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小分子硫堇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冶保献 刘灵芳 +1 位作者 齐小花 王翠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3,共3页
用光谱电化学和电化学技术研究了硫堇和硫堇与 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性质 ,得出了硫堇作为有机小分子能插入 DNA双螺旋结构内部的结论 ,求得了对应的动力学参数。DNA的加入量与硫堇峰电流的降低呈一次线性关系 ,可望用于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DNA 硫堇 光谱电化学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在裸银电极上的光谱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冶保献 方程 周性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405-1407,共3页
光谱电化学作为把光谱技术和电化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新技术[1],已成为将电化学研究提高到分子水平的强有力手段.多种类型及不同用途的光谱电化学池[2]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分子的电化学及光谱电化学性质研究[3].我们利用... 光谱电化学作为把光谱技术和电化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新技术[1],已成为将电化学研究提高到分子水平的强有力手段.多种类型及不同用途的光谱电化学池[2]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分子的电化学及光谱电化学性质研究[3].我们利用自制的长光程薄层光透光谱电化学池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电化学 血红蛋白 裸银电极 薄层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碱的电化学性质及电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冶保献 木合塔尔.吐尔洪 +1 位作者 张宗培 曲松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8-460,共3页
本文研究了抗癌药物秋水仙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HAc NaAc缓冲溶液中,秋水仙碱在玻碳电极上产生一不可逆的氧化峰,峰电位为1.22V(vs.SCE)。用差示脉冲伏安法测定,峰电流与秋水仙碱浓度在8.00×10-7~1.00×10-5mol/L... 本文研究了抗癌药物秋水仙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HAc NaAc缓冲溶液中,秋水仙碱在玻碳电极上产生一不可逆的氧化峰,峰电位为1.22V(vs.SCE)。用差示脉冲伏安法测定,峰电流与秋水仙碱浓度在8.00×10-7~1.00×10-5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1.00×10-7mol/L。将之应用于模拟血清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同时,对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玻碳电极 差示脉冲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在银溶胶上的表面增强喇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冶保献 林琳 +1 位作者 张悟铭 周性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239-1241,共3页
表面增强喇曼光谱已广泛应用于物质分子在金属表面吸附的研究.人们发现,不仅无机物和有机小分子能产生SERS,而且生物分子,如核酸[1]、色蛋白[2]以及蛋白质[3]均能产生SERS效应,并以此来研究生物分子-蛋白质的变... 表面增强喇曼光谱已广泛应用于物质分子在金属表面吸附的研究.人们发现,不仅无机物和有机小分子能产生SERS,而且生物分子,如核酸[1]、色蛋白[2]以及蛋白质[3]均能产生SERS效应,并以此来研究生物分子-蛋白质的变性问题.Coton等[4]研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血红素 喇曼光谱 SERS 氧合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在裸银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冶保献 周性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3-37,共5页
报道了血红蛋白(Hb)在裸银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行为.在+0.4~-0.2V(vs.SCE)电位范围内于pH=4.5的0.1mol/LNaAc-HAc底液中,血红蛋白产生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峰电位之差△E为0.2... 报道了血红蛋白(Hb)在裸银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行为.在+0.4~-0.2V(vs.SCE)电位范围内于pH=4.5的0.1mol/LNaAc-HAc底液中,血红蛋白产生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峰电位之差△E为0.25V(扫描速度20mV/s).动力学研究表明: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数n为0.94,表现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s为0.032.连续电位扫描30min,峰电流变化分别为0.2μA(还原峰)和0.15μA(氧化峰).两峰与血红蛋白浓度在2×10 ̄(-7)~2×10-(-6)mol/L和2×10 ̄(-6)~1.5×10 ̄(-5)mol/L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已应用于血红蛋白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直接电化学 裸银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药物6-巯基嘌呤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冶保献 木合塔尔.吐尔洪 曲松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用循环伏安法、示差脉冲伏安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6-巯基嘌呤与DNA的相互作用.在pH 5.6的乙酸缓冲溶液中,两者以静电形式结合形成1:1的缔合物,其缔合物为非电活性化合物,结合常数是5.17×106.同时对DNA与6-MP电极过程机理... 用循环伏安法、示差脉冲伏安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6-巯基嘌呤与DNA的相互作用.在pH 5.6的乙酸缓冲溶液中,两者以静电形式结合形成1:1的缔合物,其缔合物为非电活性化合物,结合常数是5.17×106.同时对DNA与6-MP电极过程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求得了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巯基嘌呤 DNA 悬汞电极 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蛋白质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1
7
作者 冶保献 周性尧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82-88,共7页
本文对生物大分子电化学行为这一新兴研究领域作了概述,介绍了其研究意义和重要性,主要讨论了血红素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电极表面电子传递过程,目前的研究概况及已经取得的成果,引用参考文献97篇.
关键词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 电化学 血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新的双二茂铁硫脲衍生物FcL_1和FcL_2的合成、结构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9
8
作者 徐琰 王非 +4 位作者 付勇 张巧红 冶保献 宋毛平 吴养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81-1085,共5页
以二茂铁苯甲酰氯和二茂铁间(对)苯胺为原料,合成了两个新的双二茂铁硫脲衍生物FcL1和FcL2.通过IR,1HNM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确定了标题化合物的结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FcL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R1=0.0786,wR=0.1762.电化学分析结... 以二茂铁苯甲酰氯和二茂铁间(对)苯胺为原料,合成了两个新的双二茂铁硫脲衍生物FcL1和FcL2.通过IR,1HNM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确定了标题化合物的结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FcL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R1=0.0786,wR=0.1762.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FcL1和FcL2的电化学性质相似,说明化合物中的两个二茂铁基所处的化学环境基本相同.间苯胺取代和对苯胺取代对化合物在电极表面的扩散系数影响不大,但对其反应速率常数则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硫脲衍生物 合成 晶体结构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磺酸基杯[4]芳烃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林琳 孙素颜 +2 位作者 穆雪 刘睿 冶保献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81-684,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对磺酸基杯[4]芳烃与牛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由Stern-Volmer方程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确定对磺酸基杯[4]芳烃对血红蛋白的荧光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求出了猝灭常数。由热力...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对磺酸基杯[4]芳烃与牛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由Stern-Volmer方程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确定对磺酸基杯[4]芳烃对血红蛋白的荧光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求出了猝灭常数。由热力学参数判断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依据能量转移理论得出荧光给体-受体间的距离r。在同步荧光光谱中,对磺酸基杯[4]芳烃的加入对血红蛋白构象的改变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血红蛋白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钼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人发中的微量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琳 梁冬松 +2 位作者 韩华云 冶保献 焦哲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53-354,共2页
比较了多种涂层金属和基体改进剂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测定微量铍的影响,建立了涂钼石墨管硝酸锂作基体改进剂测定铍的新方法,方法灵敏,抗干扰能力强。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0ng/mL,RSD为4.8%(n=10),检出限为1.4×10-10g/mL。... 比较了多种涂层金属和基体改进剂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测定微量铍的影响,建立了涂钼石墨管硝酸锂作基体改进剂测定铍的新方法,方法灵敏,抗干扰能力强。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0ng/mL,RSD为4.8%(n=10),检出限为1.4×10-10g/mL。用该法测定了土壤标样及人发样品中的铍,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钼石墨管 基体改进剂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精氨酸/纳米金修饰电极测定多巴胺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旭 吴淑芳 +2 位作者 李春兰 徐茂田 冶保献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57-1062,共6页
利用多电位脉冲沉积法制备纳米金修饰电极(AuNPs/GCE),再将L-精氨酸电聚合在AuNPs/GCE表面,制备出一种新型的聚L-精氨酸/AuNPs/GCE。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上述电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多巴胺在其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5... 利用多电位脉冲沉积法制备纳米金修饰电极(AuNPs/GCE),再将L-精氨酸电聚合在AuNPs/GCE表面,制备出一种新型的聚L-精氨酸/AuNPs/GCE。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上述电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多巴胺在其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5.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聚L-精氨酸/AuNPs/GCE对多巴胺的氧化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多巴胺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受吸附控制的准可逆过程。多巴胺的浓度在8.0×101~1.0×10-4m01.L叫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0×10-7mol.L-1。加标回收率在96.5%~104%之间。对3.0×10-5mol·L-1。多巴胺溶液连续测定7次,峰电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聚L-精氨酸 多巴胺 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中不同部位尼古丁含量的测定与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凤菊 毛泽宇 +2 位作者 冶保献 刘辉 邵龙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47-550,共4页
利用示波极谱法直接测定了贵州、云南、河南和四川四个烟草盛产地所产烟草的烟叶和烟茎中不同部位的尼古丁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各地烟草上部烟叶尼古丁含量最高,中部次之,下部尼古丁含量最低;尼古丁在茎部的分布以... 利用示波极谱法直接测定了贵州、云南、河南和四川四个烟草盛产地所产烟草的烟叶和烟茎中不同部位的尼古丁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各地烟草上部烟叶尼古丁含量最高,中部次之,下部尼古丁含量最低;尼古丁在茎部的分布以中部最高,下部次之,上部最少。烟叶中的尼古丁含量又远高于其相应的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烟叶 烟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蒸馏-萃取法提纯天然生育酚的工艺 被引量:4
13
作者 鲁志成 谷克仁 冶保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5,共3页
以甲酯化的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从中分离提纯天然生育酚。首先将甲酯化后的大豆油脱臭馏出物进行冷冻结晶,通过离心分离甾醇;然后再采用真空蒸馏和乙醇萃取工艺提纯生育酚。研究了提纯的工艺条件及工艺过程中生育酚含量的变化。实... 以甲酯化的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从中分离提纯天然生育酚。首先将甲酯化后的大豆油脱臭馏出物进行冷冻结晶,通过离心分离甾醇;然后再采用真空蒸馏和乙醇萃取工艺提纯生育酚。研究了提纯的工艺条件及工艺过程中生育酚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提纯后生育酚含量为55.7%,生育酚总收率约为8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 甲酯化 蒸馏 萃取 生育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在碳纤维微电极上的电化学测定及伏安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辉 孙佳 +1 位作者 刘灵芳 冶保献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0-471,共2页
本文研究了5 羟色胺在Na2HPO4 KH2PO4(pH6.0)缓冲溶液中,于自制的碳纤维微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在此缓冲溶液中5 羟色胺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0.2V和0.4V。峰电流与5 羟色胺的浓度分别在4.0×10-6~4.0×10-5mol/L和5.0&#... 本文研究了5 羟色胺在Na2HPO4 KH2PO4(pH6.0)缓冲溶液中,于自制的碳纤维微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在此缓冲溶液中5 羟色胺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0.2V和0.4V。峰电流与5 羟色胺的浓度分别在4.0×10-6~4.0×10-5mol/L和5.0×10-6~5.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4.70×10-6mol/L和1.76×10-6mol/L。同时利用多种电化学方法求出了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碳纤维微电极 电化学 测定 伏安行为 示差脉冲伏安法 单胺类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的精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阿娟 谷克仁 冶保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31,共3页
为了获得含量较高的大豆异黄酮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大豆异黄酮制品的精制条件 ,并提出了其工艺路线。乙醇提取液经冷冻离心、浓缩 ,再冷冻脱脂、等电点沉淀处理 ,初步去杂 ,大孔树脂吸附、水洗 ,30 %~ 95 %乙醇洗脱大豆异黄酮 ,减压... 为了获得含量较高的大豆异黄酮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大豆异黄酮制品的精制条件 ,并提出了其工艺路线。乙醇提取液经冷冻离心、浓缩 ,再冷冻脱脂、等电点沉淀处理 ,初步去杂 ,大孔树脂吸附、水洗 ,30 %~ 95 %乙醇洗脱大豆异黄酮 ,减压浓缩可得大豆异黄酮制品。不同的洗脱梯度可得到不同纯度的大豆异黄酮制品 ,最高纯度可达到 4 2 .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皂甙 大孔树脂 精制工艺 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药物6-巯基嘌呤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分析方法及其电极过程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翠红 李风菊 +1 位作者 袁利杰 冶保献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8-469,共2页
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6 巯基嘌呤(6 MP)在悬汞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6 MP在悬汞电极上有一对受吸附控制的氧化还原峰,还原峰峰电位EP=-0.318V;氧化峰峰电位EP=-0.235V.用多种电化学手段对该氧化还原反... 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6 巯基嘌呤(6 MP)在悬汞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6 MP在悬汞电极上有一对受吸附控制的氧化还原峰,还原峰峰电位EP=-0.318V;氧化峰峰电位EP=-0.235V.用多种电化学手段对该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对应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并对乐疾宁药片中6 MP含量作定量分析及回收率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物 6-巯基嘌呤 悬汞电极 电分析方法 电极过程 电化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二(5-甲基噁二唑)吡啶的电化学性质及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颜振宁 姜伟 +1 位作者 冶保献 郭一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255,259,共4页
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量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配体2,6-二(5-甲基噁二唑)吡啶(DMOP)在玻碳电极(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3^-1.3 V电位范围内及0.1 mol/L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的N,N-二甲基甲酰胺底液中,DMOP于-0.8 V(vs.SCE)... 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量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配体2,6-二(5-甲基噁二唑)吡啶(DMOP)在玻碳电极(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3^-1.3 V电位范围内及0.1 mol/L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的N,N-二甲基甲酰胺底液中,DMOP于-0.8 V(vs.SCE)左右处产生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还原峰电流和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v1/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DMOP在GCE上的伏安行为是一受扩散控制的电化学过程,其电极反应过程是单电子转移,传递系数α为0.56,扩散系数为2.84×10-5cm2/s,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f为0.89 cm/s。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化合物对过渡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发现该化合物在一定浓度下对Pb2+有较好的选择识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5-甲基嗯二唑)吡啶 电化学 玻碳电极 离子识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古丁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凤菊 秦会安 冶保献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及光谱法研究了尼古丁与DNA在0.2 mol/LpH 6.0的H2C2O4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随着DNA的加入,尼古丁峰电流降低,峰电位正移,说明尼古丁是以嵌入形式与DNA结合,生成了一种结合比为2∶1的非电... 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及光谱法研究了尼古丁与DNA在0.2 mol/LpH 6.0的H2C2O4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随着DNA的加入,尼古丁峰电流降低,峰电位正移,说明尼古丁是以嵌入形式与DNA结合,生成了一种结合比为2∶1的非电活性化合物,结合常数β为1.56×109。并用多种电化学方法求得了电极过程的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DNA 电化学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配体4,6-二甲基-2-嘧啶硫乙酸的合成、电化学性质及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颜振宁 郭一鹏 +2 位作者 王宇婷 冶保献 樊耀亭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合成了一个新配体4,6-二甲基-2-嘧啶硫乙酸(Hdmpytaa)。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4,6-二甲基-2-嘧啶硫乙酸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玻碳电极表面存在吸附特性,在0.1 mol/L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的N,N-二甲... 合成了一个新配体4,6-二甲基-2-嘧啶硫乙酸(Hdmpytaa)。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4,6-二甲基-2-嘧啶硫乙酸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玻碳电极表面存在吸附特性,在0.1 mol/L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的N,N-二甲基甲酰胺底液中于-0.83 V(vs.SCE)处有一灵敏的还原峰,其电极反应过程是单电子转移,传递系数α为0.74。利用循环伏安法还研究了该化合物对过渡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发现该化合物在一定浓度下对Cu2+和Pb2+有较好的选择识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6-二甲基-2-嘧啶硫乙酸 伏安法 玻碳电极 离子识别性能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维生素E工艺过程生育酚损失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鲁志成 谷克仁 冶保献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5,共4页
采用甲酯化、冷冻结晶离心、分子蒸馏工艺提取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其生育酚总损失率为10%~12%;研究工艺条件对生育酚损失影响,并对降低生育酚损失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维生素E 生育酚 生育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