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对其利用效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冯雨豪
邵子南
严思齐
杨莉莉
吴群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4-62,124,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效率—公平的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配评价与纠错机制优化”(420712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土地资源效率提升能力与系统建设研究——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视角”(71233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存量工业用地再开发模式、影响与治理机制研究”(71904087)。
-
文摘
研究目的:本文基于2003—2017年全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不同维度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间—空间双固定的空间误差模型探讨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对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1)从全国维度的回归结果来看,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度的降低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改进作用。(2)将全国分为东部与中西部两大区域的回归结果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的回归结果与全国维度一致,但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度的提高其利用效率也将提高。(3)从不同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类型进行回归,集约型城市(Uclsm>0)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度的降低,利用效率会不断提高;粗放型城市(Uclsm<0)回归结果出现城市建设用地错位度与利用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特征,即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度的提升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先有正向影响,但随着粗放程度进一步加大,这种推动作用将会转变为恶化作用。研究结论:中国城市发展应立足当前发展阶段特征,制定实施差别化的供地政策,促进城市人地协调发展。
-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空间错位
利用效率
空间效应
多维度
-
Keywords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spatial mismatch
use efficiency
spatial effect
multi-dimension
-
分类号
F293.2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基于双栏模型亳清河区域休闲农地存在价值评估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冯雨豪
王瑾
毕如田
吕春娟
韩煜
郭瑞宁
-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出处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1-58,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619)
山西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2013121005)
山西省软课题研究项目(2017041032-3)
-
文摘
研究目的:评估亳清河区域休闲农地存在价值。研究方法:采用双边界两分式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双栏模型,以零观察值产生原因区分受访者真实和抗议性经济行为;借助生存模型较精确地得到休闲农地存在价值。研究结果:(1)通过对比参与决策和支付决策的结果,文中所选8个属性变量在两阶段中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2)由生存模型得出研究区居民的平均支付意愿为134.95元/(人·年),总价值为2.70×10~7元/年。研究结论:通过双栏模型和生存模型能够较精确地得到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以及休闲农地的存在价值,为政府针对性的提高农户保护休闲农地的积极性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土地评价
CVM
零观察值
双栏模型
生存模型
休闲农地存在价值
亳清河区域
-
Keywords
land assessment
CVM
zero observations
Double-Hurdle Model
Survival Model
existence value of recreational farmland
Boqing River Region
-
分类号
F301.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基于TVDI的土壤湿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7
- 3
-
-
作者
郭瑞宁
郭青霞
冯雨豪
贺鹏
-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出处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58,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345)
-
文摘
【目的】实现对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土壤湿度时空分布变化的监测。【方法】基于2015年生长季4期Landsat8遥感影像,以岔口流域为例,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和GIS技术,定性地揭示了生长季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进一步分析了植被覆盖、地形和降雨等对TVDI的影响。【结果】岔口流域生长季土壤湿度总体上以半干旱为主(0.6<TVDI<0.8),以干旱为辅(TVDI>0.8);土壤湿度空间格局:干旱区位于中部,偏旱区位于东南部,湿润位于西北部;对于该地区,乔木林的土壤湿度最高,坡耕地土壤湿度最低;TVDI随着随海拔的升高递增;降雨汛期的土壤湿度明显高于其他月份,LST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TVDI应用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取得较好的结果,可以很好地反映该地区土壤湿度的干湿状况。
-
关键词
土壤湿度
植被指数
地表温度
landsat8
流域
-
Keywords
soil moisture
vegetation index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andsat8
watershed
-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题名压煤区开采规模与水土资源承载力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黄程希
王瑾
毕如田
冯雨豪
-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出处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7,共7页
-
基金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项目(201411007)
-
文摘
压煤区资源利用的协调性是衡量综合承载力水平的基础。【目的】通过研究泽州县压煤区煤炭开采规模与水土资源承载力的协调变化趋势,可以制定相应发展对策实现资源协调利用。【方法】首先基于煤炭开采与水土资源承载力的自然耦合关系,在资源同步利用模式下分析煤炭开采对水土资源的破坏;再通过建立煤-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资源利用水平;构造耦合协调性模型分析其耦合程度,并运用GIS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研究区除2011年因采煤规模过大破坏了水土资源承载力外,其整体耦合协调度呈递增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3个分区几乎相间分布,结合各分区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以下发展对策:(1)低度协调的一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边界,采煤规模过小,应发挥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优势,开发利用采矿用地以平衡煤炭产业的需求,提高耦合协调度;(2)高度协调的三区主要分布于矿区,目前采煤规模合理,对于丰富的水资源应注意涵养水源、节约利用、减少水污染;(3)比例最大为53%的二区沿长河河道分布,中度协调、采煤规模过大,应当在资源承载力范围内合理规划煤炭开采规模,使三者并重发展和谐统一。【结论】研究区煤炭开采规模与其水土资源承载力水平的变动渐渐从有无序走向有序,三者发展逐步协调;而结合各协调性分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的发展对策,在资源开发利用之外也考虑到了协调性发展的前提,可为将来可持续发展作出科学性保障。
-
关键词
煤炭开发规模
水土资源承载力
熵值法:协调性
压煤区
-
Keywords
coal development scale
bearing capacity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entropy method
coordination
coal area
-
分类号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