络对蛋白... 酱油是一种中国传统发酵调味品。酱油的生产机理主要利用米曲霉所产的蛋白酶分解原料蛋白质为氨基酸,通过后期发酵增香,经淋油、灭菌、勾调而成。作者研究了米曲霉产蛋白酶在不同温度、p H、盐分条件下的特性,并且利用BP神经网络对蛋白酶最佳作用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作用条件为42℃,p H 7.0,盐度为0°Bé。以该结果为基础,进行规模化实验。结果表明:车间试验发酵条件确定为温度42℃,全程盐度18°Bé,加盐水比为1∶2,淋浇次数为3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蛋白酶活力 酱油 神经网路 固态酿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醋渣在酱油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冷云伟 魏君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15,共2页
进行了利用生产液体醋的残留米渣代替部分豆粕作为蛋白质原料生产酱油的研究。生产性实验表明,制得的成曲蛋白酶活力可以达到较高水平,且由于米渣蛋白更容易被酶解,因此酱醅发酵过程中酶解速度提高,发酵时间缩短。并通过调整盐分含量,... 进行了利用生产液体醋的残留米渣代替部分豆粕作为蛋白质原料生产酱油的研究。生产性实验表明,制得的成曲蛋白酶活力可以达到较高水平,且由于米渣蛋白更容易被酶解,因此酱醅发酵过程中酶解速度提高,发酵时间缩短。并通过调整盐分含量,延长发酵时间,提高了成品酱油中的总酯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生产 酶解 米渣 醋渣 总酯 发酵时间 蛋白酶活力 蛋白质原料 盐分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酶合成机理与酱油制曲工艺调整 被引量:3
6
作者 冷云伟 袁兴光 权武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8,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诱导酶的生物合成机理,探讨了米曲霉生成蛋白酶的过程,认为提高曲料中的米曲霉对氮源营养的需求,是增加其分泌蛋白酶数量的关键,而为达到这一目的应使米曲霉在曲料上得以良好的生长,大量生成“二代”孢子,制曲工艺的... 本文通过分析诱导酶的生物合成机理,探讨了米曲霉生成蛋白酶的过程,认为提高曲料中的米曲霉对氮源营养的需求,是增加其分泌蛋白酶数量的关键,而为达到这一目的应使米曲霉在曲料上得以良好的生长,大量生成“二代”孢子,制曲工艺的调整应该围绕着这一思路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酶 蛋白酶 米曲霉孢子 酱油 制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产菊粉酶的条件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冷云伟 赵玉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1,50,共4页
对黑曲霉SL-09在摇瓶条件下产菊粉酶的条件及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接种量和装瓶量对产酶影响不大,而pH值影响较为显著,最佳产酶pH值为6.0;在对催化条件的研究中发现最佳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和pH值分别为60℃、60 g/L和6.0;锰... 对黑曲霉SL-09在摇瓶条件下产菊粉酶的条件及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接种量和装瓶量对产酶影响不大,而pH值影响较为显著,最佳产酶pH值为6.0;在对催化条件的研究中发现最佳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和pH值分别为60℃、60 g/L和6.0;锰离子对酶活有较强的激活作用,最适浓度为1.5×10-3mol/L;同时发现该酶存在着严重的产物抑制现象,当果糖浓度大于1%时,菊粉酶活力将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菊粉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酵母活化技术在液醋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冷云伟 袁兴光 +1 位作者 权武 戴如强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干酵母 液醋 生产 糖化工艺 食醋 活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醋液态法生产中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冷云伟 杨海麟 权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7-139,共3页
高浓度醋液态发酵是实现食醋集约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随着乙醇和乙酸浓度的提高,乙酸菌的生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二级种质量、营养、通风和发酵终点的控制是影响生产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液醋 高浓度 关键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醋生产中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10
作者 冷云伟 杨海鳞 +1 位作者 周英 徐根娣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32-35,共4页
通过对液醋生产过程的研究,建立了基质、产物及表现菌体活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与模型理论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能很好地拟合,基本上反映了液醋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关键词 液醋 发酵 发酵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淀粉的分解
11
作者 冷云伟 秦卫东 《酿酒科技》 1990年第4期5-7,共3页
从现在至21世纪,酿造工业和发酵工业将省略掉原料的加热处理过程,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而这需要高质量的生淀粉分解酶(以下均简称生淀粉酶)做保证。淀粉酶的研究虽已进行了二百多年,但对生淀粉酶的研究历史还很短,可分解生淀粉的α... 从现在至21世纪,酿造工业和发酵工业将省略掉原料的加热处理过程,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而这需要高质量的生淀粉分解酶(以下均简称生淀粉酶)做保证。淀粉酶的研究虽已进行了二百多年,但对生淀粉酶的研究历史还很短,可分解生淀粉的α-淀粉酶的研究在七十年代中期才开始。为使大家了解目前生淀粉酶研究的现状,我们编译了这项工作的开创者之一谷口肇先生的一篇综述,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淀粉酶 生淀粉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生物产气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艳婷 韩娅新 +2 位作者 何环 王珊珊 冷云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0-123,128,共5页
为提高褐煤利用率,利用富集得到的产甲烷菌群对内蒙古白音华褐煤进行了生物强化产气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温度、pH、煤粉粒度、煤浆浓度、NaCl浓度、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酵母粉等8个因素对褐煤生物产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pH、N... 为提高褐煤利用率,利用富集得到的产甲烷菌群对内蒙古白音华褐煤进行了生物强化产气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温度、pH、煤粉粒度、煤浆浓度、NaCl浓度、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酵母粉等8个因素对褐煤生物产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pH、NaCl浓度、煤浆浓度4个因素对褐煤产气影响较为显著,而煤粉粒度影响相对较弱。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褐煤生物产气存在一定促进作用,而酵母粉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褐煤生物产气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优产气条件为,培养温度45℃,pH为6.0,煤浆质量浓度40 g/L,NaCl质量分数0.3%,其产气量为97.84μ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生物产气 产甲烷菌 煤浆浓度 微量元素 酵母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黄酒中高级醇含量的工艺因素探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孔小勇 冷云伟 +2 位作者 孙然 叶翔 杨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3-166,共4页
高级醇含量是成品黄酒中的重要理化指标,影响黄酒中高级醇含量的因素有:酿酒原辅料、酵母菌种、发酵工艺及后续的处理工艺等。如何选育高级醇生成量相对较低的菌种并保持菌种质量的相对稳定是控制黄酒中高级醇含量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发... 高级醇含量是成品黄酒中的重要理化指标,影响黄酒中高级醇含量的因素有:酿酒原辅料、酵母菌种、发酵工艺及后续的处理工艺等。如何选育高级醇生成量相对较低的菌种并保持菌种质量的相对稳定是控制黄酒中高级醇含量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发现,选育乳酸脱氢酶活力很高的酵母可减少高级醇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高级醇 酵母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渣沼气发酵潜力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付彦凯 冷云伟 +2 位作者 李浩 任恒星 赵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2-144,共3页
以酱油渣为原料,以厌氧污泥为接种物进行实验室水平产沼气实验。结果表明厌氧污泥与酱油渣总固体(TS)比例为4∶6,温度35℃时产气效果最好,对最佳条件下产甲烷情况进行动力学模拟,发现整个产甲烷过程可以用Cheynoweth方程来描述,但反应... 以酱油渣为原料,以厌氧污泥为接种物进行实验室水平产沼气实验。结果表明厌氧污泥与酱油渣总固体(TS)比例为4∶6,温度35℃时产气效果最好,对最佳条件下产甲烷情况进行动力学模拟,发现整个产甲烷过程可以用Cheynoweth方程来描述,但反应速率常数k并不固定,0d^2d内k=0.0978d-1,2d^7d内k=1.147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渣 厌氧发酵 沼气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气对光合自养培养下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和有机碳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冠华 任庆功 +2 位作者 何环 匡亚莉 冷云伟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98,共5页
为了研究通气速率、气体的CO2浓度、通气阶段对小球藻光合自养生长和小球藻有机碳成分含量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未通气体、通入空气、通入纯CO2(99.9%)条件下的小球藻光合自养培养试验。试验发现,通入空气速率为1 L/min时小球藻的生长速率... 为了研究通气速率、气体的CO2浓度、通气阶段对小球藻光合自养生长和小球藻有机碳成分含量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未通气体、通入空气、通入纯CO2(99.9%)条件下的小球藻光合自养培养试验。试验发现,通入空气速率为1 L/min时小球藻的生长速率最快;高浓度CO2对小球藻生长有抑制作用;在接种初期进行通气试验更有利于小球藻的生长。不同通气条件下小球藻的有机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在通空气和通纯CO2条件下的小球藻有机碳组分中,除总脂肪酸含量有所降低外,其余有机碳组分含量都有所升高。由于通入空气有利于小球藻的生长,所以通气条件有利于提高小球藻的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通气 有机碳成分分析 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造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沈丽尧 冷云伟 +3 位作者 何环 金德才 韩娅新 王珊珊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0期162-165,共4页
利用PCR-DGGE技术,对酿造废水处理系统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分别对厌氧罐中活性污泥以及加入酿造废水后不同时间段的活性污泥进行微生物总DNA提取,特异扩增16S rDNA基因的V4-V6可变区,并结合DGGE技术,对优势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及... 利用PCR-DGGE技术,对酿造废水处理系统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分别对厌氧罐中活性污泥以及加入酿造废水后不同时间段的活性污泥进行微生物总DNA提取,特异扩增16S rDNA基因的V4-V6可变区,并结合DGGE技术,对优势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酿造废水厌氧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类较为丰富,但有明显的优势种群,在不同时间段微生物多样性丰度也有明显变化。DGGE图谱中17优势条带测序比对后,初步确定了12种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酿造废水 微生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生命周期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兰 冷云伟 +1 位作者 任恒星 李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462-19464,19495,共4页
运用生命周期分析与评价方法,通过物质、能量、经济等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价值流和价值驱动力核算,首次对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示范工程进行了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提供了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能源流动、环境影响和经济性定量评价结果。
关键词 生命周期 评价 秸秆 沼气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对醋的澄清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肖雷 姚菁华 +1 位作者 冷云伟 陈亭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29,共3页
在食醋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醋体易发生浑浊。该文通过膨润土对醋的澄清作用的实验研究,得到最佳操作条件为膨润土悬浊液添加量0.06mL/mL,45℃作用15min。为膨润土悬浊液澄清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膨润土 澄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酸度醋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亓正良 杨海麟 +3 位作者 张玲 冷云伟 权武 王武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1-915,共5页
采用分段变量式发酵启动工艺,有效地防止了醋酸生产菌老化,缩短了启动时间;通过对酒醪清混液发酵方式实验比较,证实混液中的固形物对醋酸发酵传氧效率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研究结合科学的分割发酵工艺设计和连续分割发酵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分段变量式发酵启动工艺,有效地防止了醋酸生产菌老化,缩短了启动时间;通过对酒醪清混液发酵方式实验比较,证实混液中的固形物对醋酸发酵传氧效率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研究结合科学的分割发酵工艺设计和连续分割发酵实验,结果表明:醋酸平均发酵强度由原来0.12 g/dL·h提高到0.19 g/dL·h,发酵时间平均缩短4 h,高酸度醋连续发酵酸度达到9 g/dL食醋,平均生产强度为0.18 g/dL·h,比国内现有生产水平提高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杆菌 发酵启动 清液发酵 连续分割法 高酸度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醋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海麟 亓正良 +3 位作者 张玲 王武 冷云伟 权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9-92,共4页
以探索酒精醋发酵工艺为目的,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综合考察葡萄糖、酵母粉、NaH2PO4、KH2PO4、MgSO4五种培养基成分对醋酸杆菌发酵过程中菌体量和产酸的影响。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结合生产实际得出优化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 g/L、酵母粉... 以探索酒精醋发酵工艺为目的,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综合考察葡萄糖、酵母粉、NaH2PO4、KH2PO4、MgSO4五种培养基成分对醋酸杆菌发酵过程中菌体量和产酸的影响。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结合生产实际得出优化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 g/L、酵母粉3 g/L、NaH2PO4 0.7 g/L、KH2PO4 0.6 g/L、MgSO4 0.4 g/L,验证实验的验证值与预测值之间吻合较好。5 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研究,分批发酵25 h后获得菌体量为0.42 g/L,酸度达到57.6 g/L,在分批发酵基础上能连续分割发酵,乙醇转化率为95%,生产强度达到2.0 g/(L.h),相对国内生产水平提高33%,达到国际上酒精醋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杆菌 酒精醋发酵 培养基优化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