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齐古背斜深浅层泥岩裂缝发育差异性及其制约下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伟 周永 +4 位作者 冯阵东 鲁雪松 卓勤功 刘惟庆 王光绪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6,共8页
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丰富,但复杂构造作用下盖层封闭能力的差异阻碍油气勘探进程。目的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地表油气泄露严重且勘探不足的问题,方法以齐古背斜深浅泥岩盖层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地层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反演与实... 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丰富,但复杂构造作用下盖层封闭能力的差异阻碍油气勘探进程。目的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地表油气泄露严重且勘探不足的问题,方法以齐古背斜深浅泥岩盖层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地层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反演与实测数据,构建研究区力学参数数值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对齐古背斜古、今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并将获取的应力场数据与裂缝参数理论相结合,分析盖层的裂缝形成时期,计算现今应力场对盖层裂缝的改造结果。结果结果表明:齐古背斜古、今应力分布受控于埋深、构造位置、断裂走向和断裂汇聚位置;现今应力场下,齐古背斜浅部盖层不易破裂,只对古构造应力场形成的裂缝起改造作用;深浅盖层裂缝发育程度差异大,背斜高点裂缝发育可能是造成浅部油气泄漏的主要原因;裂缝带在断层附近更发育,断层带附近裂缝渗透率远大于正常地层的,可能为深部油气向浅层运移甚至散失提供通道;深部盖层相对稳定,盖层条件不是制约准南下组合勘探成败的关键因素。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深部油气勘探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裂缝预测 盖层评价 数值模拟 侏罗系 齐古背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形几何定量评价克拉2气田裂缝 被引量:25
2
作者 冯阵东 戴俊生 +4 位作者 邓航 肖香娇 赵力彬 郑广全 王珂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8-933,939,共7页
根据断层与构造裂缝存在的关系,利用分形几何方法处理断裂系统,并结合测井解释结果建立分维值大小与裂缝密度的对应关系,对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白云岩段、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第二、第三岩性段顶面断层进行分形统计,建立井点断层分维值... 根据断层与构造裂缝存在的关系,利用分形几何方法处理断裂系统,并结合测井解释结果建立分维值大小与裂缝密度的对应关系,对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白云岩段、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第二、第三岩性段顶面断层进行分形统计,建立井点断层分维值与裂缝线密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井间裂缝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断层分维值随着断层密度、延伸长度的增加而增大,井点处断层分维统计值与测井解释得到的裂缝线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平面上,裂缝发育受背斜形态影响明显,靠近背斜轴部、断层分维值大于1.25的区域最有利于裂缝发育;A3井附近,3个储层段裂缝发育密度偏大,部分裂缝可能穿透了中间的隔层,造成附近气井出水。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形几何定量评价裂缝对勘探开发方案部署有指导意义,可以用来对油气田裂缝性储层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预测 裂缝 断层 分维值 储层 克拉2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埝地区阜宁期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5
3
作者 冯阵东 戴俊生 +1 位作者 马晓鸣 朱晓青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18,23,共6页
为研究沙埝地区阜宁组断裂平面组合及发育顺序,针对斜坡带设计一组物理模拟实验,并从湿度差异的沙、黏土、沙泥混合物中优选出干黏土作为实验材料,详细记录了实验过程,并作出相应的地质解释.实验结果表明:沙埝地区T33反射层上断层以6条... 为研究沙埝地区阜宁组断裂平面组合及发育顺序,针对斜坡带设计一组物理模拟实验,并从湿度差异的沙、黏土、沙泥混合物中优选出干黏土作为实验材料,详细记录了实验过程,并作出相应的地质解释.实验结果表明:沙埝地区T33反射层上断层以6条近平行的大断层为主干,其中边界处的2条断层形成时间略早于中间4条,在贴近主干断层的位置派生一些与主干断层平行或斜交的低序级断层.工区内大部分断层是在大约NNW334°方向的伸展力下形成的,局部断层受派生剪应力的影响.另外,还讨论了实验材料的湿度和粒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斜坡带 断裂 沙箱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砂岩储层压汞分形特征与储层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冯阵东 周永 +3 位作者 吴伟 王光绪 梁书义 于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34,共10页
利用分形几何方法处理压汞曲线,求取相应的分形维数值能够作为定量指标评价储层物性。相关的前期研究中,分形模型常进行分段计算,但相应的地质含义表达不明,无法整体表达岩石的孔渗特征,综合分形维数求取过程中加权值缺乏理论依据。对... 利用分形几何方法处理压汞曲线,求取相应的分形维数值能够作为定量指标评价储层物性。相关的前期研究中,分形模型常进行分段计算,但相应的地质含义表达不明,无法整体表达岩石的孔渗特征,综合分形维数求取过程中加权值缺乏理论依据。对综合评价分形模型进行改进,利用新模型处理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5组样品的压汞数据,并与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相结合,分析分形维数的地质含义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双对数坐标系中进汞饱和度与毛细管压力拟合相关系数一般大于0.85,曲线具备分形特征;分形维数D_(1)代表较大孔隙的均一程度,与储层物性无直接联系,分形维数D_(2)主要受拐点压力影响;综合分形维数D_(p)求取时,利用D_(1)表征孔隙的均一程度,D_(1)的权值受控于排驱压力,两者共同表征较大孔隙对储层物性的贡献度,D_(2)及其权值表征中小孔隙对物性的贡献,D_(P)与物性参数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曲线 分形模型 储层评价 综合分形维数 白云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 被引量:2
5
作者 冯阵东 程秀申 +2 位作者 王生朗 张继标 李建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1,共5页
鲁西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发育,为落实其煤成气的勘探潜力,通过野外剖面细测和钻井资料分析等手段,确定了该区烃源岩的类型和分布特征为:上古生界烃源岩主要由煤层、碳质泥岩、暗色泥岩组成,绝大部分地区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为腐殖型;... 鲁西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发育,为落实其煤成气的勘探潜力,通过野外剖面细测和钻井资料分析等手段,确定了该区烃源岩的类型和分布特征为:上古生界烃源岩主要由煤层、碳质泥岩、暗色泥岩组成,绝大部分地区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为腐殖型;煤层主要分布于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具有层数多、单层厚度薄的特点。根据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组分等指标,结合构造演化史将各凹陷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过程划分为3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各凹陷烃源岩的生烃能力。结论认为:①济宁、巨野凹陷烃源岩为印支期一次生烃型,汶上凹陷烃源岩为印支—喜马拉雅山期二次生烃型,这两种类型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不高,对该区煤成气成藏贡献较小;②黄口、成武、鱼台凹陷烃源岩为印支—燕山期、喜马拉雅山期二次生烃型,烃源岩在古近纪大面积成熟,生烃潜力最大(鲁西地区喜马拉雅山期生成煤成气资源量为970.81×108 m3,其中黄口、成武、鱼台3个凹陷占据总资源量的93.6%),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地区 晚古生代 烃源岩 生烃演化 生烃潜力 干酪根 煤成气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与东营凹陷浅层油气成藏条件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冯阵东 程秀申 +3 位作者 刘海磊 王霞田 张效恭 吕兰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3-185,共3页
对比了东濮凹陷与东营凹陷的石油地质条件,总结出造成两凹陷在油气资源量和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东濮凹陷浅层成藏条件不及东营凹陷优越,有小规模成藏的可能,而且成藏控制因素极为复杂,浅层油气成藏条件差的主要原因有:烃源岩的丰度和... 对比了东濮凹陷与东营凹陷的石油地质条件,总结出造成两凹陷在油气资源量和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东濮凹陷浅层成藏条件不及东营凹陷优越,有小规模成藏的可能,而且成藏控制因素极为复杂,浅层油气成藏条件差的主要原因有:烃源岩的丰度和品质较差,生成的烃类中天然气所占比例大,不易保存;大量生烃和圈闭定型于东营组沉积期末,油气大量散失;新近纪因生烃量小、断层活动弱,缺乏油气向浅层运移的动力和通道,不利于浅层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东营凹陷 生烃潜力 油气运移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饶阳凹陷油藏储量在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冯阵东 戴俊生 刘景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2-375,共4页
在油藏级别划分的基础上,研究了饶阳凹陷201个油藏储量规模的分形曲线,认为该区今后勘探工作中发现112×104t级别以上的油藏难度较大,28×104~112×104t的油藏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大量28×104t以下的油藏待探明;计算前... 在油藏级别划分的基础上,研究了饶阳凹陷201个油藏储量规模的分形曲线,认为该区今后勘探工作中发现112×104t级别以上的油藏难度较大,28×104~112×104t的油藏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大量28×104t以下的油藏待探明;计算前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新近系4个层位油藏储量规模的分形维数,并统计各层系油藏的分形特征值,认为沙河街组勘探潜力最大,其次为东营组,新近系发现油藏的概率大于前古近系,但发现30×104t以上油藏的机会不如后者;通过对比整体、前古近系、沙河街组油藏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发现整体分形维数远大于分层分形维数。分形维数的大小反映含油面积,而不能直接代表储量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阳凹陷 储量规模 空间分布 分形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右旋走滑活动对东濮凹陷构造演化的影响
8
作者 冯阵东 谭浩林 +4 位作者 吴伟 王光绪 刘惟庆 魏国营 贾天让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9,共8页
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改变,造成郯庐断裂由左旋向右旋走滑转变,渤海湾盆地东部各个凹陷对该构造事件响应明显,盆地西部的东濮凹陷是否受其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直接影响东濮地震解释方案的制定。结合三维地震和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兰聊... 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改变,造成郯庐断裂由左旋向右旋走滑转变,渤海湾盆地东部各个凹陷对该构造事件响应明显,盆地西部的东濮凹陷是否受其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直接影响东濮地震解释方案的制定。结合三维地震和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兰聊断层的控盆特征;根据雁列断层组合演化与区域年代资料,探讨雁列组合与区域构造活动的耦合关系;通过低序级断层走向统计,明确该区新生代所处的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兰聊断层西部分支是控制东濮凹陷整体结构的关键断层;雁列断层组合形成时间与区域右旋走滑耦合性差;东濮地区古近纪应力场稳定,未见板块俯冲方向改变前后的明显差异;拉张应力是东濮新生代构造演化主要动力,右旋扭应力对该区构造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东濮凹陷 边界断层 雁列组合 应力变化 右旋走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凹陷南断阶东部阜宁期构造应力场及其对断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戴俊生 王霞田 +3 位作者 季宗镇 马晓鸣 冯阵东 张效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9,共6页
在断层级别划分的基础上分析断层的走向变化、组合规律及活动特征,建立地质模型,并确定SE152°~NW 332°为区域应力的加载方向,结合岩石力学试验确定岩石力学参数及加载应力值,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工区阜宁沉积期构造应力场进行数... 在断层级别划分的基础上分析断层的走向变化、组合规律及活动特征,建立地质模型,并确定SE152°~NW 332°为区域应力的加载方向,结合岩石力学试验确定岩石力学参数及加载应力值,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工区阜宁沉积期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详细分析构造应力对断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南断阶东部阜宁沉积期最小主应力均表现为张应力,沿真①断层在许庄地区和竹墩地区的向北凸出位置出现两个最小主应力高值区,断层发育密集;剪应力呈条带状右旋、左旋区域相间展布,右旋最大剪应力和最小主应力控制产生北北东向正断层,左旋最大剪应力和最小主应力控制产生近东西向正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断阶带 断裂特征 断层落差 应力场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东濮凹陷沙三段成盐模式 被引量:10
10
作者 彭君 冯阵东 +2 位作者 国殿斌 程秀申 慕文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5,共7页
依据井点X衍射矿物和氯同位素垂向分布资料,分析东濮凹陷盐岩垂向序列,并结合咸水蒸发实验和盐湖钻孔资料分析盐岩沉积及保存过程,研究东濮凹陷沙三段成盐模式。结果表明:浅水蒸发成盐过程中保持有足够的水深,为盐下有机质的保存提供便... 依据井点X衍射矿物和氯同位素垂向分布资料,分析东濮凹陷盐岩垂向序列,并结合咸水蒸发实验和盐湖钻孔资料分析盐岩沉积及保存过程,研究东濮凹陷沙三段成盐模式。结果表明:浅水蒸发成盐过程中保持有足够的水深,为盐下有机质的保存提供便利,浅水盐岩与油页岩及黄铁矿伴生不矛盾;淡水的注入是影响垂向盐韵律组成的关键因素,注入量少时可能引起氯同位素的变化,随着注入量的增大可能引起盐韵律中氯化物乃至硫化物的缺失;凹陷满盆含砂、控边断层上盘缺少粗碎屑的现象可能是边界断层长期小规模活动造成的,东濮凹陷沙三段盐岩更有可能是浅水蒸发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沙三段 盐岩序列 氯同位素 盐岩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几何方法在克拉2气田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力彬 戴俊生 +4 位作者 孙勇 冯阵东 肖香娇 李重月 张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5-598,共4页
在克拉2气田井点裂缝准确识别的基础上,建立断层分维值与裂缝密度之间的关系,并使用前者为约束,对裂缝的井间分布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裂缝以构造成因为主.多数为半充填高角度缝,开度0.1~0.4mm,线密度0.142~1.84... 在克拉2气田井点裂缝准确识别的基础上,建立断层分维值与裂缝密度之间的关系,并使用前者为约束,对裂缝的井间分布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裂缝以构造成因为主.多数为半充填高角度缝,开度0.1~0.4mm,线密度0.142~1.842条/m;井点断层分维值与测井解释的裂缝线密度正相关,分维值可以衡量裂缝发育程度;研究区内分维值大于1.2的区域有利于裂缝的发育,分维值大于1.25的区域裂缝最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拉2气田 构造裂缝 识别 预测 分形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精细解释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尚雅珍 冯阵东 +1 位作者 刘光蕊 张放东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6期727-729,共3页
构造解释的精度及准确度直接决定了油田钻探的成败,综合利用三维地震、井间地震、钻井、动态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可大幅提高构造解释的准确性。文中将钻井资料与三维地震资料相结合,对文209断块内部断距小于5 m的断层实现了准确解释... 构造解释的精度及准确度直接决定了油田钻探的成败,综合利用三维地震、井间地震、钻井、动态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可大幅提高构造解释的准确性。文中将钻井资料与三维地震资料相结合,对文209断块内部断距小于5 m的断层实现了准确解释与归位,对内部的小型褶皱、断块进行了详细刻画。在获取断层密度、产状、性质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预测未知小断层的断距、产状(断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和断层的分布密度,从而实现了文209断块的精细构造解释,提高了小构造的落实程度,降低了油田勘探的风险,为油田滚动开发方案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断层 井震结合 构造精细解释 数值模拟技术 预侧 文209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2气田泥岩隔层封闭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宏国 戴俊生 +1 位作者 冯阵东 王贵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3-365,共3页
针对克拉2气田泥岩隔层是否被裂缝穿透的问题,在建立砂泥岩互层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裂缝参数与应力应变的关系模拟出砂泥岩中的裂缝分布情况,研究裂缝在泥岩中的延伸能力,认为裂缝在泥岩中延伸的最大厚度为4 m.据此,结合断层落差... 针对克拉2气田泥岩隔层是否被裂缝穿透的问题,在建立砂泥岩互层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裂缝参数与应力应变的关系模拟出砂泥岩中的裂缝分布情况,研究裂缝在泥岩中的延伸能力,认为裂缝在泥岩中延伸的最大厚度为4 m.据此,结合断层落差与泥岩隔层厚度的比较,将断层分为完全穿透型和部分穿透型两类,并对泥岩隔层的封闭有效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克拉2气田南部断层多为完全穿透型断层,北部断层多为部分穿透型断层。巴西盖组顶部泥岩隔层完全穿透型断层分布范围最大,库姆格列木群膏泥岩隔层部分穿透型断层条数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2气田 泥岩裂缝 数值模拟 裂缝穿透性 盖层封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牟地区煤层气勘探潜力分析
14
作者 慕文俊 彭君 +1 位作者 冯阵东 魏国营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7-110,共4页
为探讨中牟地区煤层气资源特征,根据柴1井测井数据,结合主力煤层二1煤(1#煤层)等相关参数,采用体积法计算了中牟地区煤层气资源,对比沁水盆地和中牟地区煤层气资源分布、煤储层吸附特征及甲烷碳同位素分布特征,评价了中牟地区煤层气勘... 为探讨中牟地区煤层气资源特征,根据柴1井测井数据,结合主力煤层二1煤(1#煤层)等相关参数,采用体积法计算了中牟地区煤层气资源,对比沁水盆地和中牟地区煤层气资源分布、煤储层吸附特征及甲烷碳同位素分布特征,评价了中牟地区煤层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勘探潜力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剖面控制下古构造的恢复 被引量:8
15
作者 耿捷 冯阵东 +4 位作者 程秀申 王霞田 张效恭 陈世泽 黄莉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6期681-685,共5页
文中详细分析了现有恢复古构造方法的工作原理以及影响恢复精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平衡剖面控制下直接编制古构造等值线图的方法。研究认为:命名为"某段沉积前"的构造图,反映的并非某一时刻的地表形态,而是该段地层沉... 文中详细分析了现有恢复古构造方法的工作原理以及影响恢复精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平衡剖面控制下直接编制古构造等值线图的方法。研究认为:命名为"某段沉积前"的构造图,反映的并非某一时刻的地表形态,而是该段地层沉积后底界面的构造起伏,是整个时段内变形叠加的结果;地层倾斜、井斜、差异剥蚀、断层水平位移是影响古构造恢复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沉积压实影响相对较小,古水深影响最小,几乎可以忽略;平衡剖面控制法读取的厚度是在地层拉平、断层水平位移恢复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兼顾了差异剥蚀、沉积压实的影响,可以准确标定古断层的位置,更能准确反映地质历史时期构造的三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构造恢复 地质意义 影响因素 平衡剖面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迁移规律与沉积模式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光绪 吴伟 +5 位作者 林畅松 叶雅萌 李全 刘惟庆 冯阵东 赵晓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4,共12页
以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为研究对象,利用高质量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剖面与地震属性解释,刻画水道的几何形态学和迁移特征,探索水道迁移规律和相关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平面上目标水道划分为低弯曲水道(LSC,弯曲度1.0~1.2)... 以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为研究对象,利用高质量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剖面与地震属性解释,刻画水道的几何形态学和迁移特征,探索水道迁移规律和相关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平面上目标水道划分为低弯曲水道(LSC,弯曲度1.0~1.2)、中弯曲水道(MSC,弯曲度1.2~1.5)、高弯曲水道(HSC,弯曲度大于1.5)3种类型。不同区域内水道迁移模式大不相同低弯曲水道以垂向叠置迁移为主并形成垂向叠置水道组合;高弯曲水道以侧向迁移为特征,水道侧向迁移方式可细分为扩张迁移、顺流迁移和障积回缩迁移等3类;中弯曲水道以决口改道迁移为主。海底坡度是控制水道几何形态和迁移-演化特征的首要内在因素,而水道限制能力是影响水道迁移-演化的直接因素。随着海底坡度变缓,水道限制能力减弱,水道内重力流能量随流动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弱,水道弯曲度表现为先增后减的特点。建立的深水水道沉积模式包括低弯叠置迁移沉积模式、高弯侧向迁移沉积模式和中弯决口迁移沉积模式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系 深水水道 迁移规律 水道迁移控制因素 新西兰Taranaki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模拟的页岩矿物及孔隙演化特征研究——以东营凹陷利页1井沙三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永 吴伟 +2 位作者 张琳 刘惟庆 冯阵东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2年第6期49-56,共8页
储集空间分布特征是页岩油气勘探描述的重点内容之一,不同深度的油页岩受成岩、压实、有机质生烃等因素共同影响,造成孔隙、裂缝等油气储集空间发生变化,观察热模拟过程中矿物及孔隙的演化特征,可以为页岩储集空间演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储集空间分布特征是页岩油气勘探描述的重点内容之一,不同深度的油页岩受成岩、压实、有机质生烃等因素共同影响,造成孔隙、裂缝等油气储集空间发生变化,观察热模拟过程中矿物及孔隙的演化特征,可以为页岩储集空间演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本文以东营凹陷利页1井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的纹层状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热模拟、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等手段,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页岩矿物和孔隙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热模拟温度的增加页岩面孔率增高,在模拟范围内矿物相关孔隙的发育与温度有关,敏感性从低到高分别为:石英、方解石、有机质、黄铁矿、黏土矿物和白云石;利页1井页岩孔隙主要包括粒内孔、粒间孔、黏土矿物收缩缝、有机质孔,以及少量的生物腔体孔,成熟-高熟阶段以粒间孔、粒内孔为主,高熟-过熟阶段以微裂隙和粒内孔为主;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矿物的溶蚀溶解形成了以0.1~1.0μm孔径为主的储集空间,推测是由于有机酸的生成和黏土矿物催化,加剧了矿物的溶解溶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热模拟 显微特征 矿物演化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与生物遗迹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伟 刘俊成 +6 位作者 刘琮滢 冯阵东 牛永斌 王光绪 刘华 刘惟庆 刘景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162,共11页
通过岩心观测、铸体薄片观察和统计、储集物性测试、生物遗迹构造识别和生物扰动量计算等方法,对取芯段遗迹构造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取芯段为白云凹陷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Cruziana遗迹相,在识别出的水... 通过岩心观测、铸体薄片观察和统计、储集物性测试、生物遗迹构造识别和生物扰动量计算等方法,对取芯段遗迹构造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取芯段为白云凹陷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Cruziana遗迹相,在识别出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废弃河道和决口河道等沉积微相中生物遗迹发育具有规律性,储层以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沉积微相为主;岩心段为一个由7个次级水退旋回组成的较大的水进旋回,综合各沉积微相遗迹特征,在一个完整的三角洲前缘旋回中,遗迹多样性和扰动强度均存在双峰值;砂体储层物性随生物扰动程度的增加,具有降低—升高—降低的特点,这是生物扰动的物理置换作用和有机酸性流体化学改造作用的综合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遗迹 储层物性 沉积微相 陆架边缘三角洲 白云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凹陷北坡珠江组下部储层生物遗迹及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伟 白晓婧 +5 位作者 刘惟庆 刘俊成 邢智峰 周永 王光绪 冯阵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4,共13页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的白云凹陷北坡新近系底部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体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价值。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珠江组下部为研究对象,将常规的岩心观察、地震相分析等手段与生物遗迹分析...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的白云凹陷北坡新近系底部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体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价值。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珠江组下部为研究对象,将常规的岩心观察、地震相分析等手段与生物遗迹分析相结合,探索其沉积环境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陆架坡折处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主的沉积微相,发育Skolithos遗迹相,局部生物扰动剧烈。陆架坡折以北整体发育滨海三角洲沉积,以分流间湾和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为主,发育Skolithos-Cruziana遗迹相,生物扰动程度以中等—剧烈扰动为主,局部为稀少生物扰动。研究区的沉积演化可以分为海退期(21.0~19.0 Ma)和海侵期(19.0~18.5 Ma)两个阶段,海退期物源充沛,在陆架坡折处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海侵期海平面上升,发育退积三角洲,在陆架坡折以北发育滨海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边缘三角洲 滨海三角洲 沉积相 生物遗迹 沉积演化 白云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展构造物理模拟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阵东 戴俊生 +2 位作者 张继标 王霞田 孔令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1,18,共6页
通过设计多组试验模型、筛选材料的湿度及颗粒大小、调整边界断层的倾角和滑脱面深度、改变边界受力方向和大小进行试验,对比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材料的湿度增大... 通过设计多组试验模型、筛选材料的湿度及颗粒大小、调整边界断层的倾角和滑脱面深度、改变边界受力方向和大小进行试验,对比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材料的湿度增大会抑制模型中断层的产生,滚动颗粒比例的增加不利于断层在平面上的保存;距离边界断层一定范围L0内,断层的产生受张应力和重力共同作用,次级断层与边界断层近平行,距离大于L0后模型变形主要受张应力控制,产生与其近垂直的断层;合理设计的模型可以解决边掀斜边伸展模型中力的传导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材料 边界条件 受力 沙箱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